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8课《狼》课件(33张PPT).ppt

第四自然段:
课文赏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配音:哈哈)
(齐读)
➢ 朗读 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
文段
概说段意
第一段 屠户_遇__狼,两狼缀行甚远
第二段 屠户_惧__狼,两狼并驱如故 第三段 屠户_御__狼,两狼耽耽相向 第四段 屠户_杀__狼,两狼最终被毙
第五段 作者_议__狼
结构
起 承 转 合
·思考:文中哪个字最能反壹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
贰 ➢ 悟读 一番含蓄深长的道理
材料二:《梦狼》:白老汉思念在外地做官的儿子,但 却惊愕地梦见儿子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 环视四周,白骨如山。原来儿子因为官不仁,早已变 成恶狼。故事惊悚至极,深刻地讽刺当时贪官如狼似虎 的社会现实。
材料三:《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 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本文是第 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 爪(zhǎo)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
5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1)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一屠杀两狼 的故事,讽喻了狼虽然贪 婪凶恶,狡猾阴险,但在 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 难逃灭亡的命运。告知我 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不能存在空想,妥协退让,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阅读拓展 辩证分析
• 阅读资料《狼的哲学》,谈谈你 对狼有什么不同的认识?
狼是动物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千万年来不曾灭
Good bye
读下列短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字形。
• 缀( zhuì)行甚远 屠大窘( jiǒng ) 苫蔽成丘( shàn )( bì) 驰( chí)担持刀 眈( dān )眈相向 目似瞑( míng ) 狼亦黠( xiá) 意将隧( suì)入以攻其后也矣,而顷刻两毙 止露尻( kāo )尾 前狼假寐( mèi ),盖以诱敌
基础练习 一、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
止( )有剩骨 3.一狼洞其( )中 以攻其( )后 5.变诈几何( )哉
顷刻( )两毙
2.盖以诱敌( )
恐前后受其敌( )
4、目似瞑,意( )暇甚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
6、久之(
)
毙之(
)
二.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说评析文 把握形象
-----形象分析(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 个字最能反应狼的本性? 你能从
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的这一本 性?
2.狼除了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根据。
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第四段具体分析:齐读第四自然段后,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屠户
止:仅、只。
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 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2020/1/10
3. 怎样理解本文的中心?
• 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
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 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
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 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2020/1/10
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 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020/1/10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尝苦
西
胆心
楚 霸
,人
王
——
三, 千天
项 羽
越不
甲负
可,
吞卧
吴薪
;沉有 舟志 ,者 百, 二事 秦竟 关成 终, 属破 楚釜
2020/1/10
二、《聊斋志异》的写作
2020/1/10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 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紧张为难
胁迫,攻击
屠户非常紧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 张为难, 攻击。
2020/1/10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看见 打麦子的场院
堆柴草(麦秸)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
苫蔽成丘。 场里,
覆盖 遮蔽
覆盖成小山似的 。
2020/1/10
•屠乃 奔 倚 其下,弛担持刀。
2020/1/10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怎样理解本文的中心?
