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卢湾区第一册教参

上海卢湾区第一册教参
上海卢湾区第一册教参

中度弱智班单元教学教师指导用书

(试用本)

第一册

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编写组

编委会主任:何金娣

主编:朱月华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支炜季敏

赵莲琴瞿芳审核校对:何金娣

打印排版:殷丹

目录

第一单元我有四件宝 (3)

第二单元鞋袜 (8)

第三单元学会上厕所 (13)

第四单元好好地吃 (16)

第五单元好好地睡 (22)

第六单元保护自己 (27)

第七单元我爱我的家 (31)

第八单元常见的清洁工具 (36)

第一单元我有四件宝

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一)生活板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知道人体是由头、身体(躯干)、手、足四个部分组成;知道五官与四肢在人体上的部位。

2.知道五官与四肢的作用,并做到不揉眼,不挖耳,不啃手指甲。建议:

1.通过让学生做找一找(找身体、头、手、脚)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边唱歌曲《小手拍拍》,边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手(身体、头、脚),指一指同伴的手(身体、头、脚),学生先跟着音乐集体做前四小节,当老师唱第五小节时,学生边唱第六、七、八节边指一指手(身体、头、脚)。

2. 通过让学生做“看见了什么”的游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头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1)每个学生看着镜子照照自己的小脸,并看看脸上有些什么。(2)学生对着镜子说说自己的五官。如老师说“鼻子”,学生就边说“鼻子”边对着镜子用手指点自己的鼻子。

(3)教师出示剪区去一个正方形的图画纸,将它遮住自己的脸,从洞中轮换露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4)请个别学生上来,教师用图画纸遮住她(或他)的脸,从洞中轮换露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3.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玩“看谁点得快”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五官,

并知道其部位。老师说五官之一,让学生点出其位置;老师范唱,学生指出其位置;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五官歌》的音乐,学生按老师所唱指出其位置。

4.在上《眼睛》这课时,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保护眼睛的正确行为,告诉学生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我们要保护眼睛,不能用脏手揉眼睛。《鼻子》这课时,通过做“闻一闻、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知道鼻子的本领大,呼吸和闻气味都靠它。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保护鼻子的正确行为,知道怎样保护鼻子。在上《耳朵》这课时,通过做“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保护耳朵的正确行为,告诉不挖耳,知道怎样保护耳朵。在上《口》这课时,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知道口的作用。

5.体会五官的本领大。让学生用手蒙住眼睛,说说看见什么,从而体会到眼睛有看东西的本领。学生用手塞紧耳朵,试试能不能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由此来体会耳朵有听声音的本领。学生用手捏住鼻孔,马上就会感到气透不过来,很难受,由此来感受鼻子有透气的本领。给学生吃些点心让学生知道嘴巴能吃东西,平时嘴巴还会讲话、唱歌。

6.生活课上给学生讲“小脏手”(或看图讲述,看木偶剧)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及保持手、脸的整洁。比一比谁的手干净,谁的脸、耳、颈干净,如果不干净,老师给洗干净或让学生请家长帮助洗干净,并知道尽量不要弄脏。

(二)语数板块

☆实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读常用汉字“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能

做到图与字配对;认识笔划ヽ(点)、─(横)、﹂(竖折);能用“这是××”练习说话。

2.学习握笔,学用铅笔描ヽ、─、﹂;沿虚线勾勒圆形与长方形。建议:

1.通过观察图片和人体,了解人体是由头、身体(躯干)、手、足四个部分组成。每个人头上有五官,并逐一出现“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这些汉字进行图字配对时,告诉学生:足就是脚,就是耳朵,目就是眼睛……

2.出现汉字时,凡是笔划“ヽ(点)”都用红色,笔划“─(横)”都用黄色,笔划“﹂(竖折)”都用蓝色,认这三个笔划打下基础,在认笔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描写这三个笔划,制作一些镂空的笔画板帮助学生学习笔画。

3.让学生在图片人的躯干上摆上头与四肢,在人头图片在摆五官,注意位置基本正确,边摆边练习说话:“这是 ”。

4.让学生在人的图片的各部位摆上“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这些汉字,并练习说话:“这是××”。

5.让学生指出自己身上和头部的各部位,说“这是××”,并从卡中挑出相应的汉字,也可以配上儿歌“小手拍拍”“五官歌”让学生动一动,唱一唱,指一指,再配上汉字。(这两首歌要在音乐课上学会)

