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检识及槲皮素的制备
槲皮素,芦丁的提取

槐米中主要成分是芦丁。
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可用乙醉提取法、水提取法、碱溶酸沉提取法。
碱溶酸沉提取法是依据芦丁结构中有游离的酚羟基, 显弱酸性, 遇碱成盐溶解,加酸又游离析出的原理设计的, 此法成本低、收率高, 所得产品质童好, 是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方法芦丁碱溶酸沉(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碱溶酸沉法,中药化学中常用于黄酮类、蒽醌类、酚性,内酯结构的木脂素、香豆素类提取分离等实验。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差异而进行分离。
具体操作将总提物溶于亲脂性有机溶,用碱水提取,调节PH值后用有机溶剂萃取,还可用PH梯度法进一步分离各碱度或酸度不同的成分。
注意:提取过程中料液比、浸提碱液pH值、浸提时间等条件都对提取率及纯度有影响。
注意酸性或碱性的强度,与被加热分离成分接触的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避免在剧烈条件下某些化合物结构发生变化或结构不能回复到原本存在于中药的状态。
1.溶剂萃取法去杂原理:利用黄酮类与其它杂质极性不同,选不同溶剂进行萃取。
石油醚: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水溶醇沉:除去蛋白质、多糖、大分子水溶性物质逆流分配:水-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在萃取除杂的同时,可使不同极性或极性相差较大者分离,如极性不同的苷和苷元,极性苷元和非极性苷元。
2.碱水提酸沉淀法原理: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加酸后析出适用于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如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注意事项:①酸碱度不宜过大②邻二酚羟基的保护:碱性条件下,邻二酚羟基易被氧化,加硼砂保护③石灰乳的加入可除去果胶、粘液等水溶性酸性杂质3.炭粉吸附法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
植物的甲醇提取液加活性炭至吸附完全,过滤得吸附苷的活性炭粉末。
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水、15%酚/醇洗脱,分步收集、检查、合并。
大部分苷类可用7%酚/水洗下,经减压浓缩至小体积,乙醚除酚,余下水层经减压浓缩得较纯黄酮苷。
(一)常用溶剂的特点: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极性:小————大亲脂性:大————小亲水性:小————大1.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2.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 ~ 正丁醇3.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4.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 甲醇5.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6.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7.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8.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9.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提纯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芦丁提取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及过滤等基本操作。
3.学习芦丁及槲(hū)皮素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亦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其中以槐花米和荞麦叶含量较高,槐米中含量高达12~16%,是提取芦丁的最佳原料。
芦丁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和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近年来,芦丁及槲皮素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芦丁属黄酮苷,其结构如下:芦丁为淡黄色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结晶水(C27H36O16· 3 H2O),熔点为177~178 ℃,无水物熔点为190~192 ℃,难溶于冷水,微溶于冷乙醇,可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
此外,还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及石油醚等溶剂。
易溶于碱性溶液中呈黄色,酸化后又析出。
本实验利用芦丁在冷热水和冷热乙醇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提取与精制。
芦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度:芦丁的紫外吸收波长(CH3OH溶液):λmax = 259mm,266nm sh,299nm sh,359nm。
槲皮素(Quercetin)是芦丁水解得到的黄酮苷元,是芦丁药用功能的主要部分,大多数黄酮类物质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槲皮素为黄色结晶,含两分子结晶水(C15H10O7·2 H2O),熔点313~314 ℃,无水物熔点为316 ℃。
可溶于甲醇、乙酸、吡啶、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石油醚。
在沸腾的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为4.4 ,在室温下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35 。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五、思 考题
❖ 苷类结构的检识大体程序如何? ❖ 苷类水解的方法? ❖ 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的糖基是连接在槲皮素
3-OH上? ❖ 苷元的结构怎样确定? ❖ 怎样确定苷键的构型?
