对中华文明礼仪的看法

合集下载

对礼仪的看法

对礼仪的看法

对礼仪的看法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和文化的传承。

它包含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稳定。

在我看来,礼仪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礼仪能够体现个人修养和教养。

一个懂得礼仪的人,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都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风度。

比如,遇到长辈时要行大礼,对待同事要彬彬有礼,与朋友相处要互相尊重。

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基本礼仪,它们使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得体,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良好的礼仪能够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得体,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在商务场合中,适当的礼仪能够帮助我们与合作伙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社交聚会中,我们的礼仪举止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扩大我们的社交网络。

礼仪还能够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当我们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

这种有序感会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相反,如果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没有礼仪意识,会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甚至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从而降低我们的自信心。

因此,学会并遵守礼仪规范,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礼仪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礼仪,人们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混乱和紊乱,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相反,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遵守礼仪规范,彼此尊重、友善相待,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

礼仪不仅能够减少摩擦和冲突,还能够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是个人修养和教养的体现,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的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文明礼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明礼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明礼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礼仪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教育引导和社会共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文明礼仪的传承,并阐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历史传承:回望古代文明礼仪的辉煌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灿烂的文明之一,而文明礼仪则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体现。

从古代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礼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相处。

例如,《周礼》中详细描述了宫廷仪式和各种礼仪规范,而《孔子家语》也强调了社会各界的礼仪行为。

这些古代文明礼仪的传承是我们当代传承的重要基础。

二、教育引导:培养下一代的文明意识文明礼仪的传承必须从教育入手。

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比如,可以在课程中引入有关文明礼仪的内容,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参观博物馆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文明礼仪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进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是培养孩子文明意识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

此外,家庭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家庭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家庭文明礼仪,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礼貌、尊重和关爱。

三、社会共建:弘扬文明礼仪的公民意识文明礼仪的传承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引导和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提升社会对文明礼仪的认同度。

除了政府的引导,媒体也承担着宣传文明礼仪的责任。

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刊登相关文章、拍摄优秀的文明礼仪范例,让大众能够了解和学习。

此外,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也可以通过组织文明礼仪培训班、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推动文明礼仪的传承工作。

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读后感《文明礼仪》是一本关于社会礼仪的书籍,通过对社会礼仪的讲解,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于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家庭中,我们要尊敬长辈,关心父母,尊重兄弟姐妹,这是家庭中最基本的礼仪。

在学校中,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这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礼仪。

在工作场所,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这是工作中最基本的礼仪。

只有遵循这些礼仪规范,我们才能和谐相处,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其次,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往往可以从其社会礼仪中得到体现。

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们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相互关心,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而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人们之间相互攻击,互相伤害,这样的社会就会充满矛盾和冲突。

因此,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只有遵循文明礼仪,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

最后,文明礼仪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的修养,往往可以从其社会礼仪中得到体现。

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遵循社会礼仪,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这样的人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而一个没有修养的人,往往不懂得遵循社会礼仪,不尊重他人,不关心他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厌恶和排斥。

因此,文明礼仪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只有遵循文明礼仪,我们才能够成为有修养的人。

通过阅读《文明礼仪》,我深刻认识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只有遵循文明礼仪,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文明。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循文明礼仪,成为有修养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3篇

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3篇

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3篇礼仪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范文1为促进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我中队在本学期开展了“文明伴我行,礼仪伴我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具体是:开展“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比赛,“校园竞开文明花”演讲比赛,“画身边的文明礼仪”等活动。

利用国旗下讲话、周会、中队会等时间,对学生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

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

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

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

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我们要弘扬先进,树立典型。

定期开展评比“文明小标兵”、“文明好学生”、“雏鹰争章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

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6、把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

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应该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和他们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教育好学生。

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与道德观念

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与道德观念

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与道德观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礼仪文化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情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华礼仪文化的内涵、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观念与实践、中华道德观念的演变和传承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礼仪文化的内涵中华礼仪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风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内涵。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尊重和谦虚,具体体现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礼貌和谦逊。

中华文化传统注重“礼仪之邦”,注重礼节规范,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其次,中华礼仪文化还注重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

