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国别研究之德国

合集下载

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是指对德国这个国家在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两种互相矛盾的评价观点。

一方面,德国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先进的科技水平而备受赞誉;另一方面,德国也因为其曾经的战争罪行和民族主义情绪而受到谴责。

本文将从德意志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三个方面探讨德国的二元制评价,并对德国的未来展望进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简要介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介绍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的框架。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德意志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展现出德意志国家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进行总结,展望德意志的未来发展,同时得出一些结论性的观点,为整篇文章做出完整的收尾。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为读者呈现一个通盘考量的观点和分析。

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德意志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的分析,探讨德意志的二元制评价。

通过了解德意志在这三个方面的独特性和特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德意志国家的整体性格和发展趋势。

同时,也可以对德意志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为读者提供对德意志国家的更深入了解和思考。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德意志的历史背景:德意志是欧洲大陆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

在中世纪,德意志地区是由一系列部落和王国组成的分散政治实体。

直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才实现了统一,成为一体化的国家。

德意志的历史背景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他在9世纪统一了大部分西欧,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创始人。

Germany 德国国家概况解析

Germany 德国国家概况解析

other time
与德国人打交道,守时绝对重要, 迟到是 无法让人接受的(除非真 有特殊情况),但提前则被认为 是侵犯了对方的时间。
The fourth point Language Features
• Accurac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rman. German structured, many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grammar rules of sentence structure, which is very natural in the German expression patterns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Germany
——高金姊
• 1.Germanic tribes and Frankish Empire(日耳 曼部落及法兰克王国) • 2.Holy Roman Empire (神圣罗马帝国) • 3.German Confederation and Empire(德意志 邦联及德意志帝国) • 4.Weimar Republic and the Third Reich(魏玛 共和及纳粹德国) • 5.East and West Germany(西德和东德) • 6.German reunification and the EU(两德统一 与欧盟)ant to deal with the German punctuality, being late is unacceptable (unless there are special circumstances), but the advance is considered a violation of the

德国政治制度

德国政治制度

德国政治制度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二战后分为西德与东德;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一、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德意志联邦时期的政治制度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了独立国家;11世纪末开始使用德意志这个名称。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国的分裂割据更加严重;1815年组成松散的联合体;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宣称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但未实现。

(2)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俾斯麦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史称“第二帝国”。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实际上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9--1933年间的德国。

191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法》,第一任总统艾伯特。

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创了德国共和政体的历史。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宪法,理论上确立了议会民主制政体。

(4)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又称纳粹德国。

指1933--1945年间的德国。

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

希特勒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并取缔了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

(5)《基本法》的制定及其特点1945年,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告终。

1948年,美英法三国将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并于194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苏联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90年两德统一,《基本法》经过修改后,于1994年生效。

特点:突出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明确禁止对外侵略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为防止党国合一、法西斯一党独裁的再度出现,就政党的法律地位作出规定;设立联邦宪法法院,保证宪法实施;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权力移给有关国际组织,并承认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国内法;修正传统的议会内阁制,限制议会倒阁的权力,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案”制度。

德国文官制度

德国文官制度

德国文官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僵化性
德国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僵化性,公务员的晋升 和薪酬往往与年资和职务相 关,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缺
乏创新精神。
政治色彩
尽管德国文官制度强调中立 性,但在实践中仍难以完全 摆脱政治色彩的影响,公务 员的选拔和晋升可能受到政
治因素的影响。
高成本
德国文官制度的薪酬和福利 较高,可能导致政府财政负 担较重,不利于政府的成本 控制。
培训方式
德国文官培训方式多样,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 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文官培训需求。
培训周期
德国文官培训周期根据职位和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 新入职员工需要接受为期数周的基础培训,而高级官员则 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专门培训。
文官的晋升制度
01
晋升标准
德国文官晋升主要依据工作表现、能力和资历,表现优秀的文官会得到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性
德国文官制度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公 务员的职业前景相对稳定,有助于维 护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专业性
德国文官制度重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 神,公务员选拔和晋升主要基于能力 和绩效,而非政治因素或私人关系。
德国文官制度的优点和不足
• 中立性:德国文官制度强调公务员的中立性,不受政党政 治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提供独立、客观的 服务。
选拔方式
德国文官选拔主要通过考试和面 试进行,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能 力测试,面试则主要考察应聘者 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选拔范围
德国文官选拔范围较广,涵盖了 各个领域和行业,为不同背景的 人才提供了平等的晋升机会。
文官的培训制度
培训内容
德国文官培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训内容包括专业 课程、领导力培训、沟通技巧等,以提升文官的专业技能 和综合素质。

