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除冰新技术

合集下载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综述一、除冰技术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被动除冰法和其他除冰法四类。

热力除冰方法利用附加热源或导线自身发热,使冰雪在导线上无法积覆,或是使已经积覆的冰雪熔化。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低居里铁磁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O。

C时,磁滞损耗大,发热可阻止积覆冰雪或熔冰;当温度>0C时,不需要熔冰.损耗很小。

这种方法除冰的效果较明显,低居里热敏防冰套筒和低居里磁热线已投入工程实用。

采用人力和动力绕线机除冰能耗成本较高。

机械除冰方法最早采用有“ad hoe”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其中滑轮铲刮法较为实用,它耗能小,价格低廉,但操作困难,安全性能亦需完善。

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的而又在控制范围内振动来除冰,对雾淞有一定效果,对雨淞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

被动除冰方法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可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由风或其它自然力的作用自行脱落。

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导线跳跃的线路事故。

除上述方法外,电子冻结、电晕放电和碰撞前颗粒冻结、加热等方法也正在国内外研究。

总之,目前除防冰技术普遍能耗大、安全性低,尚无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1、热力融冰(1)三相短路融冰是指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另一端供给融冰电源,用较低电压提供较大短电路电流加热导线的方法使导线上的覆冰融化。

根据短路电流大小来选取合适的短路电压是短路融冰的重要环节。

对融冰线路施加融冰电流有两种方法:即发电机零起升压和全电压冲击合闸。

零起升压对系统影响不是很大,但冲击合闸在系统电压较低、无功备用不足时有可能造成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短路融冰时需将包括融冰线路在内的所有融冰回路中架空输电线停下来,对于大截面、双分裂导线因无法选取融冰电源而难以做到,对500 kV线路而言则几乎不可能。

(2)工程应用中针对输电线路最方便、有效、适用的除冰方法有增大线路传输负荷电流。

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技术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压输电线路受冰灾的次数高达数千次,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物布置地理位置,很容易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高压输电线路由于覆冰的影响会引发电线的舞动,从而造成断线,杆塔倒塌等恶劣事故的发生,所以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成为了每个电力工作人员工作的一大重点。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技术要点0 前言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除覆冰成为电力工作者工作的一个重点,应该加强对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研究工作。

电力工作者应该提高对高压输电线路除冰工作的重视,深刻理解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掌握高压输电线路除冰的基本技术,做好高压输电线路的除冰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高压输电线路除冰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技术进行合理的展望,完成对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用技术的手段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问题,进而提升供电的稳定。

电力从产生到应用一般要经历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界对电力需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能力也相应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长度正在逐步增加,以完成电力和各界的需求。

高压输电线路布设于田野、山脉和水系,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进50 年我国高压输电线路遭受冰灾的次数高达1000 次,高压输电线路覆冰会引发电线的舞动,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断线和杆塔倒塌,成为影响我国北方高压输电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1.高压输电线路机械除冰法使用机械外力迫使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的覆冰脱落,分为的方法。

“ad hoc”法、滑轮铲刮法、电磁力除冰法和机器人除冰法。

1.1“ad hoc”法“ad hoc”法,被告称之为外力敲打法,就是由工作人员在现场利用工具敲击输电线路,以此来达到除冰的目地,这个方法简便易行,但只能用于以10KV为主的近距离线路除冰,效率低,工作量大,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应用范围极小。

1.2滑轮铲刮法它是由在地面上的工作人员通过控制输电线路上的滑轮移动,利用力的作用,使导线弯曲,然后使覆冰破裂,这个方法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耗小,并且价格低廉,是目前输电线路穝有效的除冰方法之一,但是此种方法受地形限制,安全性能还不太完善。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摘要:输电线路覆冰不仅会对运行及维护工作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解决,严重时还会导致重大事件事故的发生,比如发生短路、绝缘子闪络、断线倒塔等。

当前,我国对覆冰厚度的设计取值范围还不够全面,正是很多气象台站关于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的资料不够,所以大部分都只是根据现场调查为主,这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输电线路覆冰的伤害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发生频率较高、所占的面积也很广、影响非常大,已经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以及稳定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危害;防冰除冰技术如今,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已经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导线覆冰现象的发生,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正常而言,应该尽可能的避开覆冰严重的地区以及考虑避开不利地形,也就是绕开覆冰严重之地,更要在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输电线路冰害事故的发生。

拉线时,尽可能避免横跨垭口、水库等容易覆冰的地方和线路应该往较为平坦的地形走线,翻过山岭时要考虑档距大、高度差的问题,沿山岭通过时,为了达到减少覆冰情况和覆冰程度变小的目的,尽量不要把转角点安札在开阔的山脊上,而且角度要合适。

