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创意基地,艺术聚落:营造心灵艺术社区
台北松山文创园——感受匠心独运的文创之旅研修笔记

台北松山文创园——感受匠心独运的文创之旅研修笔记文创近来成为文旅产业中炙手可热的一环,发展成熟的台湾文创成为了从业者争相学习的典范。
除了观察其表面的繁华,我们更需要透彻地理解其背后的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和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后,深入研究台湾文创如何通过情感营销促进消费,从而才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适合本土化的文创商业项目。
10月13日,伴随着台北秋雨,『中国文旅产业实战案例进修班』台湾段课程在松山文创园区正式开启。
1松山文创园区概况松山文创园其前身为始建于1937年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场,也是台湾战后最具代表性的烟厂,1998年停止生产,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为第99处市定古迹。
2011年通过承接世界设计大展的活动主场地,包含IDA国际设计论坛、世界设计大展等活动的大获成功,超136万人次的参观人潮使政府看到了文创活动的发展潜力,促使政府耗资6亿新台币,正式转型定名为“松山文创园区”。
迄今松山文创园已举办过多个大型展览和艺术节庆,如爱马仕展览、LEGO梦工厂积木展、第13届台北艺术节等,目前成为与华山1914文创园区、西门红楼三足鼎立的文创园区,这里展现台湾特有的文化创意,成为台湾文创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
2区位交通松山文创园位于台北市东部的忠孝东路四段,毗邻国父纪念馆、台北101观景台、小巨蛋体育馆,吸引大量的游客驻足参观游览。
3发展理念松山文创园区定位为台北市的原创基地,发展规划重点不在于引进产业,而是如何激发创意与创新能量,目标是培育原创人才及原创力,以符合现今产业跨界跨领域的发展趋势。
园区以创意实验室、创意合作社、创意学院和创意橱窗等四大策略,辅以影视拍摄、展览活动、颁奖典礼、讲座和服装发布会等形式,突出独特的文创空间氛围,促使产业互动、咨询辅导、文创育成、美学体验、推广及营销等多重功能发挥至最大效益。
4空间规划松山制烟厂为二层单栋建筑,东西长约165米,南北宽约93米,占地约15000平方米。
《2024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研究——以台北上海两地六位文化人的理念与实践为例》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研究——以台北上海两地六位文化人的理念与实践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标志。
在台北和上海这样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中,涌现出一批以原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工作者。
他们以自己的理念与实践,不仅为两地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台北和上海两地六位文化人的理念与实践,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及其发展路径。
二、台北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背景台北与上海作为中国的两大城市,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氛围。
台北作为台湾的文化中心,汇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和设计师。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热门地。
两座城市都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健全的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六位文化人的理念与实践1. 台北的艺术家A:A以传统艺术为根基,结合现代审美,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水墨画作品。
他的实践表明,传统艺术的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泉。
2. 上海的设计师B:B致力于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其作品在国内外屡获殊荣。
B的实践证明,跨文化的融合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台北的作家C:C以独特的文字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创作出富有哲理的小说。
C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展现了原创文学的魅力。
4. 上海的导演D:D的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主题见长,其电影作品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D的实践表明,电影等视听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表现形式。
5. 台北的艺术家E:E专注于公共艺术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其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E的实践说明了公共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6. 上海的文化策展人F:F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

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
李志敏;王衍宇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9)002
【摘要】运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台湾的生态文化、传统工艺文化、艺术文化、古迹文化和传统产业文化等五个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活文创社区营造典型案例,进行
田野调查.进而通过时序分析的逻辑方式进行案例间的比较,从动因、资源、问题和
解决方案四个维度分析社区在营造的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重点与做法,从中推演出台湾生活文创社区营造模式一般性规律与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在此基础
上得出了对大陆生活文创社区营造的启示.
【总页数】9页(P25-33)
【作者】李志敏;王衍宇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台湾文创型社区营造对苏南村镇建设的启示
2.台湾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3.台湾省彰化县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
4.台湾乡村型社区营造
5.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研究:历程、经验及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

这就是西门町?
新旧共存,特色各异的街道空间和界面
中正纪念堂的自由广场 街舞、遛狗、遛鸟…
有意思的楼房、雕塑 自组乐队、创意集市 随处可见
台湾
老旧
生活气息
“有特色、有味道”
有文化、有创意
……
台湾的文化创意 无处不在
台湾的文创产业
起因
21世纪,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压力。 大量生产消费的工业知识经济
这就是台湾的文创
THANKS!
