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 PPT
合集下载
膝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选择相应大小的股骨远端截骨模块, 并安装
对股骨远端进行截骨
测量膝关节伸直间隙
安装外旋定位系统
建立外旋3º:
+ 注意选好左右 膝标记来建立 给外旋3°带来 参考的小孔.
安装测量板块
股骨的最后 割.
1.后髁. 2.后斜角. 3.前髁. 4.前斜角. 5.髁窝.
平衡伸直屈曲间隙
手术技术 截骨
髓
股骨把持器
内
定 位 杆
滑 锤
把
开髓钻
手
垫片打器
髓内定位杆
持钉器
拔钉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锥
四合一截骨器把手
力线测量杆
固 定 钉
+ 股骨器械
外翻定位模块
股
骨
远端截骨模块
测
量
钩
外旋器
钻头
四合一截骨模块
股骨测量器
+ 股骨器械
股骨试模 髁间截骨锉
测量刮片
髁间截骨模块
+ 胫骨器械
胫骨截骨测量钩
股骨打器
抱
踝
器
胫骨截骨模块
安装假体
+ 安装与股骨假体相 适应的假体试模
+ 安装股骨试模 + 插入垫片
检查关节的力线,屈伸功能及关 节的稳定性
脉冲冲 洗非常 重要
安装胫骨假体并用专用击打器打紧
安装股骨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骨锤、刮匙、尖刀 )
再次检查
缝合切口(放置负压引流、屈曲7号线缝合)
顺序:1、胫骨截骨;2、股骨截骨;3、胫骨再处理 ;4、安装假体。 6个截骨面:胫骨近端、股骨远端、股骨前髁、股骨后 髁、两个斜角 3个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7度)、股骨远端外翻角 (5-6度)、股骨后髁 外 旋角(3度)
膝关节置换 ppt课件

23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小号的股骨假体
24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股骨远端垫块将股骨假体移向远端后用较薄的胫 骨垫片
25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松, 屈曲紧
– 用厚的聚乙烯垫片和小号的股骨假体
26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紧, 屈曲好
– 多切股骨远端
27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松, 屈曲好
1
16
骨缺损处理原则
Lucey S, Scuderi G, Kelly M,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Bone Loss in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November. 2000, 3-6.
1
17
稳定性 – 间隙
改变股骨远端
只对伸直有效
对屈曲无效
18
稳定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隙
只对屈曲有效
改变股骨后髁
对伸直无效
19
稳定 – 间隙
改变胫骨
对屈伸都有效
20
解决问题…..
屈曲
伸直
21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紧, 屈曲紧
– 用更薄的垫片, 或切除更多的胫骨
22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偏心的延长柄将股骨假体前移
• 伸直好, 屈曲松
– 用偏心延长柄将股骨假体后移 – 用股骨后方垫块
32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松
– 加切股骨远端用较厚的聚乙烯垫片
1
14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小号的股骨假体
24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股骨远端垫块将股骨假体移向远端后用较薄的胫 骨垫片
25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松, 屈曲紧
– 用厚的聚乙烯垫片和小号的股骨假体
26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紧, 屈曲好
– 多切股骨远端
27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松, 屈曲好
1
16
骨缺损处理原则
Lucey S, Scuderi G, Kelly M,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Bone Loss in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November. 2000, 3-6.
1
17
稳定性 – 间隙
改变股骨远端
只对伸直有效
对屈曲无效
18
稳定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隙
只对屈曲有效
改变股骨后髁
对伸直无效
19
稳定 – 间隙
改变胫骨
对屈伸都有效
20
解决问题…..