六、实验课后总 结与讨论
❖ 芦丁提取 ❖ 芦丁的分离纯化 ❖ 芦丁的理化鉴别 ❖ 芦丁的苷元-槲皮素的制备 ❖ 芦丁与槲皮素的波谱鉴定
▪ 芦丁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甘油、丙酮、冰醋酸、 乙酸乙酯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
▪ 芦丁的溶解度,在冷水中1:10000,沸水中1:200,沸乙醇 中1:60,沸甲醇中1:7
▪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 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碱溶酸沉法原理
②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 显色剂:①喷三氯化铝试液,待乙醇挥干后,置紫外灯
(365nm)下观察。
5、芦丁的IR、1HNMR鉴定
❖ 样品:自制芦丁。 ❖ 实验:KBr压片,红外分光光度仪测试。 ❖ IR谱图与芦丁标准谱图对照。 ❖ DMSO-d6作溶剂,测芦丁的1HNMR。
四、注意事 项
调节 PH8-9
1.5g CaO 加10ml水
直火加热
保持微 沸
注3意0m及时in补充水
和石灰乳,维持 PH 8~9
双层滤纸趁 热抽滤
• 趁热抽滤时,注意防 止滤液因减压而沸腾。
滤液 残渣
在60-70度下,用 浓盐酸调PH3-4
静置
2、芦丁的精制与水解
第一次实验所得滤液
• 酸水解过程ຫໍສະໝຸດ 抽滤中,注意补充由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方法很多,本实 验是根据芦丁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芦丁分子中 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 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 加酸酸化后则芦丁游离析出。
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名称:槐米中卢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学会芦丁的精制与水解方法。
2)能运用化学法、色谱法鉴定芦丁。
实验器材:槐花粗粉石灰乳硼砂烧杯纱布蒸馏水抽滤装置盐酸硫酸三角烧杯镁粉α-萘酚硅胶GBa(OH)2FeCl3K3[Fe(CN)6] 苯胺-联苯二甲酸芦丁标准品槲皮素标准品葡萄糖标准品鼠李糖标准品参考文献:(一)主要成分的结构及性质槐花系豆科植物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芦丁在槐花花蕾中含量高,《药典》规定槐花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20.0%。
其结构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二)基本原理芦丁分子中有较多的酚羟基,有弱酸性,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中,加酸酸化后可沉淀析出,因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芦丁的精制是利用它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差异进行的。
(三)操作步骤1.芦丁的提取称取槐花粗粉20g,置500ml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加热微沸20分钟(注意保持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的水分,趁热用四层纱布滤过。
同样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
滤液在60~70ºC用浓HCl调至pH3~4,静置过夜使沉淀完全,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2~3次,抽干,置空气中晾干,得芦丁粗品。
2.芦丁的精制称量粗品芦丁,按1:200的比例悬浮于蒸馏水中,煮沸10分钟使芦丁全部溶解,趁热抽滤,冷却滤液,静置析晶。
抽滤,结晶置空气中晾干或60~70ºC干燥,得精制芦丁,称重,计算收率。
3.芦丁的水解取芦丁1g,研细后置于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2%H2SO4溶液100ml,直火加热微沸约40分钟,至析出鲜黄色沉淀不再增加为止,放冷抽滤,滤液保留作糖检查,沉淀用少量水洗去酸,抽干水分,晾干称重,得粗制槲皮素,然后用乙醇(95%乙醇约15ml)重结晶得精制槲皮素。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通过芦丁结构的鉴定,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
溶解度:1:8000;热水1:200;冷乙醇1:300;热乙醇1:30;冷甲醇1:100:热甲醇1:10.槲皮素:黄色结晶,mp313℃-314℃,能溶解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难溶于水,实验室以稀硫酸水解,乙醇重结晶制得。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芦丁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显弱酸性,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芦丁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三、药品材料槐米、石灰乳、盐酸、广泛PH试纸四、实验操作芦丁的的提取和精制芦丁的提取:取槐米20g置500ml烧杯中,加入沸水400ml及1g硼砂,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保持微沸30分钟,并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趁热用双层纱布滤过,收集滤液,药渣再用200ml水按同样的操作再提取20分钟,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1/2体积,滤液在60℃-70℃再用盐酸调至PH4-5,静置一周,析出芦丁。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碱溶液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收率稳定,且操作简便。