据统计 • 台北市每5家企业中有2家是从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事业; • 台北市全部产业的总营业额中有10%来自于文创产业; • 台北市每10位工作者中有1位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 • 全台湾每10家与文创产业相关的企业就有3家设立在台北市; • 2008年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总营业额为新台币5688亿元, 其 中台北市总营业额为新台币3431亿元, 占比高达60%。
扶持文化产业
+
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
文化产业园区的综合集聚功能
持续不停的文创活动 1. 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2. 台北世界设计大展 3. 台北诗歌节,2000年开办至今 4. 台北艺术节,15年持续经营 5. 台北国际书展,知名的诚品书店 6. 台北电影节,金马奖,“百万首奖” 7. 文化刊物,《台北画刊》(免费)、《文化快递》(免费、发行12年)
成功之处
文化创意
+
百姓日常生活
=
提升生活品质、服务经济社会
台湾的文创产业涉及衣、食、住、行、育、乐等与生活相关各方面产业 ——台湾给人以无处不在的创意 开展“公民美学”运动,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园-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产业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过程,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创新为主的体验经济及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兼具文化及创意的产业几乎成为各先进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台湾位处世界重要的枢纽,如何在这一波知识经济体的主流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成为政府政策重要的一环。
台湾长期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及大型制造业为主,有关文化艺术、非营利事业、艺文生态发展极少被政府视为产业,而有完整性的发展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即在整合地方智慧与文化艺术生命力,将其应用于产业发展以因应全球化的挑战。
台湾经济成长,从传统农业生产、制造加工,发展至今已进入三级的服务产业,文化、休闲、设计、观光等产业取而代之,这些产业基础建立在地方魅力与地方活力上,从个人、小区、县市,整合空间与经济的概念,发展出以文化创意为主流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是社群生活的产物,也是一种经济的力量,文化建设委员会在一九九五年办理「文化产业研讨会」,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概念,以小区总体营造为核心概化成为台湾「文化产业」的主轴,但「小区总体营造」理念毕竟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有所差异。
在2002年行政院提出「挑战二○○八-国家发展重点计划(002-2007)」,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的概念形态,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的价值,开拓创意领域结合人文与经济以发展兼顾文化积累与经济效益的产业,以在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丰富的创造力,运用创意的概念来思考优质化的生活。
在知识经济领域中,以创意为核心之研发、设计与营销领域,其特质在于多样性、小型化、分散化,对于受全球化影响之环境与生活质量之提升有正面帮助。
透过对于地方文化、环境资源与特色之寻求,建立扎根于地方土壤、地方经验之产业,来开展地方经济。
三、何谓创意文化产业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认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适用于,那些以无形、文化为本质的内容,经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结合的产业。
【分享】来台湾体验创意工厂的文化魅力吧!

【分享】来台湾体验创意工厂的文化魅力吧!提到台湾,现在去旅行时你会发现,从北到南包括离岛,都有工厂可观光,不只开放参观,还设有体验区,让大家动手做做看。
台湾的传统产业慢慢转向“观光休闲”方向,这些产业强调的是服务、文化、创意与体验。
“观光工厂”几乎涉及到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袜子、毛巾、铅笔、金工、渔具、衣服、保健品等等,这些都可以经过创意设计成为品牌“观光工厂”,2013年“观光工厂”在台湾创造产值高达23亿元。
在后工业化时代,这是非常好的传统产业转型的思路。
纵观台湾200多座观光工厂,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系列:1.精致艺术系列:如台湾玻璃馆玻璃庙、陶瓷纪念博物馆、交趾陶工艺园区、音乐(乐器)体验馆、老树根魔法木工坊、蜡艺彩绘馆等。
2.日常生活系列: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民生必需品,如天仁茗茶和天福茶园、中兴谷堡稻米博物馆、工研益寿多文化馆(酱醋)等。
3.居家设备系列:如睡眠文化馆、寝饰文化馆、台南家具产业博物馆、彪琥台湾鞋故事馆、湾丽砖瓦文物馆、织带文化园区、藏伞阁、春池玻璃等。
4.地域美食系列:如伊薇特冰淇淋梦工场、酿醋世家、鱼丸博物馆、酒博物馆、蜜饯形象馆、珍芳乌鱼子见学工厂、虱目鱼主题馆、郭元益糕饼博物馆等。
5.绿色养生系列:如爱健保健生活馆、雅闻魅力博览馆(美容保养品、化妆品等)、立康生技中草药产业文化馆、顺天堂汉方养生园区、中永花精芳香体验坊、万宝禄酵素品牌文化馆、白兰氏健康博物馆等。
6.科技引领系列:如王鼎时间科艺体验馆、元璋玻璃科技馆、台盐文化创意园、国际观光医疗园区等。
通过5个案例来感受一下台湾创意工厂的魅力吧!1、兴隆毛巾厂跨进工厂店铺,小朋友会格外欣喜,简直就是个蛋糕坊,架上全是一盘盘诱人的蛋糕面包,圆的方的三角的,色彩缤纷,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不仅如此,店铺还提供DIY的课程教你动手参与。
正是这一创意带给台湾毛巾业起死回生的机会,让传统产业变得好玩又好卖。
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以福建省为案例