屈曲
伸直
21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紧, 屈曲紧
– 用更薄的垫片, 或切除更多的胫骨
22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紧
– 用偏心的延长柄将股骨假体前移
• 伸直好, 屈曲松
– 用偏心延长柄将股骨假体后移 – 用股骨后方垫块
32
屈伸平衡方法
• 伸直好, 屈曲松
– 加切股骨远端用较厚的聚乙烯垫片
1
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演示文稿课件

手术目的
主要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 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 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引起的 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
禁忌症
患有全身感染、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严重骨质疏松、膝关节周围血管病 变等患者不适合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 换术。
假体安装
将人工膝关节假体安装到截骨 部位,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麻醉方式。
截骨
根据手术计划进行股骨、胫骨 和髌骨的截骨。
止血与缝合
止血并缝合手术切口,放置引 流管。
手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 术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
疼痛管理
使用药物、理疗等方法控制疼 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清创、再次手术等,同时需要积极寻找并处理感 染源。
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
能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
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手术过程中 的血管损伤和术后患者长时间卧
床所致。
处理血栓形成与栓塞的方法包括 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和手术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常用 于制造人工膝关节的衬垫,具有较好 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够减轻关节 摩擦和磨损。
膝关节假体选择依据
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活动量大,需要选择耐 磨性和稳定性
。
病变程度
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需要不同类 型的人工膝关节,例如,骨关节 炎患者需要全膝关节置换,而半 月板损伤患者则可能需要部分膝
主要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 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 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引起的 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
禁忌症
患有全身感染、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严重骨质疏松、膝关节周围血管病 变等患者不适合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 换术。
假体安装
将人工膝关节假体安装到截骨 部位,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麻醉方式。
截骨
根据手术计划进行股骨、胫骨 和髌骨的截骨。
止血与缝合
止血并缝合手术切口,放置引 流管。
手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 术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
疼痛管理
使用药物、理疗等方法控制疼 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清创、再次手术等,同时需要积极寻找并处理感 染源。
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
能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
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手术过程中 的血管损伤和术后患者长时间卧
床所致。
处理血栓形成与栓塞的方法包括 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和手术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常用 于制造人工膝关节的衬垫,具有较好 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够减轻关节 摩擦和磨损。
膝关节假体选择依据
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活动量大,需要选择耐 磨性和稳定性
。
病变程度
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需要不同类 型的人工膝关节,例如,骨关节 炎患者需要全膝关节置换,而半 月板损伤患者则可能需要部分膝
表面膝关节置换假体ppt课件

每侧5种型号,最大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 需要。
胫骨假体解剖型设计
内侧
Churchil DL, et al. The transepicondylar axis approximates the optimal flextion axis of the knee. Clin Orthop,1998,356:111-118
(Insall , Orthopedics 1998)
活动半月板构件
应力载荷的分布试验
固定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正常膝关节在屈伸活动过程中存在旋转运动,由于活动半月板的存 在,大大减少了膝关节假体旋转对胫骨假体的剪切力,降低了假体 的松动率 胫骨假体所受的旋转应力: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髌骨在股骨髁间滑槽中运动轨迹的 改变,活动半月板假体中旋转平台的旋转可以调整髌骨的运动轨 迹始终处于良好位置 髌股关节友好: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股骨假体与旋转平台为完全的面接触,并且之间的形合度高, 所以提供了假体之间全方位的稳定 假体之间的稳定: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聚乙烯垫片型号根据股骨假体 来选择,使得股骨假体与聚乙烯 垫片形合度更加)
活动半月板垫片解剖型设计
• 半月板的前唇均较高, 即使在无法保留后叉韧 带的情况下也可维持关 节的稳定性
Gemini MKII为我们提供了:
• 解剖型设计和符合生物力学特征的固定 • 假体之间良好的形合度 • 低接触应力和低磨损 • 灵活的旋转能力消除假体固定界面的不良应力 • 简捷精确的假体植入技术 • 超过94 % 的病人手术后HSS评分达到优良
股骨假体解剖型设计
胫骨假体解剖型设计
内侧
