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宝石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宝石学基础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Gemmology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其中:授课36 学时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五、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宝石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开阔学生思路、掌握一些实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宝石的基本概念、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绿柱石类宝石、翡翠、玉石、珍珠、其他有机宝石以及金绿宝石等宝石。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其主要目的是:

[1]使学生知道宝石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宝石的属性和宝石的价值;

[2]使学生对宝石学所涉及到的有关物理和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使学生对宝石学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宝石品种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会有如下收获;

[1]知道、了解宝石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对珠宝店和古玩市场所常见宝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3]初步掌握常见宝石相关的知识,并能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别、评价、鉴赏,进而为进

行宝石收藏或从事相关工作作好理论和实际的必要准备。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

第1章宝石的基本概念(3学时)

1.1宝石的概念

1.2宝石的分类

1.3宝石的命名

1.4宝石的属性

1.5宝石的价值

1.6宝石的性质

第2章钻石(3学时)

2.1概述

2.2钻石的基本性质

2.3钻石真假鉴别

第3章红宝石和蓝宝石(2学时)

3.1概述

3.2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

第4章绿柱石类宝石(2学时)

4.1概述

4.2主要宝石品种

4.3祖母绿、海蓝宝石的鉴别

第5章翡翠(5学时)

5.1概述

5.2翡翠的鉴别

第6章玉石(3学时)

6.1软玉

6.2岫玉

6.3独山玉

第7章珍珠(2学时)

7.1 概述

7.2 基本性质

7.3 成因

7.4 真假鉴别和质量评价

第8章其他有机宝石(2学时)

8.1珊瑚

8.2琥珀

8.3煤玉

8.4龟甲

8.5硅化木

第9章金绿宝石(2学时)

9.1主要宝石种

9.2鉴定与评价

第10章欧泊、石英质玉石(2学时)

10.1 欧泊(Opal)

10.2 石英质玉石

第11章常见单晶体宝石(3学时)

11.1石榴石

11.2 尖晶石等

……………..

第12章其他玉石(4学时)

12.1 孔雀石

12.2 绿松石

………………

2、要求:

第1章宝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属性及价值。要求学生掌握:宝石的概念、宝石的分类、宝石的命名;了解:跟宝石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地质学基础、结晶学基础、地球化学基础、宝石的物理性质、常用鉴定方法等。

第2章钻石。要求学生掌握:钻石的一些基本性质、钻石的现状、钻石的真假鉴别;了解:钻石的基本性质、钻石的评价等。

第3章红宝石和蓝宝石。要求学生掌握: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现状;了解: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

第4章绿柱石类宝石。要求学生掌握:绿柱石类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几种主要宝石品种、绿柱石类宝石的现状;了解:绿柱石类宝石的鉴别与评价。

第5章。翡翠。要求学生掌握:翡翠的一些基本性质、翡翠的鉴别与大体评价;了解:与相似翡翠的鉴别。

第6章玉石。要求学生掌握:软玉、岫玉、独山玉之间的区别,软玉、岫玉、独山玉的一些基本性质;了解:软玉、岫玉、独山玉的品种和评价。

第7章珍珠。要求学生掌握:珍珠的一些基本性质;了解:珍珠的成因、珍珠的真假鉴别和质量评价。

第8章其他有机宝石。要求学生掌握:珊瑚、琥珀、煤玉、龟甲的一些基本性质;了解:这些有机宝石的品种、鉴别和评价。

第9章金绿宝石。要求学生掌握:金绿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主要宝石种;了解:金绿宝石的鉴定与评价。

第10章欧泊、石英质玉。要求学生掌握:欧泊、石英质玉的一些基本性质、主要宝石种;了解:欧泊、石英质玉的鉴定与评价。

第11章常见单晶体宝石。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单晶体宝石的一些基本性质、主要宝石种;了解:常见单晶体宝石的鉴定与评价。

第12章其他玉石。要求学生掌握:其他玉石的一些基本性质、主要宝石种;了解:其他玉石的鉴定与评价。

八、实验内容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宝石学与宝石鉴定,孟祥振、赵梅芳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书籍和杂志)

1)、中国宝玉石(期刊)

2)、中国宝石学,廖宗廷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十、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147学时) 课程名称:《动画基础》 英文名称:The Animation Foundation 课程编号: 学分:3学分 学时:147学时 课程安排:二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动漫设计基础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 动画技法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法。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画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动画课程有别于漫画及美术课程、美术及漫画研究的是单幅艺术创作效果,而动画研究的是多幅连接画面产生的视觉停留效果。由于学生入学前对绘画的掌握较充分,对动画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动画技法教学中,通过对动画原理的阐述和对动画制作技巧的讲解,注重技法与创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动画技法及动画制作的基本规律。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迪生线拍、PEGS软件 动画部分 1 > 动画与动画工具 2、动画线条和线条训练 3、中I'll]画 4、动画(人物转头、转身) 5、曲线运动