2023年第5期台湾研究集刊No.52023(总第189期)TAIWANRESEARCHJOURNALGeneralNo.189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以福建省为案例颜莉虹(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ꎬ福建厦门361024)摘㊀要:根据16位扎根大陆发展的台湾文化创意从业者的调研资料ꎬ结合福建省相关文创案例ꎬ可以归纳总结出现阶段台湾文创业扎根大陆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制约因素ꎬ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现有发展模式的完善方向及路径ꎮ研究发现ꎬ目前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主要有 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 本业+文创 融入在地乡建乡创 参与两岸乡创研学 四种模式ꎮ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亟待地方政府针对性地加强对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人才的引进与培育㊁从两岸文化理念深度融合的高度制订长期的公众美育计划㊁两岸企业携手共创中华地方文创品牌ꎬ并朝向 成立优秀台青乡村振兴联盟 等模式升级ꎮ关键词:台湾文创ꎻ扎根大陆ꎻ发展模式ꎻ完善路径中图分类号:G12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1590(2023)05-0080-17一㊁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19年1月ꎬ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ꎬ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ꎬ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ꎮ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㊁同文同种ꎬ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ꎮ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 台湾文创扎根福建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研究 (FJ2022B096)作者简介:颜莉虹ꎬ女ꎬ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副教授ꎬ经济学博士ꎮ秀传统文化ꎬ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㊁创新性发展ꎮ ①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闽考察重要讲话中提出: 福建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ꎮ ②2022年10月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我们始终尊重㊁关爱㊁造福台湾同胞ꎬ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ꎬ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ꎬ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ꎬ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ꎬ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ꎮ ③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陆各地对台工作的重点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㊁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经济载体ꎬ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可有力地增强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ꎬ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设置了15个产业类别ꎬ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ꎬ包括音乐㊁戏剧㊁舞蹈等表演艺术ꎬ绘画㊁雕塑㊁装置等视觉艺术及传统民俗艺术等ꎻ二是设计产业ꎬ包括建立在文化艺术核心基础上的应用艺术类型ꎬ如流行音乐㊁服装设计㊁广告与平面设计㊁影像与广播制作㊁游戏软件设计等ꎻ三是创意支持与外围创意产业ꎬ如展览设施经营㊁策展㊁展演经纪㊁活动规划㊁出版营销㊁广告企划㊁流行文化包装等ꎮ④台湾文创业起步较早ꎬ相对大陆具有比较优势ꎬ但其发展瓶颈在于岛内文创市场空间有限ꎮ⑤因此ꎬ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创从业者到大陆开辟市场ꎬ寻求发展空间ꎬ与大陆合作者共同探索发展模式ꎮ福建与台湾文化渊源深厚ꎬ闽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近年来ꎬ闽台通过文创产业合作实现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㊁创新性发展ꎬ探索出较为完整的文创发展模式ꎬ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ꎬ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ꎮ 模式 指的是可供效仿的范式ꎬ是对重复出现的行为体运行现象的规律性总结ꎮ⑥ 扎根 则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ꎮ⑦ 台湾文创扎根大颜莉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①②③④⑤⑥⑦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2号ꎮ«习近平在福建考察»ꎬ新华社2021年3月25日电ꎬ中国政府网ꎬhttps://www.gov.cn/xin ̄wen/2021-03/25/content_5595687.htm?govꎬ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10月16日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22年ꎬ第59页ꎮ林秀琴㊁管宁:«台湾文化政策推动文艺创意产业发展机制研究»ꎬ«东南学术»2015年第6期ꎮ袁勇麟㊁涂怡弘:«21世纪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前景研究»ꎬ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ꎬ2019年ꎬ第49页ꎮ颜莉虹:«闽台服务业企业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厦漳两市台资㊁闽资企业的调研»ꎬ«台湾研究集刊»2019年第4期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ꎬ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6年ꎬ第1640页ꎮ陆发展的模式 