一、输电线路覆冰危害以及意义输电线路覆冰是我国电力系统中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导致输电线和杆塔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被破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恶劣后果。

覆冰事故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电网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解决线路覆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输电线路覆冰之后,对电力系统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其中最常见的为以下4种。

(1)过负载的危害,(2)不同期脱冰或者不均匀覆冰的危害,(3)覆冰导线舞动的危害,(4)绝缘子冰闪的危害二、输电线路覆冰主要融冰方法1 .线路覆冰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很大,很容易对电网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所以国内外学者对输电线路导线与绝缘子的覆冰特性和机理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也有了许多的成果,目前常用的除冰方法有4类:1.1热力除冰法通过加大导线电流,如使覆冰导线断路,来提高导线温度,从而使坚冰融化的方法称为热力除冰法。

农村电网防冰技术

农村电网防冰技术

农村电网防冰技术农村电网是农村经济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寒冷的冬季,农村电网常常会面临冰雪天气的挑战。

结冰会对电网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供电中断,给农村居民带来不便和损失。

因此,农村电网防冰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村电网防冰技术,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导线除冰技术1. 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导线除冰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导线上安装电加热装置,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热量将导线加热,从而迅速融化结冰。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而且能够保证长时间的除冰效果。

然而,直接加热法对电网设备和线路的要求较高,需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

2. 化学溶融法化学溶融法是利用特殊化学物质对导线进行溶融降温的技术。

这些化学物质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融雪能力,能够将导线表面的冰雪迅速溶解。

与直接加热法相比,化学溶融法成本更低,安装和维护更加简便。

然而,该方法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物质,并控制使用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二、绝缘子除冰技术1. 沿面电晕除冰技术沿面电晕除冰技术通过给绝缘子施加高压电场,利用电场放电产生的电晕效应,使绝缘子表面产生电晕放电,形成导电链,从而快速除去绝缘子表面的结冰层。

这种技术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能够迅速恢复绝缘子的绝缘性能。

但是,电晕除冰技术要求设备精确,操作过程需要高度专业化,对电网运维人员的要求较高。

2. 传导加热除冰技术传导加热除冰技术是通过在绝缘子上设置加热层,使用电能进行加热并传导到绝缘子表面,将结冰层融化除去的方法。

传导加热技术具有节能、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需求。

然而,该技术需要对绝缘子结构进行适当改造,并合理安装加热层,对电网设备的要求较高。

三、自动化监测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冰雪情况,及时发现冰雪覆盖情况以及其对电网的威胁。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对电网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输电线路综合治冰新技术方法的研究_2

输电线路综合治冰新技术方法的研究_2

输电线路综合治冰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2T09:00:35.16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7期作者:张礼奇[导读] 近年来,由于输电线路覆冰造成的倒塔断线、冰闪、舞动等覆冰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张礼奇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供电局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近年来,由于输电线路覆冰造成的倒塔断线、冰闪、舞动等覆冰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国家电网的正常安全平稳运营。

为避免线路上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首先就必须在交流输电线路设计阶段相应的防冰设计与管理措施。

一旦在设计阶段无法进行有效防冰,则必须全面考虑进行相应的防冻与除冰管理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治冰;除冰;在2008年时,我国南方发生大规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输电线路和杆塔大面积覆冰,对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覆冰事件五千余次。

冰冻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供电系统的安全工作。

虽然目前全球各国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和物力开展线路覆冰研究和除冻、防冻性措施的研究工作,但针对于目前的电气设备除冰技术和方法,由于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判定一种电气设备除冰技术的优劣程度也还无统一标准,所以对于目前对国家电网设备的除冰技术和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价,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适应广大人民的供电需要,建设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逐渐增多,加强线路抗震设计,以降低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影响更为重要。

一、输电线路覆冰及形成原因1.1覆冰类型覆冰凇可分成以下五个主要类别:雨凇、混硬雾凇、混软雾凇、雪淞及白霜。

其中的雨淞和混合淞密度较大,附着力较强,不易直接从架空电线杆上垂直掉落,对架空电线杆和钢杆塔架的机械地荷载过大。

由于雨凇硬度范围内相对密度最大且它附着在架空电线表面绝缘子上产生的抗黏附电性能力相对也就最大,雨淞覆冰层对架空电力导线绝缘子和杆塔绝缘子的破坏无疑是最为严重的绝缘破坏的现象类型之一。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冰与除冰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冰与除冰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冰与除冰技术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输电电压和负荷不断增加,该地区架空输电线路表现出密集的性能,因为该地区和环境相对复杂,因此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风险也越来越普遍。