在提取前应注意将槐米捣碎,使芦丁易于被热水溶出。
槐花中含有大量粘液质,加入石灰乳使生成钙盐沉淀除去。
PH应严格控制8-9,不得超过10,。
因为在强碱条件下煮沸,时间稍长可促使芦丁水解破坏,使提取率明显下降。
酸沉淀时PH4-5,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苷成烊盐溶于水,降低了收率。
2、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作用:保护芦丁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芦丁不受损失。
实验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和芦丁水解制备槲皮素

(1)点滴显色反应取芦丁和槲皮素的甲醇溶液(供试液)分别点在滤纸上,挥去溶剂,然后分别加下列试剂,观察显色前后颜色及荧光的变化。
供试液:芦丁、槲皮素的甲醇溶液。
显色剂: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紫外灯下λ365nm观察显色前后颜色及荧光的变化]
(2)薄层色谱鉴定
吸附剂:硅胶GF254薄层板(5.0cmX10.0cm)。
(2)方法二(水提取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沸水200ml,用加热磁力搅拌器加热煮沸30min,趁热抽滤。残渣同法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置冰箱中析晶,待全部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芦丁结晶,抽干,得粗制芦丁,干燥,称重,计算得率。
(3)方法三(醇提取法)取槐米20g,置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乙醇150ml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抽滤。滤渣再加乙醇150ml回流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放冷,析出絮状沉淀,过滤,滤液浓缩至约50ml,放置过夜,滤液析出结晶。母液继续浓缩一半,放置又析出结晶,合并结晶。用乙醚30~50ml分次洗去脂溶性成分(油脂、叶绿素等),再用丙酮10ml洗涤一次,称重,计算得率。
其他成分理化性质:皂苷(saponin)粗品为白色粉末,m.p.210~220℃。易溶于吡啶。能溶于200倍的甲醇,酸水解后获得两种苷元(白桦酯醇、槐花二醇)及糖(糖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内酯)。白桦酯醇(betulin)无色针晶,m.p215~217℃,能溶于醋酸、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p219~220℃或224℃,溶于石油醚、苯、丙酮、甲醇,难溶于水。芦丁和槲皮素结构式如下所示。
(五)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1.芦丁的提取
(1)方法一(碱溶酸沉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0.4%硼砂水溶液200ml,用加热磁力搅拌器加热微沸后,加石灰乳(1.5g氧化钙加入10ml水研成乳液)调PH8~9,一边加一边搅拌,加热微沸30min,补充失去的水分,并保持溶液PH8~9,静置约5分钟过滤(或趁热抽滤),药渣(第二次提取)再用0.4%硼砂水溶液200ml煮沸半小时(此时不需加石灰乳),随时加水补充失去的水分,合并两次滤液(总体积约400ml),放冷(60~70℃),小心滴加浓盐酸,同时快速搅拌调制溶液PH4,室温放置或在冰箱中放置(过夜),沉淀,待全部沉淀物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约10ml)洗涤芦丁粗品,抽干,室温下晾干,得粗制芦丁,称重,计算得率。
槐米中芦丁(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结晶
静置液减压抽滤在 60-70温度下烘干 得粗品芸香苷 置于300ml蒸馏水 煮沸至芸香苷全部溶解 趁热抽滤 滤液放冷析晶
天然产物化学
水解 取精制芸香苷1g 置250ml圆底烧瓶中 加2%H2SO4溶液80ml 加热回流30分钟至1小时, 开始加热10分钟为澄清液,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 即为槲皮素。放冷抽滤 沉淀物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抽干水份,晾干称重,得粗制槲皮素
天然产物化学
提取
碱溶酸沉法
芸香苷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 碱成盐而溶于碱液中加酸酸化后又可以沉淀 析出,因此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芸香苷。
天然产物化学
实验步骤
重复以上操作, 硼砂水150ml,时 间20min
加0.4%硼砂水200ml 加热微沸30min,用石 灰乳保持pH8-9
结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聚酰胺薄层色谱检识