6.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1)听的练习:听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听老师读词语找出“人、手、足、口、耳、目、牙、舌、鼻”相应的图片。

(2)说的练习:让学生指出自己身上和头部的各部位,用“这是××”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ヽ、─、﹂”三个笔画和“人、

手、足、口、耳、目、牙、舌、鼻”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十个手指头”和“刷牙”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字“头、手、牙”。

(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ヽ、─、﹂”三个笔画。☆实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有、无(没有)。

建议:

教学课上通过课件,图片,实物进行观察,让学生区分有人、(没有)无人,有、(没有)无[例教室里有(或没有)人、汽车里(或没有)人;盘子里有(或没有)水果]

二、课时安排:两周

三、补充资料

(一)歌曲

五官歌

I=C4

4

353565|6i65—|3322|1‖师:两只眼睛在哪里,在哪里?生:眼睛在这里。

两只耳朵在哪里,在哪里?耳朵在这里。

小小鼻子在哪里,在哪里?鼻子在这里。

小小嘴巴在哪里,在哪里?嘴巴在这里。

小小喉咙在哪里,在哪里?喉咙在这里。

小手拍拍

I=D4

4

365366|365366|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56532—|56532—|

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235653|235653| 1头儿在哪里头儿在这里

2身体在哪里身体在这里

4小手在哪里小手在这里

5 小脚在哪里小脚在这里

56321—|56321—‖

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我有一双小小手

I=D2

4

1133|555|6653|222|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能刷牙321|365|5653|232|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

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

1‖

头。

做。

(二)儿歌

保护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

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朋友,讲卫生,

不用脏手揉眼睛。

第二单元鞋袜

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一)生活板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生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和袜子。

2.通过教学生让认识鞋子、袜子的各个部分,并能辨认左、右脚穿的鞋子。

3.学习正确无带鞋和无跟袜的方法。

建议:

1.通过出示鞋子和袜子的实物,放映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和袜子。

2.出示鞋子和袜子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各个部分,一般的袜子由袜口、袜跟、袜底、袜头组成,无跟袜由袜口、袜筒和袜头组成。鞋子由鞋头、鞋帮、鞋底和鞋跟组成。

3.指导学生学习穿鞋前先要让学生辨别左、右脚穿的鞋子,第一步让学生两脚放平,观察左、右两脚凹进去的地方是对在一起的,然后把鞋放在脚的前面,让学生进行辨认,两只鞋子弯进去、凹进去的地方应靠在一起,放在里面。告诉学生鞋不能穿反,可以让学生试一试,穿反了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以边跟老师说儿歌2,边帮助学生分辨鞋子的左右脚。

4.指导学生穿无跟袜和无带鞋时,第一步:老师先一步一步示范操作,再教学生操作;第二步:老师放映穿无跟袜和无带鞋多媒体课件的步骤,让学生跟着放映的课件集体操作,老师巡回指导;第三步:老师说一个步骤,学生操作一个步骤;第四步:请学生自己练习操作;

第五步:组织学生进行穿无跟袜和无带鞋的比赛。穿袜子的步骤:(1)手拿袜筒(2)脚往袜筒里伸(3)脚伸到袜尖(4)用手把袜子拉好。

穿鞋子的步骤:(1)分清鞋子的正反(2)手拿鞋帮(3)脚往鞋子

里伸(4)脚用力伸到鞋尖(5)用手用力拔起鞋跟。

(二)语数板块

☆实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鞋、袜”,能做到图与字配对;

2.认读笔划“ノ”和“│”,并学习描写。

3.继续用“这是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建议:

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实物、图片上分别指出(常用)的鞋和袜同时把汉字“鞋”、“袜”配在实物或图片上让学生认读。

2.在学习笔划ヽ、─、﹂的基础上,认读笔画“丿”和“│”,可先让学生在镂空的笔画板中书空(或书写),然后指导学生在纸上描写“丿、│”,描写笔画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

3.老师指着实物或图片上的鞋袜,让学生用“这是皮鞋”、“这是雨鞋”……练习说话。

4.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鞋、袜”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圈出“鞋、袜”的词语。

(2)说的练习:让学生指出自己穿着(或图片上)的鞋、袜,用“这是××袜”、“这是××鞋”的句式说句话。

(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丿、│”两个笔画和“鞋、袜”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小黄狗”和“我的鞋”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袜子、鞋”。

