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精品教学课件PPT初一优秀公开课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狼》的基本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和寓意。
2.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文学欣赏素养。
2.2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狼》的背景和作者蒲松龄。
2. 提问学生对狼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狼的形象的分析。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讲解狼的形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3.5 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进行课文内容练习。
2. 教师点评练习结果,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阅读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狼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东郭先生和狼》等。
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文学欣赏素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正
挖洞(名作动)
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
柴草堆里打洞,
❖ 意将 隧入
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企图
表目的,用来 (代)屠户的
企图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背。狼的身子已经
钻进一半,
❖ 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大腿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
了它。
《聊斋志异》
❖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 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叫《聊斋 志异》。“聊斋”是 他的书房,“志”是 记的意思,“异”是 指奇异的事。全书491 篇,多以鬼狐故事,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表露作者的思想。 蒲松龄故居 5
《狼》
❖ 《聊斋志异》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 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 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 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屠暴起 : 要抓住有利时机
转视积薪后 : 要提高警惕
17
思考:请结合现实,谈谈你从这篇 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 始,以害己终。
❖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存在 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 3、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 归会被人识破、被歼灭。
6
屠户遇狼
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在傍晚(名词~状语)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 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 走了很远。
7
屠户惧狼
第二段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狼》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敢、坚毅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文章结构,领悟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从文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对文中主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典型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突破重点难点。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组内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幻灯片33张)

表示估计,大
概,本来是。 假寐,盖以诱敌。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 少啊。变诈,巧变诡诈。
假装睡觉。
几何,多少,意思是能
寐,睡觉。
有多少。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狡猾 一会儿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止,只是。笑,动词 做名词,笑料。耳, 语气助词,罢了。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 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 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本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
蒲松龄
1.了解有关蒲 松龄和《聊斋 志异》的文学 常识;熟读课 文,疏通文意, 理解重点文言
词语。
学 习 目 标
2.体会狼与屠户 的形象,学习本 文叙事简洁、情 节曲折紧张的特 点;理解文章主
旨。
3.学习屠户勇 敢机智地与邪 恶势力做斗争
的精神。
导入
往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 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 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 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看一篇产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 它会给你带来特殊的感受。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 龄题写一副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对蒲松龄给予极高的 评价。
胆 , 三 千 越 甲 可 吞 吴 。
苦 心 人 , 天 不 负 , 卧 薪 尝
——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西 楚 项霸 羽王
舟 , 百 二 秦 关 终 属 楚 ;
有 志 者 , 事 竟 成 , 破 釜 沉
读准字音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 贪婪、凶狠、阴险、狡猾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 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课件

暂且
于是
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拂晓
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
价值
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
所以我想通过......来摆脱这两只狼。若是
他们懂得见好就收,那也算是饱餐一顿
了。”
屠惧,投以骨。
“可惜它们贪得无厌!”
“对,如果在麦场时,它们能见好就收, 最后也不会死在我的刀下。”
“如此下场都源于......啊!” 贪念
作为屠户,在经历了与两狼的斗争后, 你有什么感悟?想跟村民们说些什么?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狼
《聊斋志异》
注意轻重缓急,读出“故事的味道”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 存空想,勇于斗争。
③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
“其实,狡黠又贪婪的不只是狼啊......” “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连学校校长都要将它作为学生的偶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改写:
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作业: 展开联想 和想象, 把本文改 写成一篇 白话故事
以诱敌。
大腿
明白
•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
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
诱惑敌人的。
• 假寐:假装睡觉。 • 寐:睡觉。 •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新知研习
四 、 杀 狼
请用原文回答 1 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
差异
读 者 因为
语言的感情色彩 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抒情议论 个人的阅读能力
读出 差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狼》课件(62张ppt)
虽然,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 “凶猛、狡猾、贪婪”,但是今天狼的形 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将它的形象转 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 ”的新形象。
狼烟四起
5.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
6.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 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杯盘狼藉
7.比喻坏人当权 。
豺狼当道
8.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38页)

请用最简练的语言 从屠夫的角度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遇狼
杀狼
惧狼
御狼
请展开丰富想象,
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 提示: ①借助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展开合理想象。 ②可以用恰当的语气和动作来增强表达效果。
(屠户)刚想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柴
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狼的)身
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
的大腿,也杀死了它。(他)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
本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狡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巧变诡诈
作家作品
《聊斋志异》
聊斋:书斋名 志:写,记述 异:指奇异的事。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 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内容丰 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 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 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 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 爱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歌 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恶,揭 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作 品的艺术成绩很高,具有 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郭沫 若同志称赞这部书:
变化:由畏惧、退让、侥幸到果断应敌、敢于斗 争。 形象:果断镇定,善于把握时机,周到细致,机 智勇敢。
文章主旨
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 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揭示了狼 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 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
文章的中心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像本来一样 一起追赶
第18课《狼》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上
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
册
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
《
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合作讨论
3.“止增笑耳”的仅仅
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
仅仅是恶狼吗?
七
年
级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
上 册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
狼
》 教 育 教 学 课 件
合作讨论
4.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 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
七
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两狼 (5)
情状 表达方式 (10) 顿生险情
第二节 发展 (3) 两狼并驱 (7)
第三节 (1) 屠夫御狼 (6)
(8)
(9) 寓言小说
第四节 (2) (4) 两狼被毙 化险为夷
第五节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
段落 情节 屠夫
两狼
情状 表达方式 体裁
第一节 开端 屠夫遇狼 两狼缀行 顿生险情
上
册
《
狼
》
翻译文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zhuìjiǒng shàn bì 缀 窘 苫 蔽chí dān míng suì弛 眈 瞑 隧kāo xiá
尻 黠
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仅,只
停止
这里指神情、态度
想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攻击
敌方
前面
向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其一犬坐于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
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仅,只
连接、紧跟
很跟从
又,再
一起跟原来一样
翻 译
一个屠户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
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
头已经扔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处境困迫,为难担心攻击看,视堆积柴草
覆盖,遮盖
于是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
径直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突然用杀死正想要挖洞从通道进入屁股
假装睡觉表示推测,大
概,原来是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一会儿
狡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故事情节围绕屠户和狼展开,请填写下面的情
节提纲: 1. 狼;2. 狼;3. 狼;4. 狼。
遇惧御杀
本文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作者对此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面对像狼那样的恶势力,以退让求生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即主题)。
谢谢观看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