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高职院校既要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也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的意义、团队建设的方法和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进行浅析。
一、团队建设的意义1.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
科技创新团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创新团队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
3.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不仅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和保障。
1.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在团队建设的初期,需要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团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团队的功能和作用,为团队建设提供清晰的目标和任务。
2.搭建团队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成立科技创新团队、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基地等方式,搭建团队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为团队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3.加强团队建设管理。
科技创新团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明确团队建设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加强团队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管理和保障。
三、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1.人才梯队的建设。
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选拔优秀科研团队等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梯队,为团队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在提升院校科研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团队的组成、团队的目标和意义、团队建设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成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专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学生是团队的骨干力量,他们具有新鲜的思维和创新的眼光,能够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科技创新团队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等作为团队的顾问,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团队成员能够积累科研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团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团队成员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科技创新团队还可以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科技创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优化团队的组织结构。
科技创新团队应该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团队的高效运作。
其次是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高职院校应该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为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如科技论坛、科技比赛等,为团队成员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最后是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指导。
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培训和指导,提供科研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并定期组织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学术素养。
试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一、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现状1.科研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科研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高等职业教育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证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科研队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研工作的地位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成立之初的高职院校有三种途径:一是由中专独立升格而来;二是多所中专合并而来;三是独立建立的高职院校。
而中专的实际是教育科研工作几乎没有开展,没有意识,也没有经验,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及思想在很长时间上沿袭着中专的运作痕迹,造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忽视。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不利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部门或机构的设置在学院的整体工作中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
高职院校成立之初,很大部分院校没有科研处,有的建立了科研处也只是附属于教务处。
有的挂牌建立机构很长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的工作。
科研处在行政部门上处于虚设或空设的地位。
二是科研处工作平台搭建不够,缺乏创新支撑的条件。
科研处一般被归入二类科室管理,学院在科研办公经费预算上比起其他部门大打折扣;科研处人员的配备上也是参差不齐,一般是2~3人,工作量大,行政研究一起抓;人员素质的配备上不够科学,学院把科研处作为一般行政处室对待,科研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显得极端不足。
三是科研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科研工作者不受重视。
在高职这种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学院,科研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是教师的自由行为,教师没有科研压力与动力。
学院在管理考核上,科研没有硬性指标或考核的比重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科研处及其科研工作处于学院的边缘地位。
2.科研团队建设缺乏条件平台支撑,难以形成研究合力。
学院科研处及其工作的地位决定了学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和内容。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决定了教师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既没有大的政策鼓励,也没有大的政策约束,学院科研工作基本处于教师的个人行为。
从内容来看,教师的科研主体和内容基本处于围绕教学、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管理经验等微观方面的内容,在涉及学院宏观管理方面显得较为欠缺。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标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一直是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就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度剖析,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二、问题分析1. 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往往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存在着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的问题。
另对于已有的科研骨干人员,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和成长机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一些高校对于科研团队的资金投入不足,或者是缺乏稳定、长期的支持机制,这导致了很多科研创新团队难以持续地进行深入的科研工作。
3. 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一些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
4. 学术氛围不浓厚部分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学术氛围不浓厚的问题。
这不利于科研团队的长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
三、对策研究1.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针对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对科研骨干的培训和成长支持等方式来解决。
建立科研骨干的评价体系,激励其进行更多的科研工作。
2. 提高资金投入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对科研团队的资金投入,比如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引入企业赞助等方式来保障科研团队的经费来源。
3. 完善管理机制对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对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团队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科研工作的质量。
4. 加强学术建设针对学术氛围不浓厚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建立学术期刊等方式来加强高校的学术氛围,提高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创新作为提升学校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依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人才队伍、资源条件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现行的科研政策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院校在科研资金、项目立项、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科研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存在一些政策盲点和漏洞,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的顺利推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资金投入,简化项目立项流程,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等。
二是建立健全科研政策执行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有效执行。
三、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方面,院校的科研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水平、高潜力的科研骨干。
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科研人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科研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科研人才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科研骨干。
四、资源条件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源条件支持,包括物质条件和软件条件。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资源条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一方面,院校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软件条件方面,缺乏科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制约了科研创新的顺利进行。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基,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进行一些浅析。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来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必须明确学校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确定团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指导,使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努力。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
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撑,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更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
这个团队的成员应包括不同专业背景和技术领域的人才,例如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有创新理论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家等等。
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
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更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团队成员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使他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资源保障和支持。
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资源保障和支持,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更需要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确保团队成员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资源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为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和支持。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引言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面向产业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劳动力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高职院校既承担社会职业教育的任务,又肩负着培养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责。
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学团队数量与质量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数量与质量是目前困扰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数量有限、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高,团队成员缺乏海外留学或持续业界实践经验,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质量发展。
培养机制缺失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培养机制缺失,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质量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没有明确的职称晋升渠道、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备的培训机制等制度保障,导致教学团队成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不高。
学科层次不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学科层次不齐,也是困扰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学科面窄、覆盖范围小,难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多元化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思路的提出深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应深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建设。
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专业人才进入教学行业,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怎样建立健全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培养机制更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