(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丿、│”两个笔画,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

☆实用数学

教学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建议:

1.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把大小不同的鞋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哪些鞋给教师穿,哪些鞋给自己穿,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区分大小,知道大人穿大鞋,小孩穿小鞋。

2.做找瓶盖的游戏,为每一位学生准备大的和小的瓶子各1个,把瓶盖打开,先让学生感知和分辨瓶身和瓶盖的大与小,然后让学生分别把大瓶盖盖在大瓶身上,把小瓶盖盖在小瓶身上。

4.感知课上,通过观察、体会区别鞋袜的软与硬。

二、课时安排:两周

三、补充资料

(一)歌曲

穿大鞋,真有趣

I=F4

4

1330|3550|4·4660 4|

穿大鞋真有趣踢拉踏踢嗨

3·3220|1330|3550|

踢拉踏踢,穿大鞋真有趣,

4·4660 4|3·3 2 2 0 |1·1 3 3 3 0|

踢拉踏踢嗨踢拉踏踢,当个小鸭子

3·3 5 5 5 0|4·4 6 5 5 |2110||

跳个摇摆舞,踢拉踏踢踏踢踏踢。

大鞋和小鞋

我穿爸爸的鞋,就象两只船,开在大的海洋时里,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

我穿娃娃鞋,就象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的笃,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的笃。

(二)故事

新鞋子

小熊过生日,小象决定送小熊一双鞋子做礼物。小熊穿上新鞋子,走起路来踢踏踢踏地响。“扑通”不好了,小熊跌了一跤,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包。

小狐狸看见了就对小熊说:“鞋子太大了,你就不要穿了。”小熊连忙说:“不行,不行!朋友送的,不能不穿。”

没过几天,小象也过生日了,小熊也送了一双红皮鞋给小象,可是,红皮鞋太小了,小象一走路就疼,它只好拄着拐杖走路。正好给小狐狸看见了,小狐狸对小象说:“你的红皮鞋太小了,你就别穿了。”小象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朋友送的,不能不穿!”于是,聪明的小狐狸就给小熊和小象出了个好主意,小熊、小象穿上新鞋时再也不喊脚疼了。

原来,小狐狸让小熊和小象两个好朋友的鞋子换一下。

(三)儿歌

1.

攀攀鞋,攀攀鞋,

两个攀儿向两边,

带带鞋,套套鞋,

鞋底弯弯向中间。

2.

两个好朋友,从来不分手,

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

如果穿对了,他们头靠头,

如果穿错了,他们把头扭。

(四)游戏

体育课上或康复课上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行走的基础上进行换鞋比赛。如图;

×:表示人

×××××

○:表示鞋

×××××

第三单元学会上厕所

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一)生活板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厕所,知道男女要用不同的厕所,会辨认厕所的标志,有了大小便要上厕所。

2.有大小便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有语言障碍者可用声音或手势、

动作表达。纠正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建议:

1.出示学校、公共场所常见的“男厕所”、“女厕所”的标牌(或标志),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分清男女厕所。可以带学生到厕所门口看看男女厕所的标志,让学生知道男厕所画的上男人头、烟斗、帽子,女厕所画的是女人头(扎马尾辫),穿裙子的人、高跟鞋。2.创设情景,让学生将男女学生分别进男女厕所。知道男生进男厕所,女生进女厕所。

(1)出示图片。

(2)请学生将女同学像贴在女厕所前,男同学像贴在男厕所前。(3)请小朋友看是否贴对还是贴错,让学生学习对的用卡片“√”表示,错的用卡片“×”表示。

(4)拿去图片,让学生实践上厕所。

3.告诉学生有了大小便要及时跟老师说:我要大便,我要小便。尽量下课去大小便,上课大小便要举手告诉老师,不可拉在裤子上。告诉学生大小便时要上厕所,要在厕所里穿、脱裤子。

4.带领学生进厕所观察:蹲式厕具、坐便器,再用图片出示蹲坑、会便器、男同学小便池。告诉学生,到公共厕所大小便最好选用蹲式厕具。

5.让学生知道大小便后要洗手,开始时,老师在学生大、小便后一一督促他们洗手,以后看到学生大小后可以问一问:“手洗过了吗?”(二)语数板块

☆实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读汉字“男、女、厕所”,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

