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学院系所研究生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深入认识和理解 Advanced System Design®中的各种仿真技术与器件模型
信号完整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与仿真技术
微波电路与系统性能的计算机优化方法
微波电路的容差分析与成品率分析 专题四: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子系统的调制域性能分析与测量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子系统的常规性能指标:NF、G、P-1、IP3、SNR、SFDR 波形因子 误差矢量、误差矢量幅度 码域功率、码域误差 峰均比、互补累积分布函数、邻信道功率比、立方制系数 射频子系统的时延搜索与匹配技术 矢量信号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与 Agilent89600 仪器的使用 专题五:宽带/超宽带高线性微波电路与系统设计 宽带/超宽带微波天线与电路技术 微波电路/高速电路的线性化方法与技术 微波电路/高速电路线性化处理中的自适应算法 无记忆/有记忆非线性系统建模、辨识、预失真、后补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专题六: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射频/微波新技术 软件无线电和阵列处理系统中的射频/微波子系统 空间谱估计 自适应波束成形 时延估计与 RF 定位 新型时-频技术 专题七:基于微纳制造的新型微波器件与系统 RF-MEMS 工艺与低功耗微波电路 RF-MEMS 微波器件与电路组件 FPAA 与可重构射频/微波电路 可重构天线 专题八:毫米波/太赫兹波新器件与应用 毫米波/THz 波无源器件与传输线 毫米波/THz 波有源器件 THz 波天线 毫米波/THz 波系统及应用 专题九:电磁波大气传播的新论题 地波传播信道及相关问题 天波传播信道及相关问题 微波大气波导与海洋蒸发波导 强声波致大气波导传播特性改变与新概念强声武器机理 教材: —— 主要参考书: 1, 马洪编著,《近代微波技术》,自编讲义,2005 年; 2, 张玉兴等编著,《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 3,IEEE 等相关期刊文章。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2017秋季课程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7秋季课程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信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计算机系)2017年7月2、2-9周为2017年9月11日—11月5日;10-17周为11月6日—2017年12月31日;16周周末为12月24日。

3、黑体字为专业公共课。

4、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安排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5、第9节课开始时间:夏时制:19:40,冬时制:19:10.电信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信通系)2017年7月备注: 1、课表上未列的课程,学位课请与任课教师商议上课方式,选修课请选修其他课程或与任课教师商议将该课程调整到下一学年上课。

2、2-9周为2017年9月11日—11月5日;10-17周为11月6日—2017年12月31日;16周周末为12月24日。

3、黑体字为专业公共课。

4、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安排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5、第9节课开始时间:夏时制:19:40,冬时制:19:10.电信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控制系)2017年7月备注: 1、课表上未列的课程,学位课请与任课教师商议上课方式,选修课请选修其他课程或与任课教师商议将该课程调整到下一学年上课。

2、2-9周为2017年9月11日—11月5日;10-17周为11月6日—2017年12月31日;16周周末为12月24日。

3、黑体字为专业公共课。

4、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安排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5、第9节课开始时间:夏时制:19:40,冬时制:19:10.电信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电子系) 2017 年7月备注: 1、课表上未列的课程,学位课请与任课教师商议上课方式,选修课请选修其他课程或与任课教师商议将该课程调整到下一学年上课。