Churchil DL, et al. The transepicondylar axis approximates the optimal flextion axis of the knee. Clin Orthop,1998,356:111-118
(Insall , Orthopedics 1998)
活动半月板构件
应力载荷的分布试验
固定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正常膝关节在屈伸活动过程中存在旋转运动,由于活动半月板的存 在,大大减少了膝关节假体旋转对胫骨假体的剪切力,降低了假体 的松动率 胫骨假体所受的旋转应力: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髌骨在股骨髁间滑槽中运动轨迹的 改变,活动半月板假体中旋转平台的旋转可以调整髌骨的运动轨 迹始终处于良好位置 髌股关节友好: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活动半月板构件
股骨假体与旋转平台为完全的面接触,并且之间的形合度高, 所以提供了假体之间全方位的稳定 假体之间的稳定:固定半月板<活动半月板
(聚乙烯垫片型号根据股骨假体 来选择,使得股骨假体与聚乙烯 垫片形合度更加)
活动半月板垫片解剖型设计
• 半月板的前唇均较高, 即使在无法保留后叉韧 带的情况下也可维持关 节的稳定性
Gemini MKII为我们提供了:
• 解剖型设计和符合生物力学特征的固定 • 假体之间良好的形合度 • 低接触应力和低磨损 • 灵活的旋转能力消除假体固定界面的不良应力 • 简捷精确的假体植入技术 • 超过94 % 的病人手术后HSS评分达到优良
股骨假体解剖型设计
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和技巧ppt课件

关节僵硬预防
坚持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时间制 动导致关节僵硬;定期随访评估关 节功能恢复情况。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膝关节置换手术基本概念 和原理
介绍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定义 、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基 本概念,以及手术原理和步骤 。
术前评估和准备
详细阐述了术前评估的内容和 方法,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和具体内容。
切口选择与暴露方法
切口选择
常用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也可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切口。
暴露方法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 膝关节前方结构,注意保护周围血管 神经。
关节清理及软组织平衡技巧
关节清理
彻底清除关节内病变组织,如滑膜、增生骨质等,同时处理影响关节活动的骨赘。
软组织平衡
评估软组织张力,通过松解紧张侧软组织或加强松弛侧软组织来达到软组织平衡。注意保持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 稳定性。
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包括心肺功能、下肢肌
力、关节活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或MRI等 影像学检查,评估膝关 节病变程度和周围软组
织情况。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评 估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
术耐受性。
术前用药及注意事项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必要的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04 假体选择与安装技巧
假体类型介绍及选择依据
膝关节假体类型
主要包括全膝关节假体、单髁膝关节假体和髌骨假体等。
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膝关节病变程度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假体 类型。
坚持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时间制 动导致关节僵硬;定期随访评估关 节功能恢复情况。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膝关节置换手术基本概念 和原理
介绍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定义 、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基 本概念,以及手术原理和步骤 。
术前评估和准备
详细阐述了术前评估的内容和 方法,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和具体内容。
切口选择与暴露方法
切口选择
常用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也可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切口。
暴露方法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 膝关节前方结构,注意保护周围血管 神经。
关节清理及软组织平衡技巧
关节清理
彻底清除关节内病变组织,如滑膜、增生骨质等,同时处理影响关节活动的骨赘。
软组织平衡
评估软组织张力,通过松解紧张侧软组织或加强松弛侧软组织来达到软组织平衡。注意保持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 稳定性。
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包括心肺功能、下肢肌
力、关节活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或MRI等 影像学检查,评估膝关 节病变程度和周围软组
织情况。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评 估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
术耐受性。
术前用药及注意事项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必要的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04 假体选择与安装技巧
假体类型介绍及选择依据
膝关节假体类型
主要包括全膝关节假体、单髁膝关节假体和髌骨假体等。
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膝关节病变程度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假体 类型。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编ຫໍສະໝຸດ 版ppt1手术适应症
(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 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2)少数创伤性关节炎; (3)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 (4)少数老年人的髌骨关节炎; (5)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 (6)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
编辑版ppt