2.认识笔划“亅”(竖钩)、“ㄑ”(撇点),会描写笔划亅、ㄑ。

建议:

1.在认读生字“男”“女”时要认识男女厕所标志、与图片上的各种人相结合,并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人的性别。通过辨别各种厕所的标牌区分男、女厕所,指导学生用“男、女、厕所”词语卡片与实物或图片配对。

2.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男同学上男厕所,女同学上女厕所。3.认读生字和图片、标牌相结合,生字出现时,要求认识与描写笔划“亅、ㄑ”要用彩色显示,认识与描写前先书空并教会笔划名称。

4.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男、女”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指出“女、男、厕所、男厕所、女厕所”的词语;听老师读笔画,指出笔画“亅、ㄑ”。

(2)说的练习:看图跟老师用“这是 ”的句式说句话:“这是女厕所。”、“这是男厕所。”;说一说:你是男孩还是女孩?(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女、男”两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好娃娃”和“上厕所”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厕所、男、女”。

(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亅、ㄑ”两个笔画和“口、女、手”三个字,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

☆实用数学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建议:

1.整整齐齐排队上厕所。出示厕所的标记图问:“这是什么?”它

是同学们大小便的地方。先出示男厕所的标志,我们先让男同学排队上厕所,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排队呢?(男同学排在男厕所的标志下)排好后,请学生观察他们排得对吗?排得整齐吗?再出示女厕所的标志,女同学也要排队上厕所了,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排队呢?(女同学排在女厕所的标志下)排好后,请学生观察他们排得对吗?排得整齐吗?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女同学是怎么排队的?(一个女同学对齐一个男同学……)每个男同学都有所对的女同学吗?有哪位同学没有对着的同学吗?请指出多出的同学男同学和女同学谁多?谁少?

二、课时安排:两周

第四单元好好地吃

一、教学目标及建议:

(一)生活板块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餐具:碗、筷、匙(调羹),知道它们的用途。2.学会使用匙,用餐后会洗净匙,并放到规定的地方,知道爱护餐具,不玩弄餐具,知道保持餐具整洁。

3.让学生知道米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4.能分辨能吃和不能吃的东西,知道不能吃的东西不能随便放入嘴里。

建议:

1.告诉学生用餐后要把餐具洗干净,用不干净的餐具用餐会生病,

可以出示图片(或投影),例:吃饭后把脏碗、脏匙塞进碗袋里把匙直接放在公用(厕所间里的)水槽里冲洗;用餐后把匙丢在桌子上不洗,自己去玩了;饭后,把餐具洗干净后放好……,让学生分辨对不对,请学生在图片旁贴上“√”或“×”,然后练习说话:“××做得对”、“××做得不对”。

2.教学生洗调羹,掌握洗调羹的步骤:(1)将调羹淋湿(2)用带有洗洁精的抹布洗调羹(3)用清水冲洗干净。(4)把调羹规定的地方沥干。并在午餐后实践。

3.教学生吃饭的方法。正确使用匙: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起捏住匙柄。左手端碗,右手拿匙,一匙一匙送入口中。身体靠近饭桌边,饭菜汤要交替吃,不让饭菜撒落在地上和桌上。互相或让老师看看(在家让爸爸妈妈看)碗里的饭菜是否都吃干净了。

4.出示图片(或投影):苍蝇叮过的馒头、发霉的面包、蛋、花、黄瓜……,让学生辨析可以吃的东西与不可以吃的东西,请学生在图片旁贴上“√”或“×”,再练习说话:“××可以吃”,“××不(能)可以吃”如:虫叮过、发霉或掉在地上的东西、没有洗干净的东西等都不能吃。还要告诉学生,药片不能随便吃,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叮嘱下按时吃药。教育学生要讲卫生,不要随便把东西放到嘴里去。

5.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超市,让学生辩析超市中哪些东西是用的,哪些东西可以马上吃,哪些东西要烧煮后吃。

(二)语数板块

☆实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读汉字“米、饭、碗、筷、匙”,并能与实物或图片配对。2.认识笔划“╰”(捺)、“乛”(横钩),会描写笔划╰、乛。3.会准确使用量词,会说“一只碗”、“一双筷”、“一把汤匙(调

羹)”。

4.认识符号“√”、“×”,知道它们分别表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会握笔划出“√”、“×”,并练习说话:“××做得对”、“××做得不对”。

