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理论
犯罪社会学整理

犯罪社会学第一章导论一.犯罪与社会1.何为社会?社会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的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群。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层意思: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二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三是有相互作用的人群。
2.何为社会学?(1)“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波普诺,2007,p6)(2)“确实,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是一位业余的社会学家,用他所喜欢的力量去解释什么使得世界运转。
” (波普诺,2007,p7)3.何为犯罪?(1)刑法学中的犯罪(2)犯罪学中的犯罪(3)社会学中的犯罪4.迪尔凯姆认为犯罪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特殊的功能,社会也需要犯罪来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犯罪的两个最主要的功能:(1)犯罪可以增强和重新增强社会的集体意识。
因为犯罪是对社会集体意识的触犯,一旦一种行为对我们共同的信仰、习惯或权威等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时,一种共同的愤恨情绪就会表现出来,这些情感一旦发生作用,就会把每个人所有的全部力量释放出来。
(2)增进社会发展。
没有犯罪,法律就不能进步。
集体意识构成道德的边界,但道德的边界不能太僵化,需要突破。
有些犯罪就是对社会限制的突破,使社会限制减少从而使社会更有活力。
并可以帮助社会形成新的集体意识。
二.犯罪学与犯罪学派1.犯罪学派(1)古典犯罪学派(2)实证犯罪学派(3)犯罪社会学派(4)芝加哥学派2.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y)是一门学科,专门寻找犯罪行为出现的实际原因,以提供一个方法减轻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相关的犯罪研究也会发表社会与政府对犯罪标准和反应。
犯罪学属于行为科学,特别着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上的研究,和法律著作一样。
三.犯罪社会学1.概念(1)“除非认为犯罪是特定生理和心理构成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作用的结果,不能对犯罪做出任何其他科学解释。
”p47(2)“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而是由于他处于一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在这种条件下发芽、生长。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亦称“刑事社会学”。
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现实犯罪状况、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的地域分布;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制度和犯罪现象的关系;犯罪集团类型及其内部关系;犯罪集团的文化;犯罪的社会控制、社会预测和预防;违法行为和其他反社会行为及其防止对策等。
由犯罪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和法国的盖利开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费利首先提出,20世纪20年代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犯罪:触犯刑法、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特征是违反刑法,法律后果是应受刑罚处罚。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犯罪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率:用数字来计算某一地区或人口集团犯罪的记录与人口总数的比例。
以十万人为单位,记录其中的犯罪人数,为粗犯罪率;以达到犯罪年龄的十万人为单位,记录其中的犯罪人数,为细犯罪率;记录其中某个年龄段的犯罪人数,为特殊犯罪率。
计算犯罪率的方法很多,尚无统一的模式。
犯罪地区:亦称“越轨行为区”。
一个城市中犯罪或越轨行为的比例高于该城市中同面积和人口相仿的其他地区的地区。
通常位于该城市与相邻城市之间的过渡或边缘地带,往往是工业建筑物和铁路集中、居住条件恶劣、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
一般说来,该区域居民的文化素质较低。
犯罪类型:根据犯罪的行为方式、特征和犯罪主体的属性加以区分的不同的犯罪种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可分为成年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男性犯罪与女性犯罪等。
犯罪社会学理论

五、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交互决定论 人的行为受心理和环境的两种因素影响,行为(B)、心 理(P)和环境(E)三者之间相互连接,交互作用决定 人的行为取向。 P
期望与价值 观影响行为 种族、身高、性別等生 理特征与社会属性,引 发不同环境反应
不受环境影响之 行为,改变个人 印象
差别的社会待遇影 响个体的自我概念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阿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1.学术生涯:出生在加拿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 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哲学博 士学位。 2.教学生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学高 级研究中心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3.特殊荣誉: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利福 利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4.主要著作: 《攻击行为:社会学习分析》(1973)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1977) ............
