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翻译译例赏析-最新年文档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归国之旅作文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归国之旅作文【英文版】Title: The Journey of China's Antiquities Home: The Return of the Chinese Treasures to the British MuseumThe British Museum, known worldwide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useums, has always been a melting pot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its vast collections, Chinese artifact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its identity and influence. However, it is a sad fact that many of these priceless cultural relics are now being returned home, following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a has produced an abundance of artifacts that reflect its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These artifacts have traveled from ancient palaces to remote villages, through generations of collectors and explorers, and finally to the British Museum. Although they were initially brought to the West as a means of exchange or exploration, they now hold a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their original home.The journey of these artifacts home has been a long and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legal battles,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 has taken years of negotiation and diplomatic efforts to ensure that these priceless cultural relics could finally return to their rightful home.The return of these artifacts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but also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and tenac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represents our collective efforts to preserve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ensure that it remains intact for future generations.【中文版】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其中中国文物在塑造其身份和影响力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古玉大赏

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古玉大赏大英博物馆以庞杂丰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顶级博物馆中。
近300年的岁月中,它收藏了来自全球数百万件人类文明遗产。
博物馆根据不同文明形态把这些瑰宝进行分类展出,用实物构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发展史。
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栖身于大英博物馆中,包括玉器、青铜、书画、瓷器、造像、漆器、金银等项目。
外国人搞不懂,中国人为啥那么喜欢玉。
玉不就是石头吗?没错。
玉是石头,但石头不都是玉。
玉是中国的国宝。
“国”和“宝”两个字里都有“玉”。
大英博物馆里,除了中国展厅有玉器,还辟了一室,在33号b,专放中国历朝历代的玉器。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
加上之前有传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
中国玉器的历史,已有八千年。
上海博物馆中的“玦”,属8000年-7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
大英博物馆中的这枚“玦”断了一半,但还可看出宽耳大眼的猪首,应该是红山文化的猪首龙,距今6000年-5000年。
在远古时代,玉是礼器,是用来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
玉璧是祭天的。
距今5200年-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玉璧。
小时候,读过“和氏璧”的故事,印象很深。
卞和为什么这么痴迷呢?献了两次玉,遭了两次罪。
第三次,才被认可,做成“和氏璧”。
和氏璧使我学到了2个成语。
秦昭王愿以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可见此璧“价值连城”。
蔺相如不辱使命,冒死带回玉璧,“完璧归赵”。
出廓璧,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钮。
战国时较流行。
可惜,此璧残了。
长了牙的玉璧,俗称“玉牙璧”,像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大名“玉璇玑”。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西汉孔安国解释:“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清末吴大澄怀疑它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
可是,这样的浑天仪在哪里呢?出土的都是孤件,边上都没有浑天仪。
3块玉璜,拼起来就是一件完整的璧。
中间突出一圈,第一次看到。
是“高领璧”。
很形象。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介绍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介绍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
