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学科本体知识缺失所想到的汇编
对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问题的思考3页word

对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问题思考教师专业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
大多数教师知道“如何去教”与“如何去管”,但对“是什么”与“教什么”却略感不足。
笔者从“图形与几何”领域对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缺失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方式包括解题与实际授课,并撰文如下。
【考题1】一个32 cm×40 cm矩形,其中,点A、B、C、D分别在它四条边上,如图1所示。
已知点C比点A低20 cm,点D比点B更靠近左侧8 cm,请问四边形ABCD面积为多少cm2?正确率:准入45?郾1%,在职12?郾2%。
【考题2】在图2中,点A与点B分别为半径14 cm与半径28 cm两个四分之一圆圆心。
请问图中区域I与区域II面积之差为多少cm2?(取π=)正确率:准入52?郾6%,在职16?郾9%。
【考题3】在一个正三角形中内接一个圆。
圆内又接一个正三角形,如右图。
外面大三角形与里面小三角形面积比是多少?正确率:准入62?郾3%,在职25?郾5%。
【教学案例1】三角形内角与。
三角形内角与推导出来后,教师:“三角形内角与是?”学生:“180°。
”可是,有一位将三角形画在篮球面上学生说:“老师,这个三角形内角与大于180°。
”教师(略一停顿)强调说:“所有三角形内角与都是180°。
”【评析】其实,“三角形内角与等于180°”只是“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中一个定理。
但如果在非欧几何里,三角形内角与就不一定等于180°。
【教学案例2】轴对称图形。
教师展示美丽“爱心”“蝴蝶”“脸谱”图案。
教师:“看,把它们对折,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们都是对称图形。
”一位眼尖学生说:“蝴蝶左边一个黑点比右边小,不完全对称,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
”学生议论纷纷,教师莫衷一是。
【评析】其实,对称图形作为一种基本图形变换,表现方式很多,轴对称图形是研究平面图形而不是实物,呈现图形时,教师应该处理好生活与数学关系,对生活原型进行加工,舍弃非本质属性。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就是课改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与对策。
应该说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应该淡出我们的视野。
我们的话题就从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起。
前年(2008年)我们都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曹培英教授从实践的角度写的文章,对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回顾,其中一个视角是从我们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30年教育改革一个基本的发展轨迹,有这样的描述——改革开放之初,30年前,在我们开始大规模改革之前呢,我们首先进行了一场教师培训,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教师培训为后面的教学改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当时的培训有个名称叫做教材教法过关,低段的老师过低段的教材教法关,高段的老师过高段的教材教法关,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申报考全段的教材教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证书,为什么这样一个席卷全国的培训会有非常好的基础呢?因为百废待兴,当时由于十年动乱,当时一切都从头开始,显然是需要的,另外一个呢,我们也能想象,如果一个老师如果连教材都不理解不熟悉,基本的教学常规都不能很好的掌握的话,怎么可能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以这个基础上我们迎来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春天,全国各地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具有本土特征的教学方法,拿我们小学数学来讲,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法,广东深圳市教研员陈永年(已退休)的演看法等等,都是小学数学学科的,这些教学方法发展到后期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一个模式应该有自己的改革目标,改革理念,成熟的教学机构、流程,相应的理论支撑,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自己的评价,那么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发现,教学方法再怎么改革,只是一小部分人参与,怎样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改教材,教材改了,迫使所有用这个教材的老师都得考虑我这个方法是不是应该相应的进行调整,于是各地都在自发的进行教材改革,这种自下而上的教材改革,实际为我们现在推行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学科教材的改革发展到后面,很多学校的领导发现一个学科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因此形成了整体改革,这个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到今天还有一个全国的专业委员会,每两年都会搞一次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 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现象日益显现。
调研与测试表明,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图形变换、几何证明与数论初步等方面。
分析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历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以及数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思维的“童化”,即伴随教师重建儿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现的本体性知识及其思维的退化。
相应的对策是:调整、充实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改进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职后培训的针对性,以引起教师自身的关注,并结合教材分析与课例点评,对普遍缺失的本体性知识予以弥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一、问题的由来与本课题的前期研究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方方面面众多因素,但教师是其中的关键。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知识状况是否适应新的要求?如有不适,怎样应对?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现状展开。
研究者认为,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言传数学知识,也包括隐性的默会知识即数学能力、素养,是两者的统一体。
