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西溪、溱湖、潘安湖)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摘要:对西溪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研,了解芦苇种植布局,从生态、功能、美学、文化等方面分析芦苇在西溪湿地中的作用,并对其设计理念和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选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西溪湿地,湿地植物,芦苇,植物造景1.绪论1.1研究目的及研究就意义1.1.1研究目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践的快速升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滞后,从而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湿地植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是构成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
而前人对湿地植物的单种植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而对芦苇的研究就更少了,大部分作品对西溪湿地植物的研究都是大而泛的,所以我选择了从小的方面来分析,从而希望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本课题通过对西溪湿地公园相关景区经行实地调研,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将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成景之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并将现有相关湿地植物理论基础上抽离对芦苇造景新的认知。
本次实地调研主要以有物可考的景点为主,并结合测量结果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现在或曾有的芦苇景观营建手法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由于时间季候关系,对那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无实景可考的因芦苇成景处,则采取史料研究的方式,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
1.1.2研究意义在城市湿地造园活动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植物造景看重的是所谓的生态效益和新美观,而对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的营造却很薄弱,大量使用外来植物。
本课题研究中把“芦苇造景”当成一个概念提出来,首先是肯定了芦苇在湿地景观营造中的地位,再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综合研究思路,意图从芦苇景营建一个小角度出发,逐步延伸到湿地景观中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以小见大,同时希望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以后对其他湿地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 3.15 平方公里,投资总额 43.14 亿元人 民币。 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 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西路、 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秋雪庵湿地 文化区等。 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 23 个自然村 (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三期工程涉及农户 1800 多户,常住人口近 7000 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
13
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
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 会处。对本区块的建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 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村内以 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 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
14
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 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 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洪园规划以 “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 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 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 河道的长度约 450 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 治的重点地段。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 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因 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要文化 素材加以体现。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姚金星1杨青2毛岸奇3(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浙江绿城佳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3浙江绿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摘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杭州市典型的湿地公园,承载着杭州城西区域的人文、休闲与娱乐的功能性公园。
结合西溪湿地的乡土特征、文化底蕴、生态生态风貌,分析了湿地植物的造景美学。
关键词:湿地;植物造景;生态;美学中国通过筑山理水,将精神与自然融会贯通,感受意境的深远与广袤,以小空间筑就大意境,以有限创造无限,形成奇妙而深远的意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基于中国传统的园林营造手法,也美在草木繁茂,植物配置因姿态色相,取意而栽,融会于自然与建筑、山水空间,从而园因景色而取胜。
1西溪湿地风貌曾经的当地居民生活在西溪湿地这片物产丰盈的土地上,信步于绿树掩映的庄园中,阡陌纵横,柳暗花明,摇橹船姗姗划过,飞鸟啼鸣,野鸭徘徊游弋水中……呈现给世人一个宜居的世外桃源。
西溪湿地中传统的民居院落、大家庄园、寺庙禅院经历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增建修缮,更显清新雅致。
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溪湿地形成了其特有的品格,处处成诗,风景如画。
2西溪湿地植物概述在几千年前,西溪的地势较低,受天目山春夏洪流的影响,这里被淹没成湖泊,干旱时,湿地就出现了。
此后,湿地随着气候变化随隐随现。
西溪湿地的文化积淀与自然氛围形成了今天风景如画的灵魂,然而,西溪湿地的植物成景也具有特色。
西溪湿地植物科属种类很多,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四季景色怡人。
3西溪湿地植物造景手法西溪湿地以田园景色为大空间立意,颇有旷达古意之风。
植物依地势、水域自然生长,种群之间层次错落、疏密有秩,根据景致需要,应用特有的手法配置植物,力求生态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统一。
此外,在表现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中,常常突出某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来表达特色的景观主题效果。
