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八上·靖江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木受绳则直,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5)余拏一小舟,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6)杨绛先生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

2.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活中感动总是不期而至。我们感动于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始终保持着极端的热忱;感动于植树的牧羊人靠自己强大的yì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感动于莫顿·亨特在那个zhuò热的七月天,于畏惧中获得的成就感;感动于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zhūn zhūn教诲。收藏这些感动,让我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划线字“忱”的正确读音是()

A . chén

B . zhě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ìzhuòzhūn zhūn

________力________热________教诲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3. (10分) (2019九下·西湖模拟) 综合探究

(1)在学生会的调查中,“探素自然奥秘”“艺术修养与人生”这两个主题的讲座,最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会希望大家推荐主讲嘉宾。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元方傅雷周进林冲阿龙纳斯

“探索自然奥秘”主题讲座推荐嘉宾:________

“艺术修养与人生”主题讲座推荐嘉宾:________

(2)从上述两个推荐嘉宾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经历阐明你推荐他讲座的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4.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举世(zhǔ)目的“神十”飞天让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的照片占据了各大

主流媒体的头版。而美丽天使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更是令普通百姓感到兴奋。台湾学者赵怡钦对《联合报》说,虽然“天宫一号”比“国际空间站”(欧美等国共同建造的大型航空空间实验室)“迷你”了一些,但功能技术一点也不逊色。澳大利亚空间分析师莫里斯?琼斯撰文说,我们已多次目睹过神州飞船的蓄事待发,并相当清楚它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难相信,中国会在将来的发射中一次比一次做到很好。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划线字注音。

zhǔ________

举世________目家喻户晓

(2)解释“迷你”在文中的意思。

(3)找出文中划线句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4)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修改。

中国会在将来的发射中一次比一次做到很好。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5. (20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陈晓辉

①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到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②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弱视,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为她辅导功课。

③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句,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盼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他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④一个春意盎然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有些自卑。

⑤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飞逝,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离开前,我给她拟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我的肯定。

⑥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不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会儿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上课来告诉你答案。”

⑦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离开的时候,我似乎见到了那浅淌在她眼角的泪。想到眼泪,我恍然大悟:对啊,她是个视弱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见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却又无端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在她心中困惑已久的确切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

⑧第二日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几乎是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千般万般要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

⑨当我们40多位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女孩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最后学生们和她相拥在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⑩数日后,我收到了女孩家长的来信,信的结尾这样写着:“孩子从未见过月亮,也看不见,但是,老师您却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轮美丽的月亮。相信,那皎洁的月光,会让她走出迷惘、困惑与自卑……”

?读完信,心中徜徉着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选自《教师博览》,略有改动)

(1)为什么在小女孩眼中,“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2)小女孩和“我”素不相识,却为什么那么渴望成为“我”的学生?

(3)“我”第一次和女孩见面没有直接补习功课,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最后抽出故事中的一个词让学生造句。这种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4)小女孩在以前的学校被同学们嘲笑,以致退学,却被“我”的40多个学生热烈欢迎。试分析一下学生们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

6. (16分) (2017九·宁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恩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稳定了,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并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

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我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牵挂,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⑤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⑥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⑦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不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⑧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⑨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我原来中学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都是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一早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⑩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待我吃完早餐,父亲收拾完毕,最后一次检查家里的门窗水电,然后提上他前一晚整理好的包裹便和我出门了。

?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幼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如今,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自己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本文摘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文中父亲“如山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2)品析词语。

①有人认为第⑤段划线句中的“固执”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②文章第⑦段划线句中划线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品析。

(3)文中第⑥、?段写“我”流泪了,请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句“自此以后……感恩无终。”如何理解?请品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细致描写了“我”在打算送父亲去养老院过程中内心的几番纠结,使故事一波三折,深深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对“感恩”主题的深思。

B . 对父亲送“我”上幼儿园一事的回忆,是“我”改变决定的转折点,因为这让“我”意识到年老的父亲现在对“我”的依赖有如幼时的“我”对他的依赖。

C . 第③段,父亲得知“我”要送他去养老院一事后“神情黯淡下来”,可见年老父亲的内心无比失落无奈,以及对儿子的不满。

D . 文中“我”因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要送父亲去养老院一事,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敬老、养老”这一问题的思考。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 (2017九上·汕尾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________

②岂不可忍一夕之馁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么岁月长久,浪费的物品就多了啊。

B . 那么岁月长久,很多动物都给害死了啊。

C . 那么时间一长,该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D . 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害死很多动物啊。

(3)故事体现了宋仁宗什么品质?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七、作文 (共1题;共1分)

8. (1分)(2018·桂林) 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

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________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1、

1-2、

1-3、

1-4、

1-5、

1-6、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

2-1、

2-2、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3-1、

3-2、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4-1、

4-2、

4-3、

4-4、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七、作文 (共1题;共1分)

8-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