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关于教育本质的界定主 要关注教育与社会关系方面。而忽视了人 的发展。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正着重 于弄清教育与人的关系问题。我想只有重 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 会的发展。
• (一)从哲学角度讲,教育是一种唤醒人
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 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 建构人的 生存方式, 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人生价值) 生存方式, 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人生价值) 的特殊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 主要理由:教育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人的发展需要的矛盾,他表现为社会要 求与个体心理水平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 教育根据社会提出的要求,通过传授社会 经验,引导个体把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人经 验,从而使个体的心理水平达到社会要求。 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支配教育运动发展 的规律。
• 主要观点:该说主要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生产
性。具体包括以下观点, (1) 教育劳动是社会 生产劳动,与教育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联 系的重点就是生产劳动经验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2) 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 就是培养作为生产力最重要要素的人; (3) 教 育的产品就是教育者的劳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知 识、智慧、才能、品德、性格; (4) 教育是一 种生产事业。
(五)特殊范畴说
•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地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或传递经验的工具 •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地的培养人的社会实 践
• 理由如下: • 1.教育不是观念形态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 1.教育不是观念形态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
独立的、基本的社会实践。它具备实践的 几个要素,即实践的主体(教育者),手 段(教育方法),形式,对象(受教育者) 都是客观的。它符合实践的特点,是一种 改造世界的活动使人在自然实体与社会实 体上都具有新质;是一种社会的,群众的 实践;并且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其效果 可以通过最终的结果进行评价。
• (二)从教育的终极目地来讲,教育的本
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育从它诞生开始,就肩负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职能。教
• •
育是培养人的行为,它的核心是人,它的主体是人。教育 离开人就不能成为教育。研究人的个性、人格、能力和素 质等范畴,是教育的任务。教育本质要解决的是“ 质等范畴,是教育的任务。教育本质要解决的是“人”的 问题。教育所要解决的并不仅限于培养人的问题,而是包 含着对人的发展目的的期待。教育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 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 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它不仅是一 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不仅对人现有的存在做限定,而 且对人应有的存在做价值取向” 且对人应有的存在做价值取向”。那么学生的发展主要有 以下表现: (1) 学生的发展是人的潜力的发挥 (2) 学生的发展是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多重属性说
• 主要观点 • 主要论据
•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 这是一种折中派的观点,其主要观点是:
它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 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它认为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 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
• 主要论据: 主要论据: • (1)社会结构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 (三)从教育的功能来件,教育实然是完
全的,诚实的,感动的,创造的培养人的 活动。
• 1.“完全”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完全” • 人类的教育首先是完全的,它包括两层含义: • 其一是“全人的教育”,“全人教育”是指教育应以人的 其一是“全人的教育” 全人教育” • •
完整发展为核心,人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一个“ 完整发展为核心,人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一个“完整的 人”,人的智能、情感、身体、心理、知识、 伦理、道德、信仰、文化等都是教育纳入的内容,教育应 关照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其二,教育是“众人的教育” 其二,教育是“众人的教育”,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主 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教育家孔子也有“有教无类”的精辟论述,“众人的教育” 教育家孔子也有“有教无类”的精辟论述,“众人的教育” 是一种教育境界,这种境界就是理解每一个都有受教育的 权利,每一个人都有成才的欲望,都有成功的可能,教育 应该不分阶级、不分等级地为每一个平等的人的成功和成 才创造条件,铺设平台。
•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本质的学说 • 二、当今社会关于教育本质的界定 • 三、结论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本质的学 说
• 1978年后社会各界对教育本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 1978年后社会各界对教育本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
争议。长期以来在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上形成了 各种不同观点和理论, 各种不同观点和理论,如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 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等。我们 认为,教育具有多质性和复合性, 认为,教育具有多质性和复合性,对教育本质问题可 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对教育本质问 题的认识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 题的认识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 但争论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 但争论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 教育。
• 2.教育传授的知识经验范围很广,包括人类创造 2.教育传授的知识经验范围很广,包括人类创造
的全部文明成果,既包括物质生活的知识经验, 也包括知识生活的知识经验;既包括生产技能, 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既包括智育方面的知识经 验,也包括德智体方面的知识经验。由于传授知 识经验的多种多样,教育便显现出不同的职能, 如生产斗争工具职能、阶级斗争的职能、培养人 的职能等等。但所有的职能都不能决定教育的本 质,也不能简单的把教育归属于某种社会现象之 中。所以说它可归属于特殊的范畴。
(二)上层建筑说
• 产生背景 • 主要论据 • 主要观点
• 主要论据: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 主要论据:
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 生活中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 个社会生 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 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 础决定的。这个决定表现为:经济基础决 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 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上层建筑。
• 由此, 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为教育本质作 由此, 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 • •
