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五、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3)西周: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内 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 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轻武,学校体育几乎中断。
汉代的教育内容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其中,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体育无 太大关系。
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 原始社会: 没有学校体育。 奴隶社会: 出现我国古代学校体育;
(1)夏代:“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 学校;
(2)商代:出现“大学”和“庠”两级施教。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 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2、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 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3、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体育之 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锻炼原则等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等观点。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从改良主义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进步思潮中,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 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为我国近代以 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思想上起到了重要的 启蒙作用。

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变迁

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变迁
教材必 须 与儿 童 的发 育 及 运 动 能力 相 是 适应 , 重 尊
法¨ 。按照我国体育教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 J
可分 为 : 初 引进 阶段 、 最 初创 阶段 、 滞 阶段 、 停 恢复 阶 段、 发展 阶段 、 构建科 学 体系 阶段 。按 照历 史 的进程 来划 分 , 分为 : 代 体 育 教 学 思想 、 代 体 育教 学 可 近 现 思 想 和 当代 体育 教学 思想 。本 文 主要从 体 育教 学思 想 发展 的 阶段来 归纳 总结 。我 国学 校体 育 教学思 想
中 图 分 类 号 : 87 G o
学 校体育 教学 思想 是 指人 们在 学校 体 育教 学实 践 活动 中 , 接或 者 间 接 的 对 体育 教 学 的认 识 或 看 直
影响。自然体育思想 的传人对 当时我国的体育教学 有着积极 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四: 一是学校体育课 程与 教材 按照 自然体 育原 则 设 置 和设 计 , 动 了 由 推 兵式 体操 为 主 的教学 内容 向竞 技运 动为 主要 内容 的 转变 ; 二是 以 自然 为 基 本 形 式 , 以实用 为 目的 , 程 课
1 2 初 创 阶段 的体 育教学 思 想 .
留日学生奋翱生和蒋百里在《 新民晚报》 上发表“ 军 国民篇” 为开端 , 张“ 主 扩充军 人教育 于学校 为体 操, 体操 外 之 活 动 游 戏 ” 10 。 9 3年 , 政 府 制 定 了 清 《 定学 堂章程 》 也 称 “ 卯学制 ” 奏 , 葵 。该 学 制把 体 育 纳入教学、 设置体操课 , 实施普通体操 和兵式体操。
进外国的体育教育 , 国民体育思想 中虽然 注重强 军 身健体, 为培养军人 精神。其方法呆板、 但 枯燥、 机 械、 生硬 , 违背青少年学生 的身心特点【 。 2 J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

一、现代体育地向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

n),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physicaleducad。

nandsp。

n)。

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显端倪。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已十分相似。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在彼特拉克和薄伽邱等人笔下,充满了对新人和人的现世生活的热情讴歌。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斐尔等人用他们那神奇般的手,将人体的健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们对大师们的杰作、也对健康美丽的人体和人的创造力不可遏制地燃烧起热情向往的火。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口向。

宗教改革的先锋马丁·路德第一个喊出了“依靠信仰可以获救”而无须教会作为中介的口号,并且公开宣称“人是一种特殊的被造物,是为了分享神性和不死而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人是比天地间所有一切东西更好一些的一种被创造物。

”加尔文继承了路德的“信仰自由”的学说,鼓励信徒用勇敢的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者被称为新教徒以区别于天主教徒。

新教各教派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以及“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他指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之一”。

人教版教材培训资料3 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教版教材培训资料3 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维新派人士对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对西方近代教育、体 育思想的倡导,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上宣传体育,是中国 现代体育思想的先声,为以后学校体育的实施创造了思想条件。
现代体 育思想 先声
军国民 体育思想
清末-1919年
军国民 体育思想
清末-1919年
产生原因
• 严复优胜劣汰,自强保种之说 尚武思想 • 20世纪初 尚武思潮 军国民教育思想(更具理论色彩) • 封建统治者、维新派人士以及民主革命人士等,都大力提倡军国民教育 • 军国民教育思想迅速成为主导学校体育的
各种体育教学思想并不是随意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有一定的 理论基础。体育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哲学、教育学、心 理学等作为其理论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学思想, 才能够正确的指引体育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纵观体育教 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例如:自然主义 体育思想是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作为其理论基础。
命”开始了,十年动 乱,把辛辛苦苦建树 起来的学校体育教学 体系全部破坏,许多
学校被迫停止了体育

