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性能优化
oracle sql 优化技巧

oracle sql 优化技巧(实用版3篇)目录(篇1)1.Oracle SQL 简介2.优化技巧2.1 减少访问数据库次数2.2 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2.3 避免使用 SELECT2.4 利用 DECODE 函数2.5 设置 ARRAYSIZE 参数2.6 使用 TRUNCATE 替代 DELETE2.7 多使用 COMMIT 命令2.8 合理使用索引正文(篇1)Oracle SQL 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各类大、中、小微机环境的高效、可靠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 Oracle SQL 的性能,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优化技巧。
首先,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是最基本的优化方法。
Oracle 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如解析 SQL 语句、估算索引的利用率、读数据块等,这些都会大量耗费 Oracle 数据库的运行。
因此,尽量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性能。
其次,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也可以明显提升 Oracle 的性能。
Oracle 解析器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 FROM 子句中的表名,因此,合理安排表名顺序,可以减少解析时间,提高查询效率。
在执行 SELECT 子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 Oracle 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将依次转换成列名,这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耗费时间较长。
DECODE 函数也是一个很好的优化工具,它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者重复连接相同的表,提高查询效率。
在 SQLPlus 和 SQLForms 以及 ProC 中,可以重新设置 ARRAYSIZE 参数。
该参数可以明显增加每次数据库访问时的检索数据量,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建议将该参数设置为 200。
当需要删除数据时,尽量使用 TRUNCATE 语句替代 DELETE 语句。
执行 TRUNCATE 命令时,回滚段不会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所有数据不能被恢复。
因此,TRUNCATE 命令执行时间短,且资源消耗少。
在使用 Oracle 时,尽量多使用 COMMIT 命令。
sql优化面试题

sql优化面试题答案一:在进行SQL性能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结构优化:a. 合理设计表结构,避免过多冗余字段和无效索引的存在。
b. 设计适当的主键和外键,以提升查询效率。
c. 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2. 索引优化:a. 合理创建索引,对于经常用于查询的字段和JOIN操作的关联字段,可以考虑创建索引。
b.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因为索引的更新和维护也会带来性能开销。
c.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重建,以提高查询性能。
3. SQL查询优化:a. 使用合适的查询语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SQL语句。
b. 避免使用SELECT *,只选取需要的字段,减少数据传输。
c. 调整查询顺序,优化JOIN操作的顺序和条件。
d. 避免使用子查询,可以将子查询转换为JOIN操作或者临时表的方式实现。
e. 尽量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使用批量操作替代逐条操作。
4. 数据库配置优化:a. 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池,避免过多的空闲连接和频繁的连接创建。
b. 调整数据库参数,如缓存大小、并发连接数等,以适应具体的应用场景。
5. SQL语句调优:a. 使用Explain分析SQL语句执行计划,根据执行计划来优化查询语句。
b. 使用合适的JOIN方式,避免全表扫描和笛卡尔积等低效操作。
c. 避免使用OR条件,可以使用IN或者UNION替代。
d. 使用LIMIT限制返回的行数,避免返回大量无用数据。
6. 数据库缓存优化:a. 合理利用数据库缓存,缓存经常使用的查询结果和数据。
b. 使用合适的缓存策略,如LRU(最近最少使用)等。
综上所述,SQL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数据库结构、索引、查询语句、数据库配置以及缓存等各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只有全面考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才能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答案二:在面试中,SQL优化是一个常见的话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SQL 优化的面试题及其解答:1. 什么是SQL优化,为什么需要进行SQL优化?SQL优化是通过调整和优化SQL语句的结构、索引和查询方式,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如何进行SQL调优

如何进行SQL调优SQL调优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常情况下,优化SQL查询的效率会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SQL调优。
一、分析SQL语句首先,我们需要分析SQL查询语句。
如果SQL查询不正确或不充分,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调优。
我们需要了解查询的目的、查询的表、所需的数据以及查询的条件等等。
在分析查询语句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查询完成的时间是否满足需求;2.过滤条件是否合适;3.表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4.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索引;5.查询中使用了哪些函数;6.是否将复杂的查询分解为简单的查询;7.是否存在重复数据;8.是否使用了动态语句。
二、优化数据表结构第二个优化策略是优化数据表结构。
优化数据表结构可以使查询更快并减少查询时间。
以下是一些优化数据表结构的建议:1.将表拆分为更小的表;2.对于大型的表,可以使查询更快,更好地维护和管理;3.添加数据到表中时,使用批量插入而不是单独插入;4.为表的主键添加索引;5.使用适当的数据类型;6.删除不必要的列;7.标准化表设计。
三、使用优化查询技术第三个优化策略是使用优化查询技术。
以下是一些优化查询技术的建议:1.使用预编译语句;2.使用存储过程;3.将大的表拆分为小表;4.优化查询过程中使用的函数;5.范围查询的优化技术;6.优化复杂查询;7.熟悉查询缓存的工作原理;8.使用正确的JOIN语句。
四、使用合适的索引使用合适的索引是第四个优化策略。
索引是用于查找表中数据的一种结构。
以下是一些使用索引的建议:1.只有在需要时才使用索引;2.使用准确性为索引提供数据;3.使用索引可以使查询更快,但也会增加插入和修改的时间;4.对于大型表,使用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性能;5.使用覆盖索引;6.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索引;7.使用联合索引;8.使用优化查询缓存。
五、优化数据库服务器优化数据库服务器是第五个优化策略。
以下是一些优化服务器的建议:1.选择正确的硬件;2.选择正确的操作系统;3.使用正确的配置参数;4.配置正确的缓存大小;5.使用内存表代替磁盘表;6.合理设置自动增量字段;7.优化写和读的优化区域;8.备份和压缩数据。
数据库性能调优与SQL调整方案

数据库性能调优与SQL调整方案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中,数据库是许多企业关键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工具。
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响应时间,数据库性能调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些建议的SQL调整方案,帮助优化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一、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概念数据库性能调优是指对数据库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应用程序进行综合优化,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响应和处理能力,提升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数据库的结构、查询语句和系统参数等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减少系统的资源消耗,提升用户的体验。
