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重测珠峰高度
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重新认识和追求”作文范文

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重新认识和追求”作文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进步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各种较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
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
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
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定义或重新定义这一高度,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范文1.巍山立国脊,鸿志塑国魂浩浩山河,泱泱华夏,建国至今,风云几换。
而中国人民对这座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巍然珠峰,却始终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登山五十年,其一脉承接的,不过中华民族的鸿鹄之志与浩然国魂。
永不止步,偕时同进,其志在乎逐新果。
建国七十年,三上珠峰,每一次披冰斩雪的前行,都在追求新的高度。
有人不解,峰峦就在那里,探一次便够,又何必屡次费力,殊不知物换星移,人事变换,而珠峰的高度亦在迁移。
倘若固步自封,守已成而弃新果,终将被遗弃在时代的背后。
君观之清王朝封关锁国,终成腐朽;君观之新时代改革开放,户富民丰。
想要把握新高度,赢取新成果,其法必在于永不止步的追求,峰如此,国亦如此。
“一个只想着吃饱饭的民族,未来还有什么希望?”若欲勇立世界潮头,必以怀此鸿鹄大志,勇追时代先锋。
不掷虚言,求真务实。
其志在乎肯实干,珠峰的高度,不是随口空谈,不是纸上谈兵,正是登山队员披荆斩棘与风雪相搏换来的。
正如李鸿章所言:“天下之局,隔岸旁观只是空谈,唯有躬身入局,方有解救之希望。
时事地理:为什么总是要测量珠峰多高?

时事地理:为什么总是要测量珠峰多高?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
巅峰时刻,全民沸腾。
说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
其实,那只是1975年的数据。
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经被更新为8844.43米。
为什么要一测再测?珠峰高度有那么重要吗?测量珠峰高度意味着什么呢?为何要重测身高?为什么要给珠峰重测身高,一是因为珠峰的身高随时在变化(原因见下文),二是珠峰测量技术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
(1)地壳抬升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消亡边界带上,还在隆起抬升。
长期来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
(2)地震活动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
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
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海拔降了半米有余。
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也可能会影响到珠峰的高度。
(3)风化侵蚀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
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
(4)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海拔0米在哪里?测量高度,首先需确定水准原点,也就是说海拔为0的起始点,我国采用设立在青岛市的验潮站所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水准基面。
但由于验潮测得的平均海水面无法直接观测,也不方便保护,最终水准原点选择建设在观象山顶上(高程为72.2604米),而没有建在海边。
水准原点设在青岛一是因为青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更能代表全国的平均海水面,便于向外传递高程;二是由于青岛海域是有代表性的半日潮汐,验潮站所在的胶州湾风浪小,海面稳定,便于验潮;三是青岛地质结构稳定;四是青岛早在一百年前就有验潮资料,几乎从未间断,具备天文、海洋、气象、验潮等多种科学资料,因此更有利于精确确定全国平均海水面。
测量珠峰的意义