园中植物的形、色、香是最直接具有达到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植物造景注重色彩的表达。
杭州西溪湿地滨水植物景观调研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1杭州西溪湿地的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部,距离西湖不到5km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第1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1]。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6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2]。
2西溪湿地滨水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主要包括色彩美、形态美、嗅觉美及季相美等方面,而这些通过树形、质感、叶、花、果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客观的直接感受。
经实际调查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的查阅相结合:水生植物有芦苇、菖蒲、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
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
2.1西溪湿地滨水带观花特性植物应用分析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是植物形态中最具观赏价值的部分。
各种植物的花色和花期并不相同,在配置时,要应用各种不同花色和花期的植物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
2.1.1绿堤滨水带观花类植物分析。
在西溪绿堤的滨水地带,观花树种基本集中在小乔木层和灌木层中,乔木层只有日本晚樱、玉兰,小乔木有紫薇、垂丝海棠、桂花、紫荆、紫叶碧桃等,灌木层有锦带花、棣棠、茶梅、红花继木、金银花、云南黄馨、结香、粉花绣线菊、杜鹃等,而做地被的观花类植物也有很多草本植物,如耧斗菜、黄晶菊、向日葵、一串红、薰衣草、美女樱、虞美人等。
也有一些藤本植物如月季、铁线莲等植物可以攀缘常绿或落叶乔灌木上。
不同植物的花色,都可以为周围的景色增添色彩。
2.1.2西溪寿堤滨水地带的观花植物应用。
在西溪寿堤景点处,种植有多种观花类植物。
蔷薇,花红色,景观效果夺目。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_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_西湖西进湿地为例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风 景 园 林
力求模 拟 并 再 现 自 然 水 景 , 最 终 达 到 自 身 的 景 观 稳定 。 2. 2 湿生植物景观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风 景 园 林
法 ,在水际岸边以高低不同 、花期不同 、色彩丰富的水 生植物进行组团配置 ,加强湿地景观的静态美感 ,实 现水生植物的整体优化利用 ,体现湿地水面空间的宁 静与优雅之韵味 。如西湖西进湿地水际岸边运用的 水生植物组团有 :千屈菜 (L y th rum sa lica ria ) 、再力花 ( Tha lia aea lda ta ) 、睡 莲 ( N ym phaea tetragona ) 组 团 (见图 3) ;黄菖蒲 ( Iris pseudacorus) 、芦苇 ( Ph ragm ites comm un is) 、蒲苇 ( Cortaderia selbana)组团 ;慈菇 ( S ag2 itta ria trifolia) 、黄菖蒲 ( Iris pseudacorus) 、紫叶美人蕉 ( Canna genera lis) 组 团 ; 芦 竹 ( A rundo donax ) 、水 葱 ( S cirpus tabem aem on tan i) 、黄菖蒲 ( Iris pseudacorus) 、 花叶芦竹 (A rundo donax var1 versicobr) 、美人蕉 ( Can2 na genera lis ) 、千 屈 菜 ( L y th rum sa lica ria ) 、再 力 花 ( Tha lia aea lda ta ) 、睡 莲 ( N ym phaea tetragona ) 、菱 ( T rapa bicorn is)组团 ;菖蒲 (A corus ca lam us) 、黄菖蒲 ( Iris pseudacorus) 、香蒲 ( Typha orien ta lis) 、水葱 ( S cir2 pus tabem aem on tan i ) 、睡莲 (N ym phaea tetragona ) 组 团 ;水葱 ( S cirpus tabem aem on tan i ) 、千屈菜 ( L y th rum sa lica ria) 、花叶芦竹 (A rundo donax var1 versicobr) 、美 人蕉 ( Canna genera lis)组团 (见图 4) 。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人文主题特色设计简析
• 西溪文化积淀深厚。从东晋至民国,这里建起了众多的寺 庙庵堂和藏书楼,成为赏景、修行、栖居、耕读、唱和、 祭祀的场所,历朝文人雅士歌咏西溪的诗文辞赋、笔墨丹 青不胜枚举,还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典故和轶闻,构成 了西溪宝贵的历史文化,即所谓的西溪“梵、隐、俗、闲 ”文化。设计者通过文化与植物配置的相结合,使得西溪 湿地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湿地公园。
2弘扬名人文化
• 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 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树 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 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 生活气息。 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 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 ,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 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 青 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论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我国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起步 较晚,尤其是湿地公园出现的时间 并不长。针对我国用地高度紧张, 自然湿地破坏严重的现状,决定了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在保护 自然湿地原生态格局的情况下,针 对我国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内部及周 边建设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景 观生态设计和城乡绿地系统建设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青 衣
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西溪且留下。(宋高宗)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康熙)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洪园余韵
曲水寻梅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谢理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摘要]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和环境污染等威胁,无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本文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分析西溪湿地现状,结合其优势资源,解决目前所处矛盾,实施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城市湿地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性,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城市湿地建设,为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西溪湿地一、前言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地球资源,国际上通常把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有着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一部分,同时是推动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城市湿地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可以维持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科研教育、环保教育的场所。
