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土木工程学院刘新颖,工程力学系余佳佳,原亚南。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学校体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恩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以期对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重要的意

义。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培养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利于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前,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对学校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重新探讨,深入挖掘学校体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2.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体育都是以集体的活动形式来进行的,或是以班、组、年级;或是以代表队。在活动中每个学生是以个人的行为存在于集体之中,而且又要服从于集体;每个学生的活动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例如:学生

代表集体参加竞赛活动,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某一集体,为了集体的荣誉,就得约束自己;体育课中,学生的练习是个人行为,但他又必须遵守课堂的纪律。反之他将破坏课堂的教学秩序,影响正常的教学,影响全班的活动。如组织学生通过电视,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产生深深的爱,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再如通过球类、接力跑、游戏、拔河等集体运动项目,学生在活动中互相配合、相互鼓励、团结协作,深深体会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摆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2.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意志品质

2.2.1竞争意识

学校体育如同其它体育一样,其重要魅力之一就是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通过积极响应规则的约束,使学生认识到“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在体育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宗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课内外、校内外各种竞赛的标准有些是采用天然尺度(如时间,距离,高度等)来进行的,有些则是国际竞赛规则或大家认可的竞赛规则进行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进行角逐。在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下,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尊重客观事

实和奉行公正原则。因此,有人认为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土壤和摇篮。

2.2.2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整个国民素质中较为单薄的一种意识,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就导致了许多中学生缺少合作意识,往往我行我素,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甚至是漠不关心。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人与人的交往活动,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显出了它的特殊作用。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课内外各种集体练习,如球类项目,接力比赛,游戏等。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和同伴一起工作的意识,让他们体会一起流汗,相互协作并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喜悦,这对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分担责任,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发挥良好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2.2.3意志品质

学校体育是要求学生身心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发挥身体适宜能量的同时,还要有着坚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学校体育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通过不断的拼搏与磨练,可增强、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校体育从它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有着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学生在学校体育的每一次活动中,都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竞赛规则。认真执行体育教学课的课堂常规,不仅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课的良好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每次体育教学课的集合整队、队形练习、队列调动、队形变化等都要求学生协调一致、步伐整齐,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利用体育竞赛、教学中的游戏等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使学生们懂得在活动中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这在形式上是为保证竞赛和游戏的正常进行,其引申意义是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活动规则和习惯。通过学校体育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自觉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4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校体育由于具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更具有全面性。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如在队列、队形、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突出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敢于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精神具有

独特的教育作用。在田径教学中,力跑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锻炼。在体操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胆怯,不敢做动作,尤其是女生。然而,通过教师认真地讲解示范、保护和帮助,使他们增强信心逐渐地完成技术动作,进一步增强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健美操运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矫健的体形美、高尚的心灵美和运动的艺术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3.1规范法

规范法是指利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的行为规范标准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的结果。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体育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而非竞赛性的体育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设置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执行规范。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体育教学中,使用规范训练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

要求体育教师要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改正。常用的方法就是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教育批评。当然光有体育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体育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3.2集体法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采取集体项目进行教学时,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应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于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与的集体融会和刻苦训练。

3.3竞赛法

体育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性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竞争因素体现得更

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竞争性较强的教学和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在短跑教学中,仅在“各就位——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的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的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3.4示范法

体育教学中,示范法是指体育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产生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起,学生经

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4小结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我们应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之中,积极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然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不能游离于学校体育实践孤立地去进行,而应强调,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过程中去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树木先固本,树人先培德。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呢?以下谈几方面来共讨见解。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根据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同一种教育,都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深度,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从低年级,要让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等等的初步教育入手,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中年级的德育教育是:知道尊重他人,与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养成同学之间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好习惯等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诚恳、宽厚、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敢讲真话、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要有毅力、有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等,总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截然分开,要互相结合进行,在具体目标上分层次,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遵循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具体目标设计上要分层次,对低高年级的学生分别提

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还要有故事性,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之校园生活要活跃,富于吸引力。特别对于城镇的高年级学生,更要积极提倡他们对接触社会、多接触劳动,从而受到教育。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1.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育者做经常的工作。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提供良好的榜样,并合理使用表扬、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加强校风、班风建设。 2,不良行为的矫正。作为教育者必须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是非观念的同时,要改善人际关系,清除疑惧。行为不良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进步的同学存有戒心甚至是敌意,但他们又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接受教育,改掉不良行为,就必须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改善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一个学生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发现道德落后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或委派他们为全班服务以示信,就会重新点燃他们