其中,中国文物是其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包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时期的各种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画、印章、铜镜、钱币等。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是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兵马俑是一组由八个战车和马匹组成的陪葬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和文化的精髓。
除了兵马俑,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珍贵的中国文物。
其中包括了一些非常罕见的青铜器,如商代的鼎和周代的觥。
这些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此外,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如玉龙、玉璧、玉佩等。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玉石的崇拜和热爱。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物,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珍贵的中国文物,如唐代的壁画、宋代的瓷器、明代的家具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珍贵的文物之一。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通过这些文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故事今儿咱就来聊聊大英博物馆里那些中国文物的故事,这事儿啊,还真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吗,大英博物馆那可是个“大仓库”,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贝,其中中国文物那占的分量可不小。
这些文物啊,就像是一群离家在外的游子,它们本应该好好待在咱中国这片土地上,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跑到英国去了。
比如说那精美的陶瓷。
咱中国的陶瓷那可是闻名世界啊,工艺精湛得不得了。
在大英博物馆里,就有不少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中国陶瓷。
有的陶瓷上画着古代的人物故事,那人物画得栩栩如生,就好像要从陶瓷上走下来似的;还有的陶瓷有着特别精致的花纹,那花纹细腻得,你要是不仔细看啊,还真发现不了其中的巧妙。
这些陶瓷啊,原本是咱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心血的结晶,是放在家里供人欣赏的宝贝,结果呢,被一些人给带到了英国,就这么在大英博物馆里安了家。
再说说那些书画吧。
中国的书画那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啊,一笔一划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书画,有的是书法大家的真迹,那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优雅,看着就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书法家挥毫泼墨时的豪情壮志;还有的是精美的绘画,画里的山水、花鸟、人物,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看了不禁感叹咱中国古人的绘画技艺真是太牛了。
可这些书画又是怎么跑到英国去的呢?这背后啊,大多是一段段充满了侵略和掠夺的历史。
在过去啊,西方列强欺负咱中国软弱,就趁机抢走了好多珍贵的文物,这些书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们就像被绑架了一样,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到了异国他乡。
还有那些青铜器,那可都是古代的重器啊。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那叫一个复杂,从造型设计到铸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青铜器,有的造型巨大,气势恢宏,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震撼;有的则小巧玲珑,但是工艺却一点儿也不马虎。
这些青铜器啊,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是历史的见证者。
可现在呢,它们却在大英博物馆的展柜里,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介绍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介绍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众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在这个世界级的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这些中国文物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包括了陶器、瓷器、青铜器、绘画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是中国古代陶器。
这些陶器精美绝伦,展示了中国古代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彩陶以其独特的彩绘和精致的造型而闻名,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而黑陶则以其深邃的黑色和朴素的造型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除了陶器,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在大英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各个朝代的瓷器,如唐代的三彩瓷、宋代的青瓷、明代的景德镇瓷等。
这些瓷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品中的瑰宝。
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中国古代青铜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有些还饰有精美的纹饰。
它们不仅是古代人民的日常用品,更是他们对于宗教和祭祀的重要物品。
在大英博物馆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商代的青铜鼎、周代的青铜钟和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等。
