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珠峰高度之谜
了解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特点

了解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特点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尼泊尔境内,海拔达8848.86米(29028.87英尺)。
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带给人们无尽的震撼和敬畏。
本文将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特点。
一、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形成源于地壳板块的动态运动,主要涉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与抬升过程。
数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从南部迎向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当这两个板块碰撞时,由于印度板块的相对轻盈,它被迫从欧亚板块下方抬升,并将欧亚板块推高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在珠穆朗玛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板块的变形和断层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喜马拉雅山脉逐渐抬升,并产生了许多断层和褶皱。
这些断层和褶皱造成了地壳的抬升和压缩,使得山脉不断增高。
二、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特点1. 雄伟壮丽的外貌: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被世人誉为“屹立天际的守护神”。
它的巍峨和雄伟不仅体现在高度上,还体现在陡峭的山体和冰雪覆盖的山峰上。
2. 恶劣的自然条件:由于高海拔和极端的气候条件,登顶珠穆朗玛峰需要面对巨大的挑战。
极低的氧气浓度、严寒的气温、强风和冰雪的阻碍使登山者必须经历艰苦的体力与心理上的考验。
3. 独特的生态环境:珠穆朗玛峰地区是一个高山生态系统,它具有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特殊的岩石形态。
这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一些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生长和繁衍。
4. 持续的岩峰抬升:由于地壳板块仍在不断地运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在逐渐增加。
每年,它的高度可能增加约4毫米,这意味着未来几百万年里,它可能会继续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总结: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特点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质力学过程的结果。
它的高度和壮丽的外貌吸引着探险家和登山爱好者,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极端的自然条件和挑战。
对于人类来说,探索珠穆朗玛峰的历程是一次关于勇气、毅力和对自然界景观的敬畏之旅。
关于珠穆朗玛峰,至今科学无法解释的5大谜团,你都知道吗

关于珠穆朗玛峰,至今科学无法解释的5大谜团,你都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峰,神秘并且神圣,每年要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不计其数。
但是很多人半路上就牺牲了,平均每4个登山者就有一个葬身于珠穆朗玛峰。
由于特殊的环境,尸体常年不腐,有的人把尸体当成了路标。
珠穆朗玛峰虽然登珠穆朗玛峰非常的危险,可是依然阻挡不了国内外的攀登者。
关于珠穆朗玛峰,除了很多尸体,有5大谜团,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你都知道吗?雪人1、雪人传说中的雪人介于人和猿之间,身躯庞大,红发披顶,全身长满毛发。
它们步履快捷,自如穿梭于不同的空间,所到之处通常留下神秘的痕迹。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夏尔巴人把它们称为夜帝。
旗云2、旗云旗云在珠峰的山头,被风吹拂,宛如旗状,它可以作为风向标,可以根据方向变化预报天气。
至于如何形成的,至今未解。
神秘基地3、神秘基地在谷歌地图珠穆朗玛峰附近有一块区域被涂黑,它位于、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有人猜测这里有神秘基地。
红雪4、红雪之谜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当中,有山峰有着火一样的色彩,它灿若彤云,像血染的红绸一样,因此被称为西藏神秘事件之一。
有人说是冰封的西藏巫师复活了,有人说这是红色毛发雪人在搞鬼,很多离奇、魔幻的原因都有,让人一团迷雾。
地下空间5、地下空间1995年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对青藏高原地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在青藏高原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一个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间。
喜马拉雅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许不久的将来,很多谜团就会迎刃而解了吧。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这座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巍峨山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挑战极限、追逐梦想的象征。
它不仅是地球上的最高点,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是一条巨大的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
在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穆朗玛峰位居第三,所以被称为珠穆朗玛峰。
要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不得不提到测量工作的艰辛与复杂。
由于山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测量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经过多次精确测量,目前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886 米。
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测量人员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工作,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山峰的真实高度。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极其危险但又充满魅力的挑战。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试图征服这座高峰。
然而,攀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危险。
高海拔带来的缺氧问题,使得登山者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稀薄的空气会导致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此外,陡峭的山势、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等自然灾害,都给登山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登山者需要经过多个营地,逐步适应高海拔环境。
每个营地之间的路程都充满了艰辛,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而且,登山者还需要携带足够的装备和物资,如氧气瓶、保暖衣物、食品等,这无疑增加了攀登的难度和负担。
尽管攀登珠穆朗玛峰困难重重,但依然有无数勇敢的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他们不仅是为了挑战自我,更是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每一位成功登顶的登山者,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考验,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值得我们敬佩。
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也十分独特和脆弱。
由于高海拔和极端气候条件,这里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每一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适应能力。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如此之高?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如此之高?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地球上的山峰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所以能够高达8844.43米,是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因素是什么吧!