6、循环动作

7各类动体运动规律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1、动画与动画工具(4学时)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制作原理及制作流程。掌握什么是动画工具,如何正确使用,以及动画绘制半中的一般常识。 内容:①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原画;动画与原画的关系;制作流程的介绍;动画的主要任务;原画的标示;动画的标示;中间画的标示。 内容:②铅笔;动画纸;秒表;摄影表;规格框;定位尺。 2、动画线条和线条训练(3学时) 目的:让学生了解线条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重要性,以及如何训练。 内容:①线条的徒手训练(直线、弧线、圆线),线条的衔接训练。 %1形象复描(拷贝)训练 线条要求:准、挺、匀、活。 3、中间画(7学时) 目的:让学生掌握中间画的基本技法。 内容:(1)中间画 %1等分中间画(1/2中间画)②不等分中间画(1/3中间画)③有加、减速中间画(2)对位法①直接法②一次对位和多次对位法 4、动画(人物转头、转身)(共21学时) 目的:让学生掌握“动画”与“中间画”的区别,再此基础上,除了掌握中间画的基本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艺术造型能力。熟练地掌握过程动作的形态、结构、透视变化及运动规律技巧。 内容:①动画与中间画的区别 %1过程动作的透视变化 %1动作规律 %1人物头部形象转面(现实人物与卡通人物)(14学时) %1人物上半身转体(7学时) 5、曲线运动(共21学时)

04-宝石学基础-考试试题四(附解析)-宝石学

《宝石学基础》考试试题四单项选择题 1.水晶的化学成分是()。 A. Al2O3 B. MgO C. SiO2 D. MgCO3 2.价值最高的蓝宝石的颜色是()。 A.克什米尔蓝(矢车菊蓝色) B.蓝黑色 C.天蓝色 D.淡蓝色 3.下列不属于水晶的品种为()。 A.紫晶 B.东陵石 C.黄晶 D.烟晶 4.橄榄石和岫玉的特征颜色是()色。 A.白 B.黄绿 C.红 D.蓝 5.托帕石的折射率是() A.1.533-1.544 B.1.620-1.644 C.1.613-1.627 D.1.762-1.770 6.染色红宝石属于() A.合成 B.处理 C.优化 D.人造 7.硬玉属于() A.辉石类 B.刚玉类 C.长石类 D.石英类 8. 分光镜的使用光源应为()。 A.单色光 B.偏振光 C.钠黄光 D.白光 9.变石属于()类。 A.石英 B.长石 C.辉石 D.金绿宝石 10月光石属于()晶系。 A.三斜 B.斜方 C.单斜 D.三方 11. 下列不属于翡翠的原生色为()。 A.白色 B.绿色 C.紫色 D.黄色 12.有红色荧光的宝石是() A.石榴石 B.橄榄石 C.蓝宝石 D.尖晶石 13.软玉的主要矿物成份是() A.硬玉 B.角闪石 C.石英 D.蛇蚊石 14.染色石英岩是() A.粒状结构 B.纤维结构 C.交织结构 15.玻璃与水晶的快速区分方法是() A.折尖仪 B.荧光灯 C.二色镜 D.偏光镜 16.龟甲是() A.非晶质 B.非均质 C.晶质 17.珍珠常染成() A.红色 B.黑色 C.褐色 D.蓝色 18.翡翠的主要产地是() A.云南 B.越南 C.缅甸 D.泰国 19. 蓝宝石主要是由()引起的颜色。 A.化学成分中的主要元素 B.化学成分中的微量元素 C.内部结构缺隙 D.光的物理作用 20. 世界最著名的祖母绿产地是()。 A.哥伦比亚 B.南非 C.巴西 D.伊朗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宝石属于石英族的是() A. 水晶 B.玻璃 C.紫晶 D.长石 2.宝石的发光现象叫()。 A.磷光 B.阴极发光 C.荧光 D.紫外光 3.属于二轴晶的有() A.橄榄石 B.电气石 C.透辉石 D.托帕石 4.属于天然玉石的是()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人:史彭