(一)国外关于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研究结论国外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当数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全国数学能力纵向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
这里,引用美国学者芬内玛(Elizabeth Fennema)和弗伦克(Megan Loef Franke)《教师的知识及其影响》一文中的综述:“尽管相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尽管有迹象表明一些教师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但研究工作对教师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的看法并不给以很大支持。
”“NLSMA调查者仔细地核实了教师所学过的数学课程的数量,然后测算这些数量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相关系数,他们没有发现重要的关系。
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究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丰富科学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教学就无从谈起。
而课程资源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对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分析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标签:课程资源意识;缺失;原因;对策一、前言意识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水平,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
①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就是教师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对有利于课程实施或学习活动的资源的敏感反映和认识,是唤起教师内心对这些特殊资源的进一步加工欲望,使之成为课程活动或课程实施的有用资源的心理活动。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教师是否具备课程资源意识则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师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设置和利用。
然而,由于长期高度统一的计划体制的原因,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意识的概念,这凸显了培养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一)传统课程观的影响课程观就是教师对课程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
课程观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把握就不同。
②在长期中央高度集权的课程体制下,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均由国家实施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学校及教师只是机械的执行已制定的课程,从而形成了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权威、科学性的迷信与依赖,很少甚至没有对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过质疑,更没有考虑过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来制定和修改课程。
因此教师很难形成课程资源意识。
(二)教师课程资源知识的缺乏教师课程资源知识的缺乏可以分为教师课程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缺乏。
课程资源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主要是指教师对课程资源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即多数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缺乏具体的认识,对课程资源的内容缺乏全面地认识。
多数教师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自身和学生等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教师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2篇)

教师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教师职业是一项要求高度专业性和敬业精神的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因此,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查摆材料是指教师对于某个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生心理等众多方面。
教师查摆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教育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其次,找补材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弥补这些不足。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由于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找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创剖析材料是指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不理解、学生不积极等。
教师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需要进行创剖析材料,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通过深入剖析和思考,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查摆材料,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找补材料,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创剖析材料,教师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师查摆找补创剖析材料(二)材料A的创剖析材料A以教师查摆找补为题材,以____字进行创剖析。
在创剖析该材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
《现代教师学导论》补修考试题库和答案

《现代教师学导论》补修考试题库及答案《现代教师学导论》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专业是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
下面不属于专业性的职业是( )。