发展城市湿地建设不仅可以恢复人类生存环境的完整性,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适度开发旅游湿地能够为周边土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迅速发展使得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城市湿地内的水污染严重,环境破坏。
因此城市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而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其独特的次生湿地景观格局对杭州城市发展起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
对杭州生态环境正面影响较大,但如今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通过对西溪湿地的研究,解决西溪湿地现有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城市湿地与可持续发展根据《拉姆萨尔公约》中提出的定义,城市湿地包含的范围很广,具体规定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弘扬名人文化
• 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 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树 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 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 生活气息。 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 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 ,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 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 青 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青 衣
西溪湿地的变迁
明清时期,西溪就是一个著名的风
景区,与杭州西湖、西冷并称为“杭州 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生 产生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西溪湿地 渐遭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 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 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 2007年2月份,被国家林业局认定 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03年,杭州市 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
•
根据水位深度选择植物品种配置栽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确 定植物选择时,我们应把握这样的两个准则即 “栽 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 “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天”。
项目概况
区位:杭州西北方,其核
心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 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
•
青 衣
2、陆上绿地植物配置 • 西溪湿地内部陆上植物的 配置主要运用了柿树、杨 梅、枳椇、枇杷等乡土树 种,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 了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和 乡村野趣的生境。
青 衣
3、道路植物配置 • 西溪湿地道路两侧的植物 布置以自然式为主,上层 的乡土树种柿树、梨树、 美人梅、杨梅等长势良好 ,下层的苜蓿、野蔷薇等 比较茂盛,结合道路石材 ,营造出了自然的环境氛 围。
青 衣
2弘扬名人文化
现恢复的高庄由高宅、竹窗、捻花 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 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 史景貌。在植物配置和叠山筑水中, 涵盖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 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侧重于文 人园林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 治性情、表现隐逸者,从单纯写实 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 当年,洪钟承先世遗业,青缃盈 积。构书楼,课子弟,闲与老农村 翁究晴雨、话桑麻。此次复建,尽 现园内峰石崩云,花木扶疏胜景。 青 体现宁静淡泊、远离喧嚣的归隐文 化。 衣
植物造景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特色景观的营造,植物配置以芦苇、芒、黄菖蒲等水生植物 为特色,辅以乡土植物和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湿地内运用柿树、梨树、梅等大量的乡土树种,形 成了鲜明的特色。
• 1、水边植物配置
• 水体周围除了芦苇、芒、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等 下层水生植物,中层种植有刚竹、淡竹等竹类以及木 绣球等,上层种植有河柳、无患子、枫杨等大乔木, 形成了上、中、下三层丰富的空间层次。 水域宽阔处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 远观。植物配置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 感受,如再力花群落。而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 配置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 态、色彩、高度有更高的 要求,在西溪湿地三期内 水域面积较小处主要通过开花的水生植物黄菖蒲以及 观叶植物花叶芦竹的运用来达到以上要求。
廊——多层式绿色景观护卫长廊;三带——紫金港路“都市林荫风情
青 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衣
西溪湿地公园湿地生 境设计
湿地植物类型的环形分布要 求从陆地到水体具有一个宽 阔的过渡带,且坡度应控制 在 15%以内,以适应绝大多 数的湿地植物生长。西溪湿 地的自然堤岸坡度较大,不 利于植物多梯度的形成,故 将部分河岸和堤岸改造成缓 坡,由此增加水陆过渡带的 宽度,形成挺水植物-浮水植 物-沉水植物生长带,为湿地 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青 衣
青 衣
实 践 内 容
青 衣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无锡市东南部,位于无锡新区中国吴文化博览 园区域内,紧依泰伯渎,东临漕湖,南傍望虞河,因梁鸿孟光“举案 齐眉”的美好传说发生于此地而得名。公园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 成面积2平方公里。公园融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 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为一体,是富有生物多样性的野生种群繁衍栖 息地、颇具人气指数的休闲游乐胜地。园内河泊连片,草木成荫,舟 楫摇曳,禽鸟翻飞,令人心旷神怡。公园提供餐饮、会议、茶吧、卡 拉OK,以及自助烧烤、野外拓展、野外垂钓、湖面荡舟、真人CS 、自行车等户外拓展功能设施,是体验乡野风趣、感受自然、疗养身 心的理想场所。
