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轴式齿轮变速器的传动过程

二轴式齿轮变速器的传动过程

二轴式齿轮变速器的传动过程

1、一档动力传递过程路线;输入轴→输入轴一档齿轮→

一二档同步器→输出轴→驱动桥

2、二档动力传动过程路线;输入轴→输入轴二档齿轮→

一二档同步器→输出轴→驱动桥

3、三档动力传动过程路线;输入轴→输入轴三档齿轮→

一三四档同步器→输出轴→驱动桥

4、四档动力传动过程路线;输入轴→输入轴四档齿轮→

一三四档同步器→输出轴→驱动桥

5、五档动力传动过程路线;输入轴→输入轴五档齿轮→

五档同步器→输出轴→驱动桥

6、倒档动力传动过程路线;输出轴→输出轴倒档齿轮→

倒档轴上倒档齿轮→输出轴倒档齿轮→输出轴→动力反向输出

二档变速器主要应用于发动机前置前驱的轿车上这种变速器的特点是输入轴于输出轴平行,且无中间轴。

传动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摘要 齿轮轴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回转零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矩和动力。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齿轮轴加工材料、热处理方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优化,将对提高齿轮轴的加工质量及寿命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本设计首先分析了齿轮轴零件的作用和零件的材料,之后把加工传动齿轮轴所用的材料和生产类型确定下来。然后确定毛坯的种类,绘制铸件零件图。接下来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包括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及热处理方法等。最后进行工艺规程设计,选定加工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等。齿轮轴零件的机械综合性能要求较高,一般选择锻件作为毛坯。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划分加工阶段对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齿轮轴;工艺分析;工艺规程设计

Abstract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gear shaft is to support rotating parts, achieve rotary mo tion and transfer torque and power. Gear shaft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ompact structure, long service life and so on.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general machinery, particularly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tran smissi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gear shaft’s machining materials, thermal treatmen t method and machining process will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the gear shaft and the service life. The first design of the gear shaft parts and parts of the material, then fix the processing gear shaft of the materials used and the type of production. And then determine the blank type, drawing casting parts diagram. The processing of the next design of parts, including the components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t treatment method. Finally, 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machine tool, cutting tool, fixture etc…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higher gear shaft parts, as general forging blank.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cess, dividing the processing st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parts. Keywords gear shaft;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planning design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工件的安装与基准 第三节工艺过程的制定 第四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实例

§6.1 基本概念 一、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的性能、尺寸和形状、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由一系列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进给等组成。 二、生产过程 在机械制造中,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各个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各个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三、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 工厂或产品的生产纲领是指包括备品和废品在的该产品的年产量。零件的生产纲领可按下 式计算: 式中,N 为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 为机器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 为每台机器中该零 件的数量(件/台);a 为备件百分率(%);β为废品百分率(%). 2、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 )1)(1(βα++=Qn N

§6.2 工件的安装与基准 一、 工件的安装 直接找正安装 划线找正安装 使用夹具安装 二、工件的定位 (一)六点定位原则 机床夹具 物体的六个自由度 一个物体在空间可以有六个独立运动。以右图为例,它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可以有三个平 移运动和三个转动。三个平移运动分别是沿X 、Y 、Z 轴平移运动,记为Z Y X \\ 三个转动分别是绕X 、Y 、Z 轴的转动,记为Z Y X // 习惯上把六个独立运动称作六个自由度,如果采用一定的约束措施,消除物体的六个自由 度,则物体被完全定位 X 自由度示意图

六点定位原理 任何一个物体在空间直角坐6个自由度——用Z Y X Z Y X ,,,,, 表示。 要确定其空间位置,就需要限制其 6 个自由度 将 6 个支承抽象为6个“点”,6个点限制了工件的6 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 (二)六点定则的应用 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 超定位 (三)工件的基准 基准的概念: 是在确定零件上其他面、线或点的位置准确度时所依据的该零件上的面、线或点。 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是指设计零件图样时用以确定其他面、线或点的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工艺基准: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基准,总称为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 度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变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2) 1、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2) 2、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2) 3、倒档的布置方案 (3) 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 (4) 1、变速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4) 2、齿轮参数 (5) 3、各档传动比及其齿轮齿数的确定 (6) 4、轮的受力和强度校核 (8) 三、轴和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2) 1、轴的工艺要求 (12) 2、轴的设计 (12) 3、轴的校核 (13) 4、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17)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一)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对变速器的主要要求是: 1.应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工作可靠,操纵轻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应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为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操纵轻便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这可通过采用同步器和预选气动换档或自动、半自动换档来实现。 3.重量轻、体积小。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距。 4.传动效率高。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噪声小。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二)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下图a所示方案,除一,倒档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档外,其余各档为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b、c、d所示方案的各前进档,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d 所示方案中的倒档和超速档安装在位于变速器后部的副箱体内,这样布置除可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外,还可以在不需要超速档的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一个只有四个前进档的变速器。