苏联模式
体育思想
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
产生 原因
体质教育思想
1977年80年代中期
1979年扬州会议确立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质教学思
想以学生体质是否增强作为学校体育的判断标准,强调对人体的生物学改
到了运动特征后的喜悦。
多元思想 并存
• 竞技体育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竞技能力,以提高运动技术的竞技项 目教学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思想。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发现和培养 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发展体育事业做出 贡献的新要求
• 成功体育
成功体育是在成功教育的思想启迪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 想。成功体育思想实质强调了体育学科在培养合格人才 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第一篇1.学校体育概念: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据国家制度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及社会需要,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当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进行的一种有目的、计划、组织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学概念: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3.学科性质:体育学与教育学交叉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的科学范畴4.学科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

三论:系统、信息、控制论第一章1. 1983年我国编写了第一本《学校体育学》1903年请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体操课1923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体育课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于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影响:脱胎于军国民教育,1903年清颁布《癸卯学制》实施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特征:①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②依附教育思想存在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③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2.影响: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兴起虽受到了日本、德国的军国民主义影响,但在中国则被赋予爱国保家、捍卫主权等进步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

且带动了当时社会风气改变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重视体育因此有进步的时代意义。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的传入及影响:1.特征:①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②强调体育融于生活③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2.影响:其中许多观点,如强调体育的教育和文化作用培养儿童的体育思想和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尊重儿童的需要发展儿童的个性等,不仅在当时有着相当进步的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1.特征:①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②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③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④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2.影响:尽管在学习苏联模式过程中存在着“排斥异己思想,照搬过度,结合实际不够”等弊端,但它在我国重建学校体育体系,为文革后我国学校体育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最新资料推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思想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王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当时清朝王朝统治制度腐朽,国外列强欺压,人民生活在官僚,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三大阶级的剥削之下,民不聊生。

此时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欲通过改良的方法改变中国悲惨的现状,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维新派从德、智、体全面面发展上宣传体育,为以后后学校体育的实施创造了思思想条件。

五四新文化化运动,是继改良主义运动动以来对我国封建传统思想想与文化冲击的最大的一次次运动会。

以陈独秀、李大大钊、毛泽东、徐一冰等为为代表的新文化战士高举反反帝反封建以及民主科学的旗帜,宣传马克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思想文文化。

其中毛泽东等人用近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提倡倡体育,特别是对学校体育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较深深入的研究,对学校体育学学的启蒙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独秀认为中国封建旧教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偏偏重学生脑部的教育,而忽忽略身体锻炼,他把健全全体魄作为青年1 / 5爱国的条条件之一,主张全身的教教育,使学生都能发展成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代青年。

从改良主义运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动,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我国近代以来学校体育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也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思思想史中几乎无学校体育思思想的历史。

二、我国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借鉴包括军国民学校体体育思想的引入、自然主义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以及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育思想的引入。

军国民民学校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国教育思想,是军国主义在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即对学学生实行军事训练与教育,,使之成为统治者的侵略工工具。