点 样:(1)自制1%芸香苷乙醇溶液 (2)自制1%槲皮素乙醇溶液 对照品:1%芸香苷对照品乙醇溶液乙酯(3∶1∶0.5)
显色:(1)先在可见光下观察斑点颜色,然后在紫 外灯下观察斑点颜色 (2)用氨水熏,记录斑点颜色和位置 结果:记录图谱,斑点颜色,计算芸香苷和槲皮素 Rf
天然产物化学
槐米中芦丁(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天然产物化学
芦 丁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 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 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 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 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天然产物化学
化学检识
• 取芸香苷和槲皮素约10mg,各用5ml乙醇溶解,制成样 品溶液,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比较苷元和苷的反应情况。 • (1)Molish反应 取样品溶液1ml,加10%α-萘酚溶液 1ml,振摇后斜置试管,沿管壁滴加0.5ml浓硫酸,静置, 观察并记录液面交界处颜色变化。 • (2)盐酸镁粉反应 芸香甙与槲皮素溶液分别置于试管 中,加入金属镁粉少许,浓盐酸2~3滴,观察并记录颜色 变化。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滤液
沉淀
(保留作糖的纸色谱鉴定)
水洗至中性,
用乙醇-水(1:1)30ml混合溶剂
重结晶; 加热溶解,趁热抽滤,
放置 析晶,抽干,干燥 ,
苷元(槲皮素)(测定熔点、1HNMR) 13
实验注意事项
芦丁粉碎不可过细,以免过滤时速度过慢; 加入石灰乳即可达到碱溶解提取芦丁的目的,还
可以除去槐花米中含有的大量多糖类粘液质,但 pH值不能过高,否则钙能与芦丁形成螯合物而沉 淀析出; pH值过低会使芦丁形成烊盐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最佳pH值为4-5)
14
思考题
苷类结构的检识大体程序如何? 苷类水解的方法? 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的糖基是连接在槲皮
素3-OH上? 苷元的结构怎样确定? 怎样确定苷键的构型?
15
实验课后总结与讨论
芦丁提取 芦丁的分离纯化 芦丁的理化鉴别 芦丁的苷元-槲皮素的制备 芦丁与槲皮素的波谱鉴定
16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 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 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6
三、实验过程
1、提取分离 槐米粉末
加约6倍量水①,煮沸, 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pH8~9②。 在保持该pH条件下③,微沸20~30分钟, 随时补充失去的水份④, 趁热抽滤⑤, 药渣加 4倍量水⑥,同法再提2次
样品:①自制芦丁乙醇液; ②自制槲皮素乙醇液。
对照品:①芦丁对照品乙醇液; ②槲皮素对照品乙醇液。
吸附剂:聚酰胺薄膜。 展开剂:①氯仿—甲醇—甲酸(15:5:1);
②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显色剂:①喷三氯化铝试液,待乙醇挥干
后,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
11
5、芦丁的IR、1HNMR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检识及槲皮素的制备
杨翊涵(2013级中药学一班)
【摘要】本文整理总结了两次实验的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
包括从槐米中提取芦丁、芦丁的分离和检识,以及槲皮素的制备和检识。
通过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再利用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
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芦丁的结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熟悉重结晶技巧。
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关键词】芦丁、槲皮素、提取分离、检识鉴定、结构、性质。
1. 1 芦丁的提取原理
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
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
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
法)。
也可利用芦丁在冷水中溶解
度小,在热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进
行提取。
1.2. 芦丁的分离原理
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溶剂加热
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放冷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
也可采用醇溶水沉法进行精制。
1.3. 芦丁的鉴定原理
(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1.4 实验原理