中华文明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安宁与幸福。

因此,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仪式中,都会加入许多与自然相连的元素,让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达到心灵的宁静。

此外,中华礼仪文化还注重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社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对于君臣之间的关系,中华文明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即君子交朋友,不以权势为重,而是以品德为重。

对于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中华文明也有着许多道德规范,如“养生须恭,训诲有方”,“夫妻大义,孝悌为先”,“兄弟和睦,乃家之宝”等等,这些规范都呈现出一种“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

二、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观念和实践在现代社会,尽管形式化程度更高,但礼仪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礼仪不仅能够让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友好,还能够提高个人素质。

但是,现代社会中礼仪观念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礼仪的认识和实践十分欠缺。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弘扬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提高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

首先,我们应该对于“谦和为贵”,“以礼相待”的传统理念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在这个现代社会,人们似
乎越来越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公共场合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随意乱丢垃圾的现象,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
他人的正常生活,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形象。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在各种场合,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文明礼仪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

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个
人素质,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了文明礼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
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有礼有节的文
明公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共同
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2024年现代礼仪文明心得体会

2024年现代礼仪文明心得体会

2024年现代礼仪文明心得体会2024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和多元化的阶段。

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给人们的礼仪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对现代礼仪文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现代礼仪应该注重尊重和平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社会对包括性别、种族、身份等方面的歧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平等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意味的语言,尊重每个人的性别身份和个人选择,并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生活和决策。

其次,现代礼仪应该注重互助和合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团队合作,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尽量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他人,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持不同意见时保持冷静和尊重的态度,以达到有效的沟通和共识。

再次,现代礼仪应该注重数字时代的礼仪。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数字隐私和数据安全,不随意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和照片。

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在公共场合过度使用,不打扰他人的休息和工作。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网络,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交流,但要注意谨慎使用和分辨虚假信息。

最后,现代礼仪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尊重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废物和污染。

我们应该鼓励使用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并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动物权益,拒绝参与和支持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

小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4篇)

小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4篇)

小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4篇)学校生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达。

通过了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和平日里的培训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文明礼仪的真谛,如今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1、社交礼仪无处不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到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意详情、追求完善”,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信任,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外表文明是内心文明的反映,培育良好的礼仪行为,必需有内心的文明素养。

所以我们都应当仔细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学问,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

留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着装端庄干净,举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种有内在素养,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2、讲究礼仪,注意详情。

良好的礼仪素养,文明的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养成的,而要靠平常做起,从点滴做起。

如接一只电话,应当首先说:“您好!请讲??”这种和气可亲的话语,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受。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到处讲究礼仪礼节,留意职业礼仪,而且还要讲究家庭礼仪,留意家庭美德的培育,自觉做到尊老爱幼,互相敬重,讲文明,懂礼貌,守法规,和谐相处。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注意实效,从平常做起,从点滴做起。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厌烦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厌烦那些在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常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看法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心情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华文明礼仪的看法
在古代,礼主要讲述的就是封建制度下的等级观念,最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若违背,那便是不忠。

忠孝义构成了当时礼的总纲,但却过于注重等级观念,而产生了偏差,偏离了礼存在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却为孔子他们所推崇。

如西周时,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他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

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

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

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

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

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

但这种所谓的有秩序的社会,却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令他们只能生活在礼的枷锁下,无法自由的生活。

毋庸讳言,古代的礼仪道德是产生在阶级社会里的,它必然带有产生它的那个社会的深深烙印,有着它不合理的一面,诸如“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等一系列内容,则成为桎梏思想、扭曲人格、扼杀生命的罪恶渊薮。

古代礼仪道德的弊端,有的是它本身就存在着的,也有的则是实行礼仪的人造成的。

历代统治者往往用礼仪来钳制老百姓,而他们
自己却不受其约束,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其实也就成了伪礼。

然而,从礼仪制度与风俗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和影响深远而言,我们甚至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之为礼文化。