指的是台湾文创业者深入大陆市场发展文创产品的范式ꎮ现有研究较关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宏观层面ꎬ缺乏针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ꎮ有的学者研究两岸文化贸易虽涉及文创产业合作模式ꎬ惜未结合案例展开探讨ꎮ如王建民指出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 台湾内容+大陆平台 ꎻ二是 台湾软件+大陆硬件 ꎻ三是 大陆场所+台湾人才 ꎮ①有的学者如李健菁等通过剖析法蓝瓷品牌发展个案ꎬ认为台湾文创品牌通过到大陆建立生产据点降低生产成本ꎮ②一些学者主要着力于探讨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现状㊁未来走向及发展对策㊁路径ꎬ如周呈奇基于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ꎬ提出了ECFA时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ꎮ③熊俊莉探讨了两岸文创合作的特点㊁现状及前景ꎮ④林秀琴提出了两岸文创合作机制化的框架构想ꎮ⑤叶世明从两岸文化产业的互补性分析入手ꎬ结合区域经济整合理论ꎬ探讨建立两岸文化共同市场的可行性ꎬ并提出若干设想与策略ꎮ⑥欧世明等整合科技接受与使用理论ꎬ采用问卷调查法ꎬ探索两岸文创业者合作的机制与路径ꎮ⑦徐晞㊁郭芳从民间组织的角度探讨了两岸文创产业升级㊁对接合作的改进对策与建议ꎮ⑧石正方㊁李嘉欣从 一带一路 视域探讨两岸文创产业深化合作的发展路径ꎮ⑨综观学界关于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的相关研究ꎬ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关联性研究多㊁针对性研究少ꎮ即使提及相关模式ꎬ也几乎未对其进行深入探讨ꎮ二是基于调研的实证研究缺乏ꎬ无法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撑ꎮ鉴此ꎬ本研究以福建省为案例ꎬ通过面向在闽台湾文创业者的调研ꎬ总结归纳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制约因素ꎬ并探索完善路径ꎬ旨在促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台湾研究集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5期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王建民:«台湾文创产业发展特点与两岸合作 兼论两岸文化贸易发展»ꎬ«现代台湾研究»2015年第2期ꎮ李健菁㊁林御臻:«文创产业品牌发展模式:以法蓝瓷为例»ꎬ«台湾企业绩效学刊»(台中)2014年第2期ꎮ周呈奇:«ECFA时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ꎬ«江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ꎮ熊俊莉:«初析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合作»ꎬ«台湾研究»2013年第6期ꎮ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㊁共识与思路»ꎬ«东岳论丛»2014年第12期ꎮ叶世明:«两岸文化共同市场构想与策略选择»ꎬ«亚太经济»2014年第1期ꎮ欧世明㊁赖美娇㊁杨莉㊁蔡武德:«台湾文创业者对闽台合作意图分析»ꎬ«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ꎮ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民间组织平台»ꎬ«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4期ꎻ郭芳:«民间组织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研究»ꎬ«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ꎮ石正方㊁李嘉欣:« 一带一路 视域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探讨»ꎬ«现代台湾研究»2018年第6期ꎮ进台湾文创更好地扎根大陆ꎬ同时为各地建设台胞台企登陆家园㊁制定两岸融合政策提供参考ꎮ二、调研设计为了获取一手资料ꎬ本研究针对问题ꎬ不带任何假设地进行田野调查ꎬ通过访谈搜集资料ꎬ记录田野日志ꎬ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ꎬ查阅文献㊁整理思路㊁发现新问题ꎬ然后再次进入 田野 ꎬ开展进一步访谈ꎬ之后再分析归纳ꎬ经过多次循环ꎬ按照从特殊到一般ꎬ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ꎬ逐步达到对发展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的理论概括和解释ꎬ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完善路径ꎮ(一)样本的选取在质性研究中ꎬ资料饱和通常被用以评估研究资料的充足性ꎮ①达到资料饱和意味着在当前所搜集和分析的资料基础上ꎬ进一步的数据搜集不会帮助研究者对故事或理论产生更深入理解ꎬ因此没有必要继续搜集和分析数据ꎮ②本研究在经历了12人次深度访谈之后ꎬ整体上达到了资料饱和ꎬ但仍继续追加了4人次访谈ꎬ以对资料饱和进行确认ꎮ因此ꎬ本研究总共获得16个样本ꎮ(二)访谈资料搜集访谈资料搜集于2020年1月㊁2021年1月㊁2022年1月及2022年7 8月ꎮ访谈时间跨度两年半左右ꎬ其间因新冠疫情拖延了两年时间ꎮ访谈内容围绕 台湾文创业者如何扎根大陆 展开ꎬ最终获得16份访谈资料ꎮ访谈以见面访谈为主ꎬ电话访谈㊁微信访谈为辅ꎮ访谈时长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不等ꎮ受访者年龄分布在30 50岁ꎬ属于中青年群体ꎮ受教育程度均为大学本科以上ꎬ本科居多ꎬ研究生次之ꎮ地域分布上ꎬ受访者来自福建省福州㊁厦门㊁漳州㊁三明㊁龙岩㊁南平等市ꎮ职务分布较窄ꎬ除两位从事高校教职(均兼职于文创公司)ꎬ其余均为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和文创公司创立者或管理者ꎮ大部分台湾文创业者的产品销往大陆各省市ꎮ综上ꎬ受访者的观点在扎根大陆发展的台湾文创业者中具有较强代表性ꎮ样本概况如表1所示ꎮ颜莉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①②杨莉萍㊁亓立东㊁张博:«质性研究中的资料饱和及其判定»ꎬ«心理科学进展»2022年第3期ꎮJ.CorbinꎬA.StraussꎬBasicsofQualitativeResearch:TechniquesandProceduresforDevelopingGroundedTheoryꎬThousandOaksꎬCA:SagePublicationꎬIncꎬ201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台湾研究集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5期㊀表1 