9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 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 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 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 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 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 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 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 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 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 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 2mm.
编辑版ppt
10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 台
编辑版ppt
2
手术禁忌症
(1)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2)膝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 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
编辑版ppt
3
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度)、 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 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并不是 手术绝对禁忌症。
编辑版ppt
4
手术物品的准备
一.甲台、腹包、中单三条、衣包 二.小骨包、骨凿包、椎板撑开器、髋臼拉钩、
(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 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2)少数创伤性关节炎; (3)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 (4)少数老年人的髌骨关节炎; (5)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 (6)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
编辑版ppt
9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 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 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 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 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 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 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 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 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 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 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 2mm.
编辑版ppt
10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 台
编辑版ppt
2
手术禁忌症
(1)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2)膝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 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
编辑版ppt
3
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度)、 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 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并不是 手术绝对禁忌症。
编辑版ppt
4
手术物品的准备
一.甲台、腹包、中单三条、衣包 二.小骨包、骨凿包、椎板撑开器、髋臼拉钩、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ppt课件

且无痛
严重屈膝挛缩 膝关节 活动小于50度 ×
术前准备
一、 X线片
全长下肢X线片(投照距离110cm) 解剖轴:股骨、胫骨干的中心纵轴线 机械轴:膝伸直位髋关节、膝关节 及
踝关节中点的连线。 正常生理条件下,此轴大体 为一直线。
胫骨解剖轴与股骨机械轴不成直线则出 现内、外翻。
股骨解剖轴与机械轴形成 5 --10 ° 生理 外翻角( 平均 6 ° )。
假体的固定 骨水泥固定
并发症:
骨折: 1 . 股骨髁骨折
2 . 胫骨平台骨折
3 . 髌骨骨折
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麻痹(高度屈曲挛缩畸形)
感染:
皮下红肿;表皮坏死;张力性水泡
下肢静脉炎 静脉血栓:
THR发生率:35-45% TKR发生率:45-55%
肺栓塞: 术后24h;术后2周内
术后康复训练:
2、截骨:(五大截骨) (1)胫骨上端的水平截骨 (2)股骨远端呈4-6°的外翻截骨 (3)股骨远端前、后髁截骨 (4)股骨远端前、后斜面截骨 (5)髌骨截骨(多数可不置换)
手术技术要求:
1 熟悉掌握手术器械切骨顺序,严格 按切骨模具切骨。
2 切骨安装试模后要达到被动活动度: 伸直为0 º,无过伸,屈曲>90 º;髌骨轨 迹良好,无侧方活动。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 膝关节伸Fra bibliotek:初始被动伸直;最终主动伸直。 达到一定的屈膝度:CPM训练
临床评价:屈膝 90º — 3分 屈膝 100º — 4分 >110º — 5分
膝关节伸与屈的关系处理:
保证伸膝功能大于屈膝功能 伸膝不良可造成术后应力集中,膝关节 疼痛,关节肿胀;长期假体松动。
伸屈功能训练的恢复时间:
严重屈膝挛缩 膝关节 活动小于50度 ×
术前准备
一、 X线片
全长下肢X线片(投照距离110cm) 解剖轴:股骨、胫骨干的中心纵轴线 机械轴:膝伸直位髋关节、膝关节 及
踝关节中点的连线。 正常生理条件下,此轴大体 为一直线。
胫骨解剖轴与股骨机械轴不成直线则出 现内、外翻。
股骨解剖轴与机械轴形成 5 --10 ° 生理 外翻角( 平均 6 ° )。
假体的固定 骨水泥固定
并发症:
骨折: 1 . 股骨髁骨折
2 . 胫骨平台骨折
3 . 髌骨骨折
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麻痹(高度屈曲挛缩畸形)
感染:
皮下红肿;表皮坏死;张力性水泡
下肢静脉炎 静脉血栓:
THR发生率:35-45% TKR发生率:45-55%
肺栓塞: 术后24h;术后2周内
术后康复训练:
2、截骨:(五大截骨) (1)胫骨上端的水平截骨 (2)股骨远端呈4-6°的外翻截骨 (3)股骨远端前、后髁截骨 (4)股骨远端前、后斜面截骨 (5)髌骨截骨(多数可不置换)
手术技术要求:
1 熟悉掌握手术器械切骨顺序,严格 按切骨模具切骨。