登顶珠峰的英雄这几天,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位队员们于5月27日11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竖起测量觇标,为精确测定珠峰的高度奠基。
我们在课本里知道,珠峰的高度为8848米。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一高度,为什么还要再次测量呢,其意义何在?一、珠峰的高度有争议珠峰的高度问题,在国际中一直都存在争论。
有关珠峰最早的地理信息是1719年康熙时期所进行的全国土地测量,根据测绘结果出版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中,明确地标出了珠峰的经纬度。
但当时还没有出现人登上珠峰的相关记录,因此关于高度的信息是空白的。
1852年,英属印度测绘局长安德鲁·华欧带领测绘队征服珠峰。
4年后,英国公布了这次测量得到的珠峰高度——8840米。
这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次测得的珠峰高度。
而珠峰也因此被证实为世界第一高峰。
这次测量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测绘队纷纷跟上,并先后公布了自己所测的高度数据。
比如说,1954年印度人公布珠峰的高度为8848米,1992年意大利人公布珠峰的高度为8849.04米,1995年美国人宣布珠峰的高度为8850米,等等。
我国第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在1975年,并公布珠峰的测量高度为8848.13米。
我国的课本中所描述的珠峰的高度,就源于1975年的这次测量。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测量的结果并不相同,很难说哪一个数据更为精准。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偏差?除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珠峰测高的0米起点的确定,也就是与珠穆朗玛峰最高峰所对应的大地水准面在哪里?这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但事实上非常复杂。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测量人员为了获得这一基点位置曾付出了相当艰苦的努力。
其次,珠峰的高点位置如何确定。
即便人到达了珠峰的顶端,依然是站在皑皑白雪之上,它的岩石层在哪里?1975年我国登山队登顶测量时,女测绘员潘多采用的是把一根直径4、5厘米的木头杆子直接插进雪层,直到插不动为止,以此来确定雪层的厚度。
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一、重温线上学习(211.“【答案】【解析】【详解】(1)(2)含有“罗”字的成语有:星罗棋布、门可罗雀、包罗万象、自投罗网、天罗地网、万象森罗、罗钳吉网、星罗云布、罗织罪名等。
(3) 根据后面的名句“学而不思则~”可知这个字是“罔”。
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4)根据“汉字”一项中的三个汉字的篆文字形可知,这三个字的偏旁都是一个“网”字。
2.在撰写题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演讲稿时,小瓯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
他将整理的材料发到钉钉群,请你参与交流。
(1(2(3同学们,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们学习、生活的节奏,但我们始终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古诗有言:“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详解】(1)(2)第四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主题词“乐观”无关。
(3) 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沧、复。
3.读完《儒林外史》后,小瓯在钉钉群留言,请你回复。
◎留言一:《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
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1◎留言二:我还想读一本塑造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小伙伴们有推荐吗?(2A.《世说新语》【答案】(【解析】【详解】(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在小说结尾,吴敬梓对士人形象做了新的探索——“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快活日子。
他们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清醒独立;生活于市井但隐逸于琴棋书画;既不受名利束缚,又能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伸张。
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
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通过对比来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背后的地理考点(附导图,有答案)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背后的地理考点(有答案)(1)地壳抬升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消亡边界带上,还在隆起抬升。
长期来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
(2)地震活动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
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
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海拔降了半米有余。
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也可能会影响到珠峰的高度。
(3)风化侵蚀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
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
(4)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点对点思维导图】【地理题中的珠峰】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02:00时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11:00时登顶成功,重测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队员们在峰顶停留150分钟后撤离,创造了中国人在珠移朗玛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重测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因为()A.板块碰撞挤压,海拔变高B.流水侵蚀强烈,海拔变低C.海平面上升快,海拔变髙D.大气降水减少,海拔变低2.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山顶无积雪B.冬季降雪量较大C.南坡自然带较多D.北坡多为阔叶林3.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中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A.遥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4.登山队员对自己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应()A.就地掩埋B.集中焚烧C.分类堆放D.带回营地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
《攀登者》观后感(15篇)

《攀登者》观后感(15篇)《攀登者》观后感1“登上去,活着回来!”是电影《攀登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在十一放假期间,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珠峰北坡攀登,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珠峰,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但可惜的是,因雪崩的来临,录像机的丢失,攀登队员们并没有记录成功登顶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但是,由于没有影像资料,国际上并不承认中国登山队员曾从北坡登顶。
所以,他们决定再次登珠峰。
这一次,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这部《攀登者》在献礼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令我最难忘的片段便是那登顶的时刻。
1960年5月,珠穆朗玛峰第二台阶下,中国珠峰攀登突击队三名队员正在向最艰难,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这是他们的第五次冲击,前四次失败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的体力,这三个人搭起的人梯,队员曲松林为了攀登上第二台阶,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山,脱掉鞋子,赤脚攀登。
在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攀登珠峰,对人类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但这表明了:人活着便是为了争口气!这口气太难挣。
为争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人妻离子散,但他们没有退缩。
很多人看到吴京参演的电影,就认为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何错?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对中国有感情。
而且此片不仅仅是爱国主义。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拼,才有今天的辉煌。
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
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争来了这口气。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山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国家。
中国没有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观后感2国庆节10月1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着》,具体内容是这样:刚开始队长方五州、松林、杰布等人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由于雪崩队长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伤,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机丢了。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1题。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二、五问珠峰重测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更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
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
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
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完成测量吗?■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
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0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细数珠峰高程制量中的“黑科技”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城够。
为珠峰量“身商”,需要哪些“黑科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这是国产北千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
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国产设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
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重力测量“上天”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
高三作文(说明文)为什么要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科学考察-

