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工大环境工程考研真题及答案

05年复试1、描述氮、磷、硫酸盐等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简述脱氮除磷的主要处理工艺,分析其处理机理及优点缺点。
答: 氮:氮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主要是生物脱氮作用,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
其中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
即污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经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态氮;接着在好氧条件下,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氮;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经反硝化作用还原为氮气,最终进入大气;磷:::磷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主要指磷酸盐的生物降解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即污水中的PAOs(聚磷微生物)先在厌氧阶段分解细胞中的聚磷物质,合成PHB 或PHV等物质,然后在好氧或缺氧的条件下,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分解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磷酸盐,能以ATP的形式存储,其中一部分又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储存在细胞内,另外微生物也可将部分磷酸盐同化成细胞物质。
硫酸盐:硫酸盐的生物降解主要依靠硫酸盐还原菌S RB,即SRB 在厌氧条件下,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分解有机物,生成硫化氢气体或难溶金属硫化物的过程。
脱氮除磷机理:⏹脱氮:氨化(好氧或厌氧)、硝化(好氧)、反硝化(缺氧)、同化(直接利用氨氮);⏹ 除磷:在厌氧条件下,PAOs 将细胞中的聚磷水解成磷酸盐并获得能量,用于吸收水中的VFA 并合成PHB 或PHV;然后在缺氧或好氧条件下,PAOs 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为电子受体,水解细胞中的PHA 或PHB 并产生能量,用以超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合成距离贮藏于细胞中。
常见脱氮除磷工艺比较:⏹ A2/O(anaerobic-anoxic-oxic):污水依次流经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二沉池回流污泥至厌氧区,好氧反应器出水内回流至缺氧反应器;微生物在厌氧反应器中释磷和进行氨化反应,在缺氧反应器利用内回流的硝化液进行反硝化产生氮气,在好氧反应器进行硝化反应和超量富集磷(。
环境工程考研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生产B. 交通运输D. 自然现象2. 环境工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是指:A. 水体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B. 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过高C. 水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D. 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过高3. 以下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氟利昂4.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保政策D. 监测环境质量5. 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不包括:A. 减量化B. 无害化C. 资源化D. 美观化6.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A. 工厂烟囱加高B. 采用清洁能源C. 植树造林D. 汽车尾气净化7. 环境监测中,TSP是指:A. 总悬浮颗粒物B. 总溶解固体C. 总有机碳D. 总需氧量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污染的常规监测项目?A. 氨氮B. 重金属C. 放射性物质D. 维生素C9. 环境工程中,BOD5是指:A. 5日生化需氧量B. 5日化学需氧量C. 5日总有机碳D. 5日总溶解固体10.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A. 废水处理B. 废气治理C. 噪声控制D. 疾病治疗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3. 描述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并说明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500mg/L的BOD5,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已知污泥负荷为0.3 kgBOD5/kgMLSS·d,污泥产率为0.5 kgVSS/kgBOD5,试计算:A. 每天需要处理的废水量为10000升,求每天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以VSS计)。
B. 如果要将BOD5降至30mg/L,求需要的MLSS浓度。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60环境工程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2011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2010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2009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2008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860环境工程学考研真题(部分)太原理工大学地性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顾分值;150科目代码: 860考试科目:环境工注意"所有试聪必镣答在答题就上,答曲卷上无效.水袂撕岬分: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1. B0D 表示()A. 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费B. 难降解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景C.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将有机物氯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烤敏量2. 在有氧条件下,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为( )两个阶段A, 碳氧化阶段,硝化阶段B, 碳氧化阶段,反硝化阶段C, 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3. C0D ”与B0房的差值大致等于( )A.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B,无机物量C.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4. 当耗氧速率大于复觌速率时,水中。
0会()A,姻大 B.减小C.不变5. T 。
与TOC 测定原理相同,它们有机物数童的表示方法(〉A. T0D 用含碳量表示,TOC 用消耗氧地表示B. T0D 用消耗氧量表示,TOC 用含碳量表示C. T0D 和T0C 都是用含碳量表示D. TOD 和TOC 用消耗觐量表示6. 沉砂池的作用是()A.去除大的无机物颗粒序去除SS C.去除BOD.7. 污泥回流的作用是《)A-搅拌作用B.稀释进水亵机物浓度C.保证曝气池污泥浓度&滤池采用自然通风,受气温影响钦大,冬季时,滤池内空气流向()A.向下 B,向上 C.静止的 *9.二沉池中含有硝酸耘且污泥停留时间长时,会发生()异常现象A ,污泥上浮B.污泥膨胀 C.污泥薜体 D.污泥腐化JO.MLVSS 由()组成:A.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和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国E&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晚〕和吸附在活性污泥L 不能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31有活性的微生物赢体(Ma )和嫁污水挟入街无机物质(Mil )只有活性的俄生物尚体(Ma )、微生物自身叙化的残留物(胞)和吸附在活性污况I •不能为生物降陶的有机物(MD 和原污水挟入得无机物度(Mii )IL 污泥m 瞬比为混合液在愠起内静皆()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曲容枳的百分率1 U tt in B. -iOmin C. 30rain D. 60mi n,12.当生物滤池沌我高度增拍时,有机物降舞效率()A.上升B.下降C.不变 .共3页第】页太食理工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书试科14:—坦*工楚学—科目代路逐一分值:img 考生注意谴标明胶号将答案做在答卷蚊上,做在试题上不计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部分(60分)-一华空盛侬。