德国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

德国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

德国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德国特权关系理论研究导言:特权关系理论是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特权关系,即特定社会群体或个体所享有的权力和资源的不均分配。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社会结构和特权关系也备受关注。

本篇论文旨在对德国特权关系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构和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德国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一、德国特权关系的历史背景德国特权关系的形成根源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德国的社会结构和力量分配一直都是固定的,贵族、宗教组织和军队等特权集团占据了社会资源的核心位置。

封建主义和绝对君主制的统治也加重了特权关系的不平等。

虽然19世纪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德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特权关系依然根深蒂固。

二、德国特权关系的结构特点1. 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的特权关系:德国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国家,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的特权关系在德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上,资本家享有决策权、财富和控制权,而劳工则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到职业生涯限制和经济依赖的困扰。

2. 家族和血缘关系的特权:家族和血缘关系在德国社会的特权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家族企业的传承以及相关资源的流动往往受到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限制。

这种特权关系的存在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流动性的阻碍。

3. 教育和职业层级的特权关系:德国的教育体系有利于特定社会阶层的特权继承。

精英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通常为传统上享有特权的社会群体提供升学机会,并在职业层级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德国特权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德国特权关系理论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发现和贡献。

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布尔迪厄认为特权关系是由于社会资本的不平等分配而形成的。

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强调社会关系和地位的重要性。

2. 韦伯的"统治三者"概念:韦伯认为德国特权关系的核心是三种类型的权力: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德意志的政治制度

德意志的政治制度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其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法治和议会民主基础上的。

德国政治体系由三个主要层面组成:联邦层面、州层面和地方层面。

这种多层级的政治结构是为了确保政府权力的分散与制衡,以保证各个层级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德国联邦层面,最高权力机构是联邦议会(Bundestag)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

联邦议会由由全体国民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组成,其成员具有立法、监督和选举政府的职能。

联邦参议院由德国16个州政府派遣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德国的政府是由一个总理和若干联邦部长组成的内阁。

总理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他/她是政府的首脑,负责提出政府议案并领导政府工作。

联邦部长由总理提名,由总统任命,并在联邦议会的批准下就职。

各个联邦部长负责管理特定的政府部门,如外交、内政、财政等。

德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

最高法院是联邦宪法法院,负责解释和保护德国宪法的规定。

此外,还有联邦法院和各个州的高级法院,负责处理一般的法律纠纷和刑事案件。

除了联邦层面的政治机构外,德国还有州和地方层面的政府。

德国共有16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州议会和州政府。

州议会由全体选民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审议州级的法律和政策。

州政府由州议会选举产生,负责管理和执行州级事务。

在地方层面,德国分为各个市镇和县级单位。

市镇的政府由市长领导,县级政府由县长领导。

地方政府负责处理当地事务,并与州和联邦政府进行沟通与协调。

德国的政治制度强调民主和参与,有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和政府决策。

德国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的政党有基督教民主联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等。

总之,德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稳定的体系,确保了政府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通过各个层级的合作与协调,德国的政治机构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并为公民提供稳定和务实的治理。

这种制度也为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关于德国的时事政治论文

有关于德国的时事政治论文

有关于德国的时事政治论文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于德国的时事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于德国的时事政治论文篇一二十世纪的德国债务二十世纪,德国遭受了两次战争,经历了痛苦的重建过程;还经历了国家的分裂和统一,1949年被分为东德与西德两个国家,1990年,东德与西德实现了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虽然小于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帝国,但它再次成为欧洲版图中最大的国家,成为欧洲经济中最重要的国家。