• 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
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 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
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 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2020/1/10
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 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020/1/10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尝苦
西
胆心
楚 霸
,人
王
——
三, 千天
项 羽
越不
甲负
可,
吞卧
吴薪
;沉有 舟志 ,者 百, 二事 秦竟 关成 终, 属破 楚釜
2020/1/10
二、《聊斋志异》的写作
2020/1/10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 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紧张为难
胁迫,攻击
屠户非常紧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 张为难, 攻击。
2020/1/10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看见 打麦子的场院
堆柴草(麦秸)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
苫蔽成丘。 场里,
覆盖 遮蔽
覆盖成小山似的 。
2020/1/10
•屠乃 奔 倚 其下,弛担持刀。
2020/1/10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024年《狼》优秀ppt课件(2024)

狼的捕食行为促使猎物物种进化 出更快的奔跑速度、更敏锐的听 觉和视觉等适应性特征,从而增 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80%
维持生态平衡
狼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其 数量的稳定有助于维持整个生态 系统的平衡。
2024/1/27
9
狼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与合作
01
竞争关系
狼与熊、豹等大型捕食者存在竞争关系,共同争夺有限的猎物资源。
文学和音乐
在文学作品中,狼经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野性、自 由或者社会的边缘人。在音乐中,狼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象征着孤独、力量或者对自然的向往。
商业和品牌
许多公司和品牌使用狼作为他们的标志或吉祥物,以传达 力量、团结、忠诚和智慧的品牌形象。
13
狼与人类的关系变迁
2024/1/27
历史背景
从古至今,狼与人类的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共生的变化。在许多古代文明中,狼被视为威胁和敌人,遭到人 类的猎杀和驱逐。
起源
狼起源于距今约500万年前,是犬科动物中最早出现的成员之一。
分布
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以及部分非洲地区,适应各种 环境,从森林到草原,从山地到沙漠。
4
狼的生物特征
01
02
03
04
体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色
狼体型中等,身长1.0-1.6米, 肩高60-90厘米,体重20-80 公斤。
狼的毛色多样,包括灰色、白 色、黑色、棕色等,不同地区 的狼毛色有所差异。
。
2024/1/27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狼提供安 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生态恢复与廊道建设
通过生态恢复和廊道建设,连 接和保护狼的栖息地,促进种 群交流和迁徙。
80%
维持生态平衡
狼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其 数量的稳定有助于维持整个生态 系统的平衡。
2024/1/27
9
狼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与合作
01
竞争关系
狼与熊、豹等大型捕食者存在竞争关系,共同争夺有限的猎物资源。
文学和音乐
在文学作品中,狼经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野性、自 由或者社会的边缘人。在音乐中,狼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象征着孤独、力量或者对自然的向往。
商业和品牌
许多公司和品牌使用狼作为他们的标志或吉祥物,以传达 力量、团结、忠诚和智慧的品牌形象。
13
狼与人类的关系变迁
2024/1/27
历史背景
从古至今,狼与人类的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共生的变化。在许多古代文明中,狼被视为威胁和敌人,遭到人 类的猎杀和驱逐。
起源
狼起源于距今约500万年前,是犬科动物中最早出现的成员之一。
分布
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以及部分非洲地区,适应各种 环境,从森林到草原,从山地到沙漠。
4
狼的生物特征
01
02
03
04
体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色
狼体型中等,身长1.0-1.6米, 肩高60-90厘米,体重20-80 公斤。
狼的毛色多样,包括灰色、白 色、黑色、棕色等,不同地区 的狼毛色有所差异。
。
2024/1/27
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狼提供安 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生态恢复与廊道建设
通过生态恢复和廊道建设,连 接和保护狼的栖息地,促进种 群交流和迁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正
挖洞(名作动)
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
柴草堆里打洞,
❖ 意将 隧入
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企图
表目的,用来 (代)屠户的
企图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背。狼的身子已经
钻进一半,
❖ 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大腿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
了它。
《聊斋志异》
❖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 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叫《聊斋 志异》。“聊斋”是 他的书房,“志”是 记的意思,“异”是 指奇异的事。全书491 篇,多以鬼狐故事,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表露作者的思想。 蒲松龄故居 5
《狼》
❖ 《聊斋志异》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 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 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 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屠暴起 : 要抓住有利时机
转视积薪后 : 要提高警惕
17
思考:请结合现实,谈谈你从这篇 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 始,以害己终。
❖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存在 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 3、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 归会被人识破、被歼灭。
6
屠户遇狼
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在傍晚(名词~状语)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 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 走了很远。
7
屠户惧狼
第二段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第18课《狼》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
上
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
册
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
《
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合作讨论
3.“止增笑耳”的仅仅
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
仅仅是恶狼吗?