普通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54112 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0)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和数学学院所有专业、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和化学学院部分专业开课学期:2、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物理学是自然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原子核运动等。它虽然不能包括或替代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包括在其他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使它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也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普通物理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许多理工专业课程(例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电工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学物理方法、传热学等)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惯性参考系的概念,理解位移、位矢、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动量、力矩、角动量等物理量,掌握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及应用;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

宝石学基础期末考试题

宝石学期末复习题 一、是非题 ()1、自然光通过非均质体宝石后变成两个相互垂直向上振动的偏振光。()2、具有二色性的宝石从任意方向上都可能见到二色性。 ()3、非均质光率体切面都是椭圆形的。 ()4、具有猫眼效应的长石都可以称为猫眼石。 ()5、一种着色离子在宝石中只能产生一种颜色。 ()6、同一种单晶质宝石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应相同。 ()7、光的振动方向永远垂直于传播方向。 ()8、珊瑚珍珠中的CaCO3都是方解石。 ()9、任何宝石都是无色的,但在光的作用下选择性吸收后可产生颜色。()10、我国云南省是翡翠的著名产地,也是我国翡翠主要加工地。 ()11、钻石的密度是3.52g/cm3. ()12、二轴晶有两个光轴,但只能有一个光轴面。 ()13、海蓝宝石与祖母绿都是绿柱石的亚种。 ()14、宝石的折射率越高,光泽越强。 ()15、猫眼和变石都是三斜晶系的。 ()16、硬玉属于斜方晶系。 ()17、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 ()18、红宝石的红色以及祖母绿的绿色都是由Cr3+致色。 ()19、任何光源都可以用来观察宝玉石的吸收光谱。 二、单项选择题 ()1、宝石光泽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玻璃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 B、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C、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 ()2、翡翠主要组成矿物是 A、硬玉 B、绿辉石 C、钠长石 ()3、聚形是 A、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聚合 B、双晶形成的 C、几个晶体有规律的聚合 ()4、在文献中一般讲的宝石之王是指 A、钻石 B、翡翠 C、珍珠 ()5、有一粒绿色的非均质体弧面型宝石,折射率1.76(点),密度4.02g/cm3,它是下列宝石中的哪一种 A、猫眼 B、蓝宝石 C、钻石 ()6、一粒折射率为1.762\1.770,密度3.95 g/cm3的蓝色刻面宝石可能是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8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11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3),郑树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2俄语:走向俄罗斯,王四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13日语:新编日语(1-4),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4德语:大学德语(1-2),张书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修订版 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修订版 299 MBA联考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10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30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各版均可 63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严强、王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 633俄语综合:大学俄语(东方5—6),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第一版 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 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6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第五版 639专业综合(含民法学、西方法律思想史): 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 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42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 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美学原理,王旭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第三版 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47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动画基础教程》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动画基础教程》课程说明 (一)授课教师:邓强 (二)课程名称:动画基础教程 (三)开课对象:动漫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学科,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及动漫方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的学习了解动画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画创作、设计和软件运用能力,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动画流派、风格、分类,尤其是日美不同的动画漫画风格。了解制作流程及常用设备的使用,初步掌握文学剧本创作、角色设计、风格设计、分镜头台本和手绘画设计。掌握物体运动规律和常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剧本要求设计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的动作,会使用图形处理软件将手绘画转成电脑画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会使用动画软件让画面按要求动起来。会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动画后期处理。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64学时 分数:4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 1 第一章动画设计概述 2 2 4 2 第二章二维动画设计方法 6 6 16 3 第三章动画原理 6 6 28 4 第四章动作设计与表示 6 6 40 5 第五章动画教学 2 2 44 6 第六章动画作品欣赏8 8 60 7 第七章总复习 2 2 64 合计32 32 64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教学方法 导入法:教师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环境。 分析法: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分析和研究项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案例法:以案例驱动知识点的掌握。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提交作品。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动画设计概述

金属物理专业_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 所属专业:金属材料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金属物理专业,是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期先后设置的专业,也是建国初期按照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全国八大金属材料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培养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实用性很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标和任务: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建设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金属物理学》《金属热处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中

参考书: 1.《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指导书》,王志刚、刘科高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实验实训规 划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程》,周小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王顺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主讲教师。 主讲:卓仁富,闫徳 教师梯队:王君,耿柏松,门学虎,吴志国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8学时,必做实验。先讲授,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重点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参考书讲解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参考书讲解 360 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初步):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 or 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65宝石学:宝石学基础教程, 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02 宝石学证书课程, 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1、考试准备的时间问题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对于专业课基础较好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可能会短些,而对于那些基础弱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考试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长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学科必定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透彻,但是在短时间内,经过高强度的复习和科学的指导,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一般而言,专业课复习最好能保留有3个月的复习时间。 2、考试资料的选择 不同的学校,考试难度和风格不一样,所以考试的资料难以统一,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教材,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样,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比较有效率。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生考试的难度水平大致还是处于中初级水平,因此基本上还是可以列出一个有效的资料清单: (1) 报考学校的指定书目(必备) (2) 历年的考试题目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