出了新规定。 其一, 其一, 教育是个体的人和人类形成与发展不可或缺 的动力, 的动力,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人和人类的生 活方式。 其二, 其二, 教育本身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自我意识和 未来意识。 其三, 教育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 其三, 教育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 因人类社会 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证的方式基本相同。两种主张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观点作为依据,都注意追溯历史发展的进程, 都遵循马 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给定的两条线索———经济基础与上层 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给定的两条线索———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但都各执一端,或强调教育的生产性,或强调教育 的阶级性、历史性。实际上,二者都没能揭示出教育本质, 只是对教育的功能和归属问题地提炼与概述,从某些方面 反映了教育的个别属性。教育固然通过新技术的不断产生, 创造出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强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 展;教育使人类的精神财富在不息的传承中不断丰富与发 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一定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为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通过受教育 者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智慧的增加、品德的完善、人性的 升华及精神的充盈与提升,促进了人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所以说,把教育的本质视为“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 说”,显然有失偏颇,没有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
(三)双重属性说
• 主要论据 • 主要观点
• 主要论据: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教育总是要由当时占 主要论据:
统治地位的思想作指导。这种指导思想又是由当时的经济 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改变,教育的指导 思想也随之改变。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这种指导思 想的差别集中反映在培养什么人和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去培 养的问题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是人类各代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 能够传递给下一代的必经枢纽。这种传授和推广生产经验 的工作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教育从 来是,现在是,将来尤其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 育具有双重属性是成立的。固然一事物的性质由其主要矛 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但也有例外,应当具体分析。
• 主要观点: 该说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和 主要观点:
历史性。具体包括以下观点: (1) 教育及其性 质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 教育 与生产力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生产力 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3) 教 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 专门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 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具有上层建筑的共同特点。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

• 柏拉图:教育是“心灵的转向” 柏拉图:教育是“心灵的转向” • 卢梭 :教育是培养儿童所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 夸美纽斯 :教育在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 裴斯秦洛齐 :教育在于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 • •
智慧和身体各方面能力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好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 组。
• 主要观点: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 主要观点:
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教 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 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教育既属于上 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 思考题:“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 思考题:“生产力说” 上层建筑说”
的异同?
• “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尽管观点迥异,但二者论

建筑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 成长、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既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 接联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教育目的——培养德、 接联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教育目的——培养德、 智、体、美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同时教育内 容的广泛性,这都体现了教育的多质性。 (2)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最初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 具有社会性和生产性;到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近 代社会,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反 映在教育上,又表现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说,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等多种属性的统一。
• 思考:通过对教育属于”特殊范畴”几种 思考:通过对教育属于”特殊范畴”
不同看法的分析,你看出什么异同之处没?
• 特殊范畴说虽有不同的见解,但在方法论
上有共同依据,即从教育的内部矛盾入手 揭示教育的本质。这对我们进行教育研究 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二、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界定
• 以上是比较重要的关于教育本质的学说。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或传递经验的工 具
• 理由如下: • 1.人类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必须把前人积累 1.人类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必须把前人积累
起来的生活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任何社会, 教育所面临的矛盾是人类无知和有知,无 社会生活经验和有社会生活经验的矛盾。 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教育,即通过传授知识 或传递社会生活经验来解决。正是由于解 决这种矛盾的需要,教育才得以产生、存 在和发展。
wk.baidu.com
(一)生产力说
• 产生背景 • 主要论据 • 主要观点
• 主要论据: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
着本质的客观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 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是社会生产和 延续的手段。特别是从现代 生产性考察,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 产,从事这种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生 产知识和技术,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中 分离出去的一 个独立因素。因而,可以把 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 2.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区别 2.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区别
于其它实践活动的根本特点。作为教育对 象的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对他们来说, 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教 育过程中,他们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 的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教育无论 是为生产力服务,还是为生产关系服务, 都通过培养人得以实现。所以,有目地的 培养人是教育最稳定、深刻的本质,是教 育区别于其它社会现象的质的规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