德育论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伊宁市二十六小熊永静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事事有人操心,时时有人呵护。有时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一旦遇到困难,遭到打击,便不能承受,总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可以这样说,现今的孩子们都在缺失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树立远大志向。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我将学生的志向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为小学六年里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你将以什么样的成绩跨入初中。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你要做到哪几点,你要取得哪些成绩,并且集中起来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所谓“三年目标”早知道,以此不断激励学生。近期目标是学生每月制定近期测验考评时应该达到的等第或名次,使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二、进行知识教育 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找来有关心理学方面通俗易懂的读物,找出有关意志章节的内容以及生动的事例,带领学生学习并结合班级

工作中在这方面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份自我锻练计划,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 三、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我对教室地上的一个粉笔头,一个小纸片,作业中错的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并和锻练自己意志联系起来,遇到学生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积极克服小困维之小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胜利。 四、注意因人而异憗 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常优柔寡断草率决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五、严格制度纪律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对学生的诱惑力最大。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缺乏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对那些诸如“坦克大战”、“挖地雷”、网上聊天、黄色网站等充满好奇,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和正确引导。 (三)学校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的不当,也是间接造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工作不深入;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有的教师对品行不良学生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 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良品行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偷别人的东西为“杀富济贫”。搞恶作剧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因素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 运动 根据学校体育的时代要求,以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既然健身健美是新时代的需要,那么学校体育就是这需求中的基石,学校体育就是健身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备力量。发展学校体育会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近一步的改革,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跟上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就成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些要求,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意识、能力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在运动的参与中找到满足,找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就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体育的教学特点出发,挖掘有利因素,活跃气氛。不用证明,获得成功感,经常受到赞扬的学生的学

习兴趣会不断提高,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打击的学生学习兴趣会日渐减退。学生能否快乐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体育活动的设计。所以课堂上要适时巧妙地启发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为学生创造成功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希望的火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要逐步转化后进生,帮助学困生进步,提高学业成绩,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整体水平的目的。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信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用鼓励表扬,多给予学生认可、赞许的眼神,让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用。 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在优势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样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兴趣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兴趣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一直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及其他主客观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气愤沉闷,毫无新意可言。本文针对导致中学生体育课堂兴趣不高的内外部原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激发、诱导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效果,从而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体育兴趣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 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体育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独有的开阔的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中学体育课堂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如是说,它不但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其学习和活动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才会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一、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之中 小学生品行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处在萌芽状态,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抽象的道德观念难以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很难收到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又要抓好时机随时进行,在这里,我认为有几个条件需要注意: 1、环境的作用 环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常规培养的一致性 现在小学里从六周岁半就进行一年级学习,他们从一个耍孩子走进课堂,受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的约束,况且,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宠爱他们,常规教育是对学生正确执行生活中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

育。对小学生常规教育就坚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小学生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入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按时上学,有规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寓教于教育活动及学习过程中 小学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及其自觉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的素质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1、以诚相见,融洽感情 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语言,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名10456)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名10456)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们按照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目的地指导自己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我国教育2001年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里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阶段,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十分重要。体育教育也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是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平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青少年身

心健康,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1、以精心的设计吸引学生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精心准备,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2、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零距离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形体、乐观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教学状态、优秀的运动能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启迪智慧并理性思维,开发潜能并激励创新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课题概述】 喜欢体育活动、乐于运动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则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我想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探究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研究目标】 1、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变厌学情绪,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体育课教学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新课改”的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示范带动,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美规范的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复习过程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 德品质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树木先固本,树人先培德。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呢?以下谈几方面来共讨见解。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根据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同一种教育,都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深度,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从低年级,要让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等等的初步教育入手,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中年级的德育教育是:知道尊重他人,与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养成同学之间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好习惯等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诚恳、宽厚、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敢讲真话、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要有毅力、有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等,总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截然分开,要互相结合进行,在具体目标上分层次,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遵循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具体目标设计上要分层次,对低高年级的学生

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还要有故事性,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之校园生活要活跃,富于吸引力。特别对于城镇的高年级学生,更要积极提倡他们对接触社会、多接触劳动,从而受到教育。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1.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育者做经常的工作。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提供良好的榜样,并合理使用表扬、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加强校风、班风建设。 2,不良行为的矫正。作为教育者必须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是非观念的同时,要改善人际关系,清除疑惧。行为不良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进步的同学存有戒心甚至是敌意,但他们又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接受教育,改掉不良行为,就必须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改善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一个学生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发现道德落后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或委派他们为全班服务以示信,就会重新点燃他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细微处入手 ——培养合格孩子做合格家长 xxxx 孩子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父母的骄傲,承载着父母太多的希望和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父母的良好愿望。同时,从孩子出生到成人,也开始了为人父母的漫漫教子之路。孩子首先接受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育。正如人们所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传统教育学派的赫尔巴特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一切教育都应围绕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进行。 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父母应该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导师。这给我们教育孩子以很多的启示,因此,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我们是在扎扎实实推行素质教育,除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外,我们也很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阶段,我们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事实上,目前,孩子的成长让人满意: 是学校的文明学生和特长生、是永川市“十佳思想品德优秀个人”获得者,是重庆市四星级雏鹰奖章获得者。 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认为大人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作用就显得非常的关键。下面就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摘录如下: 一、教孩子说话算数,信守诺言。在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