1.板块构造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这条山脉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而由于板块的运动,珠峰和其他山峰都会随之升高。
而且,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珠峰的顶部会不断受到磨削,从而使得山峰更加陡峭。
2.气候
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异常极端,普遍温度非常低,而且氧气含量非常稀薄。
所以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足够的技能,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特殊因素,才催生了许多登山者踏上珠峰的征程。
3.地形
因为珠穆朗玛峰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所以从底部到山峰顶部的地形也是异常陡峭的。
所以这种地形也要求登山者必须具备极高的身体
素质,在攀登时不断运动身体的同时还要与风雪岩石等各种因素做斗争,难度远高于其他登山。
4.人类的技术
最后一点,强调的是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类的技术已经可以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研究,并且也可以让我们冲破人类所能到达的极限,完成奇幻的山峰攀登活动。
当然,这一点在每一次的珠峰攀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珠穆朗玛峰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因为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板块构造、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技术等等。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我们才可以从珠峰上看到更加壮丽的山峰风景,领略到人类对于高峰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百科教你认识世界上最高又最深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

百科教你认识世界上最高又最深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高度达到了8848米。
这座山峰并不仅仅代表着高度的极限,它的神秘和吸引人的地方还蕴含在它的历史和文化象征意义之中。
珠穆朗玛峰在藏族人中被视为圣山,代表着高度和神圣之意。
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登山者来到此地挑战极限,一探究竟。
珠穆朗玛峰的攀登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经历严酷的天气、心理压力、氧气不足等困难。
但是,对于那些勇敢的登山者来说,这也是挑战自我的机会,升华人生的精神之旅。
攀登珠穆朗玛峰让人体验到了人类最真实的勇气、毅力和忍耐力。
通过攀登,人类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极限,在极限挑战中变得更加强大。
和珠穆朗玛峰相反的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它是太平洋中马里亚纳群岛南部海域的一处海底峡谷,其最深点达到了10911米。
这个海沟的存在是因为太平洋地壳板块在向下俯冲,使得沟槽的深度不断扩大。
马里亚纳海沟的水高压、温度低,光线无法照射,因此它是人们所知海洋中的“鬼域”,也是科学家们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马里亚纳海沟也是自然环境的极限之地,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对人类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
然而,一些科学家和探险家还是经常前往海沟探险,他们要解开地球历史上最深水下峡谷中隐藏的谜题:生命体是如何在这里生存的,有哪些生物栖息在海沟的沟底。
探险的过程中,科学家们用各种创新的设备来探测海沟底部的事实。
这需要科学家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挑战世界最高和最深的地方,不单单是身体的挑战,还包括心灵的升华。
在攀登过程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高度和温度带来的挑战,也发现了人类智慧的极限并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
深海探险过程中,科学家通过观察深海生物和岩石,解密着这个充满着人类未知的地方所纪录的一切。
无论爬上珠穆朗玛峰还是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人类都需要经历许多困难和挑战,才能实现他们的极限突破。
这些活动都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珠峰为什么会变高

珠峰为什么会变高珠峰为什么会变高因为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消亡边界带上,还在隆起抬升。
长期来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
除了受地球板块运动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有影响,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
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
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海拔降了半米有余。
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也可能会影响到珠峰的高度。
风化侵蚀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
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但是,2005年相比于1975年测量的为什么是矮了?1975年,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上峰顶,测出珠峰冰面高为8848.13米;2005年,再次登顶,获得珠峰“净高”,即岩面高为8844.43米。
其实,这是因为2005年测量人员采用了先进的冰雪雷达在珠峰峰顶上,进行了断面测量,测出冰雪层的厚度是 3.5米,测出的8844.43米是去掉了冰雪层后的岩面高度,而1975年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测出的是含冰雪层的冰面高度8848.13米。
其中的区别可以看作是我们量身高时“净高”和把“头发”算上的高度。