2 切骨安装试模后要达到被动活动度: 伸直为0 º,无过伸,屈曲>90 º;髌骨轨 迹良好,无侧方活动。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 膝关节伸Fra bibliotek:初始被动伸直;最终主动伸直。 达到一定的屈膝度:CPM训练
临床评价:屈膝 90º — 3分 屈膝 100º — 4分 >110º — 5分
膝关节伸与屈的关系处理:
保证伸膝功能大于屈膝功能 伸膝不良可造成术后应力集中,膝关节 疼痛,关节肿胀;长期假体松动。
伸屈功能训练的恢复时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1
避免牵引过紧,以免腓骨小头受压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2
患肢下方置入软垫,抬高,可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3
进行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器锻炼时,肢体放于机器上应注意不可外旋。
4
对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以免延误诊断。
5
腓总神经损伤
术后感染
A
F
B
D
E
C
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大部分DVT发生在小腿腓肠肌静脉丛,部分通过繁衍扩展而向上侵犯股静脉。 病人会有疼痛、腓肠肌或大腿肌肉的压痛、单侧小腿水肿。Homans征阳性。 如何预防:术前、术后常规血管彩超检查 抬高患肢,腿下垫软枕或体位垫。 鼓励患者做踝关节及膝关节屈伸活动。 应用足底静脉泵促进血液回流,消肿治疗。 应用弹力绷带或有压力阶差的弹力袜。 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开始活动,如按摩下肢等。 观察患者有无腓肠肌压痛。 遵医嘱预防性的应用抗血栓药物等。
脚踝的运动 目的:手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做,可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小腿肌肉力量。 方法:1.足跖屈运动— 2.足背伸运动--- 将脚趾向上朝腿部弯曲 将脚趾向下朝足底屈曲
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运动 目的:保持大腿前方肌肉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縮以作为离床前的 准备。 方法:1.平躺,患侧肢体伸直 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20-30次/组,1组/小时 患肢膝垫毛巾,用力收缩大腿肌肉使膝窝紧贴毛巾,膝盖向下压,数1-5秒后放松,20-30次/组,1组/小时
02
遵医嘱按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确保疗效。预防口腔、呼吸道,肺部继发感染,积极改善组织缺氧,保护皮肤完整性,安排和理膳食,加强营养。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利用看书、听音乐等转移疼痛注意力 当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止痛剂 鼓励患者深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满足类风湿患者需要 置换髌骨的需求
• 随着双髁假体之后设计 了双髌假体
• (Duopatellar)
• 至此时TKA假体设计理 念仍以PCL保留型假体 为主
1978年,由于观 察到骨质疏松和 肥胖病人中胫骨 单独假体下沉
设计了整体聚乙 烯胫骨假体
• 1979之后的5年 • Kinematic 和
• Campbell(1940)受Smith-Peterson髋关节 置换术的启发,在麻省总院进行股骨侧假体的置 换。
半关节置换术 (Hemiarthroplasty)
• 1958年, MacIntosh进行丙烯酸 (acrylic)胫骨平台假体置换
• 适应征限于伴有疼痛的内外翻畸 形
McKeever假体 沿用至今
解剖型假体
• 由Mark III 发展而来
• 股骨髁分左 右侧
• 球心型假体
目前常用的膝关节假体
PCA假体(porous coated anatomic)
• 80年代Hungerford 设计
• 类似假体:MillerGalante型
LCS假体(Limited Contact Stress)
McKeever假体(胫骨侧半 关节置换) 20世纪60年代Brigham医院 首创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多中心假体
• Gunston设计
• 膝关节是多中心、多 轴运动的关节
• 平台曲率半径大于股 骨髁曲率半径源自绞链式假体(1970- )
• 60年代末发现对全关节病变治疗中,半膝关节置换疗效 不佳。在发展其他假体的同时对绞链假体进行了改进
KinemaicII假体成为使 用最多的膝关节假体
• 金属托聚乙烯一体化设 计,仅提供3个型号
• 20世纪80年代 • 非骨水泥多孔涂层假体开
始盛行 • PFC(Press Fit
Condylar)(1984.11) • Kinematic 和 KinemaicII
假体成为使用最多的膝关 节假体
• 金属托聚乙烯一体化设计 ,仅提供3个型号
膝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
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分类
• PS
• 几何型假体
• CR
• 解剖型假体
• 限制性假体
➢半限制性假体
• 固定平台假体
➢铰链膝
• 旋转平台假体 • 骨水泥假体
• 单髁型假体
• 非骨水泥假体
• 混合型假体
膝关节置换历史概述
• 最早的膝关节成型术雏形出现于1860年, Verneuil使用软组织覆盖病变的膝关节表面
• 1986年之后 • Thornhill,Richard
Scott等设计 Ominifit假体带有组 配长柄
• 同时PFC组配假体
1994年现代单髁型假体
• 年龄较大 • 体重较轻 • 活动量少 • 单室病变 • 交叉韧带损
伤
Unicompartment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ichard D. Scott
• 波士顿发明了Marmor假体
• 早期的单髁假体
双髁型假体1973代替Marmor假体
•同时保留前后 交叉韧带 •矢状面曲率半 径由前向后逐 渐减少
全髁型假体(TCP)
• Insall 1973 年设计
• 膝关节置换 的“金标准”
• 切除PCL • 最早的CR假
体
TCP I(1973) TCP II (1976) TCP III (1977)
• 生物材料 自体 异种 非生物材料
• 1860 Ferguson 膝关节表面切除术
这些术式在当时就被证明效果不 佳,只能用于特殊的严重病例
• 现代膝关节置换术指近30余年时间对膝关节假体和 置换术的改进
• 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使膝关节置换成为可能
半关节置换术 (Hemiarthroplasty)
• 有限接触应力假体 • 其理念应用数十年,一直
未被广泛应用 • 近年开始再度引起重视
LPS假体
IB型假体(InsallBurstein)由TCP II 的基础发展而来
旋转平台假体
LPS-Flex Fixed Bearing Knee
• Guepar假体
早期绞链假体(单轴绞链型)
Walldius 假体
Shiers 假体
绞链式假体(Hinge TKA)
• 又称完全限制性假体 • 优点:良好的内在稳定性
对膝关节软组织要求低 手术操作简单 • 缺点:只能不完全模仿膝关节屈伸活动 松动、假体下沉率高 感染率高
• 1972年,基于金属-聚乙烯髋关 节置换早期优良疗效。
非限制型假体
多中心假体
Freeman
双髁型假体 几何型假体
LPS 假体 PCA 假体
Highflex 假体
TCP 假体
解剖型假体 全髁型假体
LCS 假体
几何型假体
• 1971年设计 • Mark I • Mark II • Mark III
Freeman 系列假体
• 直到Freeman-Samuelson 假体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