变速箱的工作原理(简易)

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变速箱的原理一、变速箱的作用 发动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变速箱的存在。首先,任何发动机都有其峰值转速;其次,发动机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出现在5500转。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换档可以使得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理想情况下,变速箱应具有灵活的变速比。无级变速箱(CVT)就具有这种特性,可以较好的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二、CVT 无级变速箱有着连续的变速比。其一直因为价格、尺寸及可靠性的关系而没有大量装备汽车。现在,改进的设计使得CVT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国产AUDI 2.8 CVT 变速箱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这样,变速箱的输入轴就可以和发动机达到同步转速。 级Sport Coupe 6速手动变速箱 一个5档的变速箱提供5种不同的变速比,在输入轴和输出轴间产生转速差。 三、简单的变速箱模型 为了更好的理解变速箱的工作原理,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2档变速箱的简单模型,看看各部分之间是如何配合的:

输入轴(绿色)通过离合器和发动机相连,轴和上面的齿轮是一个部件。 轴和齿轮(红色)叫做中间轴。它们一起旋转。轴(绿色)旋转通过啮合的齿轮带动中间轴的旋转,这时,中间轴就可以传输发动机的动力了。 轴(黄色)是一个花键轴,直接和驱动轴相连,通过差速器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会带着花键轴一起转动。 齿轮(蓝色)在花键轴上自由转动。在发动机停止,但车辆仍在运动中时,齿轮(蓝色)和中间轴都在静止状态,而花键轴依然随车轮转动。 齿轮(蓝色)和花键轴是由套筒来连接的,套筒可以随着花键轴转动,同时也可以在花键轴上左右自由滑动来啮合齿轮(蓝色)。 1档 挂进1档时,套筒就和右边的齿轮(蓝色)啮合。见下图:

齿轮轴加工工艺.

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落地铣镗床——ZT30DA工作台回转台——31210中心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应完成任务: (1)CAD绘制及手工绘制A3零件图(各一张) (2)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3)编写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份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是一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并且为我们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其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目录 前言 (2) (一)介绍零件及产品的功用 (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零件在装配图中的功用分析 (4) 零件的结构分析 (5) (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6) (4)零件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 (6) (三)确定材料及毛坯种类 (6) (1)确定材料(材料性能)材料的选择 (6) (2)毛坯选择及制造方法 (7) (3)毛坯加工前热处理(即预备热处理) (7) (四)工艺规程设计 (7) (1)工艺规程的作用 (7) (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7) (3)制定工艺规程的依据 (8) (4)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8) (5)选择定位基准 (8) (6)确定各加工表面加工方法及划分加工阶段 (9) (7)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序 (9) (8)合理安排加工顺序 (9) (五)初拟工艺路线 (10) (1)加工工艺路线 (10) (2)其他工序安排 (10) (六)选择机床及工艺装备 (10) (1)选用机床 (10) (2)选用工艺装配 (10)

变速箱工作原理

变速箱工作原理 2019.03 汽车变速器,由大小齿轮构成,按大小排列成塔状。 一般地,变速器有四根轴组成,第一根轴是动力进入轴,插在离合器内,只要离合器踏板抬起来,它就转,与发动机的转速同步。第二根轴在变速器的底部,其中一个齿与第一轴的一个齿永远啮合,跟着转,上面有大小不同的许多齿轮。第三根轴与第一根轴同心安置,上面大小不同的齿轮可以前后滑动,与第二轴的齿轮啮合,得到不同的转速和扭矩。第三轴是动力输出轴。 第四根轴是倒车轴,第二根轴要得到反向旋转,必须增加一个齿轮。这个齿轮专门安装在一根轴上。 变速器的齿轮,永远啮合的,用斜齿,为什么要用斜齿,说起来就费劲了。滑动的,起变速作用的,只能用直齿。 现在的汽车变速器,一般安装有同步器,作用是避免变档时齿轮发出响声,容易啮合成功。因为同步器结构复杂,增加成本,一般只安装在高速档上,高级轿车会全部安上同步器,当然由你买单啦。 这是拆开盖子的变速器,左边是离合器,第一个斜齿,是第一轴的。下面的第二轴看不见,除了第一轴上的那个齿轮,其余