第一阶段: 甲组:一个男子在打玩具娃娃,糖果奖励。结果: 儿童模仿录像,去打玩具。
乙组:同样男子在打玩具娃娃,暴力惩罚。结果 儿童害怕惩罚,不打玩具。 你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奖励榜样、模仿榜样行为、惩罚榜样、避 免榜样行为。
第二阶段: 甲组、乙组:鼓励两组 儿童模仿男子去打玩具 娃娃,并用糖果诱惑他 们。结果:他们争先恐 后击打玩具。 你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出 什么结论? 结论:观看录像、模仿 习得、攻击行为、条件 激发。
三、相关书籍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
作 者:(美)班杜拉 林颖等译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学习 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 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 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 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 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 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 用的思想倾向。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问题研究——犯罪、战争和贫困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问题研究——犯罪、
战争和贫困
犯罪、战争和贫困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
犯罪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犯罪可以破坏社会的安宁和秩序,导致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犯罪行为的多元化,让社会难以应对。
犯罪行为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贫穷、教育不足、社会不公等问题。
因此,为了彻底解决犯罪问题,需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入手,例如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公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社会资源的分配效率等。
战争是另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战争不仅导致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通常是由于领土、资源、国家安全等原因而爆发的。
然而,战争的根源也可能与贫困、文化差异、政治体制有关。
为了遏制战争,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国际合作,增加对弱势国家的援助,规范国家间的互动规则等。
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贫困的产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无法得到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无法获得公平的机会等。
贫困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通过提高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手段,降低人们的贫穷风险;同时也应该加强社会公正,确保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从而减少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存在。
总之,犯罪、战争和贫困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共同努力时,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犯罪学理论

2.差异交往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犯罪学大师E.H.萨瑟兰在解释妓女、酗酒吸毒、同性恋等越轨行为时提出来的。其要义主要包括:越轨行为是习得性行为,而非天生的,也非低智商或大脑疾病导致的;它是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学来的;一个人愈有机会和越轨者交往,则他表现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学习越轨行为时的内容包括实施越轨的技术、态度、目的以及合法化倾向等。萨瑟兰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犯罪研究,其思想与中国的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契合。
(二)社会过程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历是犯罪行为的主要的决定因素。他们指出,一些研究表明,社会阶级与犯罪率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除经济以外的因素对犯罪行为也有影响。因此社会过程理论家们把社会心理学、社会发展和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结合起来,发展起了自己的理论模式——社会过程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时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人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过程产生社会心理互动的结果。
3.庭结构残缺论
该理论是西方学者解释离婚对孩子影响的主要理论,也是被我国教育、司法和学术界广泛采用或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残缺论认为,家庭是为孩子提供养育和社会化服务的极其关键的社会制度,父母是保证孩子良好成长的重要资源,传统的父母双全的家庭一般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由于离婚造成孩子与未获得监护权的父(母)之间的交往数量和质量的减少与下降(Furstenburgetal,1985;White.etal,1985),以及绝大多数拥有监护权的父(母)都在外工作,无法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Brandwein,1974;Astoneetal,1991;Moen,1992),所以,父母离婚的孩子往往缺少必要的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爱、生活上的扶助和学习上的辅导,而父母支持的不足又增加孩子学业下降、行为不端和缺少自尊的概率(Rollinsand Thomas,1979)。
社会学与犯罪

社会学与犯罪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稳定。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学科,社会学对于犯罪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的社会根源社会学认为,犯罪并非是个别人的问题,不是哪些个体所独有、所创造。
相反,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犯罪有着明显的社会根源。
犯罪的产生,首先有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学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犯罪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社会施加的角色压力:社会中的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如夫妻、父母、儿女、职工等。
社会角色承担的压力和社会期望,容易导致违反法律、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社会不平等:社会上的财富、地位和势力不平等,造成贫富悬殊,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分化。
少数人因为接触到合法的财富、权力和资源,而沉迷到犯罪行为中。
社会文化:文化对于社会和人的行为、思想等方面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文化对于犯罪行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传统的文化标准对人格发展和行为方式构成了一定的规范,如家庭观念、义务、责任、权利等价值观。
二、犯罪行为的同一性社会学认为,犯罪行为是各个社会的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分析,可以获得人类社会的深层次特征。