说话诚实,讲信用;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事实上就是“契约社会”,“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要求孩子对人诚实,重信守诺。既是对孩子进行品格培养,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为此,我们与孩子约定: 如果他做了错事隐瞒不报或说了谎话,我们将视情节轻重取消他一周或一个月的自由安排时间,如果他主动告诉大人,我们对他所犯的错误不进行追究。作为家长,我们与孩子如此约定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二是孩子犯了什么错,作为大人 一定要知道,这有利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且我们家长也做到说话算数。 记得孩子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回家说要买资料,结果将钱拿去买了动画游戏卡,后来,我提出看看他买的资料,事情自然就露了馅,没话说,作为他说谎所付出的代价是: 卡片全部没收,所花销的钱在他的零花钱中一一扣除,接连两周他的自由活动时间就交由我给他安排了。另一次,是学校课间休息,他在教室和走廊上和同学打闹,把自己的手也擦破了皮,还被罚扫了地。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他主动谈了被罚扫地的原因,我们听后,给他指出在教室和走廊上追玩打闹的弊端: 既影响他人,又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信守承诺,只是提醒他今后玩耍时要注意选择场地和时间,并未对他再进行惩罚。之后、我们一直信守相互之间的约定,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交流非常平等,孩子对大人没有畏惧心理,将发生的事情可以坦然地告诉家长,到现在,孩子在学校的大小事情都愿回家对我们说,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事实上,在日积月累中,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自自然然的就形成了。 二、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要从细小的事情或偶然事件入手。特别是不好的行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放过,否则会错失教育良机。记得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内容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班级:三年级 活动名称讲文明促新风——争做“内外兼修”的当代小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纪要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各班板报和四个“栏”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对自己的诸多好处,对自己日常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善,逐渐养成了自省自律的好习惯。不作出违反校校纪校规,自觉学习和遵守校规。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之教师进队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之教师进队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既要训练,有比赛的任务,又要学习文化课,有考试的任务,两者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如果把训练和学习分开,就会顾此失彼,两者不能兼顾,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师进入训练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恰恰弥补了训练和学习之间不能兼顾的缺陷,能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促进良性发展。 一、教师与教练员的协调 平时教师负责教学、教管,忙于教务,而教练员们负责训练、比赛,忙于训务,这样老师和教练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少能够在一起充分地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对方的信息和思想,双方管理上都比较独立,管理意识上不统一,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分歧。教师和教练员的管理角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在这种交错的管理模式下,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感情绪。比如教师更注重学习,可能对于训练就不那么关心,而教练员更注重训练,可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不那么上心,双方的侧重点不同。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要学习好又要训练好,减少训练和学习上的矛盾,这 就要加强教师和教练员的沟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学校安排的时间进入训练队和教练员充分地交流,及时了解双方的思想和教育方法,使管理达到一致,学生的发展也就会慢慢均衡起来。

二、教师与队员(学生)关系的融洽 教师如果没有进入训练队,对学生的某些情况,如背景、训练状态、在队内的表现及其他情况了解的会很少,这对针对性教 学和有的放矢的管理不利。教师进队后,对学生心理、情绪、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掌握,而且教师与队员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如一起开队会,一起训练,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了亲近感,学生也不会那么抗拒老师了,老师可以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更多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因势利导,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进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动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达到学训并重、学训兼顾的效果。 三、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补习 学生由于集训、调训、参加比赛等多种原因,可能会落下一部分课程,而这个点千万不能轻视,如果这一次无所谓,那么下一次学生也会视作无足轻重,学生如果不关心学习的话,就会散漫,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千万不能由于一次比赛而熄灭,不能因为比赛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给他们补习,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以后所学的知识听不懂,就会厌学,甚至会放弃学习。如果教师及时进队,就能给学生们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也能让他们安心地训练和比赛,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达到学训兼得。 四、教师提高训练上的认识 以前教师很少走进训练馆、田径场,不知队员们如何训练,训练量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小学吴炎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做中学,学中做”教育思想中指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养成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并养成积极实践,努力改进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德、智、体、美、劳各育中,分别蕴含着各自的内容,并且彼此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五育中,如果学校不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教育,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不完全或不完整的教育。同时,劳动实践活动教育不仅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与其他几育联系最紧密、蕴含内容最多的一种教育,因此在学校坚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育,亦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教育,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又

