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过船原理

巴拿马运河过船原理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它的运行原理是通过船舶利用水位差和船闸的工作原理,实现船只的顺利通过。
下面将详细介绍巴拿马运河过船的原理。
巴拿马运河是一条人工运河,全长约80公里。
为了克服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海拔差异,巴拿马运河采用了闸室系统。
闸室是一种大型的水利工程设施,由一系列的闸门和水泵组成。
船只通过这些闸室逐级升降,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在巴拿马运河的船闸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船闸、填水和排水系统。
船只进入船闸,船闸门关闭后,开始进行填水操作。
填水是通过水泵将水从高处的水池引入船闸中,使水位逐渐上升。
填水的过程中,船只随着水位的上升逐渐升高,直到与下一级船闸的水位相等。
当船只进入下一级船闸后,船闸门关闭,开始排水操作。
排水是通过排水泵将船闸中的水抽出,使水位逐渐下降。
排水的过程中,船只随着水位的下降逐渐降低,直到与下一级船闸的水位相等。
如此循环往复,船只逐级通过船闸,最终完成对巴拿马运河的穿越。
巴拿马运河的过船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在过船的过程中,船只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改变了船闸内的水位,从而产生了浮力,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
除了船闸系统,巴拿马运河还配备了导航系统和辅助设施,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
导航系统包括灯塔、导航标志和雷达等设备,用于指引船只的航行方向。
辅助设施包括拖船和锚泊区,用于帮助船只在运河中航行和停靠。
巴拿马运河的过船原理使得船只能够快速、安全地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域。
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船只可以顺利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保证航行的顺利进行。
这一运行原理的成功应用,使得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为国际贸易和航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巴拿马运河过船的原理是通过船闸的填水和排水操作,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产生的浮力,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不同水位的船闸。
这一运行原理的应用使得巴拿马运河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和航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和巴拿马的运河建设有何异同?

中国和巴拿马的运河建设有何异同?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运河建设日益关注,毕竟它不仅使贸易更加便捷,也提高了物资流通速度。
中国和巴拿马都有着知名的运河——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和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
两个国家在运河建设上有哪些异同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建设规模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历经五千多年的兴衰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运河。
它起自北京,止于杭州,穿行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带,几乎贯穿了中国的中部地区,绵延数百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形成了巨大而复杂的运输体系,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巴拿马运河则是一项国际工程,长约80千米,于1914年建成。
它位于巴拿马地峡上,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商船从一个海洋穿过到另一个海洋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巴拿马还推出了运河的扩建计划,这意味着它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先进的运河之一的地位。
二、建设历史与巴拿马运河相比,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悠久得多。
自500年前开始修建,一直到隋朝和唐朝时期才正式建成。
它曾经是中国古代的钟灵毓秀,不仅承载了大量的商业贸易,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到了近现代,虽然受到了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冲击,但京杭大运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巴拿马运河则可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它的建设历史不长,但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笔财富。
建设者不仅克服了复杂的地形,还创新性地采用了水闸技术,这一技术后来奠定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基础。
在当时,巴拿马运河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工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运输通道之一。
三、经济和地缘利益无论是京杭大运河还是巴拿马运河,它们都在构建着各自国家的经济和地缘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项流域性工程,也是中国现代化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更加便利地实现海陆联运,将中国东部的货物运输到西部、中部、北部、南部等地区。
巴拿马运河

