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南北坡雪线高度缘何不同
随堂练习2讲评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 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 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 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 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 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 位置较低。
6.珠峰南北两侧雪线高低及影响因素为 A.南高北低 降水与蒸发 B.南高北低 阳坡与阴坡 C.北高南低 海拔高度 D.北高南低 迎风坡与背风坡 珠峰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为 海洋性冰川,雪线低;北坡降水少,为大 陆性冰川,雪线高。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 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10பைடு நூலகம்近年来,渤海渔业产量大幅下降,有些鱼类近乎 绝迹,其原因是 ①过度捕捞;②污染严重,赤潮现象时有发生; ③黄河断流;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⑤气候异常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兰 州
北 京 西 侧
大 兴 安 岭
西藏南部
昆 明
7.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 依次经过的垂直自然带是 A.高山草原带一高山草甸带—高山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一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一高山草原带一高山针叶林带 D.高寒荒漠带一高山草甸带一高山草原带 珠穆朗玛峰自山顶——山麓的完整垂直自然 带名称依次为冰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 (高山冰雪融水自上而下流淌,首先形成的 应该是水草较好的高山草甸,然后是普通的 草原)、高山草原、高山灌木、针叶林、针 阔混交林、阔叶林。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一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坡 度陡缓等。天山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2500千 米,南北平均宽250~350千米,最宽处达800千米以上。
情境二 天山部分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2) 山麓自然地带与水平基带一致。( √ ) [解析]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山麓自 然地带与当地自然地带保持一致。 (3) 山地的阳坡雪线一定高。( × ) [解析] 影响雪线的因素除了温度(阴阳坡、纬度)之外,还有降水(迎风或背 风坡)、坡度等。 (4) 地方性分异规律与正常的自然地带分布一致。( × ) [解析] 地方性分异规律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与正常的自然 地带分布不一致。
(3) 珠峰南坡雪线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珠峰南坡为夏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山上降雪丰富,积雪和冰川 补给多,使得雪线较低;而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 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降雪补充较少,因此雪线较高。
[2021天津一中高二期末] 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地形平坦、高度 适中的地域
水分适中
生长着⑦ 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___________
4.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发生范围 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
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 原因。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 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 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三)垂直分异规律

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
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
杂?
因为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低,
珠
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水热状 况的变化比北坡大,所以自然
穆
带谱比北坡复杂。
朗
玛
(2)比较珠峰南坡
峰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垂 直
并解释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自
风坡
山地针叶林带
山地针阔混交林
42N
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 纬度范围约为( B )
A.620N~680N C.500N~540N
B.520N~580N D.520N~620N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 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C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有
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
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
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 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3所示对应关系。
A
冬季 80C
B
夏季
120C C
夏季 150C
D
C山2000米高度气温为120C-2000×60C/1000=00C
北
南
坡
坡
南北 坡坡
南
北
北
南
坡
坡
坡
坡
A
B
C
D
ABCD分别在哪半球? 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2.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综合思维)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根据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
(综合思维)4.运用实例说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域差异1.含义:不同地域,①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2.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②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③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自然环境差异表现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异景观同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湿润区干旱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不同纬度低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多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⑥水循环、⑦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热带寒带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⑤少4.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规模举例⑧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⑨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表现自然环境存在由⑩赤道到⑪两极的规律性变化低纬度和高形成横穿整个大陆的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纬度地区 自然地带中纬度地区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大陆东岸: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主导因素⑭ 水分 (海陆分布) 表现自然环境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性变化 中纬度地区 呈现森林带—⑮ 草原带 —荒漠带的变化规律特别提醒 森林自然地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地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寒暖流
·其它
纬度 寒暖流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 律在哪个纬度范围 内分布最明显?
中纬度地区
对比两幅模式图,分析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 类型分布有何联系和区别
·自然带基本与气候类型 分布吻合 ·不完全吻合
北
南
青藏高原
北
南
为比和解原影度一坡因什的坡较北释因响的想雪。么出复珠坡产.山因,线珠现杂穆降生地素珠比穆的朗水这雪有穆北朗自玛量种线哪朗坡玛然峰的差海些玛低峰带南差异拔?峰的南比坡异的高想南原坡北,
南热坡量面和对降印水度量洋夏季西南
季北风坡带处来于大青量藏水汽高;原北坡
背降靠水大量陆内部较干旱。
青藏高原
有哪些因素影响山体自然带数 量多少?怎样影响?