二、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原则1.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基础。
需要关注表的大小、索引的使用、数据模型的规范化和冗余等,以确保数据库结构的高效性和易维护性。
2.优化SQL查询语句:提高SQL查询语句的效率可以极大地改善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使用索引、避免全表扫描、避免使用复杂的子查询和联合查询,以及减少SQL查询语句的执行次数等,都是优化SQL查询语句的常用方法。
3.优化系统参数设置:根据数据库的性能需求,合理设置数据库系统的参数。
例如,调整内存分配、缓存设置、并发连接数、日志文件大小等,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SQL调整方案1.使用合适的索引:索引在数据库查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快速定位数据。
正确选择索引类型、建立合适的复合索引以及定期更新索引等,都是优化SQL查询的有效手段。
2.避免全表扫描:全表扫描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数据检索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可以利用索引和适当的查询条件,增加筛选条件,提高查询效率。
3.尽量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通过合并多个查询语句、使用批量操作等方式,减少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次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
4.避免使用过多的函数:在查询语句中使用函数会增加数据库的负担和计算成本。
可以尝试将一些函数的计算操作移至应用程序层面进行处理,减轻数据库的负担。
SQL优化工具及使用技巧介绍

SQL优化工具及使用技巧介绍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它可以让我们通过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命令来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长,SQL查询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SQL查询的效率,出现了许多SQL优化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SQL优化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一、数据库性能优化工具1. Explain PlanExplain Plan是Oracle数据库提供的一种SQL优化工具,它可以帮助分析和优化SQL语句的执行计划。
通过使用Explain Plan命令,我们可以查看SQL查询的执行计划,了解SQL语句是如何被执行的,从而找到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2. SQL Server ProfilerSQL Server Profiler是微软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种性能监视工具。
它可以捕获和分析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各种事件和耗时操作,如查询语句和存储过程的执行情况等。
通过使用SQL Server Profiler,我们可以找到数据库的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3. MySQL Performance SchemaMySQL Performance Schema是MySQL数据库提供的一种性能监视工具。
它可以捕获和分析MySQL数据库中的各种事件和操作,如查询语句的执行情况、锁的状态等。
通过使用MySQL Performance Schema,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据库的性能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
二、SQL优化技巧1. 使用索引索引是提高SQL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数据库中创建合适的索引可以加快查询操作的速度。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查询条件中经常使用的字段来创建索引。
同时,还应注意索引的维护和更新,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索引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 避免全表扫描全表扫描是指对整个表进行扫描,如果表中数据量较大,查询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技巧

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技巧第一章: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概述SQLServer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大型企业和云计算环境中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非常重要。
本章将介绍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概念和目标。
1.1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概念数据库性能调优是指通过分析和优化数据库的结构、查询、索引、存储和配置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优化数据库性能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的访问速度、减少系统响应时间和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1.2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目标数据库性能调优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体验,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通过合理的查询优化和索引设计,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 减少系统响应时间:通过调整数据库配置、优化SQL 查询和提高硬件性能等措施,缩短系统响应时间。
- 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通过合理的分区设计、并行处理和负载均衡等措施,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第二章: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基础在进行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之前,有几个基础概念需要了解,包括数据库的结构、查询执行计划和索引等。
2.1 数据库的结构SQLServer数据库由多个表组成,每个表由多个行和列组成。
表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关联。
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对于进行性能调优非常重要。
2.2 查询执行计划查询执行计划是SQLServer数据库执行查询语句时的执行路径和操作过程的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查询执行计划,可以找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2.3 索引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对象,用于加快查询速度。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合理设计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性能。
第三章: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技巧本章将介绍一些常用的SQLServer数据库性能调优技巧,包括查询优化、索引优化、配置优化和硬件优化等。
DB2 开发人员优化 SQL 性能指南说明书

Filter as much as needed/possible within the query itself Favor Stage 1 Indexable -> Stage 1 Others -> Stage 2
11
Promote predicates to earlier stage
SQL QUERY
SELECT N_NAME, COUNT(*) FROM ORDER, CUSTOMER, NATION
WHERE C_NATIONKEY = N_NATIONKEY AND C_CUSTKEY = O_CUSTKEY AND N_REGIONKEY = 4 AND O_ORDERDATE BETWEEN ? AND ?