《海约翰-埃尔兰条约》遭到哥伦比亚否决后,美国转而策动巴拿马独立,这样在夺取运河的开凿权时,就 不必再与讨厌的哥伦比亚国会打交道了。长期以来,巴拿马就存在独立倾向,1821年,当巴拿马最终脱离西班牙 独立时,不情愿地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一起成为了大哥伦比亚联邦共和国的一员,然而,巴拿马的上流阶层对 于这个纯粹由玻利瓦尔的个人魅力拼凑起来的联邦国家缺乏认同感,为此,波哥大的中央政府不得不多次用武力 镇压巴拿马的独立运动,其结果是增加了仇视和膈膜。
1838年,一家法国公司曾派人对巴拿马地峡进行了勘测,卒因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作罢。1843年,新格拉 纳达政府照会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国,提议由它们合建巴拿马运河,并由各国共同保证运河未来的中立地 位,但除美国以外,各国均未予理睬。
早在1835年,美国即与新格拉纳达就开凿运河一事进行过磋商,当时无果而终,这次新格拉纳达旧事重提, 美国自然乐于接受。1846年12月12日,经过历时一年的谈判,美国与新格拉纳达缔结了《美国、新格拉纳达和 平、友好、航海及通商条约》,也称《彼得拉克-马利亚里诺条约》,条约共36条,有效期为20年,其中第35条 规定美国获得以下权利:
与 此 同 时 , 深 陷 危 机 的 法 国 运 河 公 司 的 董 事 和 股 东 们 也 为 未 来 感 到 焦 虑 , 公 司 的 董 事 兼 总 工 程 师 菲 利 普 ·比 诺·瓦里亚为了将公司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自愿充当后者与巴拿马独立者之间的联系人,瓦里亚的想法得到 美国律师威廉·纳尔逊·克伦威尔的赞同,后者是公司大股东的代言人。这样,美国、巴拿马独立者和法国运河公 司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利益共同体。当时,由于哥伦比亚政府的固执,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在尼加拉瓜开凿运河, 与巴拿马运河竞争,1902年,美国会已准备为开凿尼加拉瓜运河拨款,这是瓦里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位能干 的法国工程师决心让美国参议员们改变意见。正巧,加勒比海的一座活火山喷发,轰动世界,瓦里亚灵机一动, 他想起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邮票,上面有著名的摩摩通博火山喷发的照片,而这座火山就在尼加拉瓜运 河开凿路线附近,虽说摩摩通博是座死火山,但邮票上印有一缕烟围绕着山顶,恰如活火山那样。瓦里亚设法搞 到了90多枚这样的邮票,把它们分别寄给美国国会的参议员,邮票背后有瓦里亚的亲笔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 动......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巴拿马运河区》图文

初中-历史-打印版
《巴拿马运河区》图文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纵贯巴拿马地峡。
全长约81千米,宽152~304米,最高处高出海面25米。
有船闸6座。
运河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航程缩短1万多千米。
可通5万吨海轮。
通过运河需要8~9个小时,平均每天有40多艘船只通过。
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
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
运河区对宽16.1千米,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
60余年间,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及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经过谈判,1977年9月巴美双方签署条约,废除旧《巴美条约》,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主权。
至1999年年底,巴拿马已完全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巴拿马运河的各种小知识

巴拿马运河的各种小知识
嘿,今天咱来聊聊那个大名鼎鼎的巴拿马运河呀!
这巴拿马运河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存在呢!就好像是一条神奇的水上高速公路,让船只们不用绕大老远的路,直接“嗖”地一下就通过了。
你说这运河咋就这么重要呢?想象一下,那些大船要是没有它,就得绕着南美洲的尖尖跑一大圈,那得多费时间和油啊!有了巴拿马运河,就省事儿多啦,直接抄近道,效率蹭蹭往上涨。
我觉得这巴拿马运河就像是一个厉害的“交通指挥员”。
每天都有那么多船只来来往往,它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大船小船都得听它的指挥,规规矩矩地排队通过。
还有啊,修建这运河可不容易呢!那可是花了好多人力物力,不知道挥洒了多少汗水才建成的。
可以说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呀!
要是我有艘船,我肯定也想从这巴拿马运河走一走,感受感受那种快捷的感觉。
说不定还能在运河边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船只不小心撞一块儿啦,或者是船员们在船上搞什么有趣的活动。
这运河周边的风景应该也不错吧!想象一下,蓝色的水面,来来往往
的船只,再加上周围的绿树青山,那画面肯定很美。
要是能在旁边溜达溜达,吹吹小风,看看大船,那得多惬意呀!
总之呢,巴拿马运河就是个超级棒的存在。
它让航运变得更方便,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小。
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说不定还能在那找到一些关于航运的小秘密和有趣的故事呢!哈哈,这就是我对巴拿马运河的一些感受和小见解啦,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巴拿马运河条约内容