建议:

1.通过观察实物与图片,让学生认识与区分碗、筷、匙(调羹),并知道它们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例有瓷的、搪瓷的、塑料的、不锈钢的,但形状相似,用途相同,它们有的易碎,告诉学生要爱护餐具,不玩弄餐具。

2.通过演示与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知道碗、筷、匙(调羹)的不同用处,(如:碗可以盛饭盛汤,筷子可以夹菜,匙可以用来吃饭、喝汤)并教学生用正确姿势用筷与匙,让学生知道夹菜必须用筷子,这又叫一双筷子,匙是用来舀汤的,当然也可以舀饭吃。

3.通过演示或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人(或老师)餐具用得对不对,例:××用筷子夹汤;××用匙舀面条;××用筷子夹青菜……,然后练习说话:“××做得对”、“××做得不对”。4.问学生,我们一天三餐主要吃什么?(米饭)。出示从种子下土到稻谷收成的图片(或投影);从稻谷→稻米;从米→饭的图片(或投影),让学生知道米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5.认读生字和实物相结合,生字出现时,要求认识与描写笔划“╰、乛”要用彩色显示,认识与描写前先书空并教会笔划名称。

6.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1)听的练习:能听指令指出“碗、筷、匙”的图片;听老师读词语,指出“碗、筷、匙、米、饭”的词语。

(2)说的练习:看图跟老师用“这是××”的句式说句话:“这是一只碗”、“这是一双筷子”、“这是一把汤匙”,看图跟老师用

“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我在吃饭。”。

(3)读的练习:让学生手点着所教“╰、乛”两个笔画和“米、饭”这些词语,并把它们读出来;跟着老师念“筷子”和“白米饭”的儿歌,并让学生读出(或指认)儿歌中学习过的词语“手、筷子、饭、米饭”。

(4)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执笔描写“╰、乛”两个笔画,描写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出示投影(或图片):苹果、袜子、黄瓜、鞋子、西瓜,让学生分辨这些是什么,问这些是什么?然后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在辨析时,教师在图的()里打上“√”或“×”,让学生对” ”与“ ”有初步认识,告诉学生“√”这叫钩,“×”这叫叉,“√”表示对的、“是的”,“×”表示“不对的”、“不是的”,让学生书空划一划,在纸上的虚线描一描。

☆实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一对应,感知同样多,观察学习“同样多”的概念。2.认识符号“√”。

教学建议:

1.创设开饭的情景,老师请学生分发餐具。老师在讲台上放了若干碗、筷、匙(或是实物、或是图片、可是娃娃家玩具都可),让学生边发餐具边说:“一只碗配一把调羹(或一只碗配一双筷子、一个娃娃分一只碗)……碗和调羹(或碗和筷子、娃娃和碗)同样多。”2.做“瓶宝宝戴帽子”的游戏,进行瓶与盖的匹配活动,为每一位学生准备5个瓶宝宝,让学生分别给5个瓶宝宝戴上帽子,让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的活动,感知同样多。

3.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两样东西,比比它们一样多吗?如,

两只手的手指一样多,衣服的纽扣和纽洞一样多。

4.指导学生观察数学书P11页,图片中两样东西,说一说,什么和什么一样多。教师指导学生做数学书P12、13页上的练习1。首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说一说,什么和什么一样多。教师指导学生做数学书P12、13页上的练习2。首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可将两种图形以连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起来,验证一下,谁多谁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并按要求在同样多的□中画√。最后教师可总结:比比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不能看东西的排列,而要看它的数量。

(三)活动板块

教学目标:

为了巩固对餐具的认识,又达到大肌肉训练的目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康复课或唱游课上,可以组织“对号入座”“争做小帮手”的游戏。

对号入座:

地上画了若干大碗、调羹、筷子,学生手中分别拿画有碗、筷、调羹的图片,听音乐绕着地上的图转,音乐声停,立即站到与自己手中图片相同的画上面去,进行配对。

争做小帮手:

创设开饭的情景,老师请学生分发餐具。老师在讲台上放了若干碗、筷、匙(或是实物、或是图片、可是娃娃家玩具都可),老师说:“今天吃面条”、或是说:“今天吃蛋汤”、或是说:“今天吃青菜”……看学生餐具是否发错。

在游戏中也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吃汤用调羹,吃面用筷子,……

二、课时安排:三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