• Restrict the range of data that is retrieved • Index Matching defines START and STOP keys on the index
• All other predicates will reject rows based upon this retrieved range of data
2
Outline
Write efficient predicates Minimize SQL traffic Use multi-row operations Avoid sorting whenever possible Only touch columns and rows you need Literals vs. variables – know the difference Subqueries vs Joins OPTIMIZE FOR n ROWS +++
sql优化的原则

sql优化的原则摘要:1.SQL 优化的概念2.SQL 优化的原则a.尽量减少SELECT 查询返回的数据量b.避免在WHERE 子句中使用函数c.使用INNER JOIN 代替子查询d.使用连接(JOIN)时注意顺序e.避免使用SELECT *f.使用LIKE 时避免使用通配符g.使用EXPLAIN 分析查询执行计划3.总结正文:SQL 优化是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提高查询性能,减少查询时间。
本文将介绍SQL 优化的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SQL 查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QL 优化的概念。
SQL 优化是指对SQL 查询进行调整,以提高查询性能和效率。
优化的目标是减少查询执行时间,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SQL 优化的原则。
1.尽量减少SELECT 查询返回的数据量在编写SQL 查询时,应尽量只选择需要的字段,避免使用SELECT *。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查询速度。
2.避免在WHERE 子句中使用函数在WHERE 子句中使用函数会导致索引失效,从而降低查询性能。
如果必须使用函数,可以考虑将函数应用到常量上,而不是表列上。
3.使用INNER JOIN 代替子查询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INNER JOIN 代替子查询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子查询可能导致查询执行多次,而INNER JOIN 可以在一次查询中完成。
4.使用连接(JOIN)时注意顺序当使用连接(JOIN)时,应尽量让驱动表(记录数较少的表)放在左侧。
这样可以让数据库优化器更有效地过滤掉不需要的记录。
5.避免使用SELECT *只选择需要的字段,避免使用SELECT *。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查询速度。
6.使用LIKE 时避免使用通配符在编写LIKE 查询时,应避免使用通配符(如%)。
通配符会导致全表扫描,从而降低查询性能。
如果必须使用通配符,可以考虑使用前缀匹配,或者使用全文索引。
7.使用EXPLAIN 分析查询执行计划使用EXPLAIN 命令可以查看查询的执行计划,从而了解查询是如何执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因工作需要,希望比较全面的总结下SQL SERVER数据库性能优化相关的注意事项,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文章,有的都列出了上百条,但是仔细看发现,有很多似是而非或者过时(可能对SQL SERVER6.5以前的版本或者ORACLE是适用的)的信息,只好自己根据以前的经验和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了。
我始终认为,一个系统的性能的提高,不单单是试运行或者维护阶段的性能调优的任务,也不单单是开发阶段的事情,而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需要注意,进行有效工作才能达到的。
所以我希望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总结数据库性能优化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分析阶段一般来说,在系统分析阶段往往有太多需要关注的地方,系统各种功能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需求往往吸引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性能是很重要的非功能性需求,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确定其实时性需求、响应时间的需求、硬件的配置等。
最好能有各种需求的量化的指标。
另一方面,在分析阶段应该根据各种需求区分出系统的类型,大的方面,区分是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和OLAP(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可以说是以后系统性能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关系到以后几乎所有性能调优的过程—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好的索引设计可以指导编码阶段写出高效率的代码,为整个系统的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性能要求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1、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范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范式:第1规范:没有重复的组或多值的列,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最低要求。