从一定程度上寻找社会和人的规律性,对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家从犯罪行为的性质、动机、过程、类型等方面来做分类和划分,建立起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1. 主观因素: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决策等内在因素。
2. 客观因素:犯罪行为的场所、时间、物品、手段等外在的具体条件。
3. 犯罪后果:犯罪行为对受害人、对社会的影响。
三、犯罪与社会治理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散是社会问题,必须要借助有关部门、组织和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针对犯罪行为的刑法、司法化以及刑罚等社会治理流程的确需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但是,纯粹从行政制度管理和治理入手显然还不够,需要对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加以重视。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与犯罪学理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与犯罪学理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及其原因,犯罪学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犯罪与犯罪学理论的关系,并介绍几个经典的犯罪学理论。
一、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在社会学中,犯罪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与个体因素有关,也与社会背景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社会学视角强调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动力和环境因素,通过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来解释犯罪现象。
从社会学视角看待犯罪,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犯罪问题并提供更有效的犯罪控制和预防方法。
二、犯罪学理论之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是社会学视角下的一种犯罪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生态学理论,犯罪率高的地区通常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犯罪率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的地理分布和犯罪率的差异。
三、犯罪学理论之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结构理论是另一种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对个体的犯罪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结构理论指出,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社会剥夺和社会隔离等因素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例如,贫困和社会边缘化常常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结构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可以为犯罪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犯罪学理论之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社会学视角下的另一个重要犯罪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在选择是否从事犯罪行为时会受到社会控制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个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力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变化。
综上所述,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与犯罪学理论紧密相关,旨在通过社会因素和社会结构等角度解释犯罪现象并提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方法。
生态学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控制理论等都是重要的犯罪学理论,它们为我们深入研究犯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实现社会安全和公正作出更有效的贡献。
西方犯罪学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

三、 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 迪尔凯姆: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社会失范; • 塔尔德 :模仿规律 •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兴起:威廉姆· 邦格 • 里昂学派:社会环境的作用
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 学的犯罪研究兴起和发展
• 研究方向: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 研究中心:从欧洲 美洲 • 美国犯罪学家莫里斯· 帕米 利促使了美国社会学与犯 罪学的联合 •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犯 罪生态学研究 • 约翰· 齐林(John Lewis Gillion)、菲利普· 帕金斯、 萨瑟兰、塞林等不同接触 论、文化冲突论和紧张理 论
亚文化理论
• 少年帮伙亚文化:帮伙中流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 范。成员依此来思考、判断、行为。特点:非功 利性、恶意性、否定性、多样性、即时享乐主义、 群体自由和独立。 • 下层阶级文化:麻烦、强硬、聪明、兴奋、命运、 自主(蔑视权威):美国往事 • 暴力亚文化:南部大城市暴力犯罪率最高,用犯 罪学家的观点来说,南部主要存在暴力亚文化。 就象好莱坞西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团伙暴力、 个人复仇、夜间飙车、枪战等到处可见。
• • •
不同交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 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 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 • 社会学习理论是对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修正 • 认为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施或观察犯罪 行为而学习获得的;人们是否犯罪取决于其生活的社会环 境中的有关因素,这一理论尤其适合解释暴力犯罪。 • 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攻击型行为主要是从三个地方学来 的:第一是从家庭成员那里学来的;第二是从周围的社会 环境学来的;第三是从媒体那里学来的,电影和电视上的 暴力行为往往更加生动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习理论ຫໍສະໝຸດ 目录• • • • • • • (一)概述 (二)代表人物 (三)相关书籍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来源 (五)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六)社会学习理论之犯罪学角度 (七)评价
班杜拉的儿童玩偶实验
前提:两组儿童观看暴力视频之后给予不同的对待。 目的:研究榜样对人的影响。 • 视频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阿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1.学术生涯:出生在加拿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获 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哲学博 士学位。 2.教学生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学高 级研究中心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3.特殊荣誉: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利福 利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4.主要著作: 《攻击行为:社会学习分析》(1973)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1977) ............