大英博物馆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大英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如唐代的《女史箴图》、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品中的珍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赏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体验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大英博物馆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场所,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翻译译例赏析

he t s t r e n g t h of he t c e r a mi c ma t e r i a l h d a be e n f ul l y d i s c o ve r e d.
一
、
a p p e a r o n 1 4 t b -c e n t u r y w a r e s . ” 对 应 的 中 文 为 :“ 罐 子, 釉下彩 青花 ,饰 有一 雌一 雄两 只孔 雀 。制作 于公 元十 四世 纪 ,形态 厚重 ,属于 景德 镇早 期大 型瓷 器 ,生产 于发 现制 瓷原 材料 的强度 以前 。其 纹样 表现 出 当时景 德镇 瓷器 的粗 放特 点 。 ”如 果 认 真 品读 如上 文 字 ,就会 发 现其 中似 乎并 未展 示 出我 国传 统文 化 的特 点 。在 中 国,牡 丹属 于百 花之 王 ,是繁 荣 、 富贵 的 主要 象 征 。孔 雀 则 代表 了吉祥 如 意 、 天作 之 合 。芭 蕉意 味 着开 枝 散 叶,竹 子 则 象征 高风 亮 节 , 波浪 纹路 则含 有永 生 的意义 。但 这一翻 译没 有将 上述 丰富 的文 化元 素充 分表 达 出来 ,因此很 难让 人感 受到 中 国文化 的博 大精深 。
Th e de c o r a t i on on t h i s e x a mpl e i s a mo ng s t t h e bo l de s t t o
大 英 博物 馆 具 有悠 久 的 历 史, 其 中设 置有 中 国展 厅 , 收 藏 了不少 佛像 、 瓷器 、兵 马俑 、青铜 器 、壁 画等 。据 统 计 ,大 英博 物馆 中 的 中国文物 共 有两 万三 千多件 ,收藏 于 十 个储 藏 厅 中。对 其 中的文物 翻 译进 行赏 析 ,有助 于理 解 文 物 的 内涵 、背 景 ,具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元青 花缠枝 莲鳜 鱼纹 菱花盘 翻 译赏 析 大 英 博 物 馆 中收 藏 了不 少 我 国 陶 瓷 的 珍 品 , 比如 元 代 后期 尤其 是 至正 年 间的一 些青 花瓷 。其 中最 具代 表性 的 有 一件 元 青 花 缠 枝 莲 鳜 鱼 纹 菱花 盘 ,该 盘 为菱 花 口 ,总 计 十六 瓣 , 板 沿 、 圈足 、深 腹 ,砂 底 无 釉 。这 一 盘 子 的 颜 色 白 中泛 青 ,盘 中 画有 一 条 在 水 草 间 畅 游 的 鳜 鱼 ,四 周 还 漂 浮 着 水 浮 莲 与 金 鱼 藻 等植 物 ,仿 佛 随波 飘动 ,栩 栩 如 生 。 盘 子 内壁 上 画有 青 花 缠 枝 莲 ,边 沿 上 画 有 锦 地 菱 形 纹 , 属 于 较为 典型 的元 代 青 花 瓷 。大 英 博 物 馆 对 该 件 藏 品 的 英 文 介 绍 内容 是 :“ P o r c e l a i n d i s h p a i n t e d w i t h a
口译文档

1、大英博物馆A: As the British M useum’s curator, do you have anything special feelings for this exhibition in China?B: 将整个文化的精粹展示给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是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而且还是在中国最新的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真是很棒。
A:Your motto is to show the world of the world, right? But some people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you’ve mainly held exhibition in the first world, or the developed world?B: 这一点正是我们力图改变的。
我们一直在努力,确保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我们的展品。
这也正是我们举行环球展览的原因。
A:How would you comment on your cooperation with your Chinese counterpart? How has the preparation been for this exhibition, for example?B: 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去年两位首都博物馆的同事来到大英博物馆,同我们讨论展品展示方式的问题。
他们后来把展品展示的非常美。
A:Some people are wondering why, given the British M useum’s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ifacts, none of them are on display in this exhibition. Could you explain that?B: 这是因为你们这里的中国文物更好。
把中国的东西带来中国似乎并不必要。
这次在首都博物馆的展览,我觉得你们应该期待我们带来的一些世界其他地方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翻译译例赏析
大英博物馆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设置有中国展厅,收藏了不少佛像、瓷器、兵马俑、青铜器、壁画等。
据统计,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共有两万三千多件,收藏于十个储藏厅中。
对其中的文物翻译进行赏析,有助于理解文物的内涵、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元青花缠枝莲鳜鱼纹菱花盘翻译赏析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了不少我国陶瓷的珍品,比如元代后期尤其是至正年间的一些青花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一件元青花缠枝莲鳜鱼纹菱花盘,该盘为菱花口,总计十六瓣,板沿、圈足、深腹,砂底无釉。
这一盘子的颜色白中泛青,盘中画有一条在水草间畅游的鳜鱼,四周还漂浮着水浮莲与金鱼藻等植物,仿佛随波飘动,栩栩如生。
盘子内壁上画有青花缠枝莲,边沿上画有锦地菱形纹,属于较为典型的元代青花瓷。
大英博物馆对该件藏品的英文介绍内容是:“ Porce lain dish painted with a fish among water plants. Yuan dynasty , 14th century A.D.