测量结果为何要等这么久?登顶测量成功后就能得知珠峰测量的结果吗?并没有,登顶测量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测量数据,但真正的珠峰高度,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处理和反复检核计算。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得出珠峰峰顶的三维坐标,这里面也包括高度.平面的数据,同时测量人员也得到珠峰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综合确定珠峰的精确海拔高程。
最后,还需要组织技术专家对整个过程尤其是各种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把关审核,同时最后的成果也是必须经过权威院士和资深专家审定的。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隆起于亚洲大陆的喜马拉雅山脉,汇聚了许多世界著名山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自从1852年被英国地理学家华登测量出海拔8840米的珠穆朗玛峰以来,它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地球上最高峰,几经争议,至今没有公认的替代者。
来看看珠穆朗玛峰为何高耸云端,以及它铸就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吧!1.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始于4.5亿年前,在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由于板块运动的巨大力量,印度大陆远离南极洲漂移,与欧亚板块在3000万年前相撞。
由此,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随之诞生,珠穆朗玛峰这个震撼人心的地标也应运而生。
2. 珠穆朗玛峰的强大高度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为8848米。
它位于中尼边境线上,翻越过它是大多数登山家心中的一项挑战。
然而,除了震撼人心的高度之外,珠穆朗玛峰还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3. 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和成就珠穆朗玛峰被当地的夏尔巴人视为神山,在他们的心中代表着祖先的精神和力量。
同时,珠穆朗玛峰也吸引了许多探险家和登山家,他们秉持着征服未知世界的冒险精神,引领着人类攀登的进程。
截至目前为止,珠穆朗玛峰共吸引了几百名登山家,其中一些人成功登顶,但也有一些人不幸丧生。
然而,珠穆朗玛峰也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气象、地质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数据。
4. 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现状由于登山和气候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
登山队伍带来的垃圾和厕所废物等排放物对山体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气候变化也对峰顶上的冰川和雪区造成了影响。
近年来,珠穆朗玛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喜马拉雅生态环境,希望能够减缓人类对这个地方的影响。
总之,珠穆朗玛峰是人类崇高勇气和极限智慧的结晶,它具有着举世无双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价值。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这个神圣的地方,为后代留下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
8848不准?珠峰到底多高

8848不准?珠峰到底多高Lithium发表于 2012-08-11作为地球上的明星山峰——珠穆朗玛峰,无论是它的名称,高度,测量方法,都有不小的争议。
就连它世界最高峰的位置,都有不少候选者觊觎:如果从海洋中的基底算起,那么夏威夷10200米高的莫纳克亚山(Mauna Kea)理应拔得头筹;如果从地心算起,由于地球是一个赤道处半径最大的椭球体,那么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Chimborazo)当仁不让;如果“比高”的范围扩大到太阳系,那么火星上20多千米高的奥林帕斯山(Olympus Mons)夺冠就毫无压力了。
【从尼泊尔海拔5000多米的Kala Patthar山顶眺望珠穆朗玛峰,这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最佳的珠峰观看点。
图片来自wiki commons】你可知Everest,不是我真姓说到珠峰的名字,西方人把它叫做“额菲尔士峰”(Mount Everest),尼泊尔人称为萨加马塔峰(Sagarmatha),中国人则按照其藏语名字,称为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意思是“第三圣女”。
1852年,英属印度测量局用大地三角测量法对珠峰测量,确定为世界最高峰。
经过进一步校准,局长安德鲁•华夫(Andrew Waugh)于四年之后发布了测量成果——8840米,并用他前任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的姓冠名珠峰[1]。
事实上,早在康熙年间,清政府便派出专员进入西藏测绘。
在1717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中国测绘者已标出珠峰的位置,按藏语定名为“朱母朗玛阿林”[2]。
中国也曾使用过“额非尔士峰”这一音译名。
后来,地理学者王鞠侯先生撰文为珠峰正名,建议采用珠穆朗玛峰这一藏语名称,意见很快就被大家采纳[3]。
而尼泊尔在1951年独立后,则恢复了他们本地对珠峰的传统称谓——萨加马塔峰,意思是“世界之巅”。
高高低低,测量方法大不同测绘学中,高程是某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当这个基准面是平均海平面时,就是海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开珠峰高度之谜
近日,部分新闻媒体报道,世界各国曾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是由印度在1954年测量得出。
随即,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李维森郑重申明,原珠穆朗玛峰8848.13米的海拔高度是由中国人于1975年测量和发布的,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
珠峰高度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将为你揭开谜底。
此8848非彼8848
1714年到1715年,清政府从北京派人专程进入西藏,深入珠穆朗玛峰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初步测量。