深度访谈样本基本资料编号受访者所在行业学历职务所在城市访谈时间1文创书店本科总经理厦门2020年1月㊁2021年1月㊁2022年1月2乡村文创设计研究生高管福州2022年1月3影视文创本科董事长厦门2022年1月4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本科管理者厦门2022年7月5文创餐饮本科创立者厦门2022年7月6高校文创系研究生教师厦门2022年7月7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本科管理者南平2022年7月8两岸茶文创空间研究生董事长漳州2022年7月9文创研学设计本科总经理厦门2022年8月10乡村文创设计本科董事长福州2022年8月11文创商店研究生总经理厦门2022年8月12文创礼品包装设计本科总经理厦门2022年8月13乡村文创设计研究生董事长三明2022年8月14乡村茶园文创设计本科董事长龙岩2022年8月15乡村茶园文创设计研究生董事长龙岩2022年8月16高校美术系研究生教师厦门2022年8月㊀㊀资料来源:作者按访谈资料汇总整理ꎮ(三)访谈提纲本研究在调研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ꎬ即访谈内容部分依循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展开ꎬ部分为现场临时提问ꎮ访谈提纲如下:(1)受访对象所在单位简介ꎻ(2)受访公司文创产品或设计服务如何扎根大陆市场ꎻ(3)该发展模式有何制约因素ꎻ(4)未来期望如何完善现有发展模式ꎮ调研过程中访谈者依案例特异性追加相关问题ꎬ获得更多信息ꎬ以便准确㊁客观㊁深入地认识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制约因素ꎮ三、研究发现与讨论在存在着可能的国际贸易或区际贸易的条件下ꎬ每个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就构成其比较优势ꎮ①两岸文创业由于土地㊁资本㊁技术㊁劳动㊁管理制度㊁市场等比较优势的差异ꎬ使得双方在上述方面因互补而具有较好的合作条件ꎮ大陆文创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㊁多样性的区域文化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及广阔的市场ꎬ而台湾文创拥有人才㊁创新能力㊁突出的品牌及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等比较优势ꎮ②两岸同文同种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地缘相近的区位优势ꎬ很适合两岸文创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ꎮ台湾文创产业起步较早ꎬ在保留中华文化基调的同时ꎬ文创业者视野开阔ꎬ思路开放ꎬ善于将文创设计理念融入衣㊁食㊁住㊁行㊁育㊁乐等各个层面ꎮ台湾文创产品的生活化开拓了广阔的消费市场ꎬ促进了文创产品商业化ꎮ在商业化的潮流下ꎬ为突破岛内狭小市场的局限ꎬ不少台湾文创业者到大陆发展ꎮ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ꎬ归纳总结出台湾文创业者扎根大陆发展的主要类型模式及其制约因素ꎮ(一)发展模式的类型1.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台湾文创业者扎根大陆的常见模式是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推广文创产品ꎮ它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开设大中型知名文创品牌店ꎮ品牌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ꎬ也是资源配置㊁产业经营㊁内涵提升和营销扩展能力的综合反映ꎮ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ꎬ是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源泉ꎮ比如ꎬ法蓝瓷品牌2001年在台湾创立时ꎬ宣称要 让瓷器的荣光回归中华 ꎮ法蓝瓷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ꎬ师法自然ꎬ艺术造型独特ꎬ在市场上广受欢迎ꎮ2004年ꎬ法蓝瓷进入大陆市场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法蓝瓷在欧美市场的销量大幅缩减ꎬ大陆市颜莉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①②③蔡昉㊁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㊁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ꎬ«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ꎮ叶世明:«两岸文化共同市场构想与策略选择»ꎬ«亚太经济»2014年第1期ꎮ袁勇麟:«乡村振兴视野下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研究»ꎬ«闽台风物与文化思想:闽台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ꎬ厦门ꎬ2022年ꎬ第27页ꎮ场重要性突显ꎬ目前其大陆市场份额已超过海外市场份额ꎮ①可见ꎬ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文创品牌凭借独特的比较优势较容易在大陆扎根发展ꎮ另一种类型是开设小型文创公司或工作坊ꎮ这类公司的文创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ꎬ在大陆发展主要靠从业者白手起家ꎬ大陆惠台政策补贴较明显缓解了初始创业压力ꎮ本研究调研的三家文创公司ꎬ分别从事香氛文创礼品生产与设计㊁文创餐饮及文创礼品包装设计ꎮ这些文创产品在大陆虽有一定市场空间ꎬ但生意一般ꎬ处于能生存但发展较为困难的状态ꎮ祖国大陆文创产业发展迅速ꎬ同时来自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文创商品市场竞争力强ꎬ台湾文创商品特别是品牌知名度低的文创商品比较优势较弱ꎬ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显得不像以前那么有吸引力ꎮ尤其是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ꎬ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ꎬ这些小型台资文创公司均在积极转型升级ꎬ通过借助大陆得天独厚的电商资源ꎬ探索多元线上销售渠道以突破经营瓶颈ꎮ2.