分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今日的德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凡尔赛条约》和战争赔款所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都无法仅仅依靠税收来为巨额的战争支出融资,每一个参战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求助于印钞机和借债。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有参战国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西线,战斗最激烈的法国和比利时,它们的农场和企业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它们要为士兵和他们的家庭提供抚恤,这意味着巨额的金融债务。

这就是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进行战争赔款的背景。

当时德国还面临一个特殊困难,协约国可以使用美国贷款为其战争支出融资,有些美国贷款是通过英国和法国间接进行的,即英国和法国向美国借款,然后再向其他协约国提供贷款。

德国的战争债务则不同,轴心国成员都比德国更为贫穷,迫使德国不得不扮演金融家的角色,所以,德国的战争债务是内债,即德国政府欠德国人民的债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战争结束时,战败国都会向战胜国赔款。

例如,拿破仑战争和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法国都支付了战争赔款。

在一战期间,各参战国人民都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物价上升、税收增加、食物短缺。

参战双方的政府都向本国人民保证,在战争结束后,对方将会补偿损失。

因此,在《凡尔赛条约》第231条款中,协约国宣称德国要承担战争的金融责任,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协约国并不要求德国立即付清全部赔款——战争赔款被当作德国的一项债务。

政治学中的比较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中的比较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中的比较政治学研究一、介绍政治学中的比较政治学是研究不同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深入了解各国政治体系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以及政治变革和制度变革的成败因素,以此为基础为世界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比较政治学起源于19世纪,当时,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始出现类似的研究活动。

在普鲁士,门格斯-维尔尔斯博士(Ignaz Jastrow Menger)率先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思想。

1872年,“比较法学和比较政治学”学会在法国成立。

20世纪30年代,比较政治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出现了主要理论派系,如美国的现代化理论、欧洲的制度主义等。

三、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内容1. 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政治文化是一种蕴含在人们心理中的观念和现实的总和。

比较政治学通过比较各国政治文化,研究其特点、来源和影响,寻找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理解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础。

2. 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管理和控制人民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比较政治学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其优劣和不同,比如民主制度和独裁制度等。

对比较政治学而言,政治制度的研究是其重要的表征。

3. 政治转型和民主化的比较研究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是不同国家政治制度转化的过程。

比较政治学通过对这些政治过程的比较研究,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4. 政治环境和政治经济学的比较研究许多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如经济、文化、地理和历史因素。

比较政治学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经济学,比较其优劣和不同,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四、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趋势与启示随着世界的发展,比较政治学也在发生变化。