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上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这也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印度确曾量珠峰
1852年,在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士(GEORGE EVERST)的指挥下,测量师们在印度将巨大的经纬仪对准了250公里之外的珠峰,并用大地测量法得出了珠峰的高度——8840米。
这一粗略的测量结果让世人知道珠峰正是地球之巅。
虽然埃佛勒士并未深入珠峰,他的测量结果也不准确,西方却将珠峰命名为埃佛勒士峰,以此表彰这位测量世界之巅的人。
20世纪初,国外科学家还曾用气压测定法测量出珠峰的高度为8882米。
直到1954年,印度测量局一位叫古拉提的测量师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四舍五入后将珠峰高度定为8848米。
¤意义不同的8848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在1966至1968年测量的基础上,对珠峰进行了第三次测量。
此次测量是在珠峰测高历史上第一次树立测量觇标(测量标志,架设在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瞄准的目标),并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等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我国测出的珠峰高度与印度一样,同为8848米,但同样的数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古拉提自己没有,也从未请登山家登上珠峰峰顶,更不可能在那里树立觇标,他所运用的传统三角测量法无法找准顶峰的交汇点,因此测量具有局限性。
其次古拉提版的8848米是“雪面高度”,即包含了峰顶冰雪层的厚度。
而我国在1975年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是8849.05米,减去实测雪深0.97米,才得到了较为精确的8848.13米。
(1823年,时任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的埃佛勒士开始了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一系列山峰的测量。
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珠峰测量工作,虽然结果并不准确,珠峰却以他的名字命名。
)
两个精确数据
1975年,我国第一次精确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
2005年,我国再次组织相关专家为珠峰量身高,这次得出的结论是8844.43米。
¤综合法求值
1975年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颠。
从珠峰附近选择了9个测站点,它们分布在以珠峰为中心的69度的扇形区域内,至珠峰的距离从8.5公里到21.2公里不等,高程为5600米到6240米。
这9个点的坐标和高程分别利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
在9个测站上对珠峰觇标观测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据水平角确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测站至珠峰的水平距离。
然后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由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离确定各测站同珠峰之间的高差,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雷达探冰雪
2005年,时隔30年,我国复测珠峰高度。
这次,国家测绘局利用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高空气象探候、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针对珠峰顶部冰雪层厚度年际变化大的问题,此次珠峰测量还首次动用了冰雪深雷达。
这将帮助测量人员搞清珠峰顶部冰雪层与岩石层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珠峰顶岩石层的高度,而这一高度将不会随着冰雪层的变化而变化。
此次测定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而峰顶冰雪深度3.5米。
(测量队员在珠峰峰顶竖立测量觇标。
1975年测量珠峰时,觇标只具有角度测量功能,而2005年最新设计的觇标添加了专门的棱镜,增加了测距功能。
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
高度不同为哪般?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觉奇怪:同一座山峰,为什么测出的高度却五花八门,这就要从高程和高程的测量方法说起了。
¤高程测算三方法
如果留意国家测绘局于2007年发布的珠峰高度,你会发现用到了一个词——高程。
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
高程是测绘中的常用词,通俗的理解就是海拔高度。
测量高程常用的方法有3种: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其测量精度较高,所以是高程测量中最主要的方法,不过也存在仪器和观测的误差。
三角高程测量是确定两点间高差的简便方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传递高程迅速,但精度低于水准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是根据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用气压计测定两点的气压差,推算高程的方法。
虽然简便,但精度低于前两者。
¤高科技应用近真相
197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时,综合运用了上述三个方法。
此后,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又多次测量珠峰高度,并将激光反射三棱镜带到峰顶,利用激光光束在两点间往返所需的时间测距。
后来又将GPS引入珠峰高度测量中。
通过GPS得出地面点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大地高,然后将其转化为此点的高程。
由于测量结果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加之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全天候操作等优点,GPS正在成为高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上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成为珠峰测量高度不同的一大原因。
一山数高,正常!