齿轮全部是第三轴上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第三轴很长。第一轴是空心的,第三轴的一端要插入第一轴空心部分,以支承自身。 有小齿的,是同步器,密密的小齿是同步器的标志。 齿轮边上磨得发亮的凹槽,是变速叉叉的位置,变速杆带动变速叉前后移动,就使齿轮前后移动。 变速器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对齿轮啮合,否则就别死不可转动了。这个任务由变速器盖子实现。变速器盖结构简单,没有什么高科技,但却充满了智慧,非常巧妙,决定着变速叉的动作。机械就是这样,讲究一个巧劲。简单的东西能完成复杂的使命,另外的例子就是枪械,上面没有什么电路板,其动作却是智慧的结晶。 一、变速箱的作用 发动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变速箱的存在。首先,任何发动机都有其峰值转速;其次,发动机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出现在5500转。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换档可以使得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理想情况下,变速箱应具有灵活的变速比。无级变速箱(CVT)就具有这种特性,可以较好的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双离合器式六档齿轮自动变速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赵国庆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07-7班 指导教师姓名 赵雨旸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交通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六挡齿轮变速器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研究现状 现今的汽车变速器发展的十分迅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新的产品,但是变速器技术的每次革新都与汽车相关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模拟仿真材料科学等都为变速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变速器的发展也为相关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94年,一个法国工程师给一辆汽车装上世界上第一个变速器至今,汽车变速器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变速器,英文Transmission ,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承担放大发动机扭矩,实现理想动力传递,从而适应各种路况实现汽车行驶的主要装置。从最初采用侧链传动到手动变速器,及至液力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再到现在无级自动变速器的普及,在汽车工业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变速器也向着更平顺、更省油、更富驾驶乐趣的方向不断发展。直至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出现,变速器技术又伴随着速度和梦想,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具有高效率和舒适性,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开发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双离合器模块、扭振减震器模块和控制模块的技术。这些模块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关键零部件,是这种先进的自动变速器的心脏和大脑。2003年世界首款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投放市场,使用的就是美国博格华纳公司生产的模块。目前双离合变速器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博格华纳(BorgWarner)和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手中。博格华纳是大众第一代六速DSG (大众的DCT )关键技术的提供者,为大众DSG 提供湿式双离合。大众推出了新一代干式七速双离合变速器,由德国舍弗勒集团旗下的LucK 公司提供。 1940年,Darmstadt 大学教授Rudolph Franke 第一个申请了双离合器变速器专利,该变速器曾经在卡车上试验过,但是没有投入批量生产。随后保时捷也发明了专用于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PDK Porsche Doppel Kupplungen )。然而,在那个时代,未能成功将DCT/PDK 技术投入批量生产。 人们所熟知的变速器一般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传统的变速器利用不同的齿轮搭配实现了上述目的,而齿轮搭配的变换就只有靠脚踩离合手拉挡杆来实现,这就是所谓的手动变速器。为实现轻松换挡,取消离合脚踏和手动挂挡的AT(AutomaticTransmission)变速器出现了,它主要利用液力变扭器配合传统机械齿轮箱实现换挡功能。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动变速汽车就是使用了这种AT 。 随着市场对于车辆平顺舒适、高效节能的要求不断升级,大众公司和博格华纳携手突破技术界限,打造出了一款换档平顺动感,大幅度减少能耗,且能够配合于大扭矩,大排量发动机的变速器——DSG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是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它保持了AMT 的各种优点,但其

变速器工作原理

手动档变速器工作原理ZT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为车辆的行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车辆变速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变传动比,将合适的牵引力通过传动轴输出到车轮上以满足不同车辆在工况下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最简单最传统的手动变速器说起。一般的手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包括了动力输入轴和输出轴这两大件,再加上构成变速箱的齿轮,这就是一个手动变速箱最基本的组件。动力输入轴与离合器相连,从离合器传递来的动力直接通过输入轴传递给齿轮组,齿轮组是由直径不同的齿轮组成的,不同的齿轮组合则产生了不同的齿比,平常驾驶中的换挡也就是指换齿轮比。输入轴的动力通过齿轮间的传递,由输出轴传递给车轮,这就是一台手动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给大家讲讲,手动变速箱换挡的原理。下图是一个简易的3轴2档变速箱的结构模型

