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例子
动词的活用
PART TWO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词“奔”用作名词,意即“奔马”,作句子的宾语。
1
(一)动词→名词
死国可乎。 “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2
(二)动词→为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之”即“使之生、“使我活”的意思。
3
基本结构形式:
4
【动+宾】=【使】+宾+动
5
使动概念: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01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02
(使……相斗)
示例: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文言实词之 词类活用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
0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明确考点
考什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而作另一类词用(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以小易大
作宾语
作宾语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3
宾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阅读考点08 词类活用-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08 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其中正确理解词语活用的现象是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基础。
常见的实词考点之:【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论语》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送东阳马生序》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以礼相待。
——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前一个):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亲人。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与朱元思书》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马说》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
——《送东阳马生序》如鸣珮环,心乐之。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4、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 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
范增数目项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
5、名词放在之、尔、我、汝、其等代词前
一狼洞其中 驴不胜怒,蹄之
6、名词后面跟介词结构作补语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五、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1) 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一屠晚归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
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六、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 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2、形容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意动 4、名词作状语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 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根据前后文 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 中所处的位置,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 和它相连,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 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 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 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主语使宾语发出 这个动作 主语使宾语具有这 个形容词的性质或 状态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却匈奴七百余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 会盟而谋弱秦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族秦者秦也
吾从而师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 侣鱼虾而友麋鹿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渔人甚异之 于其身,则耻师焉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初中学过的名词作状语举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 高中目前中学过名词作状语举例
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看以下两句有什么特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练习:
1号 2号 3号 5号 6号 4号 8号
看以下两句有什么特点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2、宦士三百人于吴 (《勾践灭吴》)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 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 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具 有 主 语 谓语中心语 宾 语
认 为
现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举例
7号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名词用作动词 •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睢不辱使命》)
名词的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作状语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状语 狐鸣呼曰
名词作状语 则以刘病日笃
我的脸 很中国
(1)他科员了一辈子。
(2)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动词)
(定义)在句子成分中,名词一般充当主 语和宾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 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 象,这时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不毛之地
鱼肉百姓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皆似乎在休息了。 (沈从文《边城》)
初中学过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 陈涉世家》)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2、非伤亡簪也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5、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
在……,
从……,
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时公兵不满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当……,
每……
名作状总结:——名词用在动词前,不是充当主语而是修饰动词。
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内立法度……外连衡而……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项伯杀人,臣活之
3、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4、外连横而斗诸侯
5、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
规律: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形作动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素善留侯张良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规律: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语中心语,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5.形作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将军身披坚执锐
3、居安思危
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规律:形容词用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做定语。
1、稍稍宾客其父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规律: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渔人甚异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名作动总结:——名词用在动词的位置,通常即谓语的位置。
2.名作状
规律: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宾语,如果它用在动词前处在主语的位置,而又不能作主语时,就要活用作状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辇来于秦
3、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名作动:
规律一:
名词不带宾语,带的话一般活用为动词;主语后无动词作谓语,谓语位置出现了名词。
1、驴不胜怒,蹄之。2、大楚兴,陈胜王
3、籍吏民,封府库3、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规律二:
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那么名词如果出现在副词后边通常活用为动词。
1、范增数目项王
2、汉水又东
规律三:
“能愿动词”是要出现在一般动词前面的,“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⑦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义不容辞
⑩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
3.动作名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得:收获、心得至,到的人
规律:主语和宾语,一般应由名词或代词及其短语充当,如果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出现动词,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则这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规律:古汉语中,形容词后带宾语,并表示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3、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人
规律: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名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表示“主语把宾语看作什么”。翻译时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了解语法,掌握规律。
熟记典型,联系本义。
结合语境,重在理解
A.自圆其说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D.貌合神离(09春)使Biblioteka …干AD B名词动词
实词﹛形容词
文言词的分类{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虚词{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词类活用的大致类型
名词活用: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活用为状语意动用法
动词活用: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活用为名词意动用法
6.数词作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不迁怒,不贰过
文言文中,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7.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指的是用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行为(或具有这个性质、状态),即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使宾语成为什么”。
一.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取未放之蕊干之( )(09年)
2.(2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2010春)
3.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注】④禨(jī):吉凶征兆。这里用作动词。相信吉凶征兆。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
其势必不敢留君
依据……,
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东犬西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