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既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美德和审美能力。所以说,坚持劳动实践活动教育是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要渗透思想教育。就是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美好的未来。那么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从小事做起,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1.我们根据学生年龄不同,由易到难进行。如整理书包、床铺、洗涤衣服等自我服务劳动,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可设立“自我服务卡”,由家长签字,以实行督导。 二、提供劳动机会,促进劳动技能养成 1.我们学校班级劳动平时要求学生做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参加校园、班级的教室清扫清理等有益劳动,使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2.我们学校定期开展各种家务劳动。如“家务劳动小技巧表演”、“做妈妈的好帮手”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扫地、烧水、抹桌、洗碗等做起,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家务劳动成为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体贴他人,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我们在同学中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件事”和“感恩父母”等系列活动,要求同学们要尽自己所能,积极主动地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洗一双袜子,也可以是吃完饭主动地为妈妈倒杯水,还可以是为爸爸献上

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点滴谈

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点滴谈 孙翠珍 2008年6 月获教研室二等奖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伟大理想。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其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培养,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但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还承担着他们良好品格培养的重任。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和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心理、情感生活等还不稳定,容易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何培养他们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品格;如何教育他们宽容忍让、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懦弱,广交朋友,走向生活……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具备完美的人格,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形象、品格修养,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塑造美好的自身形象,用自己完美的人格魅力和规范的行为举止影响和感化学生,向学生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以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资源,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小学教材中,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优秀人物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生动故事,其感染力和号召力远远胜过那些枯燥的理论和简单的说教,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因势利导,效果更佳。如《鲁宾逊漂流记》一文中,鲁滨逊孤身一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历经磨难,仍不失勤劳、勇敢而善良的本性,凭自己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水平和习惯研究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思潮,是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吸引千百万人的特殊水平,主要是它能使人们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迎接身体挑战时产生兴奋感,以及水平持续的满足感。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使更多的人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实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在人的一生中都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所以,学校的体育教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要实行体育意识与水平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的基础。以下我就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水平、习惯。 一、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拓宽体育教育目标,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学校体育不但仅教会学生某些项目的运动技术,而是要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能使其

终身受益的。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具有较高锻炼身体价值的教材内容,突出“少而精”,尽可能从促动学生健康的角度考虑,力求教材难度不太大,易于展开,最好能延续到学生参加工作,进社会,适合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锻炼内容。如:中长跑、篮球、排球、武术、健身操等。教材应突出业精而不单一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水平与习惯及课外能自觉独立锻炼身体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之上。在运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真正自己有特长的一些终身体育项目,包括相对应的锻炼方法和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点,树立终身体育教学思想 很多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的任务都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体质上,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发展,要求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点,持续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创造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对体育课的组织教法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避免单一教学。教法手段要新颖多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准备活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组织教学中灵活采用一些竞赛,利用个人对抗的手段与方法,活跃教学气氛。展开健康、有益的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水平,特别要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实行体育锻炼的水平。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想要建设牢固的教育大厦,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体育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抓好小学生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在我们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学生对体育兴趣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兴趣培养 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初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奠基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的因素 1、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在体育课堂中老师要求完成的锻炼任务感觉很吃力,从而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里,然后害怕或者逃避体育课。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教学,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只要学生文化课跟得上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以至于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只注重教考核的内容,而忽视了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内容不同,从而造成在学生眼里,老师上课内容单调,缺乏新鲜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心里,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呆板单调、索然无味的心里。 3、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起到模范作用,因此,教师本人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不高等因素都对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 4、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 有些学校,依旧是应试教育为主导地位,只抓升学率,只抓主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活动。不重视体育教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体育器材匮乏,不利于体育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营造很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1、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人的道德和知识技能都寄予身体之上,没有体育,也就没有了德育和智育。只有锻炼健康的体魄,搞好体育锻炼,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创新教学内容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11卷第2期 2011年6月 西部教育研究 WestChinaEducationResearch V o1.11.No.2 Jun.,2011 浅谈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魏平容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感情, 确立远大的志向抱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们自己的一生都很重要.目前,小学生的道德 品质认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但小学生良性思想道德意识尚未形成,很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本文就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道德品质;小学生 【作者简介】魏平容,内江市第十一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 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培养小学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 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行为.从 总体上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状况的主流是 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但也有一些 学生受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私自利,集体观念差,爱国主义淡薄,缺少同 情心等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他们身上.为此.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 品质的一些看法. 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我一直认为 和开启他们的智力同等重要.许多情况下,它们是 相辅相成的.一个缺乏良好意志和品质训练的孩 子即使他在某方面有很好的潜能.也很难有所成 就.一个缺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孩子,有时你会 发现他的智力发展越高.+而他对社会的危险性也 就越大.现实中太多这样血淋淋的例子:把同宿 舍同学全部杀死的马家爵.开车撞倒人后又杀她 八刀的药家鑫,还有因为生活费没有及时寄到而 杀死亲生母亲的留日大学生……这些事情让人心情 很沉重.当初.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一定不会

(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全部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学校附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