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1828年的报告
教育经典_读什么_如何读_张斌贤

第3卷 第4期2009年7月高 校 教 育 管 理Journa l of H i ghe r Educa ti on M anag e m entV o.l 3N o .4Ju l y 2009教育经典:读什么?如何读?张 斌 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北京100875)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09)04-0072-03收稿日期:2009-06-05作者简介:张斌贤(1961 ),男,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导,教育学博士,从事西方教育思想史、西方大学史研究。
于建福教授和于述胜教授的笔谈已就高校管理者、研究者、学者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很好的论述,我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主要想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高校管理领导干部而言,应当阅读哪些西方高等教育的经典著作?第二,高校管理领导干部如何阅读西方高等教育经典?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说的 高校管理领导干部 ,包括所有在高等学校中履行各种领导和管理职责的人员,而不论他的职务高低和工作内容的异同。
我以为,尽管在高校的科层管理体制下,不同层级的管理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职责不同、权限各异,但对整个高校的管理系统而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因此,阅读西方高等教育经典,对于每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公认的西方高等教育经典一般认为,西方高等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大学则肇端于11、12世纪在西欧国家先后建立的、以巴黎大学、波伦亚(亦译作博洛尼亚)大学和牛津大学等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
尽管西方高等教育的实践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却只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真正发端,到20世纪中叶形成高潮。
在此期间,先后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面世。
但公认的、可以称得上是高等教育经典的著作却为数不多。
这些著作包括:(1)耶鲁大学发表的 1828年耶鲁报告 ;(2)英国神学家纽曼(John H enry Ne wm an ,1801 1890年)的 大学的理想 ;(3)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怀特海(A lfred North W h itehead ,1861 1947年)的 教育的目的 ;(4)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Abraha m F l e xner ,1866 1959年)的 现代大学论 ;(5)哈佛大学发表的 自由社会中的通才教育 ;(6)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布伦(Thors-t ein V eb l e n ,1857 1929年)的 美国高等教育 ;(7)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H utch i n s ,1889 1977年)的 美国高等教育 ;(8)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Jos O rtega y Gasse,t 1883 1955年) 大学之理念 ;(9)西班牙学者奥尔特加(Jos Ortega y G asse,t 1883 1955年) 大学的使命 ;(10)美国法学家、教育家博克(Derek Bok,1930年 )的 走出象牙塔 ;(11)美国教育家克尔(C lar k K err ,1911 2003年)的 大学的功用 ;(12)美国学者布卢姆(A llan B l o o m,1930年 )的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等。
美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启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第13卷第4期2013年12月V ol.13No.4Dec.2013美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启示潘春胜,刘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当前,全球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产业、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作为头号世界强国,美国高等教育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关注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复合技能等特点,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征;启示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105(2013)04-0005-04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s of poun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PAN Chun-sheng,LIU Dan(Supervision OFFice,Zhejiang Economic &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Abstract:As the whole world has been entered into an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at present,economic industry and its structure have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pound talents is in an increasing demand in society.As the number one world power,America walks in the forefro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and its compoun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possesses various valuable for us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learn from it,such as its emphasis on general education,flexible curriculum,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and cultivating compound skills of students.Key words :USA;compound talent;characteristics;inspiration收稿日期:2013-11-08作者简介:潘春胜(1962—),男,浙江浦江人,督导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教学督导;刘聃(1982—),男,湖南长沙人,督导干事,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比较教育,高职教学管理。
第二章 高等教育学

第一节 高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个阶段:19世纪中期到二次大战前——萌芽阶段