礼仪原来本是民众的风俗习惯,进入阶级社会,统治者出于治理的需要,将其中一部分风俗习惯固定化、程式化、复杂化、神秘化,上升为礼制。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儒家的一再倡导,礼制反过来又对底层民众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礼制下沉,就成为通常听说的礼俗。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儒家所提倡的礼,内容十分宽泛,几乎无所不容,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诸如尊道贵德、律己修身、仁爱孝悌、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修睦、精忠报国、天下为公、以义制利、自强不息等内容,无疑是二生传统文化的精华,以美好的道德品质为核心,提升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作出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并且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举个例子,“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
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程门立雪”的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而现代所谓的礼仪,也有不少却又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很少有有钱的人会对贫穷的人客气而不带一丝藐视,但对其他有钱的人却又是十分注重自己的表现。

狗眼看人低几乎是每个人的习性了,很少有人能摆脱这个惯性。

城市里的人见到农村来的民工,总会曲而避之,不是因为礼的缘故,而是嫌他们脏。

但是那些人之中又有几个的祖先不是农民呢,他们平常吃的,用的,又有多少不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呢,他们有什么资格去嫌弃那些同样是一直在靠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家人的民工呢!
我认为,真正的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而所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仪节;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

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有着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还希望所遇见的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希望自己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受到尊重,也就是说,他们都欢迎礼仪,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注重礼仪的社会里。

但是,礼仪的社会又必然会对每一个社会
成员提出许许多多的约束,用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规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怎样做才会受到赞赏,而怎样做却会引起反感,凡此种种,使人不能随心所欲,于是又使得有一些人对礼仪讨厌起来,觉得它太繁缛,有时候甚至是太缚人手脚。

显然,这是在礼仪领域里必然会遇到的一对矛盾。

一方面,从客观上说,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礼仪规范都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是弊端,比如通常所说的繁文缛节就是一例,所以总有人试图要变革它,使得它既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有利于吏立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又不至于变成阻碍社会进步、妨导人们个性发展的一种弊端。

事实上,社会礼仪沿革至今乃远远没有达到、而且几乎无法达到理想的境界。

另一方面,每个人既然生活在一个群体的社会里,他要交际往来,就必得去遵循在这个时代、这个民族中共同通行、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

有时候,即使并非是自己的本性使然,也得强制目己接受这种约束,养成这种习惯,遵循这种规范,否则,公共生活就会混乱,人际关系就会受损。

可以说讲究礼仪是每个人应有的自我修养。

因而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要而且必须要加强文明礼仪素质教育,必须在全民中融入礼仪,让人们懂礼仪,懂礼节,还是要加强教育与道德素质修养啊。

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也不能白叫,中国自从2500多年就提倡“礼”了,善,和,不管怎样,这些文明礼仪制度和思想到现在还一直影响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我们中华民族和对我们大家都很有用。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懂礼貌啊,儿童要对长者懂礼貌,长者也要对儿童示意。

农民对
官员懂礼貌,官员也要对农民打招呼,互相尊敬,互相敬重,还要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和礼让的心,要懂得你生活在社会上,你和社会组成一个整体,不能以权和钱来衡量人,而要从其他的综合方面,走对面的时候也要正和注意礼让。

我相信,现在的中国需要礼仪,现在的世界也需要礼仪。

我为自己的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的礼仪文明而自豪,曾经的礼仪之邦的称号令我为之骄傲;但我也为自己的国度受制于古代礼仪文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的现实而悲伤。

与时俱进,是每个时代不变的主题,如果古代中华的礼仪文明能与时俱进,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那么现在的中国也一定依旧是世界上的王者,而非现在这样处处受制,无法自由的说出自己的呼声,每次在联合国中弃权,除非是直接危害到自身的利益。

但这些毕竟只是假设,一切都回不到从前,所以我们也只能在现状的基础上加以弥补,好好加强对中华礼仪文明的建设,最低的限度,至少不要再在世界上的旅游地只有用中文写的警告的告示牌了,这实在太丢中国的脸了。

现在的世界也需要中华的礼仪文明,这个世界太喧嚣了,为了金钱而不顾他人利益甚至是生命的行为屡禁不止,法律只能暂时的制止这种行为,只有深入人心的礼仪和道德才能彻底杜绝这种行为,因为它们能令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高尚的人又怎么会因些许蝇头小利而违背礼仪道德呢!
一句话,这个世界,需要的是真正的中华礼仪文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礼仪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