为什么要对珠穆朗玛峰进行科学考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地大物博。
在它的西南部,是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左右的西藏高原,人们称它为“世界屋脊”。
在这“世界屋脊”的南缘,有一条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其间,山峦重迭,群峰林立,海拔7000~8000米以上的高峰昂首屹立;而雄踞在群峰之上的,是那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它耸立云天,俯视天下,山腰云雾缭绕,顶峰白雪皑皑,在红日映照下,更显得气壮山河,风光无限。
由于这个地区蕴藏着极为富饶的自然资源,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有重大影响,这个地区又是解决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因此,很久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
百余年来,帝国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一直怀着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目的,前后曾派遣什么“探险队”前入这个地区进行所谓“考察”活动。
如英帝国主义分子荣赫朋在1921年所写的登山考察报告序言中说:“这次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活动,在喜马拉雅地区进行军队调动一产生了直接的实际效果。
”一语道破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狠子野心。
但是,腐朽的社会制度和“探险家”们的丑恶灵魂,注定他们的阴谋必然破产。
比如,另一个帝国主义分子海伦,在他的强盗行径遭到可悲下场时曾叹息道:“我在好几处都企图从砂砾层中淘洗金子,但是连金黄色的颜色都没有看见。
”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里,珠穆朗玛峰在科学上的本来面目一直不清。
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过科学考察。
但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干扰破坏,使这一科学考察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教导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在震撼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国革命科学工作者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怀着狠狠的打击帝、修、反,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抱着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宏伟理想,自1966年至1968年间,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工人和藏族人民的大力协助下,在海拔最高达7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地球物理、自然地理、表生地球化学、土壤、植物生态、区系植物、鸟兽、昆虫、水生生物、冰川、气象、水文、天文大地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量、高山生理等近30米个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要重测珠峰高度
为何要重测珠峰高度
半月谈实习记者苏娅
珠穆朗玛峰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登山队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开展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重新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
为什么要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复测?珠峰复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据负责此次珠峰复测的科学家介绍,百余年来,珠峰的高程一直沿用国外测定的数据,但国外在测定珠峰高程时对影响高程的“各种误差因素和条件顾及不够完善,不够合理,精度不高”,为填补这一空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曾单独或与外国合作,分别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1999年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过5次测定。
1966年、1968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三角交会方法,在39个测站上对珠峰峰顶的平面地理位置和高程进行了测定,但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所测高程未公布。
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国家测绘局第一次精确测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科学家指出,30年来,珠穆朗玛峰的高程及周围地区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珠穆朗玛峰的“身高”几何?变高还是变矮?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对珠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重新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其科学意义重大,社会影响显著。
第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测绘专家指出:“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也是我国第一高峰,其高度的测量,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这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
”珠峰测量是测绘技术的一次大规模集成,30年来,我们的测量手段、仪器设备、测绘科技水平都大大改善和提高,重测珠峰,也是我国国力的一次展示。
据悉,此次珠峰高程复测,有许多创新之处:我国首次由专业测绘人员和专业登山队员合作,登上珠峰峰顶进行实地观测;在继续使用传统测量方法的同时,将把GPS 接收机放在峰顶上,直接进行GPS测量;1975年,在确定峰顶雪层厚度时,是以人力在积雪中插杆量取,这次要使用雷达探测技术,在峰顶进行移动扫描探测,以精确测定积雪的厚度;这次重力测量比上一次更靠近峰顶,首次在8000米以上进行重力测量,这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1975年测量时的精度是米,这一次争取将精度提高到米左右。
第二,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科学家指出:珠峰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仅因为其高度本身,它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
动对全球的影响不容忽视。
珠峰地区处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接合部,地壳运动活跃。
这种变化,虽然还不足以大到可以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上标示出来,但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因此测量珠峰高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具有重要科学普及意义。
国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张燕平指出:“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要全面发展,重要地理信息对老百姓来说有一定的科普价值。
珠峰复测,有利于拉近测绘科学和公众的距离,把复测变成一次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复测珠峰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胜利在望。
如果按照预定计划冲顶成功,那么到5月底,峰顶数据及周边地区的辅助数据就能获得,再经一个多月的计算,有可能在8月底前完成所有观测数据的处理。
但是,复测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不少。
据科学家分析,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恶劣气候对人员登顶的挑战。
登顶人员在峰顶时已处于身体的极限,停留活动时间不可能太长,如果专业测绘人员不能成功登顶,峰顶仪器设备的操作难度显然就会相应增加。
二是设备面临的考验。
运抵峰顶的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冰雪深雷达探测仪以及GPS观测设备等,在严酷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电池能否充足供应?数据的接收存储会不会出现问题等等需要实地验证。
三是技术操作层面的挑战。
比如,觇标的放置应该放在峰顶的最高点,但峰顶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不规则的面,如何确定这个点并非易事……我们坚信,全体科考人员经过艰苦努力,一定会传回胜利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