输入轴(绿色)也叫第一轴,通过离合器和发动机相连,轴和上面的齿轮是一个硬连接的部件。红色齿轮轴叫做中间轴。输入轴和中间轴的两个齿轮是处于常啮合状态的,因此当输入轴旋转时就会带动中间轴的旋转。黄色则是输出轴,它也叫第二轴直接和驱动轴相连(只针对后轮驱动,前驱一般为两轴),再通过差速器来驱动汽车。 当车轮转动时同样会带着花键轴一起转动,此时,轴上的蓝色齿轮可以在花键轴上发生相对自由转动。因此,在发动机停止,而车轮仍在转动时,蓝色齿轮和中间轴出在静止状态,而花键轴则随车轮转动。这个原理和自行车后轴的飞轮很相似。蓝色齿轮和花键轴是由套筒来连接的,套筒随着花键轴转动,但同时也可以在花键轴上左右自由滑动来啮合齿轮。

说完这些,换挡的过程就很好理解了,当套筒和蓝色齿轮相连时,发动机的动力就会通过中间轴传递到输出轴上,在这同时,左边的蓝色齿轮也在自由旋转,但由于没有和套筒啮合,所以它不对花键轴产生影响。而如果套筒在两个蓝色齿轮之间时,变速箱在空挡位置,此时两个蓝色齿轮都在花键轴上自由转动,互不干涉。 除了上述的传统三轴手动变速箱,目前轿车上广泛使用的是二轴手动变速箱,它的结构和三轴变速箱基本类似,只是其输入轴和中间轴整合为一根轴,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的优势。

齿轮工艺流程

实习报告——主动齿轮工艺流程 主动齿轮工艺流程:精车1---精车2----滚齿----磨棱----剃齿-----清洗-----热处理-----磨内孔-----清洗。 一:铸造毛坯齿轮的毛坯加工在整个齿轮加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齿面加工和检测所用的基准必须在齿轮毛坯加工阶段加工出来,同时齿坯加工所占工时比例较大,对生产效率和齿轮加工质量都具有很大影响,余量过多将导致后续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所需加工的量增多,耗时增加,降低生产效率;若余量过少,则后续加工需特别谨慎,否则将超出齿轮设计精度尺寸使得产品不合格。毛坯为铸造件,具体形状如下图1。 图1 二:精车外轮廓使其达到尺寸要求。先夹内孔粗车外轮廓,再以外轮为基准粗车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精车外轮廓,达到尺度要求。 三:精车端面使其达到尺寸要求。以一端面为基准,粗车另一端面,再以粗车后端面为基准,粗车另一端面,再精车端面使其达到尺寸要求。如图2。 图2

四:滚齿,滚切齿轮属于展成法,可将看作无啮合间隙的齿轮与齿条传动。当滚齿旋转一周时,相当于齿条在法向移动一个刀齿,滚刀的连续传动,犹如一根无限长的齿条在连续移动。当滚刀与滚齿坯间严格按照齿轮于齿条的传动比强制啮合传动时,滚刀刀齿在一系列位置上的包络线就形成了工件的渐开线齿形。随着滚刀的垂直进给,即可滚切出所需的齿廓。成型如下图3。 图3 五:磨棱,磨棱工艺是为了倒角与去毛刺,齿轮作为重要的传动件,由于毛刺的存在,影响其外表,传动精度,再加工及装配,并且产生传动噪音,以至于使齿轮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润滑效果下降,更主要是降低了齿轮的质量。而磨棱倒角机恰是一种很好的用于齿轮去除毛刺的设备。这一步也正是为了倒角与去毛刺,为后面的的工艺做准备。 六:剃齿,剃齿可以加工直齿和斜齿的内、外圆柱齿轮,生产效率高、加工表面光洁。是齿轮加工的精加工部分剃齿加工原理相当于一对斜齿轮作双面无侧隙啮合的过程。加工状态如下图4所示。剃齿刀实质上是一个高精度的斜齿轮,在齿面上开有小槽,沿渐开线方向形成刀刃,另一个是被加工齿轮。剃齿时,经过预加工的工件齿轮装在心轴上,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两顶尖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剃齿刀装在机床的主轴上,与工件作无侧隙的螺旋齿轮啮合传动,带动工件旋转。根据啮合原理两者在齿长法向上的速度分量相等。 图4