本业+文创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 是从业者以文创为本业扎根大陆ꎮ当文创作为辅业与本业相结合时ꎬ就形成另一种扎根模式ꎬ即 本业+文创 ꎮ在本研究调研的样本中其主要体现为 本业+文创+旅游 模式ꎬ即以文旅融合理念为指导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ꎮ台商在本业的基础上发展文创业ꎬ通过异业结合ꎬ打破产业边界ꎬ形成新业态ꎬ兼顾文化内涵㊁创意形式㊁经济效益ꎬ从而切实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ꎬ增加附加值ꎬ提升品牌竞争力ꎮ本业+文创 的典型案例如福建漳州天福集团和漳平永福台品樱花茶园㊁岳山嘉茗茶园等ꎮ天福集团是台湾天仁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1993年在大陆创办的一家茶综合企业ꎬ原来以茶叶产销为主ꎬ后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ꎬ天福集团逐渐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企业ꎬ集茶叶分级包装㊁茶产品销售㊁茶旅游㊁茶教育㊁茶科研㊁茶文化等为一体的茶业集团ꎮ②其在大陆开设了1ꎬ381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ꎬ遍布大江南北ꎮ③天福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运用 本业+文创+旅游+教育+科技 模式ꎬ以 茶 为中心串联整合相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台湾研究集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5期㊀①②③«台湾知名文创公司法蓝瓷总裁陈立恒: 美的东西自己会说话 »ꎬ台海网ꎬ2018年8月27日ꎬ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twsh/2018-08-27/2175986.htmlꎬ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9月24日ꎮ颜莉虹:«海峡两岸服务业合作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天福集团为例»ꎬ«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ꎮ苏美祥:«福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证调查与支持体系研究»ꎬ«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8期ꎮ关产业ꎮ天福集团的产业布局拓展到大陆各地ꎬ由茶业延伸发展了茶文化休闲产业(如创建茶博物院㊁石雕园及高速公路服务区)㊁茶教育业(如创办茶学院)㊁茶生物科技产业(如研发茶保健食品和美容用品等)ꎮ在拓展延伸产业链基础上ꎬ天福推动以茶业观光和茶文化推广为核心的茶园旅游ꎬ进而带动茶叶等系列产品的销售ꎬ达到了经营技术或经营模式的创新ꎬ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文化创意升级ꎮ龙岩漳平市台品樱花茶园㊁岳山嘉茗茶园等台湾企业也实施 本业(茶业)+文创+旅游 模式ꎮ台品樱花茶园始于1996年ꎬ由台商谢东庆创办ꎬ初期以种植茶叶为主ꎬ2006年开始在茶园里种植樱花ꎬ迈上转型创新之路ꎮ茶园不仅种植了近万株樱花ꎬ还设置多种文化㊁娱乐空间ꎬ通过在种植载体㊁观光体验上植入文化创意ꎬ推动创意经济成长ꎮ如今台品樱花茶园以 大陆阿里山 之名成为观光农业休闲文化旅游的典范ꎮ茶绿樱花红的美景不仅优化了茶园生态环境ꎬ带动了旅游业发展ꎬ还拉动了茶叶销售ꎬ促进了当地餐饮㊁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ꎮ岳山嘉茗茶园由80后台青陈耘嘉创办ꎬ由最初的种茶㊁售茶ꎬ转型升级为文创体验民宿ꎬ向游客传播制茶文化㊁普及制茶技艺等ꎬ通过 茶业文创化 ꎬ实现茶业从实体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ꎬ进而提升品牌价值ꎬ获得更高的附加值ꎮ其茶园民宿旅游事业发展蒸蒸日上ꎮ3.融入在地乡建乡创融入在地乡建乡创 指的是台胞融入大陆乡村参与建筑改造与文创设计ꎬ与大陆合作者共同推进乡村振兴ꎮ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ꎬ乡村的意义超越了经济㊁生态等实用主义功能ꎬ而具备了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和象征意义ꎮ中国乡村作为延续存在千年的人居和生态环境ꎬ积蓄了浓厚的历史文明ꎮ①乡村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一环ꎬ古朴的村落建筑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ꎮ以乡村民居为原型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生态民宿ꎬ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形态ꎮ②台湾乡村文创产业起步较早ꎬ经过多年发展ꎬ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ꎮ③其在品牌化㊁精致化㊁古早味和在地体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功案例ꎬ涌现出很多有策划与运作经验的优秀文创团队ꎮ国务院台办等多个部门于颜莉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①②③申明锐㊁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ꎬ«城市规划»2015年第1期ꎮ袁勇麟:«乡村振兴视野下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研究»ꎬ«闽台风物与文化思想:闽台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ꎬ厦门ꎬ2022年ꎬ第20页ꎮ黄臻:« 异托邦 :乡村旅游下的文创空间实践 以台湾地区为例»ꎬ«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2期ꎮ2021年3月出台 农林22条措施 ①ꎬ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机遇ꎬ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ꎮ在此政策背景下ꎬ不少台胞进军大陆乡村市场ꎬ融入在地乡建乡创ꎮ如福建省正如火如荼地实施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项目ꎬ在全国树立了标杆ꎮ福建为更好地借鉴台湾社区营造㊁陪护式服务等成功经验ꎬ助力乡村振兴ꎬ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ꎬ于2021年4月㊁2022年6月相继出台«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补充通知»ꎬ推动闽台合作在集镇环境整治㊁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等项目 开花结果 ꎮ 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 是福建运用独特对台优势ꎬ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创新之举ꎬ不仅打开了台湾文创业者在福建乡村扎根的新天地ꎬ也拓宽了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野ꎬ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ꎮ截至2021年12月ꎬ福建省累计引进95个台青建筑师团队和文创团队㊁3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ꎬ为福建228个村庄提供规划设计㊁产业文创等服务ꎮ②政策支持㊁平台㊁团队㊁本地村民参与及当地文化元素构成台湾文创扎根福建乡村的五要素ꎮ本研究调研了参与闽台乡建乡创的三支台湾青年团队及其负责人:三明泰宁际溪村 