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正常菌群对构成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其生理学意义有:
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有多种机制拮抗病原微生
物的入侵与定居。
免疫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疫苗作用、促进免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医学微生态学(medical microecology)
则是微生态学的重要分支。
问题
1.在正常人体哪些部位有菌,哪些部位无菌? 2.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菌的部位如果完全抑制细
菌生长,将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武汉大学 刘先洲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 与机会性感染
授课内容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
正常微生物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机会性感染 细菌的感染 感染的来源于传播方式 感染的类型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部位 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
概念
感染(infection):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若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 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通常称 为传染。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 pathogen):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 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病原菌或非致病菌
肢动物为媒介
医院感染
患者在住院期间又患其他感染性疾病称为,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正常菌群寄居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即微生态环 境,如果寄居部位改变,就可引起疾病。
免疫功能的降低
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药物的使用以及射 线照射等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疫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营养作用: 如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K 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中乳杆菌、双歧杆菌有抗衰
老作用。生理细菌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消除 氧自由基的毒性。SOD已确定为抗衰老的因素之一。
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消除肠道内过量
代谢产物—如亚硝酸盐类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及宿 主与外环境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 微观的生态组合。
在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这种微生态环境 都有着特定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微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1. 外源性感染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2. 内源性感染
这类感染致病菌大多为体内正常菌群,少数是以隐伏状态留居 的病原菌。
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消化道:粪——口途径
皮肤 :皮肤的机械损伤、烧伤、
咬伤
血液 :输血注射及使用血制品 性传播:人类自身的性行为传

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经节
三、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
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原来不致病 的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这类细菌称为
机会性致病菌 (opportunistic bacterium),或条 件致病菌(conditional bacterium)。 由机会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之为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
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 属、假单胞菌属等最常见。
真菌中白念珠菌为最常见,也可见曲霉菌和毛霉菌。
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机会性致病菌主要是正 常菌群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转变而成 。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病原菌均为天然或获得 性耐药菌,且往往多重耐药,常在抗生素的选 择压力下在人群中播散,甚至爆发流行。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nonpathogen)。
一、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 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 生物对宿主无害,是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 称正常微生物群,简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在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 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宏观的生态 环境,形成了一种生态学(ecology)。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的内部及其与宿 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 物质、能量等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研究微生
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 主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学科; 也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和生态调整 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