比较政治学的发展需要结合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民主意识和新的思想体系来推进。

1. 多元化和全球化政治环境和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比较政治学的发展。

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使得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C GERMAN
十五、应对政策挑战
1
统一问题
经济挑战:统一后最快遇到的经济挑战就是把东德纳入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 政策挑战:东德的环境质量低,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政治争论。
IMC GERMAN
十一、政党体制
(三)自由民主党虽 然自由民主党(FDP) 该党是私有企业的 强烈支持者,它从中 产阶级新教徒和农民 (四)绿党 该党应对的是广泛 的新政治问题:反对 核能源和德国的军事 政策,致力于环挠保 护, 支持妇女权利, 以及促进社会的民主 化。
1
(一)基督教民主 联盟 基民盟是由混杂 了天主教徒与新教 徒、企业主与工会
IMC GERMAN
十、利益集团
新法团主义:
德国的利益集团是德国政治不可或缺的部分,较之 于美国的团体,德国利益集团与政府联系更为密切。 政府与利益集团间的合作被称为“新法团主义”,这
关键
一模式巩固了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的角色,减少了
政治冲突,且有助于建设高效政府。
GERMAN IMC
十、利益集团
在任何一个行为人或机构
手中。《基本法》制定者 希望权力分散,以使极端 主义者和反对民主的人无 法颠覆该体制;由此,民 主就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 程。
及保护宪政和民主秩
序。
GERMAN IMC
六、重塑政治文化
两个核心要素
德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德国的强烈认同感。 统一启动了德国最终解决国家政治认同问题的进程。 德国如今成了单独的一个国家—民主、自由并面向 未来。
2.精英录用
信任感、凝聚力
在进入精英高层之前有一个很长的见习 期。长见习期使精英们有丰富的经验、相 同经历,这些共同基础培养了精英互动中 的信任和责任感
在政策排序上东德更强调社会与经济间 更加平等、社会保障和对外国人的整合。 创立新的政治共识是统一带来的挑战之一。
3.民主德国精英地位的先决条件
忠诚于统一社会党及其共产主 义意识形态。
和新自由。
GERMAN IMC
德国女性
环保运动
宗教建筑
IMC GERMAN
五、宪法和政府结构
1、联邦制 2、议会制政府 3、联邦总统
政府的核心机 联邦政府是分 散政治权力及在政 治体制中确立权力 制衡的一条途径。 构是议会。议会实 行两院制:人民直
联邦总统很大 程度上是一个礼节 性的职位。正式职
3.政策执行 州政府执行,联 邦政府监督
4.司法审查 宪法法院
GERMAN IMC
十四、政策绩效
统一前西德: 经济、教育、社会服务、 环境质量... 统一前东德: 经济、社会福利项目网 络....
统一的德国面临着 双重挑战,既要维系 西德的进步,又要改 善东德的状况。
GERMAN IMC
十四、政策绩效
2.政党政府
德国政党值得特别强调,它们在政治过程中扮演
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或许比大多数欧洲其 他民主国家中都要重要。一些观察家把该国政治体 制描述为党享、党治和党有的政府。
GERMAN
PHOTO
IMC GERMAN
十二、选举制度
当《基本法》的制定者设计选举制度时,其心中怀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创立比例代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统一?
GERMAN
四、社会力量
1.经济
东西德之间存在着持续而且较大的经济差距, 这为新德国构筑了社会和政治分化的基础。 德国的统一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的合并:富裕的西德人和其来自东德的贫穷的同胞; 尖端和技术先进的西德企业和仍在使用老化生锈的 传送带的民主德国工厂。至少在短期内,统一恶化 了东德的经济问题。在两德统一过程中,东德的生 活水平能得到维持,靠的是联邦德国的巨额社会支 出,政府还打算在重建东德的经济基础设施及鼓励 向东德投资中扮演重要角。
GERMAN IMC
引言
"we are the people" ......
"we are one people"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东西德的政治经济文化碰撞为我们研究德国提供 了许多思路和素材。
IMC GERMAN
一、当前政策所遇到的挑战
GERMAN IMC
十二、选举制度
1.选民关系
在民主国家中,政党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充当各种利益
PHOTO
的代表。选举给个人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可以