环境工程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问题?A. 社会问题B. 经济问题C. 环境问题D. 政治问题答案:C2. 环境工程学中,以下哪个不是污染控制技术?A. 物理处理B. 化学处理C. 心理治疗D. 生物处理答案:C3. 以下哪个是环境工程学中常用的污染物处理方法?A. 焚烧B. 填埋C. 回收利用D. 所有选项答案:D4.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企业利润B. 减少环境污染C. 提高产品质量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工程学中常用的污染物指标?A. CODB. BODC. pHD. GDP答案: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工程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2. 描述环境工程学中常见的几种污染物处理技术。
答案:常见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如沉淀、过滤)、化学处理(如中和、氧化还原)、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物理化学处理(如吸附、离子交换)等。
3. 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程序。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预防和减轻环境损害的重要工具。
其基本程序包括:确定评价范围、收集基础数据、预测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措施、编制评价报告、进行公众参与和最终审批。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环境工程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工程学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保障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工程学还涉及到政策制定、法规遵守、公众教育等方面,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长期保护。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2006年微生物真题一、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1PCR的三个过程是:---2营养物质的运输途径有----3淀粉的分解产物有--和葡萄糖等。
4按反应特性酶分为氧化还原酶、-、-、-、-、-。
5格兰氏染色法的结果是,格兰氏阳性菌呈-色,格兰氏阴性菌呈-。
6微生物种间关系有-、-、-、-。
7PNA在细胞内的三种存在形式是-RAN、-RAN和-RAN。
8在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中,共产生-分子丙酮酸,净产生-分子ATP。
9线粒体的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能转化为生物体的-。
10细菌生活在高渗透压环境中会-,生活在低渗透压环境中会-。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质粒2细胞质3芽孢4伴孢晶体5选择性培养基6异样微生物7光合细菌8原生质体融合9生长因子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5分)1和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催化剂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做基因工程?共分为几个部分?3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什么作用?4和活性污泥相比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有什么特点?5有机物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的不同点???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有哪些?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优缺点等)2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各个步骤参与的细菌有什么特点?3画出间歇培养的典型生长曲线,写出各步特点。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考研参考书目815化学《现代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忠鲠《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816环境微生物学《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顾夏声等《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环境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家玲等817环境系统与管理《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怀城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中《环境系统分析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程声通《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曾思育2015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doc

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合工大考研真题(环境科学概论)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考研真题及详解(传奇传)04年试题:名词解释:1吸附与离子交换:a吸附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气固或液固两相介质中,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使溶质从气象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
B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高子交换剂中的高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高子的H 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2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B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12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不再I可取的活动。
3温度层结与逆温:a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垂直分布。
B逆温,由于近地层大气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
4环境噪声与连续等效A声级:a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
B等效A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A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A声级。
5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a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I'可中共同栖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流出协调一致,即系统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
