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5-31T14:26:41.3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秦玉岩[导读]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中学秦玉岩

内容摘要:物理新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实验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兴趣培养,采用多种激趣方式,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活跃学生思维,并坚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学科学习兴趣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教学是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初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取得成功最基本的心理因素之一没有兴趣,则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物理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内在动力,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为他们学好初中物理,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一致,导致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是当前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第一节课,培养兴趣

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覆杯实验”, “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设疑,激趣。再演示生活中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使学生刚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经典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学中每一个规律的发现都是饱含科学家的血汗和故事。以经典的故事和物理历史趣闻开头对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整合教材,以提问抢答、歌曲、设疑、典型习题、猜谜、咀嚼关键字句开头等。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插入托利拆里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讲《相对运动》二战中德国飞行员用手抓住了飞行中的子弹;讲浮力时,结合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讲电流、压强时,加入安培的故事等。

三、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而思考的原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奇。设置问题时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用实验设疑,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水的沸腾时,给装水的纸盒加热至水沸腾,而纸盒没有燃烧。带着疑问,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入角色。又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设疑:张飞和诸葛亮比看谁力气大?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这样极具强烈的求知欲中探索学习,加之老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利用实验,培养兴趣

课外实验,力求简单,效果明显,操作方便。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探究,利用现有仪器和自备教具让实验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如,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实验利用激光手电筒时,当光射向空中时,只能在落点上看见一个光斑,如果此时再向光的路径上,喷一些空气清新剂,便可看出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直线的。在水中,可以加一些果珍、牛奶,效果同样明显。再如讲大气压强时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做,学生也可以自己在家中实验。如在研究光的色散实验,可以用透明的方型饮料瓶,放入自来水,在阳光下出现七色光谱。又如,用橡皮筋制作弹簧秤,让学生了解弹簧的伸长与重力的关系。在讲压强时,让学生用拇指,食指分别压短铅笔的两端;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让学生热烈鼓掌;在讲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时,让学生搓搓双手;在讲声音靠介质传播时,让学生把耳朵贴近书桌,也可以让学生把机械表靠近耳朵听秒针“走动”的声音。这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收到演示实验达不到的效果。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神州系列飞船的升天,可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可以从重力(失重)的角度分析,或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分析;可以从声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热学角度分析。再如,探究蒸发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让同学们回家做,增加感性认识。这些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与物理学的亲近,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总之,在安全实验的前提下,学生轻易地观察到物理现象,体验物理的魅力。

五、课外活动、巩固兴趣

利用想想议议。如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天平、潜望镜、小电动机、楼梯电灯开关电路、温度计等,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成就感。

(一)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场所,利于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接触到一些未知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再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组建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难度、深度的知识培训,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培养学科带头人,实现了培优补差,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品成功之喜,强化兴趣的持久性。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学习物理过程中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结。若反复多次,学习与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某种固定的联系,形成良性循环。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增加学生对物理的亲近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满足感,这样会使兴趣更加高昂,更加持久。

总之,物理兴趣的培养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适时、适地、适人的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每一堂课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沉浸在浓厚的兴趣之中,想学物理,爱学物理。每一个孩子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