巴拿马运河条约内容
巴拿马运河条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协议,旨在管理和运营巴拿马运河。
该条约
于1903年11月18日在巴拿马市签署,由巴拿马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制定。
下面是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内容要点:
1. 独立性保障:根据该条约,美国承认巴拿马共和国的独立,并表示尊重和保
护巴拿马的主权权利。
条约确保了巴拿马独立的地位,以及其在运河地区的政治和经济自主权。
2. 运营权移交:该条约规定了巴拿马运河的运营权移交给巴拿马共和国。
美国
同意将运营权从之前的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手中转交给巴拿马。
3. 运河区划:条约规定了巴拿马懋办理运河事务的区域,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
水域以及与运河相关的地区和设施。
该区域应完全属于巴拿马共和国,美国仅保留特定的使用权。
4. 军事干涉协商:该条约规定了美国可在巴拿马运河地区进行军事干涉的情况。
美国可以在巴拿马共和国的请求下派军队维护运河的安全与顺畅运营。
然而,条约明确规定,美国只能在巴拿马的请求下行使干涉权利。
5. 运河收入分享:根据条约,巴拿马共和国将从运河收入中获得一部分利润。
该条约确保了巴拿马共和国从运河经济中获得经济效益,并提供巴拿马参与运河管理和运营的机会。
巴拿马运河条约是巴拿马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该国摆脱了过去的
外国控制并获得了自主权。
该条约不仅促进了巴拿马的发展,也对国际贸易和全球航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该条约,巴拿马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管理和运营巴拿马运河,使该地区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和贸易通道。
巴拿马运河设计原理

巴拿马运河设计原理
巴拿马运河设计原理是指在建造巴拿马运河时所采用的技术和理念。
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得船只可以避免绕过南美洲的艰难航行,从而大大缩短了航程和时间。
巴拿马运河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海拔高度的差异:巴拿马运河通过建造了一系列船闸和水闸,利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高度差,将船只从一个水位高度抬升到另一个水位高度,从而实现跨越地势上的障碍。
2. 解决土壤问题:巴拿马运河所处的地区土壤松软、湿润,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采用了大量的措施,如深挖航道、修筑防护墙和排水系统等。
3. 考虑水资源:巴拿马运河所处的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也存在着干旱季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修建了一系列水库和渠道,以确保航道的水源供应。
4. 考虑船只尺寸: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船只通行,巴拿马运河设计了多个不同规格的船闸和水闸,以满足各种大小的船只通过。
总的来说,巴拿马运河的设计原理是十分复杂和精密的,其建造历程也是充满波折和挑战的。
但是,巴拿马运河的建成不仅使得航运更加安全和便捷,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 1 -。
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的地理特征与运输发展