齿轮加工工艺卡汇总

齿轮加工工艺卡 附表1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部)件图号 产品名称小伞形齿轮零(部)件名称小伞形齿轮共(3)页第(1)页 材料牌号20CrMnTi 毛坯种类型材毛坯外型尺寸φ14.7mm×54.2mm每毛坯可制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准终单件 1 型钢金工 2 下料金工切割机专用切割夹具,游标卡尺 3 粗铣粗铣齿轮轴两端面,金工X51 专用铣夹具,游标卡尺,面铣刀 4 半精 铣 半精铣齿轮轴两端面及钻中心孔金工X51专用铣夹具,游标卡尺,面铣刀 5 粗车在车床上双顶尖装夹工件,粗车台阶轴φ8和φ6金工C6140 专用车夹具,游标卡尺,外圆车刀描图 6 粗车调头,在车床上双顶尖装夹工件,粗车φ12.7外圆金工C6140 专用车夹具,游标卡尺,外圆车刀 7 半精 车在车床上双顶尖装夹工件,半精车台阶轴φ8和φ6,及切4 个槽,倒角 金工C6140 专用车夹具,游标卡尺,外圆车刀 描校8 半精 车 调头,在车床上双顶尖装夹工件,半精铣齿轮锥端面金工C6140 专用车夹具,游标卡尺,外圆车刀 9 精车在车床上双顶尖装夹工件,精车φ6金工C6140 专用铣夹具,深度游标卡尺,卡规, 外圆车刀 底图号10 铣槽金工X51 专用铣夹具,游标卡尺,槽铣刀 11 粗铣粗铣齿轮金工X51 专用铣夹具,游标卡尺 装订号12 半精 铣 半精铣齿轮金工X51 专用铣夹具,游标卡尺 标记处数更改文 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 号 签字日期

附表1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续)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部)件图号 产品名称小伞形齿轮零(部)件名称小伞形齿轮共(3)页第(2)页 材料牌号20CrMnTi 毛坯种类型材毛坯外型尺寸φ14.7mm×54.2mm每毛坯可制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准终单件 13 热处 理 渗碳淬火,有效渗层0.3-0.5. 热处理车间淬火机 14 磨削先磨削φ8m6段,再磨削φ8h6 金工外圆磨床专用磨床夹具,游标卡尺 15 清洗金工清洗机 16 终检塞规,百分表,卡尺等 描图 描校 底图号 装订号 设计(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 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 号 签字日期 附表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方案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一个齿轮的加工过程是由若干工序组成的。为了获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齿轮,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围绕着齿形加工工序服务的。齿形加工方法很多,按加工中有无切削,可分为无切削加工和有切削加工两大类。 无切削加工包括热轧齿轮、冷轧齿轮、精锻、粉末冶金等新工艺。无切削加工具有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目前已推广使用。但因其加工精度较低,工艺不够稳定,特别是生产批量小时难以采用,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 齿形的有切削加工,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目前仍是齿形的主要加工方法。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成形法的特点是所用刀具的切削刃形状与被切齿轮轮槽的形状相同,如图9-3所示。用成形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用齿轮铣刀在铣床上铣齿、用成形砂轮磨齿、用齿轮拉刀拉齿等方法。这些方法由于存在分度误差及刀具的安装误差,所以加工精度较低,一般只能加工出9 ~10级精度的齿轮。此外,加工过程中需作多次不连续分齿,生产率也很低。因此,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修配工作中加工精度不高的齿轮。 展成法是应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来进行加工的,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形轮廓是刀具切削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齿数不同的齿轮,只要模数和齿形角相同,都可以用同一把刀具来加工。用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等方法。其中剃齿、珩齿和磨齿属于齿形的精加工方法。展成法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刀具通用性好,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滚齿 (一)滚齿的原理及工艺特点

滚齿是齿形加工方法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的原理,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作无侧隙强制性的啮合,见图9-24所示。滚齿加工的通用性较好,既可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蜗轮;既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又可加工圆弧、摆线等齿形;既可加工大模数齿轮,大直径齿轮。 滚齿可直接加工8~9级精度齿轮,也可用作7 级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但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因而齿面的表面粗糙度较粗。为了提高滚齿的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分开。(二)滚齿加工质量分析 1.影响传动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切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了变化。相对位置的变化(几何偏心)产生齿轮的径向误差;相对运动的变化(运动偏心)产生齿轮的切向误差。 (1)齿轮的径向误差齿轮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实际回转中心与其基准孔中心不重合,使所切齿轮的轮齿发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周节累积公差,如图9—4所示。 齿轮的径向误差一般可通过测量齿圈径向跳动△Fr反映出来。切齿时产生齿轮径向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调整夹具时,心轴和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心不重合。 ②齿坯基准孔与心轴间有间隙,装夹时偏向一边。 ③基准端面定位不好,夹紧后内孔相对工作台回转中心产生偏心。