2、2-9周为2017年9月11日—11月5日;10-17周为11月6日—2017年12月31日;16周周末为12月24日。

3、黑体字为专业公共课。

4、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安排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学学院研究生课表(全部系所)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学学院研究生课表(全部系所)
纳米材料与器件
SOC设计方法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控制
射频系统设计
集成电路测试方法与实践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
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微系统建模设计
先进微纳加工技术与应用
模拟射频集成电路高级课题选讲
生物芯片技术
模拟集成电路的版图艺术
集成电路设计前沿技术
高速集成电路设计
博士课程
纳米电子学
微系统技术与应用
微机械传感器
微弱信号检测(英语)
机电控制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
智能仪器技术
新型传感器技术
仿生机械学
嵌入式系统设计
精密工程特论
博士课程
现代导航导论
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
现代检测理论
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
微纳电子制造科学与技术
纳米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精密工程特论
新型传感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
信安系
硕士生
通信理论与系统
随机过程与排队论
无线宽带视频传输技术
阵列信号处理与空时信号处理
视觉计算理论与工程实践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实验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学
微波与高速电路理论
计算电磁学
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与分析
自适应信号处理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与照明
ATM全光网与个人无线网
导波光学
学术英语
高等电磁场理论
近代微波测量实验
微波与高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现代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
可证明安全理论
生物信息学
自然语言理解
网络安全基础
互联网信息搜索与挖掘
电子系
硕士课程
通信理论与系统
通信理论与系统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

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1电路与系统2集成电路工程3自动控制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通信与信息系统6信号与信息处理7电子与通信工程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9光电信息工程10物理电子学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系统实现、电路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分析、电路与系统的系统集成(SOC)等。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电路与系统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发展动向,具有一定从事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有志于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2级学制2年,2013级起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26分,开题报告1分,参加学术活动1分,专业实践4分。

五、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总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总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总览分讲教师大一上高等数学A1** 6 专业必修桂晓风王文祥胡捷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极限理论基础,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付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等。

是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硕士研究生必考的公共基础课,占考研试卷内容的60%。

微积分学研究的对象是函数,极限是微积分学的主要思想,贯穿于该课程的始终。

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方法在经典物理、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拓扑学、近世代数等的先导课程。

线性代数B 3 专业必修杜光宝湛少锋周小方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许多纯粹数学和应用问题,常化为线性代数知识解决。

因此该课程不仅是近代数学的基础,而且在物理、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中有着极为广泛应用。

该数学分支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的结构以及线性映射的标准形式与不变量。

其主要内容为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解n元线性代数方程组,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

C语言程序设计 3 专业必修王先兵张华蔡磊本课程是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程序基本结构与句法功能、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指针概念与文件操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语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编写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程序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编程打下良好基础。

*********************************************************************************************大一下高等数学A2 6 专业必修见大一上相关介绍见大一上相关介绍大学物理B(上) 3 专业必修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085400授电子信息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遵守学术规范,具备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从事本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人才。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电子信息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电子与信息工程类别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类别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电子信息工程类别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3.集成电路工程4.计算机技术5.软件工程6.控制工程7.光电信息工程8.生物医学工程9.人工智能10.大数据技术与工程I1网络与信息安全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本类别(领域)硕士起点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上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乙年。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定向O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熟悉本领域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具有很强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独立组织并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或产品的研发与开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书: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影印版),作者:(美)拉塞尔//诺维格,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2011-07-01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1.3人工智能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
§2.1一般图搜索策略
§2.2问题归约
§2.3基于归约的演绎推理
§2.4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第三章
§3.1知识和知识表示的基本概念
§3.2知识的产生式表示
§3.3知识的结构化表示
§7.2神经网络
§7.3遗传算法
§7.4蚁群算法及粒子群算法
第八章
§8.1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基本概念
§8.2 DAI的结构与组成
§8.3 Agent的概念、群体智能的概念
§8.4 MAS(multi-agent system)的结构、组成及Agent通信技术
教材:人工智能,丁世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4知识表示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
§4.1专家系统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4.2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与开发工具
§4.3远程专家系统实例
第五章
§5.1机器学习的概念
§5.2示例学习、基于解释的学习
§5.3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第六章
§6.1非单调推理的基本概念
§6.2不确定推理
§6.3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
第七章
§7.1计算智能的基本概念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魏蛟龙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47
智能信息处理
刘澍
讲师
通信与信息系统
35
智能信息处理
王非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35
网络通信
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搜索技术(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和知识表示(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一阶谓词逻辑,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及其计算机实现。了解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建造方法,了解机器学习、计算智能、群体智能(MultiAgentSystem)等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有关人工智能算法的编程能力。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实验报告
教学方式:讲授+课堂讨论
适用专业:理工专业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组教师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