一旦出现低温、冰雪等不利天气条件,航空公司可能会造成冰盖问题,此时稳定的电力输送可能构成严重威胁,一旦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负面损失。

在这方面,探索空中输电线路的防冰和除冰技术具有巨大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1架空输电线路的覆冰、防冰、除冰理念1.1覆冰危害冰盖可能对世界各地输电线路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研究数据表明,冰盖的风险可能导致输电塔过载,从而导致严重事故,如线路故障、输电塔倒塌、电力泄漏和冰盖脱离。

国内架空输电线路,在冰盖危险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断电事故,因为架空线路的高度相对较高,因此维修工作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相对困难,即使在维修过程中也会引起新的问题,因此,探索空中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2防冰除冰技术防冰主要涉及在电力线结冰之前应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技术的优点有助于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护和预防输电线路结冰风险。

虽然除冰在输电线路可承受的压力范围内,但对于常规除冰线路,为了实现线路正常运行的保护功能,不需要实时或立即除冰工作。

2输电线路冰害故障的主要机理绝缘子上覆有冰层。

在冰雪天气下,由于绝缘子表面结了冰层,使其绝缘电位下降,从而造成了绝缘子的闪络。

在此之前,当绝缘子被污物沾染时,会使飞弧电压进一步下降。

同时,由于绝缘子上覆冰层的持续粘着,会导致线路和铁塔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短路。

冰层覆盖失效。

覆冰舞动故障。

输电线路的导地线附着积雪、覆冰的情况下,在微风特别是北风的作用下,发生跳舞的现象,就是导地线的舞动现象。

当线路路径的走向与主导风向角度大的情况下,在不均匀脱冰的影响下,舞动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处于特别地形的线路更容易受到舞动的负面影响。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综述一、除冰技术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被动除冰法和其他除冰法四类。

热力除冰方法利用附加热源或导线自身发热,使冰雪在导线上无法积覆,或是使已经积覆的冰雪熔化。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低居里铁磁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0C时,不需要熔冰.损耗很小。

这种方法除冰的效果较明显,低居里热敏防冰套筒和低居里磁热线已投入工程实用。

采用人力和动力绕线机除冰能耗成本较高。

机械除冰方法最早采用有“ad hoe”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其中滑轮铲刮法较为实用,它耗能小,价格低廉,但操作困难,安全性能亦需完善。

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的而又在控制范围内振动来除冰,对雾淞有一定效果,对雨淞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

被动除冰方法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可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由风或其它自然力的作用自行脱落。

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导线跳跃的线路事故。

除上述方法外,电子冻结、电晕放电和碰撞前颗粒冻结、加热等方法也正在国内外研究。

总之,目前除防冰技术普遍能耗大、安全性低,尚无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1、热力融冰(1)三相短路融冰是指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另一端供给融冰电源,用较低电压提供较大短电路电流加热导线的方法使导线上的覆冰融化。

根据短路电流大小来选取合适的短路电压是短路融冰的重要环节。

对融冰线路施加融冰电流有两种方法:即发电机零起升压和全电压冲击合闸。

零起升压对系统影响不是很大,但冲击合闸在系统电压较低、无功备用不足时有可能造成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短路融冰时需将包括融冰线路在内的所有融冰回路中架空输电线停下来,对于大截面、双分裂导线因无法选取融冰电源而难以做到,对500 kV线路而言则几乎不可能。

(2)工程应用中针对输电线路最方便、有效、适用的除冰方法有增大线路传输负荷电流。

相同气候条件下,重负载线路覆冰较轻或不覆冰,轻载线路覆冰较重,而避雷线与架空地线相对于导线覆冰更多,这一现象与导线通过电流时的焦耳效应有关,当负荷电流足够大时,导线自身的温度超过冰点,则落在导体表明的雨雪就不会结冰。

提高输电线路融冰工作效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输电线路融冰工作效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输电线路融冰工作效率的技术措施
一、优化输电线路融冰技术措施:
1.采热法消冰。

增加供热设施,通过采用热源,比如热水暖风机、电热管、电加热装置等,对融冰目标进行加热,促进结冰物体的融化。

2.采空气加热法消冰。

增加加热装置,向融冰目标注入高温的空
气和蒸汽,促使结冰物体融化。

3.采可控熔断器消冰。

在输电线路中安装由可控熔断器组成的消
冰系统,可控熔断器可以控制冰的生成,有效抑制引起的故障现象。

4.采用抗冻性润滑油消冰。

在融冰目标处安装一些抗冻性油脂,
能有效地防止结冰物体在低温下融化。

二、改进输电线路融冰工作效率:
1.尽量减少融冰时间。

加快融冰过程,及时处理融冰现象,使输
电线路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采取保护措施。

