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学案)

合集下载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针对练1](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练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二轮复习1912-1927年的近代中国教学案

二轮复习1912-1927年的近代中国教学案

二轮复习·1912~1927年的近代中国【时空坐标】【考点整合】1、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民主科学 D .推动实业救国2、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 .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 .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2018届二轮: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专题卷)一、选择题1.(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下降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答案 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机器产品的发展,造成传统手工产品出口量的下降,故A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错误;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与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机器产品出口量的增加,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故D项正确。

2.(2017·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质检)1914年10月张謇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纱土布,无论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项税厘,一律免除。

……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

呈文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主权意识增强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民族工业缺少保护答案 B解析材料所提建议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免税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主张说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国内有识之士维护经济主权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且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保护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高三黄金大联考)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答案 C解析据材料“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可知,该学者反对全盘西化,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故C项正确。

9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

9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

经 济
文 化Biblioteka 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②五四运动 ③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政 ④中共诞生(1921.7.23)、二大(1922)、三大(1923) 治 ⑤国共合作(1924.1国民党一大) ⑥大革命(1924.1-1927.7)和北伐战争(1926.7) 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⑧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2-1919)——短暂春天 经 ②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济 ③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北京——天津) ①新文化运动(1915) 文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化 ③新三民主义(1924.1) ④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①1914-1918年,一战(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政 治
②一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俄国二月革命(1917.3) ④四月提纲(1917.4) ⑤七月流血事件(1917.7) ⑥十月革命(1917.11) ⑦1922年底,苏联成立 ⑧ 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②新经济政策(1921-1925) ③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5) 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 ⑤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美国经济虚假“繁荣” ①广义相对论(1916) ②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 ③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亚非拉民族文学 ④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⑤ 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民国前期+课件-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民国前期+课件-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学校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四、 图书馆的成长
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 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五、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 五四运动 1. 背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 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等口号。 3. 发展: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
•选择性必修3 一、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 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二、 学校教育的发展
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1. 袁世凯复辟与护国战争 (1) 袁世凯复辟帝制:①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② 1913年,解散国民党;③ 1914年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④ 1915年,袁世凯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⑤ 1915 年12月,袁世凯称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选择性必修1 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政党政治的尝试:开始:辛亥革命后政党纷纷建立,展开激烈竞争。 转折:1912年国民党成立,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宋案”发生, 二次革命被镇压。 2. 帝制之路的失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 士的反对下,被迫取消帝制。 3. 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 阀混1. 文官考试制度:建立: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规定:民 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考。机关:政事堂铨叙 局。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 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2. 甄别:对已任文官职位者,通过检验与考核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有利 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高考历史复习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七单元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60~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是其指导思想。

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日程,教育近代化开始。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到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严重受阻。

专题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专题三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历史阶段特征
思想上——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 (1)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2)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
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3)护国和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府整备持久 战(1)
土地革命 日本的经济 的成果(2)侵略(2)
“诗界革 命”(3)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不同点五薄指革四 欲命导出运前思,动途想 是使因中资三国为本民主主新工义义人民主阶级主马从义社克会此的思主主作曙义义为光独喷
历史阶段特征
经济上——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 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 展起了推动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 资本遭到摧残。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 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近代化的趋势 。 社会生活上——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 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 貌为之一新。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 略势力。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 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 影响;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 次革山S命ha东nD洗省on礼g宁Sh阳。en第gNi四ng中Yan学gDiSiZhongXue

中国近代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

中国近代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 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影视业
(1)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热考重点深化 (1) 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 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 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 动的促进。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 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 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学案)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1.北洋军阀统治的分期及政治统治概况(1)分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2)政治统治概况①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

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③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

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⑤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如反张勋复辟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

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真题例证1]中共早期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2012·课标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 C解析认识到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A项;认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排除B项;D项与题干相矛盾。

[考向预测1]从黄埔军校毕业率看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导致下表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的兴起B.外来势力的干涉C.国共两党的分裂D.社会经济的停滞答案 C解析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时间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A项错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外来势力的干涉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已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故C项正确;1926.11~1927.8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未停滞,故D项错误。

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1)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从国内看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从国际形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

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真题例证2]大革命时期中共的成长(2014·海南高考,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考向预测2]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农会原本是中共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

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

”这说明当时()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B.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C.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D.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答案 D短板13调动和运用知识判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不足例题(2015·课标全国卷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 D[针对练1](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过去农村是土豪劣绅的天下,‘如今是委员的世界呀,你看,屙尿都碰了委员’,‘城里、乡里、工会、农会、国民党、共产党无一不有执行委员,确实是委员世界’。

”毛泽东这里描写的是哪一时期的农村现状()A.国民大革命时期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时期C.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答案 A解析据材料“过去农村是土豪劣绅的天下”“城里、乡里、工会、农会、国民党、共产党无一不有执行委员,确实是委员世界”可知,这一时期,在国共合作之下,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背景(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1)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二、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原因: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三、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真题例证3]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与思想解放(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答案 D解析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正确。

[考向预测3]20世纪20年代小农经济的社会化生产经营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向社会化生产经营发展的趋势B.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追求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基D.社会主义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答案 A解析材料“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体现农业合作运动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故A项正确。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真题例证4]民国初年商品广告中的新思想(2017·课标全国卷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