·所处的纬度 ·山体的高度 ·座落处的地形高度等
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有无 相似性?有何相似性?相似性怎样表示?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从赤道向两极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又可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干湿度度地带分异规律又可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活动12:争对做比优照秀片导,游说,明请了将什风么景问照题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1
2
3
4
D
C B
5
A
活动:探索自然带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若有,有什么规律,表
现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展示: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度地带 分异规律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引起地球表面热量(温度)变化 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
[全]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雪线、珠穆朗玛峰)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雪线、珠穆朗玛峰)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5017f3e998fcc22bcd10df2.png)
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雪线、珠穆朗玛峰)考点详解•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个规律:①基带。
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③迎风坡、阳坡。
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④自然带的个数:同一座山脉,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个数越多)。
例题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更丰富,原因是南坡()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 坡向朝南,温度高C. 坡度大,纬度低D. 海拔高,降水多14、与北坡相比,南坡雪线(永久冰雪带的下限)较低,原因是南坡()A. 迎风坡,降水丰富B. 阳坡,光照充足C. 坡度大,积雪下滑D. 纬度低,温度高答案:A、A精讲精析:(1)分析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
①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则自然带的数量越多;②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半球,即南坡更靠近赤道,纬度更低;③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因此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更丰富,选项A正确。
(2)分析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
①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地形等。
温度越低、降水越充足、地形坡度越小,雪线的高度越低;②图中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来自印度洋),降水很丰富,因此雪线较低,选项A正确;③其他影响因素中,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并且地形更陡峭,这都会导致南坡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因此选项BCD错误。
总结•雪线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从纬度、相对高度方面,分析南坡自然带更丰富的原因;②从地形、降水、气温等方面,分析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降水是主导因素)。
雪线,指的是在高纬高山地区,常年积雪带的下限(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误区及对策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误区及对策当前,“分组讨论”教学方式已被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笔者意识到了它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同时也冷静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之后,课堂教学的效果却无从体现。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习者之间的探究讨论应当是置之于教师的影响之下,体现出教师指导下的一个完整的合作过程。
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策略,以避免无效讨论的出现。
策略一:营造新颖情境,创设独特问题1.源自生活,源自身边讨论是为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发他们的思维而设置的,因而讨论的话题必须是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选择他们乐于思考且想说、能说的话题,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愿望,鼓励他们发表真实的想法。
如一教师的比赛课,课题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体部分设计如下:1.引用《阿凡达》海报,片段一播放“神树倒下”,设问人类为什么要到潘多拉星去毁坏那维人的家园?2.引电影片段二:“那维人美好的家园”(人类登陆前),问我们现实版的生活环境怎样?3.播放片段三:树精灵,思考那维人对待自然界其他生命的态度?进而问现实版中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整个讨论话题设计的主线两条,电影版的潘多拉星、那维人,现实版的地球和人类,一条线来源于最新影视科幻片,符合学生追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另一条线切实发生存在于生活实际,符合地理学科生活性与实用性。
这一话题参与讨论,学生兴趣浓、感触深、话语多,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针对知识,针对疑难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和教材之间的对话很重要,用来探讨的问题应该是结合教材的,是学生存在疑难渴望解决的,是为了完成特定教学目的的。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点难点,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和地理素养的内容作为讨论话题,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高三复习《陆地环境的差异性》时,学生普遍的疑难点是“垂直地域分异”,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后,设计了几个小问题:1.珠峰的基带是什么?2.南北坡哪侧自然带数量多,为什么?3.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有何差异?为什么?4.南北坡雪线高低怎样,为什么?学生不等教师说完,下面七嘴八舌吼开了,但争议很大,有点乱答一气,于是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A含解析1

第五章过关检测卷(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
甲B。
乙 C.丙D。
丁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示信息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B。
图示信息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C。
图示信息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D。
图示区域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故D项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可知,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A项正确;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B项正确;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项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项正确。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右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
湿润C.寒冷D。
炎热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
地下部分缩小减少答案:3.A4。
C解析:第3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故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
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更多的水分。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例,单位:%).读图,完成5~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峰南北坡雪线高度缘何不同?
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牛连梅
(此论文发表于1999年2月26日的周口日报的教育周刊)高中地理上册194页“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指出:“南坡属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
北坡属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因为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气温,气温越高雪线也越高。
从纬度位置看,纬度愈高雪线愈低,由赤道向两极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同一山体的不同坡向冰川雪线的高度不同,主要由于向阳坡气温高于阴坡所致。
如天山南坡的雪线一般比北坡高出200m—400m。
其次是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因雪线地带雪量收支平衡即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在降雪量很小的条件下,雪量收支要达到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气温(即雪线必然较高),以使消融和蒸发减到最小;而在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气温(即雪线位置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使雪量收支保持平衡。
由此可知,发育在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区的冰川,一般称为海洋性冰川,它具有雪线低、温度高、运
动快、冰蚀作用明显的特点。
我国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和横断山区的冰川都属于海洋冰川。
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的冰川,一般称为大陆性冰川,它具有雪线高、温度低、运动缓慢、冰蚀作用微弱的特点。
我国境内的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青藏高原内部的山地和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冰川都属于大陆性冰川。
以上分析可知,雪线高度取决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大小,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像珠穆朗玛峰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的形成,就是降水量起了主导作用。
其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降水量大而雪线低,由此形成的冰川为海洋性水川,北坡则处于背风坡,降水量稀少而雪线高,从而形成大陆性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