6 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a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考试科目、复试线、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备注
陈礼敏 陈少伟 陈元彩 程建华 党志 范丽雅 冯春华 付名利 郭楚玲 胡勇有 胡芸 黄碧纯 黄瑞敏 黄少斌 黄伟林 蒋仲杰 赖森潮 黎立桂 李平 李筱琴 刘江 刘美林 陆少鸣 马邕文 牛晓君 潘伟斌 彭彦彬 秦玉洁 任源 石林 万金泉 汪晓军 韦朝海 吴纯德 吴锦华 吴平霄 伍健东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51 化工原理或 855 环境科学与工 程导论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C.电化学再生法 D.超声波再生法 15. 机动车尾气污染可以促进硫酸烟雾的形成,是因为( )的作用。 A.自由基 B.水 C.氧气 D.二氧化碳 16. 适于堆肥的垃圾其含水量为( ) 。 A.0%~20% B.20%~40% C.40%~60% D.60%~80% 17. 目前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主要以( )为主。 A.垃圾焚烧 B.垃圾填埋 C.垃圾堆肥 D.垃圾热解 18. 填埋场气体中体积含量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是以下哪种气体( )? A.NH3 B.CH4 C.H2S D.H2 19. 2004 年 12 月 29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 固体废物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 ) 。 A.城市生活垃圾 B.危险废物 C.农业固体废物 D.电子废弃物 20. 自胶结固化法适用于处理下列哪类固体废物( )? A.放射性废物 B.含重金属的污泥 C.硫酸钙 D.含汞废渣 21. 在氧化镁法湿式脱硫中,加入炭的目的是( ) 。 A.增加对二氧化硫的吸附 B.生成 CO 以再生脱硫剂 C.降低反应湿度 D.稀释脱硫剂以控制反应温度 二、名词解释(7 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22. 生态阈值 23. 好氧塘 24. Fenton 试剂 25. 大气稳定度 26. 除尘器的分割直径 27. 热解 28. 废物的固化处理 三、简答题(8 题,每题 6 分,共 48 分)
最新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真题及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真题及复习资料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2011 年真题A 组(普通化学)一、填空(22 分每空一分)1、氨基酸通式2、SiC 是()无机材料、水泥是具有水硬性的()材料、微观粒子具有()性3、H2o+CO=CO2+H2 焓变问了三个关于体积温度变化相应的平衡移动问题,很基础。
4、溶液依数性中沸点()5、塑料的三个状态()、()、()其他的都是前七章中很基础的东西,课本看了几遍基本上就差不多。
二、简答(5 小题27 分)1、分散系的分类及依据2、熵的概念3、反渗透的原理三、计算题(3小题分数不详)1、A→B 反应半衰期为300S,反应半衰期与A 浓度无关。
A 浓度为1 的时候,问200S 时转化率为多少?(显然课本上没说半衰期的概念,无机化学学过,用反应级数的概念,不过在同济出版的那本指导书上有差不多的题目)2、Ag2CrO7 的标准电势是多少?告诉了Ksp 和Ag+的标准电势。
问当CrO72+浓度为0.1 的时候电势为多少?3、铵离子和某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C 组(水控+固废管理)一、选择题。
(15 分每个1 分)总共15个题,好像是10个水控,5个固废。
1、下面有关格栅说法错误的是()格栅的栅渣量只与水质有关,与格栅宽度无关。
只记住了错误的选项2、隔油池中去除油的种类是()溶解油、乳化油、可浮油3、monod 公式中微生物比生长速率只与底物浓度有关的条件是()4、污泥浓缩中稳定的作用是()5、生活垃圾的产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经济、产业结构)6、危险废物可以安全填埋需进行什么操作(查目录、浸出性毒性分析)7、总氮38g 氨氮16g 问有机氮多少?A 不能确定B 12g8、总固体160g,SS100g,SS 中灰分60 个,问VSS 多少?忘了什么数据,只要分清概念就能做,我不知道概念9、下面的做法是垃圾源头减量的做法是?A 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B 回收产品使用后的物料10、五联单制度是用了什么管理思想()全过程、从摇篮到坟墓11、厌氧消化反应池酸化和产甲烷池A 因为分两个池所以体积比一个池小B 前一个池水力停留时间短,后一个长C 因为两个池都可以达到最佳条件D忘了12、出水中N O3-(还是来着NO2- )含量不达标,最可能的原因A进水中有机氮含量太高(总共四个选项,其他忘了)二、简答题(5 个)1、厌氧消化的各个阶段及各自特点(10分)2、利用脱氮除磷原理说明碳源的重要作用,及缺少碳源时的解决办法(10分?)3、好氧、缺氧、厌氧的概念及应用这三个作用的污水处理单元或工艺(11分?)4、利用生活中的垃圾组成成分(我记得是固废管理方法之类的,与此处有出入)来说明源头减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填空或选择题
1、《Silent Spring》是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它被认为是环境科学分化阶段的(现代环境科学的)标志。
2、大气圈对垂直结构由低到高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3、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包括(ACD)A、系统性B、实践性C、整体性D、综合性
二、名词解释
1、全球变暖与酸雨: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
大气中的SO2和NOx经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转化和物理输送过程后,所产生的酸性化合物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即成酸雨。
2、环境难民:联合国大学的专家最近表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会有五千万人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逃离家园。
专家们把这些人叫做“环境难民”。
3、适度消费原则:人类应与其它物种及其生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共生体系,遏制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费欲望。
以生态思维的适度性原则, 建立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性消费模式, 放弃“有水快流”、“竭泽而渔”的资源消费观。
人类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应励行节约,要改革生产工艺,节约能源和资源,尽可能采取循环再利用的生产工艺;在生活方式上要防止浪费,尽量使用环保产品。
4、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又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等)和许多次级子系统,它们的关联性、自身结构与功能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都说明该复合系统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
5、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具有如下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且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6、绿色交通: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三、简答题
1、城市化及其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答:城市化包括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单个城市地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形成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和文化;拥有现代市政服务与管理系统;具有一定量的流动人口等内容。
城市化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表示。
发展趋势:国际化;连绵化;郊区化。
2、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实质。
答:环境问题按照成因可分为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和生态破坏三种基本类型。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了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自然规律对忽视和不尊重。