其实,高程基准面、雪的厚度等也会成为影响测量高度的因素。
¤起算点有差别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数据,与各国确定不同的高程基准面也有一定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以便确定某山或某物的高度。
我国的高程基准面位于青岛观象山。
它由1个原点5个附点构成水准原点网。
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 米。
这是国家根据1952-1979年的青岛验潮观测值,组合了10个19年的验潮观测值,求得黄海海水的平均高度,为零点的起算高程,是国家高程控制的起算点。
地球海平面存在高低差别,以我国珠峰高程起算面与印度洋海平面为例比较,两者就存在20厘米左右的差距。
因此,采用不同的基准面,得出的山高必然不同了。
¤雪究竟有多厚?
珠峰峰顶终年积雪,雪的厚度也会影响其高度。
珠峰峰顶冰雪层究竟有多厚?专家众说纷纭。
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但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数据是2.5米,2005年,我国科学家再测珠峰时的雪厚是3.5米。
有学者认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很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
要想确切得知冰雪厚度,就需要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发射电波,就可以检测出确切厚度了。
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人将雷达背上珠峰峰顶进行测量。
而且,随着季节变化,珠峰顶部的冰雪层厚度也会有1米到2米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不同季节测量珠峰高度,得出的数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有专家指出,高山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测量珠峰的关键已经集中在峰顶冰雪层的厚度问题,只有攻克这个难关才能有质的飞跃。
五花八门的珠峰高度
除了印度于1852年和1954年测量出的珠峰高度,世界各国的地理学者都对珠峰高度充满了好奇,测量出的数据也是五花八门。
¤精度最差的测量
1987年3月,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
不过同年晚些时候,在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领导下,采用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
虽然德希奥再次确认了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的位置,但这次测量也被称为本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
¤未被我国承认的高度
1999年5月,美国“千禧年珠峰测量”计划实施,中国学者作为合作方在北坡脚下给予协助,并提供部分参考数据。
11月11日,计划的总策划人和组织实施者、美国波士顿自然博物馆名誉馆长布兰德福特•沃斯本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年会上宣布测量结果是8850米。
这个结果竟然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接受。
布兰德福特•沃斯本强调这一结果得到了中国国家测绘局热情的承认,但国家测绘局仅把其视为“科研成果”,并未正式承认8850米这个高度。
¤曾经超过12000米
2005年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中,就在测量人员紧张有序地工作时,地质学家在珠峰地区采集到拉伸变形的岩石样品。
珠穆朗玛峰在岩石结构上分为三层:珠峰层、黄带层和北坳层。
从发现的岩石样本看,北坳层曾发生过巨大的岩石变形和地质变化。
根据观测和计算,珠峰北坳层岩石的拉伸率为150%左右,发生拉伸变形的年代大约在1300万年前。
这意味着珠峰的高度在那时可能比现在高得多,高度应该超过12000米。
(责任编辑:杨静)
(1949年美国人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后经验证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