第2规范: 每个非关键字段必须依赖于主关键字,不能依赖于一个组合式主关键字的某些组成部分。
消除部分依赖,大部分情况下,数据库设计都应该达到第二范式。
第3规范: 一个非关键字段不能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字段。
消除传递依赖,达到第三范式应该是系统中大部分表的要求,除非一些特殊作用的表。
更高的范式要求这里就不再作介绍了,个人认为,如果全部达到第二范式,大部分达到第三范式,系统会产生较少的列和较多的表,因而减少了数据冗余,也利于性能的提高。
2、合理的冗余完全按照规范化设计的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系统特别的小,在规范化设计后,有计划地加入冗余是必要的。
冗余可以是冗余数据库、冗余表或者冗余字段,不同粒度的冗余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冗余可以是为了编程方便而增加,也可以是为了性能的提高而增加。
从性能角度来说,冗余数据库可以分散数据库压力,冗余表可以分散数据量大的表的并发压力,也可以加快特殊查询的速度,冗余字段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表的连接,提高效率。
3、主键的设计主键是必要的,SQL SERVER的主键同时是一个唯一索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选择最小的键组合作为主键,所以主键往往适合作为表的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对查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在下面索引的叙述。
在有多个键的表,主键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一般选择总的长度小的键,小的键的比较速度快,同时小的键可以使主键的B树结构的层次更少。
主键的选择还要注意组合主键的字段次序,对于组合主键来说,不同的字段次序的主键的性能差别可能会很大,一般应该选择重复率低、单独或者组合查询可能性大的字段放在前面。
4、外键的设计外键作为数据库对象,很多人认为麻烦而不用,实际上,外键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很有用的,理由是:外键是最高效的一致性维护方法,数据库的一致性要求,依次可以用外键、CHECK约束、规则约束、触发器、客户端程序,一般认为,离数据越近的方法效率越高。
谨慎使用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作为SQL SERVER 2000当年的新功能,在2005作了保留,应该有其可用之处。
我这里说的谨慎,是因为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有些突破了传统的关于外键的定义,功能有点太过强大,使用前必须确定自己已经把握好其功能范围,否则,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可能让你的数据莫名其妙的被修改或者丢失。
从性能看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是比其他方法更高效的方法。
5、字段的设计字段是数据库最基本的单位,其设计对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需要注意如下:A、数据类型尽量用数字型,数字型的比较比字符型的快很多。
B、数据类型尽量小,这里的尽量小是指在满足可以预见的未来需求的前提下的。
C、尽量不要允许NULL,除非必要,可以用NOT NULL+DEFAULT代替。
D、少用TEXT和IMAGE,二进制字段的读写是比较慢的,而且,读取的方法也不多,大部分情况下最好不用。
E、自增字段要慎用,不利于数据迁移。
6、数据库物理存储和环境的设计在设计阶段,可以对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操作系统环境、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设计,使得我们的系统在将来能适应比较多的用户并发和比较大的数据量。
这里需要注意文件组的作用,适用文件组可以有效把I/O操作分散到不同的物理硬盘,提高并发能力。
7、系统设计整个系统的设计特别是系统结构设计对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于一般的OLTP系统,可以选择C/S结构、三层的C/S结构等,不同的系统结构其性能的关键也有所不同。
系统设计阶段应该归纳一些业务逻辑放在数据库编程实现,数据库编程包括数据库存储过程、触发器和函数。
用数据库编程实现业务逻辑的好处是减少网络流量并可更充分利用数据库的预编译和缓存功能。
8、索引的设计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功能和性能的需求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这里需要根据预计的数据量和查询来设计索引,可能与将来实际使用的时候会有所区别。
关于索引的选择,应改主意:A、根据数据量决定哪些表需要增加索引,数据量小的可以只有主键。