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的地理特征与运输发展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
它连接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为全球贸易提供了关键的路线。
然而,这个运河的建设并不容易。
它经历了许多艰辛的时刻,而今天它已成为全球航运业的重要枢纽。
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独特。
巴拿马运河位于全球南北运输航线的交汇处,地处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是连接世界两大洋的重要枢纽。
它穿越了中美洲的巴拿马地峡,终点分别位于太平洋的巴尔博亚和大西洋的科隆。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巴拿马运河具有了巨大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巴拿马地峡是南北美洲之间最狭窄的地区之一,地貌多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特征为巴拿马运河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和环境的严苛,建设巴拿马运河的任务非常艰巨。
1904年,美国开始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工程,直到1914年才完工。
在这十年间,巨大的工程挑战浮现。
巴拿马地峡地区的雨林、河流和山脉让工程人员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们不仅需要清除树林,还需要爆破山脉,填平河流。
努力与时间和资源的有限性产生了不断的摩擦。
然而,美国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巴拿马运河不仅给巴拿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通航运河前,贸易船只需要绕过南部的好望角,这大大增加了航行距离和时间成本。
然而,巴拿马运河的建成,大大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行时间。
这使得全球贸易更加便利,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如今,巴拿马运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
每年有数千艘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着海量的货物,为全球贸易流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运河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于2016年完工,使得更大型的船只可以通过运河。
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航运业的发展。
巴拿马运河的地理特征和运输发展密不可分。
其地理位置使得运河具有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而运河的建设则历经艰辛,但最终实现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壮举。
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意义
许多世界著名的超级工程,都为人类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巴拿马运河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巴拿马运河更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全球重要的航运要道。
它承担着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也是巴拿马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巴拿马运河由美国人修建,于1914年竣工。
运河的启用大大缩减了跨洋航运距离。
此前行驶于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必须绕道南美洲合恩角,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航程缩短了约1.5万公里,由北美洲一侧海岸至南美洲另一侧港口的航程缩短了6500公里。
航行于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巴拿马运河也可减少航程3700公里。
运河全长81.3公里,河面最宽处为304米,最窄处只有152米,水深13.5米至26.5米,可以通航宽度不超过32米的船只,运河区总面积约1432平方公里。
船只通过此运河往来太平洋和大西洋间,比绕道南美洲合恩角缩短路程约1.4万公里;从欧洲至亚洲东部或澳大利亚缩短3200公里。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最大的水闸式运河。
运河连接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位相差较大,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比海面高出26米。
但很多人都认为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平面都差不多一样高,为什么不一直打通,走起来方便,却建造一个嘉顿湖将淡水升高至海拔85尺,采取水闸式运作呢?这恰好就是原设计人聪明的地方。
主要原因是要让有
盐的海水侵蚀运河区,利用丰富的淡水资源来操作、发电、饮用,同时造起来比较经济。
为调整水位差,建造了6座船闸。
船只通过运河,一般需要8至9小时。
在2002年总共有13185条船通过巴拿马运河,总重187.8万吨,共收入5.88亿美元,任何船只宁可付过河费也不愿浪费时间走南美洲南端兜一圈,行程增加九千哩,以每小时25哩速度行驶,额外花费十多天时间。
巴拿马运河如此便捷运输航道给巴拿马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巴拿马全国约6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与运河息息相关,金额占巴拿马国内生产总值的80%。
但同时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归属值得一提,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巴拿马运河由美巴共同组建“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管理,实质上一直由美国掌控。
美国将运河沿岸1432平方公里的地区设为运河区,区内由美国任命总督管辖,悬挂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
运河区成了美国在巴拿马的一个“国中之国”。
如果说拉美是美国的后院,那么巴拿马就是大门。
美国在运河区常驻重兵,先后建立了14座军事基地或要塞,并成立了“加勒比海司令部”,后又扩大为“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本土以外西半球的三军行动。
经过巴拿马人民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1977年9月,巴拿马的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和美国时任总统吉米·卡特签署条约,规定美国于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全部控制权交还巴拿马,美国从巴拿马撤军,运河运营的全部收入上缴巴拿马政府。
自2003年以来,每年8、9月份,由美军南方司令部牵头的“联盟力量”军演都会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入海口附近展开。
来自拉美、
欧洲和北美的近20个国家参加演习。
军演以保卫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为主要演练内容,可见巴拿马运河对各国的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活动以及货运量特别是亚洲贸易量的大幅增加,巴拿马运河现在已渐现瓶颈。
目前巴拿马运河河道利用率已达93%,以现有能力,到2012年将达极限。
最为重要的是,由于运河闸室的限制,巴拿马运河也失去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
巴拿马运河现有闸室宽度和长度分别为33.5米和305米,能够通过船只的最大级别是巴拿马限制级,即船长294米,,船宽32.3米,吃水12.04米的船舶。
因此,现有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大多装载3500~4000标准箱左右,而巴拿马型散货船和巴拿马型油轮大多装载70000~76000吨左右。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大量大型船舶已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
以集装箱船为例,目前有27%为8000TEU以上船只,这些船只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
到2012年,将有37%的集装箱船无法在巴拿马运河通行。
目前,巴拿马运河的主要对手美国内陆航运占据了亚洲到美国东部航运份额的61%,远远超过巴拿马运河。
鉴于此,巴拿马运河于2007年9月开始动工扩建,预计于2014年竣工。
根据计划,巴拿马将在运河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端各修建一个三级提升船闸和配套设施。
巴拿马运河将要修建的新船闸长427米,宽55米,深18.3米,将比现有的船闸加长40%,加宽64%。
这意味着除去四周各1.5米宽的护舷空间,新巴拿马运河可以通过宽50米、长366米、通行时吃水15米的船舶。
也就9600TEU集装箱船及少量
12000TEU及更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轮以及17万载重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都可以在新运河中顺利通航。
这将使更多的船舶可以抵达巴拿马进行作业或者过河,更大规模货物量将通过巴拿马运河,为巴拿马的财务带来可观的收入,带动巴拿马海运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巴拿马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海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