研究队伍与研究形式:专门研究队伍、组织和机构尚未形成,个别学者以个 人研究方式,对高等教育中的个别问题进行零星的研究。出版一些高教研究 文献。 如,英国的纽曼《大学的理想》(1852),纽曼认为大学的概念——传播 知识的地方;大学目的——超自然宗教的、理智训练的、世俗的目的;大学教 育——教学和科研分离;大学学习——大学师生互相合作讨论等。 赫胥黎《科学与教育》(1892)。 个别大学的学者开设了“高等教育”课程(克拉克大学的校长霍尔,1893 年;明尼苏达,芝加哥大学等也相继设立了“高等教育”的专修课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 所著《大教授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年 出版)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其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共三十三章。 《大教学论》指出了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 《大教授学》 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 1632年 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 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 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 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 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 “教得彻底”的艺术。 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 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 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 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 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 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单选题]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江南博哥)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B.教授治校理念C.学术自由理念D.大学自治理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学术自由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单选题]2.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B.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C.麻省理工学院成立D.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成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成立。
[单选题]3.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
A.陈鹤琴B.陶行知C.胡适D.蒋梦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胡适。
[单选题]4.将实用主义思想推向顶峰的人物是()。
A.皮尔士B.詹姆斯C.杜威D.约翰·密尔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将实用主义思想推向顶峰的人物是杜威。
[单选题]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教育理念是()。
A.专业教育理念B.通识教育理念C.职业教育理念D.自由教育理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理念。
[单选题]6.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教育理念是()。
A.专业教育理念B.通识教育理念C.职业教育理念D.自由教育理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出现的教育理念是自由教育理念。
[单选题]7.高等教育理念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即教育理念、学术理念和()。
A.自由教育理念B.通识教育理念C.机构理念D.专业教育理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高等教育理念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即教育理念、学术理念和机构理念。
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90l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刘芳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价值更加突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通识教育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实现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要的相互结合。
本文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在基础上提出构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通识教育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励,创新成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在完整的知识结构中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
基于此,本文对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机制与措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人文视界97一、通识教育概述“通识教育'是来源*于对英文单词&General education'的翻译,也可称为&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o最早出现在1828年耶鲁大学《耶鲁报告》(The Yale Reportof1828)中①。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被理论界认可的是李曼丽在其研究中对于通识教育的界定,指出“通识教育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用联系的观点、世界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江苏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选择、判断知识点1.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内涵不断变化)、比较性、延展性(外延扩大);历史性: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不断变化的比较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一句比较对象的不同,高等教育这一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延展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高等教育这一概念的外延在不断扩大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3.20世纪60年代。
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4.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5.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学科体系(潘懋元1978),发展研究力量(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1978+研究生教育1982,1983高等教育学会)6.华勒斯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训练的制度化与研究的制度化7.高等教育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8.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改的与变化;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9.高等教育的作用:引导观念更新(理论研究产生的观念变革引导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实践),服务政策咨询(高等教育可以提供科学知识,还能服务于社会发展,包括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与智力服务。
其一:政府的决策需要社会科学研究为其提供必要的调研与咨询;其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水平和基础,有能力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实践发展(不仅表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每位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微观领域)10.古代高等教育尚未与其他性质的教学活动相分离而单独存在。