在结冰季节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增加绝缘、减少线路负载,防止输电线路结冰而影响输电质量和安全。

3.预防消冰方案。

提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冰冻预防措施,以减
少线路融冰工作时间和降低消冰费用。

4.检查和维护设施。

检查和维护输电线路设施,确保正常运行并
增加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除冰技术分类
出于保障严寒天气下供电、通讯和交通运输的 迫切需求, 国内外对除冰技术和装置的开发都相当 重视, 提出了 30 余种除冰技术。根据工作原理, 这些 除冰技术可归纳为 4 类: 热力除冰法, 机械除冰法, 自 然 被 动 法 和 其 他 方 法[1- 2]。
1.1 热力除冰法是利用附加热源或者自身发热除冰
电力传输线路上的结冰在 33 kV100 Hz 高电压 激励下产生介电损失, 而介电损失可以将冰自身融 化。单独使用介电损失来融冰, 产生热量不均衡。将 介电损失和耐趋肤效应损失联合使用, 可以产生均 衡的热量。在冲击效率显著衰减前, 采用单根高压线 结构可以除去长 100 km 输电线上的覆冰。试验模型 采用长 1 m 线路, 在 30 kV 电压作用下, 有效除去了 线路上 7 mm 厚的覆冰。
径不少于 20 km。 性 运 行 , 减 少 对 环
境的影响。
消除流过其中性点的直流电流。
3 共用接地极优越性
表 3 以紧凑型共用接地极为例, 与三站独立接 地极比较, 体现三站共用接地极的优越性。
4 结语
复龙换流站共用接地极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 三回直流系统共用接地极, 对其的研究、设计和建设 将 为 今 后 更 多 的 两 个 (或 多 个 )直 流 系 统 共 用 接 地 极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的运行经验。
3 交流电流除冰专利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教授于 1999 年申请了一项 除冰专利— ——除去固体表面覆冰的方法和装置 ( 专 利号 PCT/US00/05665) 。这个发明旨在为输电线路、 飞机机翼等金属固体表面除冰和防冰提供一个可行 的方案。
该除冰装置包括覆盖在金属固体表面的结构层 和与之相连的交流电路, 如图 2 所示。图中, 622 代 表输电线等金属固体, 包裹在它外面的 624 和 626 是除冰结构层, 620 是冰雪层。其中, 624 是导体层, 626 是由铁电物质、有损耗的绝缘体、铁磁体或者半 导体构成。除冰的工作原理为, 导电层 624 中流过交
和防冰。热力除冰效果明显, 但能量损耗大, 设备投资 成本高。最新的热力除冰技术有高压直流电流除冰 技 术[3]、交 流 电 流 除 冰 技 术[4]、利 用 高 频 高 电 压 激 励 产生的介电损失除冰技术[5]和脉冲电热除冰技术[6]。
1.2 机械除冰法是采用机械外力除冰。最早有“ad hoc”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 其中滑轮铲刮法
图 3 脉冲电热除冰原理图
图 2 交流电流除冰原理图
图 4 脉冲电热除冰耗能 W1 与常规热力除冰耗能 W2 比较
( 下转第 19 页)
第4期
±800 kV 复龙换流站共用接地极设计特点
·19·
表 3 主要工程量及环境影响比较表
项目
三站独立接地极 三站共用接地极
施 工 临 时 占 地 面 积/hm2 永 久 征 地 面 积 /m2 电 极 总 长 度/m 焦 碳 用 量/t 馈 电 元 件 用 量/t 电 缆 用 量/m 引流构架/基 土 方 量 /m3 投资费用/万元 投资差额/万元
环境影响
107.1
32.2
7 500
3 600
11 670
7 800
12 490
3 700
192
155
37 980
46 500