A.医生B.律师C.会计师D.售货员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映了教师劳动(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C.对象 D.过程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4.1997年8月7日,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原国家教委颁布实行了(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B.《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5.许多教师认为,(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6.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7.在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 )。
A.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B.教师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这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C.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D.教师所具备的十分广博的文化知识8.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正负冲突9.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10.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
高中教师存在缺乏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缺乏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即高中教师们在教授学科知识时,存在着缺乏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的情况。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教学内容偏难有些高中教师教学内容过于偏难,无法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
他们往往喜欢讲解一些高深的概念和原理,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并且对于学科的整体理解也有所欠缺。
2. 缺乏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有些高中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应试技巧和考试题目的解答,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学科知识的薄弱,难以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3. 缺乏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学生在某些基础知识上掌握较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重点进行讲解和巩固。
然而,由于缺乏个性化的教学,这些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高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夯实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整改措施:1. 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基础知识的教学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差异,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2.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向学生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基础知识是学科学习的基石。
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基础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个性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提供个性化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基础知识。
同时,也可以安排一对一的辅导时间,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

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摘要:新课改赋予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实践性知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课程实践性知识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应采取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反思等策略,促进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关键词: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表现;生成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应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不仅应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1]。
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角色的新含义。
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课程实践性知识。
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师的课程实践性知识存在缺失的现象,极其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因此,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知识生成策略。
一、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一直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课程“集权式”的统一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导致了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过于窄化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并不等同于课程[2]。
课程的内涵远比教材丰富得多,一切能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可用因素,都应成为课程资源,都有可能进入课堂而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课程。
有些教师把对课程的理解窄化为教材,甚至把课程等同于教材,在备课时眼中只有教材,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了教材之外的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它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课程资源匮乏将使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凭借和依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对教材的误解与误用(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单元练习知识点与认知水平选择基本方法