自动变速箱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工作原理 虽然现在市场上车型繁多,配备的自动变速器种类也繁多,但其控制和使用方法都大同小异。早几年,在国产车中最常见的是4前速自动变速器,现在很多车型更新换代,配备了5前速自动变速,奥迪A4甚至还配备了6前速自动变速。 自动变速器看似复杂,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些简单参数的奥秘,那么在选购汽车时,自动变速器的好坏就可一目了然了。自动变速器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挡位的个数。这一点凡是开过车的人都能理解,谁都愿意开挡位多的车。如果挡位越多,变速器与发动机动力的配合就会越紧密,能够把发动机的性能发挥得更好。但光看挡位的个数是不够的。事实上一台自动变速器的挡位多少并不是技术的核心,因为简单的增加行星齿轮组就能增加挡位。象奔驰,沃尔沃的商用货车,有的挡位甚至多达20多个。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核心在它的控制机构。因为一台好的自动变速器,它的换挡品质必须做到响应速度快,换挡冲击小等特点。而这一切都需要靠设计和改进性能优良的控制机构得以实现。 自动变速器是通过各种液压多片离合器和制动闸限制或接通行星齿轮组中的某些齿轮得到不同的传动比的。所以换挡品质的好坏与这些离合器和制动器有直接关系。根据汽车挡次的不同,出于成本考虑,经济型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机构通常被设计得很简单。如图:

上图为自动变速器中最常用的制动机构。它通过制动带来限制行星齿轮的运动。制动带在杠杆的推动下能迅速包紧被制动的齿轮或轴,从而产生强大的制动力达到限制行星齿轮运动的目的。杠杆是直接被顶杆推动的,顶杆的动力又来自液压。所以行星齿轮的制动完全由液压来决定。这种制动带式的设计,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也很低,常用于经济型车的自动变速器当中。但由于制动带制动非常唐突,制动力来得很猛,所以换挡震动相对较大。在高挡车中很少用这种设计。高挡车中用得较多的是多片离合器式制动设计。如下图:

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所在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现代汽车与驾驶技术论文题目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成峰 2019年11月08日 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变速器的结构特点 自动变速器的特点。液力自动无级变速器也存在不足,如传动效率较低,结构复杂等。但因其无比优越的性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的应用仍相当普及。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采用 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因采用机械传动,故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但是, 因其动载荷大,易使零件过早地磨损。特别是手动变速器要求驾驶员在外界条件比较复杂 的情况下,频繁地操纵离合器和换挡,增加了驾驶员的负担,使驾驶员易于疲劳,也不利 于安全行车。 自动变速器能进行繁复的加速、减速变速器换挡等功能,具有变速平滑、驾驶轻便等 优点。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车速情况,自动选择挡位,而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1.1 良好的行驶性能。自动变速装置的挡位变换不但快而且平稳,提高了汽车的乘坐 舒适性。通过液体传动和微电脑控制换挡,可以消除或降低动力传递系统中的冲击和动载,这对在地形复杂、路面恶劣条件下作业的工程车辆、军用车辆尤为重要。试验表明,在坏 路段行驶时,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传动轴上,最大动载转矩的峰值只有手动变速器的20%~40%。原地起步时最大动载转矩的峰值只有手动变速器的50%~70%,且能大幅度延长发动 机和传动系零部件的寿命。 1.2 操纵简单。只需设置液压工作阀的位置,自动变速器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加 挡和减挡,省去了起步和换挡时踏离合器、更换变速杆位置和放松油门等复杂的操作规程,大大减小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1.3 高行车安全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对 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进行改变和调节。以城市大客车为例,平均每分钟换挡3~5次,

齿轮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产品名称产品图号 第 1 页零件名 称 圆柱齿轮 零件 图号 共13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1铸造HT200毛坯种类 毛坯外形尺 寸 每个毛坯可制 件数 每台件数铸件Φ280x801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 同时加工件 数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工作液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 速 r/min 切削 速度 m/mi n 进给 量 mm/r 切削 深度mm 进给 次数 工步工时 机 动 辅 助 1

1铸造毛坯 2清沙,去浇注口 编制(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日 期) 批准(日 期) 会签 (日期) 标记 处 数 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标 记 处 数 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机械加工工序卡 产品名 称 产品 图号 第 3 页 零件名 称 圆柱齿轮 零件 图号 共13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3扩孔HT200 毛坯种类 毛坯外形尺 寸 每个毛坯可制 件数 每台件数 铸件Φ280x801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 同时加工件 数 钻床ZK5215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工作液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准终单件 2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 速 r/min 切削 速度 m/mi n 进给 量 mm/r 切削 深度mm 进 给次 数 工步工时 机动 辅 助 1轮辐孔扩至Φ30mm扩孔刀89 1 1 2扩中心孔至Φ58mm扩孔刀 97 1 1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日 期) 批准(日 期) 会签 (日期) 标记 处 数 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标 记 处 数 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机械加工工序卡 产品名 称 产品 图号 第 4 页 零件名 称 圆柱齿轮 零件 图号 共13 页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3