B、根据使用频率决定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选择经常作为连接条件、筛选条件、聚合查询、排序的字段作为索引的候选字段。
C、把经常一起出现的字段组合在一起,组成组合索引,组合索引的字段顺序与主键一样,也需要把最常用的字段放在前面,把重复率低的字段放在前面。
D、一个表不要加太多索引,因为索引影响插入和更新的速度。
三、编码阶段编码阶段是本文的重点,因为在设计确定的情况下,编码的质量几乎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质量。
编码阶段首先是需要所有程序员有性能意识,也就是在实现功能同时有考虑性能的思想,数据库是能进行集合运算的工具,我们应该尽量的利用这个工具,所谓集合运算实际是批量运算,就是尽量减少在客户端进行大数据量的循环操作,而用SQL语句或者存储过程代替。
关于思想和意识,很难说得很清楚,需要在编程过程中来体会。
下面罗列一些编程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1、只返回需要的数据返回数据到客户端至少需要数据库提取数据、网络传输数据、客户端接收数据以及客户端处理数据等环节,如果返回不需要的数据,就会增加服务器、网络和客户端的无效劳动,其害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这类事件需要注意:A、横向来看,不要写SELECT *的语句,而是选择你需要的字段。
B、纵向来看,合理写WHERE子句,不要写没有WHERE的SQL语句。
C、注意SELECT INTO后的WHERE子句,因为SELECT INTO把数据插入到临时表,这个过程会锁定一些系统表,如果这个WHERE子句返回的数据过多或者速度太慢,会造成系统表长期锁定,诸塞其他进程。
D、对于聚合查询,可以用HAVING子句进一步限定返回的行。
2、尽量少做重复的工作这一点和上一点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尽量减少无效工作,但是这一点的侧重点在客户端程序,需要注意的如下:A、控制同一语句的多次执行,特别是一些基础数据的多次执行是很多程序员很少注意的。
B、减少多次的数据转换,也许需要数据转换是设计的问题,但是减少次数是程序员可以做到的。
C、杜绝不必要的子查询和连接表,子查询在执行计划一般解释成外连接,多余的连接表带来额外的开销。
D、合并对同一表同一条件的多次UPDATE,比如1.UPDATE EMPLOYEE SET FNAME=‟HAIWER‟ WHERE EMP_ID=‟VPA30890F‟2.UPDATE EMPLOYEE SET LNAME=‟YANG‟ WHERE EMP_ID=‟VPA30890F‟这两个语句应该合并成以下一个语句1.UPDATE EMPLOYEE SET FNAME=‟HAIWER‟,LNAME=‟YANG‟2.WHERE EMP_ID=‟VPA30890F‟E、UPDATE操作不要拆成DELETE操作+INSERT操作的形式,虽然功能相同,但是性能差别是很大的。
F、不要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查询,比如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1=23、注意事务和锁事务是数据库应用中和重要的工具,它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这四个属性,很多操作我们都需要利用事务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在使用事务中我们需要做到尽量避免死锁、尽量减少阻塞。
具体以下方面需要特别注意:A、事务操作过程要尽量小,能拆分的事务要拆分开来。
B、事务操作过程不应该有交互,因为交互等待的时候,事务并未结束,可能锁定了很多资源。
C、事务操作过程要按同一顺序访问对象。
D、提高事务中每个语句的效率,利用索引和其他方法提高每个语句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整个事务的执行时间。
E、尽量不要指定锁类型和索引,SQL SERVER允许我们自己指定语句使用的锁类型和索引,但是一般情况下,SQL SERVER优化器选择的锁类型和索引是在当前数据量和查询条件下是最优的,我们指定的可能只是在目前情况下更有,但是数据量和数据分布在将来是会变化的。
F、查询时可以用较低的隔离级别,特别是报表查询的时候,可以选择最低的隔离级别(未提交读)。
4、注意临时表和表变量的用法在复杂系统中,临时表和表变量很难避免,关于临时表和表变量的用法,需要注意:A、如果语句很复杂,连接太多,可以考虑用临时表和表变量分步完成。
B、如果需要多次用到一个大表的同一部分数据,考虑用临时表和表变量暂存这部分数据。
C、如果需要综合多个表的数据,形成一个结果,可以考虑用临时表和表变量分步汇总这多个表的数据。
D、其他情况下,应该控制临时表和表变量的使用。
E、关于临时表和表变量的选择,很多说法是表变量在内存,速度快,应该首选表变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个选择主要考虑需要放在临时表的数据量,在数据量较多的情况下,临时表的速度反而更快。
F、关于临时表产生使用SELECT INTO和CREATE TABLE + INSERT INTO的选择,我们做过测试,一般情况下,SELECT INTO会比CREATE TABLE + INSERT INTO的方法快很多,但是SELECT INTO会锁定TEMPDB的系统表SYSOBJECTS、SYSINDEXES、SYSCOLUMNS,在多用户并发环境下,容易阻塞其他进程,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并发系统中,尽量使用CREATE TABLE + INSERT INTO,而大数据量的单个语句使用中,使用SELECT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