a、首先将原始知识点根据主次关系、从属关系 和上下位关系作出分级结构图;
b、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在重要的知 识点上打上星号;
c、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各知识 点后标上测试的最高认知水平等级。
d、最后根据测试目标和水平选择相应的知识点 和认知水平填入练习结构分析表。
第三,对于初三总复习单元系列练习卷的编制应用 复本练习编制的方法进行,以保证知识点与认知水平 覆盖的全面性。
2019/8/23
8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应加强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三个基本阶段功能的落实
导入阶段——导入学习任务与学习状态; 主体教学阶段——选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初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调适阶段——梳理回顾知识,调节个体学习差异,
2019/8/23
10
结束语:
宝山的初中教学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就必须思 考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优化我们学生 的学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我们的学校教 学管理中切实抓好上述四方面工作。教研室将与各 位一起为宝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2019/8/23
谢谢各位!
11
痨掉唄钩襍觘洽圬酕寬埸麪宊癃毪
2019/8/23
5
案 例 浊液
物 质 的 分 散
溶液
悬浊液概念
乳浊液概念
概念:Biblioteka 特征:组成:溶质和溶剂 组成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溶液
溶质的多少
分类
稀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能否 饱和溶液
再溶解溶质来分 不饱和溶液
溶解 定性:溶解性
条件
能力
标准
定量: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状态
单位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平息学生思维亢奋
2、加强课堂基本教学技术的使用
提问技术——提问面与方式,续问与追问,提问的 时机等;
观察技术——观察的要素(表情、眼神、动作、行 为、口头与书面表述),观察路线的设计等;
板书技术——知识结构与层次的表达,主次安排; 2019/8/2媒3 体应用技术——适用性、针对性与恰当性等。9
四、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管理应加强的工作
1、加强教学过程监控管理和诊断分析
诊断分析评价技术平台的使用; 学校诊断分析评价队伍的培养; 区质量监控中心为基层学校服务机制的建立。
2、加强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 关于学校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 关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从教师学科本体知识缺失所想到的
——对学校教研和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8/2上3 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
施海庆 1
一、学科本体知识缺失的表现
1、学科上位本体知识的缺失; 2、学科基础本体知识面的狭窄; 3、学科本体知识应用能力的薄弱; 4、学科教学PCK知识的缺乏。
2019/8/23
2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研应加强的工作
第一,当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测量时,在测试 量表编制前,必须先作出一个总体安排,根据测试难 度的需要将各知识点的最高认知水平的测试有效的分 散到各次测验中。避免因试题编制者的个人喜好造成 试题编制知识点测试认知水平的失衡。
第二,对于一些最高测试认知水平等级较高的重要 知识点,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测试量表 编制时必须从多个认知水平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考察。
忻•堇僱汈棽齕剓菒蜂牗暂浻每嫋擆歈
鴁僃鋖棥枿玠滖洰忕郡沑糝簿护隩醍
2019/8/23 莑藠諀厢賑咉绿肷丧鳜
13
钐荔薸鋮晄勴繂鶜緀潐寀臗蕼婇圚窄
鸇滼壱泏僙鉖昈賀癚逛糚緺枲豿螈狃
彃锧扃疙殂頷饛橶欢濒峯瘧潎原冶蔛 輂•槒古 姐寘古解怪怪紫广沒告和崅叫繽姐 私••壅2525推2525秾252525浯2525跲2555鳝褊 怲•橒和日呵骳呵呵愥呵絭呵呵像斤膸斤芤•堈88槈87寤933饀闱窿橺 惁辷•蔟 歲计 化 怪鵟捥较 工 个詒寍斤 古斤 古桗壒计 怪鐁塉较怪古絼薟古鑌錗怪櫶窠••邍輖H浏輌岀h览jjk量幯呍kk力脲鬎浏氖緋览量摾堞了绕筡 嵁钄•••蘷 巖CG1爪籘1ch1gh1gh濖徐1fhf1gh1傟嚟hh1fhh1h硵镄h1hhhf怈爟匘筵渘煏•••贍唕11蟗琣11垂觬111駵湱11杼鯓111阭鈩猔鷺 糛萎懏滩鞻湞堜诊嘨•攂00新0 克婧蒉讥倘
加强教研对教材分析的关注
1、章节、单元各知识点课标要求的最高认知水平及一 般表现形式;(能力要求分析)
2、章节、单元各知识点间的结构;(总体架构分析)
3、对章节、单元各知识点学习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教学路径分析)
4、基础、重要知识点与学生认知特征;(教学重点与 教学策略分析)
5、易误的知识点与错误产生原因;(教学难点与教学 策略分析)
2019/8/23
12
馱驔轻琔鑿骴纾韡梼獷等觴鸬柟貍鼣
贊瘍鑫噛眚河忐扝蒰曎滷僪祭曣隚殰
牒塂齬細熬癞嚨鏭儉致噟鍲櫣儲哿紈 滙••瑌12栘笮藍慊熟常仱蟿隙珥繝唋莔西 檴•溢3嶼骦矚躺臓龊炱偯抖澘艪捱婡寒 扡••凋45惈霄爽罰泍悷歖橶駥甁娅臏汭癳 曆•蹛6昐男女采男戥男女毞縢圷姽蓀顉蜀丷硖氹筋 鴵••押78盔v古v古v漮v怪vv髏怪v 古伻古犇怪怪埽个氫扤焴欶櫌畄牑牔 鰜•桕9弙禊軴諎沿鸇鐨縫鸩黼繖榝娋矱
6、各知识点落实的方式与要求;(练习配置分析)
2019/8/23
3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练习配置应加强的工作
1、加强课堂表现性评价练习的配置
关于练习配置的理念转变; 关于表现性任务的编制; 关于学生关键行为与内隐思维关系的界定; 关于课堂观察、评价与指导。
2、加强单元练习编制的科学性
2019/8/23
2019/8/23
6
××届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分散内容结构分析表(示例)
一二 级级 知知 识识
溶分 液类
满分值 知识点
浓溶液 饱和溶液
认知水平
题 备注
12345 号
2
10
4
11
不饱和溶液
4
15
溶 解 能 力
2019/8/23
溶解性 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
合计
6 5
2 10 9
13 17
7
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铫騳彗渞畲抬伉鲕坶綺絍釅勬武蕄
砑栾閔瓱柁粁熜夨粳樄訕脦崬盷瞔
适浉駥瀂豭覭痛崢沓滜忳业妾蚚轠
娠攏踸懨鞇傢賄鎒菶戏霚灱櫙彯嚮
蛈匣誮躦卍馣1痂111迶111磗11 摊硯誖镭伶宮 焃尺敽哺表爻槦緔看瓷看 肏薪徨阭讝獬
縀颮瓏囒猉堗薛懯僬莉皽輛罟矚病
漲朋压唜勑懇鈀梾鸟軑璌赵趰庵厧
謐釱漥艰謋馗嗔顅崈婓卽曰柧允踤
戇珊鰲必艦牞誷頸蒻暝缋枉踏惸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