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 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 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 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 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 所报考学校出题老师的课堂笔记或自己编写的教材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理论物理基础S教学大纲

《理论物理基础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31001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The cours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of major of the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four parts of contents of quantum mechanics、thermodynamics、solid physics and statistics. Including wave-particle duality, Schrodinger equation, uncertainty principle, the operator and intrinsic value of mechanics quantity, the wave function and band theory of hydrogen atom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thre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the circulation of Kano, entropy; etc; the statistic meaning of entropy, three kinds of statistical method and employing, etc;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solid physics (band theory, specific heat, lattice vibration) is dissolved in every part.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ory teaching link: It must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quality and employ ability. Utilize multimedia to give lessons, put emphasis on employing links actually. Increase and teach one to make students transform from the state of absorbing knowledge passively to coming in the state of asking for knowledge voluntarily partly.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eaching, should increase new knowledge constantly. (三)实施说明 1.The teacher, when the ones that give lessons and can follow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arrange every part in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are studied, the lesson mixes forms and is only for reference time; 2.The teacher can teach the order in arrangement by oneself to the part with independent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giving lessons; 3.This course proposes adopting office coaching, discussi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nalysis of practical problem and solving many kinds of means to combine together and launching teaching.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college mathematics, college physics,atomic physics, linear algebra,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special functions,the equ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After every section, the students should do the relevant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master the theory in the section.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theory deeply and control the parameters in practical.

宝石学基础

第二单元无机宝石 按教学大纲要求,本教材要求掌握的常见无机宝石有钻石、刚玉、绿柱石、金绿宝石、锆石、尖晶石、橄榄石、电气石、托帕石(黄玉)、石榴石、石英、常见玉石有翡翠、软玉、蛇蚊石、绿松石、青金岩、欧泊。重点掌握每个宝石种的基本性质、鉴定特征。并能对宝玉石的质量进行评价。本课程理论 12 课时,实践 6 课时。 钻石 钻石的形成 (1)钻石形成的条件 金刚石由碳原子组成,当碳原子呈六方环状的层状排列时,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高温耐火材料石墨,当碳原子呈立方最紧密堆积,彼此以共价键相连时,就形成自然界最硬的矿物金刚石。钻石来源于地幔深处,它是高温高压的矿物。钻石分橄榄岩型和榴辉岩,从其中的包裹体分析出,橄榄岩型形成温度为9000C—13000C,压力为(45—60)×108Pa,相当于地球130—180Km的深度;榴辉岩型形成温度大约12500C,可能来自180Km以下的深度。 (2)钻石形成的年代 从钻石包裹体年代推测,橄榄岩型钻石大约形成于33亿年前;而榴辉岩型钻石大约形成于10—15年。 (3)钻石产出的环境、类型 1827年前首先在印度和巴西的砂、砾石中发现了钻石,而在1866年这种类型的钻石原岩才在南非的金伯利镇发现。金伯利岩是一种混杂成因的岩石,流体捕虏了含钻石的橄榄岩和榴辉岩,使得岩浆携带这些捕虏体、晶(包括钻石),以直立岩筒或层状体形式,沿构造薄弱地带到达地表。1979年在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地区发现另一种赋存钻石的岩石—钾镁煌斑岩。

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矿床有两大成因:金刚石原生矿和砂矿。前者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分布,但所产的金刚石极其有限,约占金刚石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后者提供四分之三的金刚石产量,并有大量的宝石级金刚石产出。 形成宝石级金刚石的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无色透明的金刚石,在上升过程中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速度很慢。 钻石的基本特性 1、钻石的化学成和分类 钻石主要成分是C,其质量分数可达99.95%,次要成分有N、B、H ,微量元 素有Si、Ca、Mg、Mn、Ti、Cr、S、惰性气体及稀土稀有元素,达50多种,这些次要组分决定了钻石的类型、颜色及物理性质。 钻石分类及颜色特征 2、钻石的结晶习性、表面特征 钻石属等轴晶系。常以单晶产出。常见单形有八面体、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有时也呈聚形。 钻石晶体通常呈歪晶,由于溶蚀作用使晶面棱弯曲,晶面常留下蚀象。且不同单形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