Overseas trade boomed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Among the imports from Iran was cobalt. Its us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1300s on the high-quality white porcelain from
Jingdezhen had a fundamental impact on ceramics throughout the world. ”?T^胛奈?:“瓷盘,上绘一鱼在水草之间,制
作于公元十四世纪,元代。
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十四世纪早期景
德镇就将由伊朗引进的钻料运用于优质白瓷制造,并对全球制瓷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
我国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具有体积大、胎骨厚、花样新奇多
变等特点,并且纹样和制瓷工艺科学融合在一起,经常出现莲瓣图案或形状。
从瓷器的砂底可看出,元代青花瓷的胎质淘洗通常
略显粗糙,存在刷痕、砂眼等,并且缩釉与底足的部分还经常出
现鸡心点、火石红。
这类瓷器的釉料当中般含铁量大,釉层较
厚,颜色白而泛青。
上述菱花盘制作所采用的钻料,又称作苏泥勃青,富含多种矿物质,属于玻璃类别的晶体矿物。
在制作过程当中,其钻料会经由高温烤制,产生浓艳的色泽,并且颜色深浅不一,能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缠枝莲是将莲花作为主题,其图案细腻而优美,极富艺术价值。
元代青花瓷的缠枝莲,每一片花瓣之间都留出了空白,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而莲叶为葫芦形, 是我国文化的典型元素。
而“鱼”的形象,在我国代表着“年年有余”,也是富贵、吉利的象征。
所以,在翻译内容中,将这些重要元素表达出来,能凸显中华元素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元青花折枝牡丹孔雀大罐翻译赏析
大英博物馆中有关我国文物的介绍翻译,通常都较为简洁明了。
比如元青花折枝牡丹孔雀大罐,其具有圈足、直颈、素底、圆肩等特点,罐体上画有青花孔雀,一雌一雄,中间还画上了缠枝牡丹,其间穿插了竹子和芭蕉等,罐子颈部还画有波浪纹路。
其英文描述为:“ Guan jar , porcelain with under-glaze
cobalt-blue decoration of a peacock and peahen.14th
century AD. The jar is thick and heavy , which is typical of early large pieces from Jingdezhen , before the strength
of the ceramic material had been fully discovered.The
decoration on this example is amongst the boldest to appear
on 14th — cen tury wares. ”对应的中文为: 罐子,釉下彩青
花,饰有一雌一雄两只孔雀。
制作于公元十四世纪,形态厚重,
属于景德镇早期大型瓷器,生产于发现制瓷原材料的强度以前。
其纹样表现出当时景德镇瓷器的粗放特点。
”如果认真品读如上
文字,就会发现其中似乎并未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在中
国,牡丹属于百花之王,是繁荣、富贵的主要象征。
孔雀则代表
了吉祥如意、天作之合。
芭蕉意味着开枝散叶,竹子则象征高风
亮节,波浪纹路则含有永生的意义。
但这一翻译没有将上述丰富
的文化元素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很难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
精深。
三、玉琮翻译赏析
大英博物馆内收藏有新时期时代的委角玉琮,这是我国良渚
文化中的主要礼器之一。
该礼器是较矮的委角形方柱体,外方内圆,上下皆属于圆状,切割非常平整,中间有对穿圆洞。
礼器周
身经过了泥土的浸润,呈现出朦胧的白色,且装饰有神兽图案,将四角线作为中心,分为四部分。
其中人物的眼睛、眉毛等,都
是用细阴纹刻出的。
关于该礼器,其英文表述为:“ A tube of sqaure
cross -section pierced with a circular hole , later known as a cong. The corners of tong are decorated with faces , indicated by eyes and parallel bars suggesting hair and a nose. such as those found in the Neolithic Liangzhu burials at Fanshan in Yuhang county in the jiang province ,
Neolithic type c.2500 BC. ”与其相对的中文为:“管状物,孔圆形方,后人称之为琮,四角均带有纹样,平行线代表头发、鼻子,和眼睛一起组成人的脸孔,和浙江省余杭县反山中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梁柱墓葬内的玉器极为相像。
此器物属于良渚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 2500 年。
”此译文缺乏对器物必要历史背景的阐释,难以体现文物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任何语言都需要扎根于实际的文化当中,而文化应当也要以语言构造为核心。
在翻译时,必须要注意让参观者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到艺术真谛。
四、结语
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中西方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翻译是为了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必须要重视强化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的翻译,将器物的特点更为准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