变速器总成设计概要

轿车机械式手动变速箱设计计算说明书 班级:车辆1001 组别: 02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2.总体方案论证 (2) 3.变速器主要参数及齿轮参数的选择 (5) 4.变速器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尺寸计算及可靠性分析 (15) 4.1变速器齿轮 (15) 4.2变速器的轴 (19) 4.3变速器轴承 (24) 5.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部分参数的设计与校核 (31) 6.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设计 (37) 7.设计参数汇总(优化后) (45) *参考文献 (48) 1设计任务书 根据给定汽车车型的性能参数,进行汽车变速箱总体传动方案设计,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

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 表1-1 轿车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 组别发动机主要参数 第二组 2.0L横置 前驱 FF,MT 5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 2 总体方案论证 变速器的基本功用是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使 汽车得到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此外,应保证汽 车能倒退行驶和在滑行时或停车时使发动机和传动系保持分离。需要时还应有动力输出的功能。 变速器设计应当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具有正确的档数和传动比,保证汽车有需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有空档和倒档,使发动机可以与驱动轮长期分离,使汽车能倒车; ?换档迅速、省力,以便缩短加速时间并提高汽车动力性(自动、半自动和电子操纵机构); ?工作可靠。汽车行驶中,变速器不得跳挡、乱挡以及换挡冲击等现象发生; ?应设置动力输出装置,以便必要时进行功率输出; ?效率高、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制造、成本低。 变速器是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根据前进档数的不同,变速箱有三、四、五 和多挡几种。根据轴的不同类型,分为固定轴式和旋转轴式两大类。而前者又分为两轴式、 中间轴式和多中间轴式变速箱。 在已经给出的设计条件中,具体的参数说明如下: 表2-1 汽车传动系统主要参数 发动机2.0L横置 变速器 MT 5挡 发动机最大扭矩[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70/4000 发动机最大功率[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85/5200

齿轮工艺过程卡片

齿轮减速箱传动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加工简图定位基准工艺装备 1 锻造 2 正火 3 粗车装夹工件大端外圆,毛 坯找正,按照工件各毛 坯尺寸,车内径至Φ38 +0.20 mm,找正Φ38+0.20 mm内径,平端面,车 小外圆Φ600 -0.35 mm至尺 寸27±0.2mm,车台阶 面 大外圆及 端面 CA6140卧 式车床

4 粗车调头装夹Φ600 -0.35 mm 处,车大外圆至Φ114.5 -0.50 mm, 找正Φ38 +0.20 mm内径,平端面至 尺寸26±0.2mm 小外圆及 端面 CA6140卧 式车床 5 调质 调质处理 250~280HBS 6 精车夹Φ600 -0.35 mm精车大外 圆至尺寸Φ112.50 -0.054 mm,平端面至尺寸 25mm,内径加工至Φ 39.2+0.14 mm 小外圆及 端面 CA6140卧 式车床 7 精车掉头装夹Φ112.50 -0.054 mm处,车小外圆至尺 寸Φ58mm,平端面至 尺寸51mm 大外圆及 端面 CA6140卧 式车床. 8 倒角 齿端面和孔端面倒角 C2 50 A—倒角机

9 插齿插齿m=2.5mm,Z=43, F r=0.036mm,F p=0.063 mm,F pt=±0.014mm, F t=0.011mm, Fθ=0.011mm,齿面R a 为2.5um 内孔及端 面 Y58A插齿 机 10 热处理齿面高频淬火 11 拉键槽以Φ39.2+0.14 mm内圆柱 面及大端面定位夹紧工 件,拉键槽至尺寸要求 内孔及大 断面 L6110型卧 式内拉床 12 磨内孔磨内孔至要求M220内圆 磨床 13 去毛刺钳工去毛刺 14 检验 按图样检验各部尺寸精 度及要求 15 入库入库

6挡变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传动方案的初步确定 (1) 齿轮的形式 (1) 换挡机构形式 (1) 变速器轴承 (2) 变速器传动结构布置 (2) 变速器结构简图 (2) 齿轮主要参数的确定 (3) 齿轮齿数的确定 (4) 倒挡齿轮齿数的确定 (11) 齿轮刚度、强度及可靠性的计算 (12) 轴尺寸的确定 (16)