3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嬗变

3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嬗变

知识 的 结构组 织好 教材 ,使学 生掌握 学科 着眼 于儿 童认 知 结构 的扩展 ,以促进 其认
证 、 客观地 认识 和分 析 学校体 育 指导 思想 较盛 行 的 自 主 义 、终身 体育 、快 乐 体育 的基 本结 构 ,是 教学 活动 的核 心 ;教学应 然 的全面 落实 展开 与提 高 。 数论 述和 实验 集 中在 课堂 教学 方面 ,对 学 知能 力 的发展 等 。结构 主义 教育 理论 影 响
“ 改革 开 放 是决 定 当代 中 国命 运 的关
以及 强调教 师 、组织 方法 、教材 的理 念极
国学者布 鲁纳 系 统阐 述 了结构 主义 教育 理
键 抉 择 ,是发 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 、实现 大 地挫 伤 了学生 主动 参 与体育 锻 炼 的兴趣 论 。 们 的基 本 观 点 是 :儿 童 的认 知 发 他 中 华 民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必 由之 路 ” 对 改 和积 极 性 ,严重 影 响和制 约 了学 校体 育 的 展是 有 阶段 的 ,意义 化 的条件 是认 知发美等 国对 运 动乐趣 问题 的 研 究深 入到 对运 动乐 趣 的 内容 与 结构 、运
动 乐趣 的评 价 、影 响运动 乐趣 的 因素 、运 动 乐趣 与体 育课 程 的设计 等 问题 。
说 。其特 点是 :注 重体 育 教学过 程 中精神
和 道 德 品 质 的培 养 ; 教 学 中重 视 基 本 素
校体 育 思想和 体 育课 程理 论涉 及较 少 ,但 了许 多体 育家 。
1 2 0世 纪 8 0年 代 我 国 学 校 体 育思 想 发 展 与变 化
它对 我 国学校 体 育的 规范 化和 科学 化体 系 22 快 乐体 育论 . 的建 立 与 发 展 ,起 到 了 极大 地 推 动 作用 , 使我 国 的学校 体育 工 作从建 立健 全 组织领 “ 快乐 体 育 ”是 2 世 纪 7 O o年代 以来 兴起 的 一 种 体 育 流 派 , 它 来 源 于 自然 体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自然体育思想”的评价 3.对“自然体育思想”的评价 积极: 1)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学等多种视角透 视、分析学 校体育,扩大了体育的教育价值。 2)将重心放在学生方面,适应并服务于儿童个 体生长的需要 3)把体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建构了一种全 新的视角,而且提高了理论的可操作性 消极: 1)因“儿童中心论”衍生了“放羊式”教学, 抹杀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副产品”说。 体育混同于一般的教育。 带有体育超阶级论色彩。 3)排斥体操
3.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实践 3.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实践 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 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仿照 日本建立新教育制度,在学校教育中开设 体操课,实施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这是 军国民体育的实践体现。 4.鼎盛时期 4.鼎盛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日 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 发了社会各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 提出要加强军事训练和体育,实行全民皆 兵。
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引自前苏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阶级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阶级性、工具性 △管理体制的统一性 △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重视“三基本” 强调“三中心” △重视“三基本”,强调“三中心” 70-80年代形成的体质教育观 终身体育学校 △70-80年代形成的体质教育观 改革开放后多元思想: 体育思想 △改革开放后多元思想:快乐体 全面教育、 育、全面教育、技能教育思想 90年代末至今 终身体育、 年代末至今: △90年代末至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
5.特征: 5.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6、对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评价 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 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 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 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 体制的形成。 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 想的影响
1特征 1)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2)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3)强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4)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 授 5)主张手段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
2、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评价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 入及其影响
1.时代背景及其传入的时间: 1.时代背景及其传入的时间: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思潮 的广泛传播,认识到军国民体育的机械、呆板及 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工具的性质。同时,“五四” 前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麦克乐,我国留美学者方 万邦、吴蕴瑞、袁敦礼著书立说和培养学生,使 “自然体育思想”广泛传播,成为这段时期学校 体育的主导思想。 2.特征: 2.特征: 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3)推崇自然活动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三)、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
1、提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其 、提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其 著作《终身教育引论》 著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体育”一 词 2、定义: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 指导及教育。 3、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1)打好身体基础,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 强体质,形成正确姿态和掌握立、走、跑等基本 活动技能。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 炼的习惯。 3)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锻炼
(四)“健康第一”思想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引进日本, △引进日本,依附教育思想 基于救亡图存, △基于救亡图存,振奋民族精神 △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升地位 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引自美国,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引自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思想 (教育、文化、生活、价值) △关注育人、个性、需要 教育、文化、生活、价值) 关注育人、个性、 体育融于生活、 △体育融于生活、习惯与态度 △推崇户外与竞技运动
第 三 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把握变迁要点与趋向)
二、近代以来学校体育 思想的移植与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1.学校体育思想的概念: 1.学校体育思想的概念: 人们在一定社会和世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 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军国民教育的定义: 1.军国民教育的定义: 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 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 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2.提出的时间及标志 2.提出的时间及标志 1902年奋翮生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 1902年奋翮生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军 国民篇》和蒋百里发表的俄《军国民之教育》 国民篇》和蒋百里发表的俄《军国民之教育》二 文为标志
不足: 忽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强调统一性、实用性,缺乏灵活性 重视运动技术教学,未能区分掌握 技术与发展身体的不同之处。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 成
(一)“体质教育” 体质教育” 1、内容: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 内容:增强人的体质, 身体。 身体。 )、“三基” (二)、“三基”为主的体育思想 1、内容: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内容: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 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