选择与自己见解相同的政治精英。反过来,这一选择使得选民 利益可以在政策过程中得到代表。政党间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差 异,在各社会集团分别提供不同支持的模式上得到了反映。
政治文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对政府体制的公
民态度。统一加剧了德国社会内部的新政治冲突。 统一的张力可能使两德之间的差异放大或政治化, 德国人毕竟共享着同样的语文化和历史及一套共同 的终极政治目标。
新政治价值
政治文化
体系 过程 政策
GERMAN
• • •
民族自豪感 国家认同 政府合法性
• •
公民角色 政治权力观念
(2)民主德国
• 1.东德的经济体制建基于集 体化农业、国有化工业和 中央计划之上 • 2.通过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民主德国把自己的经济整 合进了苏联阵营。
(3)统一历程
• 1.柏林墙不仅是东西德之间 的物质屏障,它还标志着 两个独立的德国的正式出 现。 • • • 2.新东方政策。 3.民主德国实施了与西德划 清界的政策。 4.东德政治变革,两德统一。
• 1.德意志第二帝国:专制主义国家 • 2.魏玛共和国:首次真实无虚的民主经
活 动
历 • 3.第三帝国:暴行和关注合法程序的奇 异结合 • 4.占领时期:西部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东部是苏联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复制品
PHOTO
GERMAN IMC
三、接下来的两条路
(1)联邦德国
• • 1.经济奇迹 2.西德通过让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整进西方同盟来确保 卫获得国家主权。
接选举产生的联邦
议院是首要的立法 机构;联邦参议院 则在联邦一级代表 州政府。
责包括接待来访的
外国元首、出席正 式的政府活动、出 访他国以及诸如此 类的任务。
IMC GERMAN
五、宪法和政府结构
4、联邦总理和内阁 总理由联邦议院 选举产生,并为联邦 政府的行为负责。这 一职位给了总理可观 的权力。他代表着联 邦议院的多数,通常 总能依靠这一多数来 支持政府的立法提 案。。 5、司法体制 主要包括行政法 院、劳工法院、普通 法院及宪法法院。宪 法法院负责审查法律 的合宪法性,调节各 级政府之间的纠纷以 6、分权 《基本法》的一个隐 秘长处。是避免权力集中
5% (或三个选区席位),才能参加政党名单席位的分配。
IMC GERMAN
十三、政策过程
政策制定过程是利益集团、政治领导人、个别公民或政府官员这些社会构成要素的政治 竞争,其相互作用构成了德国政府机构间的权力平衡。
1.政策创制 内阁、总理、联邦 议院
2.政策立法 联邦政府、联邦议 院、联邦参议院、州 政府
• •
政府角色 政府政策价值
总结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涵盖了其公民在三个层面的倾向:政治体系、政治和政策
制定过程、政策的输出和结果
GERMAN IMC
[七 ]
IMC
政治学习与 政治沟通
政治再学习
IMC GERMAN
1.家庭影响
东德 战 后 家庭社会化没顺利发挥作用 初 期 战 后 岁 月 伊 始 以 来 家庭社会化作用稳步增强。 家庭社会化作用稳步增强。 政 家庭关系亲密,大多数年轻 治讨论频率增大。 年轻人更主 人声称接受父母政治观念。 张自由、非经济的目标、对自 年轻 人也是 所处时 代的产 己在政治过程中的角色更积 物。 极。 西德
GERMAN IMC
西 德
中学系统 3 个类别:普通教育:通向职业培训和工人阶级岗位 职业和学术训练:中产阶级岗位 为大学教育做准备的高级中学
2.教育
东 德
教育类别强化西德社会的社会地位差异。 以精英的培养为重 十年制的综合技术学校构成教育体制的核心
[1] 西德
培养学生忠诚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 东德
表制(PR),另一个则是汲取单一选区制的优点。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联邦德国创立了 混合选举制度。在选票的一个部分中,国民投票选举一名候选人来代农他们的选区。在每个 选区,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将入选议会。在选票的另一个部分,选民则是在选择某个政党。
这一比例代表制的一个重要例外是5 % 条款,它规定一个政党必须赢得全国选票的至少
GERMAN
比较政治学国别研究—德国
COMPARATIVE POLITICS---GERMAN
小组分工及介绍
成员分 工简介
1
组员:胡方赢 分工:收集资料
组员:张艳景 分工:收集资料
组员:刘璐 分工:资料汇总及整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3
4
5
GERMAN
组员:梁小玲 分工:资料汇总及整理
组员:王梦云
分工:ppt制作及展示
基督教民主联盟: 默克尔
PHOTO
社会民主党:格哈 德.施罗德
PHOTO
自由民主党:菲利 普.罗斯勒
PHOTO
绿党:厄兹德米尔
GERMAN IMC
(五)从共产党到民主社会主义党
1.历史发展
共产党是战后德国成立的首批政党之 一,该党的历史映射了德国走过的两条 发展道路。
2.未来困境
民主社会主义党遭此困境,部分原 因在于党内分歧,部分则是因为社民党 在有意识地寻求东德的前民主社会主义 党选民的支持。
1.企业团体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