B
E
被引起的环境事 件可改变活动的 方向或強度
行为引发的 环境事件
六、社会学习理论之犯罪学角度
(一)犯罪视角: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个体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 个体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 个体攻击行为的保持机制 攻击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
观察学习(间接学习) 两种途径 亲历学习(直接学习)
暴力殴打事件
厌恶性鼓动者
( 三 ) 激励性鼓动者 攻 击 通过学习习得攻击 行 为 具体情境如何诱发 示范性鼓动者 启 动 机 制 训导性鼓动者
言语威胁侮辱 生活条件恶化 目标行为受阻 谋财害命、拦路抢劫 积极预期 、铤而走险 示范暗示 抑制解除 情绪唤起
个体意识、社会权威 扭曲权威、残忍命令
精神病人、古怪信念
• (三)伯尔拉(Y.Berra)也赞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说: “靠看,你能观察许多事物”。 • (四)尼尔茨(M.T.Nietzel)1979年曾说:他们(班杜拉等)对犯罪 行为的分析主要是将几个简单原则应用于复杂的现象。他们既没有解 释犯罪行为的普遍性,也没有解释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八、原创评论
三、相关书籍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
作 者:(美)班杜拉 林颖等译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学习 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 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 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 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 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 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 用的思想倾向。
•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榜 样 行 为 表 现
1 注 意 过 程
2 保 留 过 程
3 再 生 过 程
4 动 机 过 程
经 模 仿 学 得 行 为
注意过程:引起兴趣、激发注意 观察者的心理特征 榜样的活动特征 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 保持过程:符号形式、长时记忆 表象记忆系统 言语编码系统 再现过程: 记忆动作、应用实践 动作认识组织 表现实践行为 自我练习调整 动机过程: 应用与否在于动机 家庭成员 社区成员 大众传媒
第一阶段: 甲组:一个男子在打玩具娃娃,糖果奖励。结果: 儿童模仿录像,去打玩具。
乙组:同样男子在打玩具娃娃,暴力惩罚。结果 儿童害怕惩罚,不打玩具。 你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奖励榜样、模仿榜样行为、惩罚榜样、避 免榜样行为。
第二阶段: 甲组、乙组:鼓励两组 儿童模仿男子去打玩具 娃娃,并用糖果诱惑他 们。结果:他们争先恐 后击打玩具。 你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出 什么结论? 结论:观看录像、模仿 习得、攻击行为、条件 激发。
妄想性鼓动者
总统暗杀、妄想驱使
( 四 ) 攻 击 行 为 保 持 调 整 机 制
实物报酬
外部强化
攻击行为 有利后果
社会赠予 排除痛苦 被害人痛苦 榜样受奖、尝试模仿 榜样受难、避而远之
替代强化
奖惩榜样 影响学生
道德标准评价体系
自我强化
评价调整 自我奖惩
外界反馈进行修正 灵魂深处良心拷问
七、学者评论
(一)医学意义:诞生了模仿学习疗法,有利于治 疗恐惧心理疾病。 (二)教育学意义:指出了榜样示范活动的内在规 律,科学理论引导优化教学活动。 (三) 传媒学意义:注重高尚理念引导,减少渲染 暴力场面。 (四)心理学意义:融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 优点,有利于预测人的行为轨迹。
(五)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高度危险,不能通过精密 实验再现过程。班杜拉的深入研究攻击行为(包括犯罪) 由获得机制、启动机制和保持调整机制构成。着重从观 察学习、榜样示范和自我调节、替代强化内外两个层面 来探究人的行为轨迹,对研究犯罪现象发生与探究犯罪 原因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一)美国犯罪学家西格尔(.J.Siegel) 1989年认为,社会学习理论 发现了四种导致暴力的因素(情绪唤起、攻击技能、预期结果和价值 观念)。这些知识为我们系统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 防犯罪对策,建立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 (二)莫尔(Mowrer)认为,观察者仅仅通过看到模型的奖励就可 以学会这个模型的反应。
版权所有 杜拉 • 《社会学习理论》
The end,thank you!
一、概述
创立: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
(J.Dollard,1900-?)和米勒 (ler,1909-?)最早对社 会学习进行系统研究。于1941 年首创社会学习理论。
发展:罗特(J.B.Rotter)和班
杜拉对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继承并发展社会学习理论。当今 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代表, 成为现代人格心理学发展中的一 大流派。班杜拉着眼于观察学习 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 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 互作用。
五、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交互决定论 人的行为受心理和环境的两种因素影响,行为(B)、心 理(P)和环境(E)三者之间相互连接,交互作用决定 人的行为取向。 P
期望与价值 观影响行为 种族、身高、性別等生 理特征与社会属性,引 发不同环境反应
不受环境影响之 行为,改变个人 印象
差别的社会待遇影 响个体的自我概念
《人性辉煌之路 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理论》(2001/2)
作 者: 高申春
出 版 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介绍二十世纪心理 学家班杜拉生平及思想的导 论性著作。
四、社会学习理论的来源
行为主义理论 (外在因素)
继承批判
认知主义理论 (内在因素)
吸收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仍然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稳健派行为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