传动方案初步确定 (1)变速器第一轴后端与常啮合主动齿轮做成一体,第2轴前端经滚针轴承支撑在第1轴后端的孔内,且保持两轴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经啮合套将它们连接后可得到直接挡。档位搞的齿轮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1挡采用滑动直齿轮传动。 (2)倒档利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后在挂入倒档,因此可以采用支持滑动齿轮作为换挡方式。倒挡齿轮采用联体齿轮,避免中间齿轮在最不利的正负交替对称变化的弯曲应力状态下工作,提高寿命,并使倒挡传动比有所增加,装在靠近支承出的中间轴1挡齿轮处。 齿轮形式 齿轮形式有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两者相比较,斜齿圆柱齿轮有使用寿命长、工作时噪声低的优点;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工作时有轴向力。 变速器中的常啮合齿轮均采用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柱齿轮仅用于抵挡和倒挡。 换挡机构形式 此变速器换挡机构有直齿滑动齿轮、移动啮合套换挡和同步器换挡三种形式。 采用轴向滑动直齿齿轮换挡,会在轮齿端面产生冲击,齿轮端部磨损加剧并过早损坏,并伴有噪声,不宜用于高档位。为简化机构,降低成本,此变速器1挡、倒挡采用此种方式。 常啮合齿轮可用移动啮合套换挡。因承受换挡冲击载荷的接合齿齿数多,啮合套不会过早被损坏,但不能消除换挡冲击。目前这种换挡方法只在某些要求不高的挡位及重型货车变速器上应用。因此不适合用于本设计中的变速器,不采用啮合套换挡。 使用同步器能保证换挡迅速、无冲击、无噪声,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轴向尺寸大,但为了降低驾驶员工作强度,降低操作难度,2挡以上都采用同步器换挡。 变速器轴承 变速器轴承常采用圆柱滚子轴承、球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滑动轴套等。 变速器第1轴、第2轴的后部轴承以及中间轴前、后轴承,按直径系列一般选用中系列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中间轴上齿轮工作时产生的轴向力,原则上由前或后轴承来承受都可以;但当在壳体前端面布置轴承盖有困难的时候,必须由后端轴承承受轴向力,前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承受径向力。滚针轴承、滑动轴套用于齿轮与轴不固定连接,有相对转动的地方,比如高档区域同步器换挡的第2轴齿轮和第2轴的连接,由于滚针轴承滚动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径向配合间隙小,定位及运转精度高,有利于齿轮啮合,在不影响齿轮结构的情况下,

齿轮加工工艺

车床主轴箱齿轮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机电09级) 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主轴箱齿轮,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3.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一根传动轴车床主轴箱齿轮,完成该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齿轮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5、制定齿轮的加工顺序; 6、制定齿轮的加工路线; 4.设计过程 4.1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1)齿轮的工作面为齿面,在传动过程中接触的两齿面会产生一定相互滑动,导致齿面磨损。严重时,会加大齿侧间隙而引起传动不平稳和冲击。为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并且减小摩擦,应采用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此处选择2.5um. (2)齿轮Φ40H7内孔表面与传动轴为过盈配合,内孔表面为摩擦表面,应采取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此处选择2.5um. (3)齿轮端面和齿顶面为非工作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此处为5um. (4)齿轮端面采用端面圆跳动,既保证了端面与基准轴的垂直度要求又保证

了齿轮轴向的圆柱度要求。 (5)Φ40H7内孔选用直线度、垂直度、圆柱度等形位公差,保证了内孔对基准轴的高精度要求。 4.2确定齿轮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 1、选择齿轮的材料时,需考虑到机床齿轮工作平稳,无强烈冲击,负荷不大,转速中等,对齿轮强度和韧性的要求不高,但材料要有高的硬度和好的耐磨性。另外综合选用材料的经济因素,选用45#钢。 2、毛坯的制备方法 锻造:下料—自由锻—正火处理 3、热处理工艺: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经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面硬度可达52HRC,齿心硬度为220~250HBS,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1正火:将齿轮放入炉中加热到840-8800C,保温约3小时。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 目的:充分消除锻造内应力,细化晶粒,适当提高齿轮的硬度,为以后的机加工做性能准备,同时为后序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2表面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利用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只对轮齿部位进行局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将齿轮置于感应器内,通入交流电,轮齿温度达到860-9000C后,随即用水快速冷却,淬火后表面不得有裂纹。目的:提高轮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到48-53HRC,淬硬层可达3-4mm。 回火:将齿轮放入炉中加热到200-2400C,保温约1h,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目的: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获得稳定的组织,保证尺寸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