214 800
147 000
11 756
7 993
3 763

至少减少影响半
分别以 3 个独立接 径 40 km, 也 可 通
地极为中心影响半 过 任 意 两 站 异 极
应用这个专利为输电线路除冰, 需要在输电线 路外包裹除冰结构层, 这将增加输电线路的重量, 改 变线路的设计参数。
4 利用高频高电压激励产生的介电损失除 冰方法
图 1 可实现除冰模式和静态无功补偿模式切换的 隔离开关
高压直流电流除冰技术可以用于长距离输电线 路除冰, 而且除冰过程可以人为控制。试验数据表 明 , 标 准 的 735 kV 输 电 线 路 , 每 相 4 分 裂 的 1354MCM 导线, 每相采用 7 200 A 电流除冰工作 30 min, 可 以 融 化 半 径 为 12 mm 厚 的 冰 层 ( 零 下 15 ℃ 条件) 。另外, 隔离开关在积雪达 60 mm 的情况下也 能够正常工作。
历时 7 年, 魁北克水利电力公司与 AREVA T&D 公 司 开 发 出 一 套 具 有 除 冰 和 供 电 质 量 优 化 2 种功能的系统, 该系统经济高效地解决了输电线路 除冰和优化供电质量这 2 个问题。该系统于 2006 年 秋投入运行, 最初投运的线路达 75 km。
高压直流电流除冰和供电质量优化系统有 2 种 工作模式: 除冰模式和静态无功功率补偿模式。除冰 原理是在输电线路上流过 7 200 A 直流电流, 加热 输电线路, 使其表面的冰雪融化。无需除冰时, 它可 作为无功功率补偿器, 维持电网电压恒定、更好地利 用电网、安全释放过量电能、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及可 用性和改善故障期间及故障后的系统稳定性。该系 统非常灵活, 可以在 1 h 内, 实现除冰模式和静态无 功补偿模式自由切换。图 1 所示是 AREVA T&D 公 司设计的隔离开关, 其作用是将线路与电网隔离, 实 现除冰模式与静态无功补偿模式之间的切换, 该装 置是可控的。
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导线跳跃, 引起线 路事故。正在研究中输电线路的防覆冰涂料[7], 也是 一种被动除冰方法。
1.4 其他除冰方法。除上述方法外, 电子冻结、电晕
放电和碰撞前颗粒冻结、加热等方法也正在国内外 研究。
2 高压直流电流除冰和供电质量优化系统
1998 年, 北美 地 区 遭 受 到 有 气 象 记 录 以 来 最 严重的暴风雪袭击, 暴风雪使当地的电力设施破坏 严重。加拿大魁北克省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魁北克水利电力公司的供电系统受到重创, 其辖区 内 34%的电网被破坏, 全部重建需 16 248 根电杆, 20 112 根横担和 4 800 台变压器。这次灾害共造成 100 多万用户断电, 有的地方甚至断电数周[3]。
这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很简单。设置在变电站的 大容量隔离开关, 将输电线路与电网分离, 系统将从 静态无功补偿工作模式切换到除冰工作模式。除冰 工作结束, 输电线路将再次与电网连接。由于这是计 划切换, 电厂输出的电量可以通过其他线路输送, 以 维持对终端用户的供电。
第4期
输电线路除冰新技术
·11·
流电流, 在它周围产生电磁场, 626 层受电磁场作用 将电能转换成热能, 将冰雪层 620 融化。
5 脉冲电除冰技术
脉冲电热除冰的原理见图 3。在待除冰固体表 面覆盖一个大面积、非常薄的加热层, 称为薄壁加热 器。薄壁加热器产生热脉冲, 用于快速除冰。用薄壁 加热器和常规加热器同时将物体表面温度稳定升高 到 T, 则薄壁加热器热脉冲持续时间 t1 比常规热力 除冰方法加热持续时间 t2 小得多。如图 4 所示, 薄
QI Ying, ZHONG Wei- hua, QI Le
(Central Southern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Wuhan 430071, China)
[ Abstr act] Fulong converter station of Xiangjiaba- Shanghai ±800 kV UHV DC line has a common ground electrode shared by 3 stations, which has its own design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compared to regular independent ground electrodes. The results of design study in such aspects as operating condition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ommon ground electrode, diversion system design, feed material selection, effect of large ground electrode current on power system, etc.,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following- up projects. [ Keywor ds] common ground electrode; separated mode; compact type; high silicon cast iron; independent diversion; effect on power system
5 参考文献
[1] 曾连生. 金沙江一期 UHVDC 工程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的研究[J]. 电力建设, 2007, 28(9):8- 12.
[2] 黎 亮, 蔡 上, 聂国 一.向 家 坝 换 流 站 共 用 接 地 极 研 究[J].电 力 建设, 2007, 28(6):17- 19.
Design Features of ±800 kV Fulong Converter Station Common Ground Electrode
较为实用, 它耗能小, 价格低廉, 但操作困难, 安全性 能亦需完善。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 的而又在控制范围内振动来除冰, 对雾淞有一定效 果, 对雨淞效果有限, 除冰效果不佳。
1.3 被动除冰方法是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 等装置可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 由风 力或其他自然力的作用自行脱落。该法简单易行,但
( 责任编辑: 刘同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