芦丁浅黄色针状结晶,难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黄色结晶,能溶于冷乙醇
(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
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
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
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利用芦丁易溶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进行制备槲皮素。
通过纸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
2.1 粗芦丁的制备
槐米粗粉50g,加水800ml加热,加氢氧化钠调PH8-9,搅拌加热,95℃保温50min,趁热过滤,滤渣再如上提取一次。
合并滤液。
向滤液加入10%HCL调PH4-5,抽滤,至于80℃干燥得芦丁粗品。
所得粗品一半留备后用,另一半加热溶解,放臵过夜。
2.2 槲皮素的制备
将放臵过夜的芦丁粗品滤液再次抽滤,滤渣干燥后取1g臵于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硫酸2.2ml和197.8ml蒸馏水,微沸回流至烧瓶内出现絮状结晶,静臵再次抽滤得槲皮素精品。
滤液用碳酸钡中和至中性,过滤,蒸发浓缩至干。
3.1槲皮素的定性实验
(1)锆-枸试验:取样品液适量,然后加 2%ZrOCl2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再加入2%枸椽酸的甲醇溶液,记录颜色变化。
(2)α-萘酚-浓硫酸反应:取样品液适量,加等体积的l0%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缓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界面的颜色。
3.2 芦丁及槲皮素的色谱
支持剂:聚酰胺层析板(5×10cm)。
展开剂:甲醇-丙酮-甲苯-乙酸(8:2:2:1)。
样品:自制槲皮素的乙醇溶液,自制芦丁的乙醇溶液。
对照品:槲皮素标准品的乙醇溶液,芦丁标准品的乙醇溶液。
显色剂: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喷雾,紫外光灯365nm下检识荧光。
3.3糖的纸色谱检识
支持剂:中速层析滤纸(5×20cm)
样品:取水解后的滤液20ml,水浴加热,且在搅拌下加适量碳酸钡细粉至PH中性,过滤,取滤液并浓缩至2mI左右,放冷后,供纸色谱点样用。
对照品:1%葡萄糖标准品醇溶液及1%鼠李糖标准品醇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
显色剂:喷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溶液,105℃烘烤5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
4.1注意事项
(1)用石灰水调节芦丁提取溶液的PH,既可以达到碱提取芦丁的目的,还可以除去槐米中含有的大量粘液质。
但钙离子浓度及pH值均不宜过高,否则多余的钙能与芦丁形成螯合物沉淀,同时黄酮母核在强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
(2)用HCl调PH时,应注意PH不要过低,因为PH过低会使芦丁形成钅羊盐而使已形成的沉淀重新溶解,同时黄酮母核也会在强碱性条件下被破坏,导致收率下降。
(3)注意观察槲皮素制备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4.2小结与讨论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芸香苷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芸香苷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芸香苷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并能通过纸层析鉴定。
芦丁及槲皮素还可通过化学反应及紫外光谱鉴定。
通过种种方法达到实验目的。
根据本次试验汲取经验教训,以后实验一定要认真预习,不是浮于表面,要真正学透、学懂,不能照本宣科,要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自己理解的、想通的才能真正记住,成为自己的东西。
我们要改变学习方法,多多发挥主动性,并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其他科目中,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冯启蒙,徐聪.槐米中提芦丁纯化工艺研究.价值工程,2012;307-308.
[2] 童婧,郭晓蓉,房文亮,夏云. 槐米中芦丁提取工艺研究.中外医学(临床医学),2011,(26);41-41.
[3] 赵宇新.槐米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与受热温度的相关性.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108-110.
[5] 杨娜,朱开梅,顾生玖.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方法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340-3341.
[6] 赵文彬,刘金荣,樊莲莲,刘桂花.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方法的研
究.石河子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4(3);302-304. [7] 龚盛昭,何远伦.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