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其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
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是人类那种无节制地生产和最大限度地消费的生存方式,和那种一味索取以满足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利己主义价值观念。
3、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
答:(1)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发展;(2)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3)由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变为非物质资源(科技、知识)推动型发展;(4)由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变为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发展。
5、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公众参与。
答:环境影响评价法是调整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同环境之间产生、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将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实际有两方面,即公众的介入与监督。
其参与的主要方式是:向项目所在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术组织及居委会等公众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若干份,要求参与者填写《公众意见表》并及时回收。
亦可召开座谈会或其他形式的调查。
四、论述题
1、复合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答:复合污染即生态系统同时暴露于多种化学污染物质的联合作用下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其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间的联合作用、有机污染物间的联合作用以及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间的交互作用。
复合污染产生的生态效应称为复合污染生态效应,其主要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加和作用和独立作用等效应机制。
协同、拮抗及加和作用分别指生态系统中多种化合物共存的毒性效应大于、小于和等于各单个化合物效应总和的现象;而独立作用指生态系统中共存的多种化合物不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1)无机物间的复合污染生态效应:一般情况下,Cd、Zn之间的生态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的发生是二者可以在机体内金属硫蛋白中相互竞争结合部位的结果。
Cu-Zn之间有拮抗效应。
Pb抑制Fe进入血红蛋白,致使产生拮抗效应。
在大气环境中,SO2-O3对植物的复合污染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联合作用形式。
SO2-NO2对植物叶片对复合污染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对动物呼吸道的刺激效应则没有协同作用。
(2)有机物间的复合污染生态效应:BHA杀虫剂能够抑制BaP引发肺癌的风险性,毒杀芬对BaP的肺癌发生率具有降低效应;西维因对Bap引发肺癌的风险性表现为协同效应;杀虫剂对Bap
的致癌性表现为不同的联合作用机制。
DDT可以抑制对硫磷在生物体中的积累,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
乙醇对氯乙烯引发的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具有协同作用。
(3)无机与有机物间的复合污染生态效应:FeCl3对BaP的致癌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NOx和碳氢化合物的协同可以导致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生;吸入肺中的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共存可以提高肺癌、肺气肿等的发病率。
在生物体中,Cd可以抑制CCl4的代谢活化,Cd对CCl4所引发的人体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
对于亚硝胺的致突变性,Cd表现为协同效应。
制药厂和医院排放的含抗菌素等物质的废水能够增强Cd对动植物体的危害作用,从而表现为协同作用。
2、野外地表水水质监测点面设置原则及其采样注意事项。
答:(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水域的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且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A、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B、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C、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D、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E、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2)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3)采集水样注意事项:A、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 B、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 C、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D、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从总体上概括,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部分: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2)环境规划的发展特点:A、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B、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C、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D、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继续得到青睐;E、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F、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G、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5、举例说明流域环境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答:(1)我国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为:A、合理开发利用流域的有限资源和防治洪涝等灾害;B、协调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最大限度的满足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用水量不断增长的需求;C、监督、限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行为,控制水环境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的流域综合管理;D、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流域内有限的资源,对流域内大型开发项目实行监控,确保流域内河流正常的生命功能。
(2)管理原则:A、公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B、流域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战略发展与流域发展目标辩证统一的原则;C、保护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系统原则;D、保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原则;E、流域整体综合规划、开发与保护原则;F、“以供定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