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忆读书

合集下载

《忆读书》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忆读书》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辅助手段:利用多媒 体课件、阅读材料等 辅助手段,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事项:注意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鼓励 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他们的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等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评 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程度,包括是否积极发 言、是否认真听讲等。
合自己的读物。
重点与难点:重点在 于理解作者对于读书 的看法和感受,难点 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 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 学习,让学生了解作者 的读书经历和对于读书 的看法,引导学生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词语解释与句子解析
词语解释:对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观察学生的表现:评 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 现,包括是否能够理 解课文内容、是否能 够正确回答问题等。
及时给予反馈:针对 学生的表现,及时给 予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课文内容。
记录评价结果:将 评价结果记录下来 ,以便后续分析和 改进教学方法。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 建议
难点突破: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 容。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读书的意义与价 值
难点内容: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作者的 思想感情,体会读 书的意义与价值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 讨论、阅读等多种方 式,帮助学生理解作 者的思想感情,体会 读书的意义与价值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解释与句子解析
重点词语解释:选择课文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和辨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精选16篇)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精选16篇)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精选16篇)七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三、导读课文↓四、感知课文↓五、小结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忆读书》课文原文

《忆读书》课文原文

《忆读书》课文原文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那时候,每当我打开一本新的书,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我记得当时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从百科全书到童话故事,从小人书到经典文学作品,我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每当我有空闲时间,我就会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埋头于书海中。

读书给了我很多乐趣和启发。

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全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有的喜欢生活在草原上,有的则在深海中生活。

这些知识使我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除了百科全书,我还喜欢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例如《红楼梦》,这是一部描写清朝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我对文字的敏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字,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用文字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读书还给了我一种独特的享受。

每当我读到一段特别动人的文字或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我就会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尽管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很难有时间去阅读。

但我仍然会尽量挤出时间来读一些书籍。

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通过阅读,我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回忆起童年时的读书经历,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

那时候,我可以尽情地沉浸在书海中,享受文字给我带来的乐趣和启发。

读书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还培养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我希望将来我能够继续保持对读书的热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忆读书课文精讲

忆读书课文精讲

课文《忆读书》精讲一、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是总说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开门见山,坦言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怀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为第二大段,详细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

作者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她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读这些书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部分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投入。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为第三大段,以作者自身的读书经历为例,告诫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也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主要观点。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为第四大段,概括了作者一生的读书体会,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了文章的主旨。

这部分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二、文章赏析《忆读书》——一篇深情且智慧的随笔,冰心以其独特的笔触,引领我们一同回顾她的读书历程,并分享了读书的重要价值。

文章巧妙的结构,宛如一位慈祥的奶奶,娓娓道来,拉近了我们与她的距离。

文章以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作为开端,直接点题,同时给人以亲切感。

沿着时间的线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幼年时期的初次接触开始,逐渐深入到对读书的深思与感悟。

冰心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现了读书的乐趣和益处。

她回忆了自己在读《三国演义》时,因关羽和诸葛亮的离世而落泪,这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她与书中人物的深厚情感。

同时,她也分享了读书如何扩大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对写作的巨大帮助。

这些感悟源于她的读书体验,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冰心的文字质朴而真挚,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触动人心。

她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她对读书的热爱与执着。

她的文字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人在阅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忆读书》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散文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冰心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更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以深入理解读书如何对个人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以及冰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读者的深情厚谊。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课件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课件 语文
好书? 答案
陶冶性情
读 增长知识 书 有助写作 好 提 高 人 的 品 德 修养
返回
多读书
冰》(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恩) 《满江红》(岳飞) 《声声慢》(李清照)
《茶花女遗事》(小仲马) 《聊斋志异》(蒲松龄) 《封神榜》 《荡寇志》 《精忠说岳》
一.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悬( xuàn )念
笸( pǒ )箩
烦琐(suǒ )
堆砌( qì )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形容兴趣很浓。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能否找出文中的原句)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思考题
•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 • 2冰心读过哪些书? 答案 •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
忆 读 书冰

作家简介
当代女作家,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 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 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代表作有 《超人》、《烦 闷》等。 1920年开始, 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 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 星》和《春水》,为文坛 瞩目。
背景资料
本文是一篇叙事 性记叙文,写于1989 年9月8日。当时,作 者已是90岁的老人。 作者回忆了幼时、少 时的读书经历,并向 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 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 书经验。
返回
读好书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 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 于写作的书,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 节感人。古代小说则要精彩而不烦琐, 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 则不是“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 词句的、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 月的文字”,而是“满带着真情实感, 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忆读书-

4、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能否找出文中的原句)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四、精读课文: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书上有哪些句子是说读书的好处呢? 自己在文中勾画出记号
四、精读课文:
1、齐读课文第1段: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 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2、“忆”是行文的线索,冰心在文章当中 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 序来展开的?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 请找出表明顺 序的词语。
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 二三岁时’(少年时)。
3、我要提问:
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 人》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
等。
爱的哲学:
童心 母爱 自然美
背景资料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 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
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 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
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 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 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 书经验。
3.文学常识
作者 朝代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二、作者介绍:
冰心:当代女 作家,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 谢婉莹,笔名 冰心女士,男 士等。原籍福 建长乐,生于 福州。
作品集:
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 称为“春 水体”;
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 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 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 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 “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院落是地主李代仲的住宅。李代仲为了在寒池山显耀门庭,专门请来修建大水井李氏庄园古建筑群的掌墨师黄开益主持设计建造。据罗圈坝的一些老人讲,李代仲虽然是罗圈 坝上的地主,但在寒池山上这个苦寒之贫瘠地,李代仲家也并非万贯家财。为了修建这栋楼房,一家人还得省吃俭用。房屋刚落成,李代仲还没来得及喜迁新居,新中国解放了,古民居院落成了村里办 公室和学校,并列入利川市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一场火灾将老屋的西院烧毁了。

大自然还给寒池山造就了许多奇妙的地质景观。主峰东南边的罗圈岩形如铜锣卷边,在群山中“圈”出一大片凹形地带取名罗圈坝。因坝子里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略微平坦,物产丰富,被称为寒池 山上的“小江南”。
罗圈坝里最抢眼的是那座古民居院落。整个院落占地约2000平米,穿斗式木质结构的大瓦房,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四合天井,四周是吊脚楼,前面大门的屋顶立着出一个长10余米、高3米的楼台,门 前一排挺拔的柳杉直指苍穹,给这座古宅院平添了几分威风。
当然,最美莫过于寒池山上的秋天,那些湿地坝子上,迂回曲折的潺潺溪流,被开始泛红的山茶树、刺梨树遮挡得严严实实,树林、草地由青转黄,由黄转红,深浅不一:红的娇艳、黄的亮丽、绿 的柔和,放眼望去,远山近岭五彩缤纷பைடு நூலகம்漫步蓝天白云下的湿地草场,马、羊、牛群散落其间,悠闲地自由牧放,草场里牧铃叮叮当当,灌木林间各种鸟儿叽叽啾啾。吃饱喝足的老牛,沐浴着温暖的秋 阳,静卧在草地上闭目养神,积蓄过冬的能量。来到这秋高气爽的“世外桃源”,只有身居闹市的人们才能够感觉这一份难得的安宁和恬静。下载什么软件可以买足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