应建立合理完善的职称晋升、薪酬体系和人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待遇和收入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进行学科优化提升高职院校应优化学科布局,拓宽教学管控范畴,全面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学科齐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1. 人力资源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工作单位,他们缺乏科研经验和创新思维,同时科研资金有限,影响了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2. 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科研团队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失去了科研的积极性。
3. 科研经费匮乏。
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经费有限,受制于财政预算,科研项目的开展举步维艰,不能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4. 教师群体缺乏合作意识。
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导致科研队伍内部团结不够,同行之间缺乏互动,阻碍了创新的发展。
二、对策1. 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增加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2. 完善高校管理体制。
高等职业院校应健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的科研评估体系,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激励和奖励,增加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高等职业院校应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和企业合作,增大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4. 提高教师团队凝聚力。
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科研创新的合作共同体,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高等职业院校应通过积极的措施,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升科研创新团队的实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创造更加优越的科研环境,进一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4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2№.42012年12月JOURNAL OF 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 Dec.2012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曹可,王艳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与项目管理处,江苏徐州221140)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有关建议,指出在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依托办学特点、优化团队建设模式、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结合、合理搭建学术梯队、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等,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建设;建设模式;学术梯队;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 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550(2012)04-0054-03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and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AO Ke,WANG Yan-qiu(Research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Xuzhou College ofIndustrial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140,China)Abstract: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t thestarting stag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has not been formed.According to the currentsituation and deficiencies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hat we should rely on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optimize team construction mode,realize combination crossing subjects and specialties,build theacademic echelon reasonably and establish 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benign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s.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s;team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mode;academic echelon;operation mechanism收稿日期:2012-10-18基金项目: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曹可,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E-mail:77571187@qq.com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以提高其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但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科研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1].本文拟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及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作为高职院校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由若干名一线教师或专职科研人员组成,汇集校内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术骨干.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依托校内资源,以纵横向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完成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为己任,以第4期曹可,等: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55取得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成果为目标,同时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遵循“整体带动,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服务地方,辐射地区发展,力求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2].在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引导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2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不足结合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仍有不足.团队建设项目仓促上马,许多团队临时组建,重于形式,成员结构不合理,没有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很难培育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2.1 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在当下业绩高于一切的高校环境下,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人相互之间达成默契,为争取科研项目,临时拼凑,彼此申请加入对方的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科研创新团队功利性强,往往随着科研项目的结题和团队建设的结束,团队自动解散,没有长效机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3].有的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重视吸收科研骨干,但忽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的甚至持排斥态度,这种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其他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抹杀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围绕其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但成员之间没有协同工作经验,势必造成团队稳定性弱、协作性差、效率低下及科研资源浪费等问题.2.2 团队带头人科研能力不强要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才能带领团队完成建设目标.但现实中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科研能力不强是制约其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样的团队也难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2.3 团队凝聚力下降凝聚力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生存发展的根本.临时拼凑起来的科研团队,凝聚力差,不可能实现“1+1>2”的效应.为了完成项目,个人忙于自己的项目,无暇顾及团队交流,团队合作变成一纸空谈,失去了凝聚力和创新思维的科研团队注定是短命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团队凝聚力与团队带头人密切相关,受团队带头人影响,但如今带头人更多的关注如何争取科研立项、经费支持及科研资源,忽视了团队内部的合作机制,致使团队协作精神缺失,人际关系紧张,整体凝聚力下降[4].优秀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不仅需要个人的表现,更需要整体科研攻关能力的表现.2.4 缺乏跨专业及跨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基本上都是自发组建的,有的是在原本的教研室基础上建立,有的是同专业好友之间建立,形成了众多的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科研创新团队.这样的团队研究方向单一,研究领域狭窄,团队创新性不强,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有限,很难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其团队建设的目的只局限于职称评定,不利于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也十分有限[5].从长远看,这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3 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鉴于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健全科研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机制.3.1 依托办学特点打造特色团队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和趋同效应的现象出现,高职院校应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依托本校的办学特点、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以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为平台,培育独具一格的科研创新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展开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和科研创新.这样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更具生命力,有利于获取更多高水平科研工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具有承担大型纵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3.2 优化团队建设模式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可以分专业、学科组建,也可以联合其他企事业单位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团队成员之间既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分工合作,也可以进行联合攻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引导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自由结合成不同模式的56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2卷科研创新团队,并对团队的运行进行科学管理,以纵横向科研项目为主要考核指标,明确团队的建设目标,始终贯彻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设理念.3.3 实现学科和专业的有机结合在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为最大程度的发挥科研创新团队的功效,必须打破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组建团队的弊端,鼓励人员流动,充分利用每位科研人员的科研优势,挖掘每位科研成员的科研潜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碰撞,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结合,最终实现学科、专业及部门之间的科研协作攻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高水平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3.4 合理搭建学术梯队学术梯队建设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时,不仅要考虑团队意识和个人科研能力,还要考虑个人的科研潜力,吸收相关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形成结构鲜明的梯队层次.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的核心,应具有较高的科研信誉,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和领导力,能够带头攻关科研创新课题.团队带头人确定后,选拨骨干成员的同时要积极吸收具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力争打造成具备活力和创造性的科研创新团队,让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既维持团队生命力,又人尽其用,使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科研骨干.3.5 完善运行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进行考核和奖励.团队建设期内,带头人应提交本年度总结(包括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及相关阶段性成果等),并提交下一年度的团队工作计划及预期目标,由学术委员会进行检查、考核.团队建设期满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共同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验收,不仅要考察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项目等)的数量,更要考察科研成果的质量.通过验收的团队,学校给予一定的后期经费补助,鼓励团队开展后续研究,并对团队成员在评职称、评优、定岗定编等方面优先考虑.这种激励机制一方面是对团队每位成员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自身价值及社会效益的提升.4 结语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带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推动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从依托办学特点、优化团队建设模式、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结合、合理搭建学术梯队、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确保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和长效运行.参考文献:[1] 刘长颖.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6-18.[2]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3] 姜颖南,伍玉林.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45-49.[4]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瓶颈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8(3):102-108.[5] 于学梅,韩汝军,李爱军,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现状及管理研究[J].科研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1):44-57.(责任编辑:陶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