耕读李家 设计者张欣颐团队㊁南平 大话熹游 设计者范姜锋团队㊁漳州云霄坡兜村设计者李志章团队ꎮ张欣颐团队和李志章团队的扎根模式是合理规划㊁改造㊁完善乡村建筑空间ꎬ并植入与空间相匹配的文创设计ꎮ团队已经为福建多个村庄提供了陪护式改造服务ꎮ所谓陪护ꎬ即台湾团队与村镇干部㊁村民㊁施工队互相陪伴㊁共同成长ꎮ从调研㊁文本的设计㊁后期的辅导㊁工程的监工对接等ꎬ台湾团队会持续跟踪每个村项目前后至少一年ꎮ有些村落处于持续陪护服务中ꎬ如际溪村领导8年来持续请台湾团队做二期㊁三期村落文创设计ꎮ台湾团队的乡村文创ꎬ成功地将现代科技㊁在地元素与生活美学完美运用到在地乡村生活之中ꎬ守护文脉㊁活化乡村ꎮ如今际溪村 耕读李家 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㊁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ꎮ李志章团队于2020年开始在漳州云霄㊁平和及南靖多个乡村扎根ꎮ范姜锋团队则以打造示范性文化IP(intellectualpropertyꎬ即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ꎮ自2015年开始ꎬ大陆青年雷希颖和台湾青年范姜锋开创性地推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台湾研究集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第5期㊀①②即«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ꎬ中国政府网ꎬ2021年3月17日ꎬ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7/content_5593436.htmꎬ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9月24日ꎮ董建国:«闽台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ꎬ新华社ꎬ2022年2月5日ꎬ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F8UK2H05346RC6.htmlꎬ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11月2日ꎮ颜莉虹:台湾文创扎根大陆的发展模式及其完善路径大话熹游 文化IP项目ꎮ该项目以宋朝理学家朱熹为源起ꎬ以 互联网+本土文化ꎬ赋能支柱产业ꎬ赋能地方发展 为基础模式ꎬ以福建南平市为首选试点区域ꎬ开启了数字文化IP赋能地方绿色发展的新探索ꎮ2015年至2022年间ꎬ尤其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ꎬ该团队在南平多个村镇(松柏㊁新康㊁五夫等)以IP体系推动区域农文新旅模式孵化ꎮ①在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ꎬ台湾团队零星㊁分散地进入大陆从事乡建乡创ꎬ如张欣颐团队2014年就到三明扎根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ꎬ对后续进入大陆的台湾乡建乡创团队产生了正外部影响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ꎬ尤其是 农林22条措施 出台后ꎬ两岸在乡建乡创领域合作越来越密切㊁热络ꎬ 融入在地乡建乡创 模式由此形成ꎮ上述三支台湾团队正是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ꎬ运用大陆相关惠台政策ꎬ凭借其乡建乡创比较优势ꎬ进入并扎根于福建乡村市场ꎬ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ꎬ并打算进军大陆其他省份的乡村市场ꎮ目前ꎬ宁夏㊁浙江㊁湖北借鉴学习福建 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 经验ꎬ准备引进台湾团队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项目ꎮ4.参与两岸青少年乡创研学参与两岸青少年乡创研学 指台湾团队在大陆惠台㊁研学等政策支持下参与组织㊁策划并实施两岸青少年乡村文创研学项目ꎮ该模式在大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在乡村文创方面的比较优势带动了从业者在大陆发展乡创研学ꎮ青少年是两岸文创产业未来的生力军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人ꎮ两岸同根同源ꎬ同文同种ꎬ通过开展两岸青少年乡创研学ꎬ让两岸青少年在乡创研学互动中形成文化碰撞和交流ꎬ可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创造力ꎬ促进两岸青少年心灵契合ꎬ增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ꎮ因此ꎬ 参与两岸青少年乡创研学 是富有市场生命力的发展模式ꎬ值得推广ꎮ该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ꎬ将台湾文创内容植入大陆平台ꎬ本研究选取厦门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为调研对象ꎮ聚融壹家基地是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ꎬ为两岸青年提供实习㊁就业㊁创业㊁生活一站式服务ꎬ同时也孵化乡村振兴㊁两岸研学项目ꎮ厦门集美城内村黑猫树屋文旅基地是聚融壹家孵化项目的基地ꎬ旨在促进当地乡村振兴ꎬ推广两岸乡创研学品牌(如 手创青村 两岸青年乡创研学工作营等)ꎬ促进两岸青少年融合发展ꎮ负责人刘伯萱及其团①雷希颖㊁范姜锋㊁罗鼎钧:«两岸携手文化IP赋能扶贫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以 大话熹游文化IP 项目为例»ꎬ«首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ꎬ福州ꎬ2022年ꎬ第160页ꎮ。
台湾创意产业园

为大师提供创作场地,也吸引游客
丰富多彩的活动
国际知名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亲自规划打造的「淡路梦舞台」, 从整地植树到开发兴建,历时八年,最后以「淡路花卉博览会」作为 向世人展示成果的开场,让全世界惊艳、歎服,也完成他「从百年树 木到百花齐放」的高远理想。 一个生态花园,除了再栽植上百成千株树木,并以污水处理系统解决 园区供水问题
台湾花莲文化创意园
展示: 当代生活概念馆 原创概念艴廊 大型展览馆 博物馆 广场: 地标广场 市集广场 绿茵广场
配套: 餐 厕所 管理室
无专门工作室,展览室 门一关就是工作室
工作室也是教室、也是展览室
丰富多彩的活动
艴术与生活的融合
有特色的 建筑形态 及景观
台湾华山文化创意园