11.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社庙学校12.古希腊:修辞学校-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三艺+四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雅典大学是总称13.西方古国的一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清真寺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14.缪司翁博物馆==亚历山大大学,15.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后经数千年演变,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16.西周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7.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私学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18.宋代四大书院(唐末开始):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19.中世纪大学(12世纪)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20.母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欧洲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大学,最早的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后世的高等教育提供母体。
大学通识选修课《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通识选修课《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教学改革与实践收稿日期:2019-10-10作者简介:阮燕(197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
如果从1828年的《耶鲁报告》算起,通识教育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若从1945年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算起,通识教育的历史也有70多年[1]。
武汉大学的通识教育始于21世纪初,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提出“通专结合”,将原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改为“通识教育课”;2013年经过十年建设形成通识教育七大领域、千门课程;2016年确立“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通识理念并启动四大模块通识课程重建[2]。
三个阶段依次命名为“武大通识”之1.0、2.0和3.0。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课程的开设始于2003年新《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口径”的基础上,将原“公共基础课程”统一改为“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第一批通识选修课。
之后通过立项建设入选“武汉大学通识2.0”课程体系,归类于“自然与工程类”领域。
2016年建设“武大通识3.0”一般通识课程,作为第一批入选课程,在全部四大课程模块中属于第二模块“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中的“工程科技课程群”。
工程科技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而是鼓励学生们了解工程学科的科技发展史、重大事件的历史影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时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秉承环境保护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如何在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当代人需要了解的问题。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课程作为武汉大学开设多年的通识选修课程,一直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两型社会”,强调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材料生产以及建筑活动中实现与环境和谐友好。
美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奠基时期:1862—1917年

美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奠基时期:1862—1917年石伟星;马立武【摘要】从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工业化快速发展对美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国职业教育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及融合中开始了艰难的转变.在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创办了赠地学院,开展了手工训练运动与职业教育运动,美国的职业教育从游离于正规学校教育之外到逐渐取得合法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从二元对立逐渐走向有机结合,联邦政府从放任职业教育发展到逐步对其进行方向引导与制度保障,为美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现代化;美国教育变革【作者】石伟星;马立武【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20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的教育大多是从英国移植来的。
美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从英国移植而来的学徒制,旨在使北美殖民地的贫家子弟和孤儿能够掌握谋生技能。
由于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学徒制逐渐成为殖民地时期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17世纪中叶,学校作为一种体制已经被移植到了北美大陆[1]。
鉴于殖民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学徒制不能有效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一些私立学校与教会设立的免费学校在逐渐为学生提供普通教育的同时对其进行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1775年,富兰克林一反古典教育传统而在费城创办了文实中学,以培养能从事多种职业的人为目标,教授学生实用性知识。
虽然文实中学在随后的发展中偏离了最初的轨道,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已初露端倪。
独立后,美国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沿着向欧洲学习之路前进。
19世纪初期,美国职业教育受英国的影响,各大城市普遍建立技工讲习所。
技工讲习所运动关注的主要是在机械工业时代大众的职业需求,它将科学原理引入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从简单的技能模仿上升到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将美国的职业教育推进到一个新高度[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1、大学教育的目的,不 是教导单一技能,而是 提供广博的通识基础, 不是造就某一行业的专 家,而是培养领导群伦 的通才。
2、大学教育必须提供心 灵的训练和教养(the
discipline and furniture of the mind),训练指 扩展心理官能的力量, 教养指要以知识来充实 心灵。
broad, deep, and solid),以区别于局 部的或浅薄的教学。
主要内容
4、每一项古典学科都具 有心灵训练和教养的独 特功能,相反,职业技 术科目没有这种功能。
5、在古典学科的广博学 习中,用深思冥索的反 复辩论的方式,是培养 各种专业人才和领袖人 物的最佳教学方法。
影响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篇正式的教育哲学论述
Yale’s 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
主要内容
3、大学教学的目标 在于为卓越的教育奠 定基础(Its object is
lay the foundation of
a superior education )。这种 卓越英才教学,必须 是广博的、深入的和 坚固的(must be
耶鲁1828年的报告 (the Yale Report of 1828)
起因
19世纪初,科学启蒙运动正盛,而且美国 独立以后开始向中西部发展,自然科学和工艺 技术等职业实用科目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大学 中的古典学科受到批评和攻击。不少学者主张 大学应放弃古典学科,着重讲授实用学科。everend Jeremiah Day)组织了一批教授 研讨是否应该淘汰那些古典学科,次年发表了 一个报告,即耶鲁报告,也称为:Report on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耶鲁报告》反映了耶鲁保守的办学风格。
《耶鲁报告》出台第二年, A. S. Packard 在 North American Review上发文支持耶鲁报告, 并用general education 陈述了大学开设共同学 习科目的必要性,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一词在美国正式出现。 《耶鲁报告》影响了耶鲁整个19世纪,当时美 国南方和西部的许多大学校长和教师是耶鲁毕 业生,通过他们《耶鲁报告》也影响了美国其 他大学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