论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我国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起步 较晚,尤其是湿地公园出现的时间 并不长。针对我国用地高度紧张, 自然湿地破坏严重的现状,决定了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在保护 自然湿地原生态格局的情况下,针 对我国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内部及周 边建设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景 观生态设计和城乡绿地系统建设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衣
•
•
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
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以乡 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在人工湿地建设时更应把 握这个观点。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 置前,我们应该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 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
•
•
种类的选择和搭配要适宜
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注意株 型大小、色彩搭配与植株的观赏风格等协调一致,以 及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可以是单纯一种,如在较大 水面种植荷花等;也可以几种混植,混植时的植物搭 配除了要考虑植物生态要求外,在美化效果上要考虑 有主次之分,以形成一定的特色。
•
结
论
•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做到了按水生、湿生植物的生态习性 进行合理的的植物配置,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历史文化、民俗风 情为依托,兼顾美学特性,以自然化的理念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观赏 活动空间,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湿地植物景观。 • 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创建富有自然野趣的观赏活动空间 ,将 成为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课题。在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需充分 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自然过程,即要充分考虑生态系 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又要以关爱自然、尊 重自然为核心。
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青 衣
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西溪且留下。(宋高宗)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康熙)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洪园余韵
曲水寻梅
青 衣
河渚研究背景
• 近年来不少“湿地公园”应运而生,但 在对其配置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感性的 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植物的独有性和观 赏价值等因素上,忽略了栽种该植物后 的植株生长效果、湿地运行效果、生长 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导致人工 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 费用剧增,最后闲置。因此要充分发挥 湿地公园的潜能,就得合理配置植物, 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 湿地公园景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期 青 的稳定和运转。
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
二路延伸段。
青 衣
总体布局结构
西溪湿地范围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70%是溪 流、池塘等水域,沼泽地、陆地占30%。 整个保护区布局的总体结构,具体表述为:三区——东部湿地生态保
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西部为自然景观浏览景区;一
衣
湿地植物的种植设计原则
• 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 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 能要求。在植物的种植设计时 应按不同植物对水深、土壤等 生态习性特征进行栽植环境的 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水 生植物造景,选择的植物品种 除应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 要求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 抗逆性强等特点。 青
人文主题特色设计简析
• 西溪文化积淀深厚。从东晋至民国,这里建起了众多的寺 庙庵堂和藏书楼,成为赏景、修行、栖居、耕读、唱和、 祭祀的场所,历朝文人雅士歌咏西溪的诗文辞赋、笔墨丹 青不胜枚举,还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典故和轶闻,构成 了西溪宝贵的历史文化,即所谓的西溪“梵、隐、俗、闲 ”文化。设计者通过文化与植物配置的相结合,使得西溪 湿地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湿地公园。
•
衣
3渲染寺院文化
• 在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处选址复建寺观。根据 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 的特性,在主要殿堂栽植了松、柏、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 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适当烘托宗教的肃穆气氛,而在次要殿堂 、生活用房和接待用房的庭院内则多栽植花卉以及富有画意的观赏树 木,有的还点缀山石水局,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情趣,使其成为文 人吟咏聚会、游人驻足留连的理想休憩场所。主要配置了梅花(体现 香远)、竹(体现清深)、松(体现不畏严寒)、桂树(体现清新芳 香)、茶树(体现清妍),以体现寺院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嘉树夹 牑,森树烟凝,石迳苔生,芳杜匝阶,庭列修竹,檐拂高松的幽邃静 青 谧,也体现了城市湿地闹中取静的立意。 衣
西溪湿地公园水道植物缓坡
植被物种调查
• 根据调查,西溪湿地共分布着维管束植 物85科,182属,221种。其中蕨类植 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 科,5属 ,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 。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主 要有香樟、枫杨、柳、柿、桑、构树等 等。区内陆地绿化率达85%以上,除水 稻、蔬菜类外,种子植物以分布多少为 序,在岸上的主要有:胡桃科的枫杨, 杨柳科的河柳,柿树科的柿,禾木科的 早竹,桑科的桑,楝科的楝树,玄参科 的泡桐,樟科的香樟,榆科的白榆、榔 榆,锦葵科的木槿,蔷薇科的野蔷薇, 梧桐科的桃等等。水中蔓生着苋科的喜 旱莲子草,少量雨久花科的凤眼莲等等 青 。浅水池塘有睡莲科的莲,菱科的四角 衣 菱,零星分布的禾本科的芦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