文创贸易的「世贸中心」 在这里,有提供会议、展览和演出的空间,让海内外人士举办演讲、论坛、沟通想法、交流观 念。有好吃的餐厅,还有展现最最「台湾味」的各种创意市集。从这里,台湾与国际接轨,世 界也走进台湾。 文创产业的「孵梦基地」 华山既是文创产业发展基地,就是造梦和圆梦的实验场。我们将用各种「母鸡带小鸡」的方法 来培育文创新秀;用不同的优惠方案,提供给潜力无穷的未来文创明星们,让他们以华山作为 梦想飞扬的起点。 文化力量的「未来橱窗」 我们要打造华山成为台湾文创力量集中呈现的「未来橱窗」,展示「The Best of Taiwan」,让 世人在这里看见「Best of Past」「Best of Now」和「Best of Future」。让319 乡在这里统统动起 来,用「最在地」展现「最国际」的魅力,吸引全台各地民众及外国观光客「到此一游」。 全民欢愉的「休憩胜地」 有趣味盎然的创意市集可逛、有齿夹留香的好吃美食可尝、有舒适的绿带空间放松压力,还有 许多可爱的空间艺术或景观拍照留念。营造「休憩胜地」的氛围,使得大众来此皆留下欢愉的 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心灵艺术社区:创意基地,艺术聚落
台艺大文化创意产学园区成立于2007年,创办人黄光男。
占地2.7公顷,为原台北纸厂的一部分,规划为二十六家厂商进驻,进行产学合作。
另有驻校艺术家组成台艺弦乐四重奏乐团、十间艺术家工作室,九位驻园艺术家;并设有台艺大画廊及艺文沙龙空间。
配合教育部教学卓越计划,培育工艺设计人才。
2009年获教育部核准成立“文创处”,现任处长为赵庆河副教授,下设企划、行销两组,统筹文创园的管理和发展计划。
未来将以“艺术产学”形态经营,打造为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学园区。
随着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副校长张浣芸积极收回校地,希望拓展台艺大校园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着手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期盼在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当下,台艺大也能协助学生落实“学以致用”的目标,不只是创作艺术,也能以自己的技能,拓充艺术的应用范围,成为以实际行动实践生活美学的艺术人。
“台艺大文化创意园区”坐落于板桥市大观路台北纸厂的旧址中,是废弃建物再利用的成功例子。
原本纸厂占地三点九公顷,目前由政府将之区分为三个用途:一、出借大观路的用地给板桥市政府作为简易公园;二、北面用地借给台北县政府作共用停车场之用;三、其余二点七公顷用地无偿出借给台艺大成立文创园区。
制定计划,逐步完成
据参与筹划的台艺大前副校长林泊佑表示,“建构一个文创园区实属不易,除了校务基金提供了很大部分的支出,我们也积极申请各种经费,其中经济部以及文建会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来源,园区则以辅导文创厂商的方式作为回馈。
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家厂商进驻,以传统工艺、玻璃工艺及金属工艺为主。
”
事实上,截止2010年,进驻的厂商已有二十六家,工坊四家,并有九位艺术家驻校,另有吴兴国先生领导的“当代传奇”剧团进驻,并成立一个弦乐四重奏乐团。
政府提供辅导金来帮助建立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在寻找有文化创意潜力的个
人或者厂商加以辅导,进而结合教学,推动产学活动,最终目的当然是希望能够创造出实际的产能与产值。
文创产业在研发与创作方面的投入固然重要,但身为艺术大学的一环,厂商提供教学实习作为回馈,也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行有余力,则更进一步提供民众或中小学实作学习,不但具有公民艺术教育的功能,也能敦亲睦邻。
理想中的园区,是由学校、厂商以及社区居民共同打造出来的艺术社区,它不但是创意的研发基地,也是艺术产品产出及展示的聚落,而最理想的目标是由前三者共同推动,使之成为公民艺术运动。
画廊开幕,重要使命
台艺大既为艺术大学,对于未来有潜力投入文创市场的人才,更是列为培养的重点。
因此,园区除了持续辅导各种文创厂商外,并规划让更多的系、所能够在园内建造工坊,将园区功能发挥到最大,设置“台艺大画廊”就是实践此一构想的作为之一。
台艺大画廊是由黄光男校长指示前副校长林泊佑及艺政所所长廖新田成立。
“我们将画廊规划为盈利单位,也聘请了专业经理人来营运,未来若是运作得好,可以预见画廊的营收,将成为园区除了校务基金以外,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林泊佑指出,除此之外,园区的经营约在一两年之后会趋于稳定、完备,“届时也会与厂商研商关于利益共享的方式,希望这个园区的维护是靠大家共同来经营,如此方能真的良性循环、永续经营。
”
台艺大画廊目前经营顺利,渐渐以驻区艺术家及学校的艺术系所师生为核心,形成一个艺术网络,并提供活动与展示,也与学校教学单位合作,供学生实习,同时也规划推出艺术课程供民众选修,与大众互动。
它不但是画廊,也是一个文创商品的展场,厂商及各类工坊的作品均能在此展售,进行包括艺术市集、网络行销等方式的销售活动。
心灵艺术,动静皆宜
对于园区的愿景,全校师生都希望文化创意园区能够“动静皆宜”,不仅是静态的艺术创作,也有动态的表演活动,使整个园区的生命力丰富起来。
不久前学校在园区成立了“台艺弦乐四重奏”,是由三个博士与一个硕士组成,包括两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和一位大提琴手。
在音乐系教授孙巧玲的指导下,已
经在园区内移动演出,并四处支援各种类型的艺文活动,还曾经在国家音乐厅举办过一场正式的演出,专辑CD也正录制中。
从学校的体制看,文创园区隶属于台艺大文创处,为一级单位,文创处的第一任处长张国治推动许多集体创作的活动,藉由各式各样有趣的展演,来美化和打造独有的园区景致。
黄光男校长、庄芳荣馆长希望园区能由接受补充,逐渐转为自营,因此,督促厂商参与推动互动的DIY教学,以吸引临近各级中小学师生来参与艺术体验,也希望未来外墙能够打开,更贴近社区邻里,成为与浮洲地区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文创处已着手进行园区的中远规划,以众多树种来绿化园区是第一步,除了保育原有的大树外,并调查适合再植树的地点,以及全面性的植被规划,冀望彻底转换园区的自然景观。
此外,园区将成立环境景观美化小组,挑选适合设置公共艺术或景观改造的地点,交由台艺大各系所规划,并筹措经费由师生进行建造,希望结合教学实习、厂商认养的方式,建造理想的心灵艺术社区。
林泊佑说:“这个时代做事不能只是有,更要好!”他相信园区在黄校长的支持下,能够逐步按照计划建构,未来也能够继续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使命与愿景。
自2007年至今,园区已运作了四年多,目前林泊佑、张国治等原来园区的负责人虽都已退休或调任,但学校对于文创园区的理想与关心,将成为台艺大最美好的愿景,永远不会改变,不管是谁继任接棒,都会全力为实践此一梦想而努力!
黄光男:1944年出生,高雄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是少数集艺术研究、艺术高阶行政事务管理、专业水墨画家于一身者。
曾任历史博物馆馆长、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兼任教授。
现任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更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创业案例,请访问“壹分钟: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创业”或@文化创意壹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