七
年
级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
上 册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
狼
》 教 育 教 学 课 件
合作讨论
4.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 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
七
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两狼 (5)
情状 表达方式 (10) 顿生险情
第二节 发展 (3) 两狼并驱 (7)
第三节 (1) 屠夫御狼 (6)
(8)
(9) 寓言小说
第四节 (2) (4) 两狼被毙 化险为夷
第五节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
段落 情节 屠夫
两狼
情状 表达方式 体裁
第一节 开端 屠夫遇狼 两狼缀行 顿生险情
上
册
《
狼
》
翻译文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
上
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
册
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
《
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合作讨论
3.“止增笑耳”的仅仅
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
仅仅是恶狼吗?
七
年
级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
上 册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
狼
》 教 育 教 学 课 件
合作讨论
4.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 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
七
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两狼 (5)
情状 表达方式 (10) 顿生险情
第二节 发展 (3) 两狼并驱 (7)
第三节 (1) 屠夫御狼 (6)
(8)
(9) 寓言小说
第四节 (2) (4) 两狼被毙 化险为夷
第五节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
段落 情节 屠夫
两狼
情状 表达方式 体裁
第一节 开端 屠夫遇狼 两狼缀行 顿生险情
上
册
《
狼
》
翻译文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
第18课《狼》课件(共27张PPT).ppt

乃:于是,就。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dān 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 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相: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
非"相互"。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少(shǎo)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狼》蒲松龄
思考:一想到狼,大家会想起哪些成语?
杯盘狼籍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当路 豺狼当涂 豺狼横道 豺狼虎豹 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咤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进退狼狈 拒虎进狼 拒狼进虎 狼狈不堪 ......
重点虚词: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前:狼不敢前:上前
盖以诱敌(敌人)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
缀zhuì 窘jiǒng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暇xiá 尻kāo 寐mèi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 牲畜卖肉的人。
非"相互"。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少(shǎo)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狼》蒲松龄
思考:一想到狼,大家会想起哪些成语?
杯盘狼籍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当路 豺狼当涂 豺狼横道 豺狼虎豹 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鸱视狼顾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咤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进退狼狈 拒虎进狼 拒狼进虎 狼狈不堪 ......
重点虚词: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前:狼不敢前:上前
盖以诱敌(敌人)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
缀zhuì 窘jiǒng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暇xiá 尻kāo 寐mèi
苫shàn 黠xiá 隧suì 少时shǎo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 牲畜卖肉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 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 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 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提示了文章的主题。
5. “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 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 失败的。 △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 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才能取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 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 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 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 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 得胜利。
故:旧,原来。 暴:突然。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瞑:闭眼。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古意是紧跟,今意是连接。 弛:古意是卸下,今意是放松。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同“只”,只有。
3、一词多义
①止有剩骨:同“只” ①意暇甚:神情
②一狼得骨止:停止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打算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 “顾”“奔”“倚”“弛”“持” “暴起”“劈”“毙” “转视”“断”“毙”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本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 分?第一部分又可分几层?
第一部分叙事 ,又分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议论 (笑狼)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前狼 杀狼
杀后狼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 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1.读准字音 不要错读 2.分清句读 不要破读 3.读出语气 不要唱读
1、字词积累
缀 zhuì 窘 jiǒng 苫 shàn 蔽 bì 弛 chí
眈 dān 瞑 míng 隧 suì 尻 kāo 黠 xiá
惧:害怕。 驱:追赶。
从:跟随。 窘:困窘。
缀窘苫蔽弛 眈 瞑 隧尻黠 2、新词: 惧从故驱窘暴顾瞑毙 股 寐 黠 缀 弛 三、朗读课文,把握句读。 四、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理清情节,理解内容: 1、本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叙述部 分又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六、深入探究:“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 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②盖以诱敌:敌方
②狼不敢前:向前
4、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清 朝
蒲 松 龄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理清故事情节,体会蕴含道理(重点)。 二、揣摩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学习本文 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重难点)。 三、把握文中屠户的形象,学习屠户勇敢 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自主学习
一、读注释1,掌握作家作品。 二、掌握生字新词: 1、生字:
蒲松龄
蒲松龄(16 40~1715), 字留仙,又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清代杰出 文学家,山东省淄川 县(现淄博市淄川区 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 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 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 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 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 ,描写细腻,人物 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