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3. 学会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1.2 功率、能量的概念及计算2. 电路的基本组成2.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要素2.2 电路的基本元件2.3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3. 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3.2 基尔霍夫定律3.3 电路功率计算4. 电路分析方法4.1 串并联电路分析方法4.2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4.3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教学资源:1.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2. 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3. 实验设备及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演示:2.1 利用课件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2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2.3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2 让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应用示例: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给定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等。
1.3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流分配。
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Si)、锗(Ge)。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构,具有单向导电性。
2.2 二极管结构、符号和性质。
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2.3 晶体管结构、符号和类型(NPN、PNP)。
放大作用和应用。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3.2 频率和相位频率:单位是赫兹(Hz),表示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相位:表示电压或电流波形的时间关系。
3.3 谐振电路谐振条件:L和C的组合使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应用:滤波、选频等。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测量仪器和工具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安表等。
4.2 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
注意事项:正确选择测量范围、避免测量误差等。
4.3 故障诊断与维修常用诊断方法:观察、测量、替换元件等。
维修技巧: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修复电路等。
第五章:电力电子技术5.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GTO、IGBT等。
5.2 电力电子电路应用交流调速、变频调速、电力控制等。
5.3 节能技术和环保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电机原理与应用6.1 直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永磁直流电机、励磁直流电机)。
特性:转速、扭矩与电流的关系。
6.2 交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异步电机、同步电机)。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介绍、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2. 学习并认识常见的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3.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认识、欧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演示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2. 学具:电路图绘制工具、计算器、欧姆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入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2)介绍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详细讲解欧姆定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演示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5. 互动讨论(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常见电路元件;3. 欧姆定律公式;4. 例题及解答;5. 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电路图:(图示)答案:电流I=,电压U=2. 拓展延伸:研究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性,绘制并分析一个并联电路和一个串联电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练习中的表现;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电路,如混联电路、交流电路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与理论内容紧密联系;3. 例题讲解:选择的例题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清晰地展示欧姆定律的应用过程;4. 互动讨论:讨论环节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答他们的疑惑;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应能够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分析和设计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选用和应用。
4. 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 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方法第二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2.1 电路的基本元素2.2 电路的基本定律2.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三章:常用电子元器件3.1 电阻器3.2 电容器3.3 电感器3.4 二极管3.5 晶体管3.6 集成电路第四章:基本电路设计与应用4.1 放大电路4.2 滤波电路4.3 整流电路4.4 振荡电路第五章: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5.1 电子电路安装方法5.2 电子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5.3 电子电路维护与保养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4. 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箱、电子元器件、测试仪器等3. 网络资源:相关课件、视频、案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3. 综合评价: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六、教学安排第六章:交流电路6.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6.2 交流电路的参数6.3 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6.4 交流电路的实际应用第七章:电机与控制7.1 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7.2 电机的运行和控制7.3 常用电机及其应用7.4 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第八章:电力电子技术8.1 电力电子器件8.2 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拓扑8.3 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应用8.4 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第九章:信号与系统9.1 信号的分类与分析9.2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9.3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9.4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践10.1 实验目的与要求10.2 实验内容与步骤10.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六、教学方法6. 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流电路、电机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章节一:电工电子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电工电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章节二: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压、电流等。
2. 熟悉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学会使用电表测量电路的基本参数。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压、电流等。
2. 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 电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实验法:演示电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电表使用方法的掌握。
章节三:电工元件教学目标:1. 熟悉电工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掌握常用电工元件的符号及其应用。
3. 了解电工元件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 常用电工元件的符号及其应用。
3. 电工元件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工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用电工元件的应用实例。
3. 实践操作法:演示电工元件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案标题: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知识a.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b.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c.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应用2.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a. 半导体材料和二极管的基本原理b. 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c. 集成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3.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a. 电路实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的搭建与测量b. 电子器件实验: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的测试与应用c.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或计数器电路并进行实际制作4. 应用案例分析a. 电工与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b. 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电工与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项目设计评估:评估学生在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2.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器材和设备3.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模拟软件4. 实际应用案例材料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建议分为10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45分钟。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及电路模型。
2. 掌握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分析简单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电路模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
引导学生思考电路是如何工作的。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电路模型。
(2)讲解欧姆定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讲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一个电路图,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电压值,验证欧姆定律。
七、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电路模型。
2.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3. 例题及解答。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阻、电压下的电流值。
(2)分析一个电路图,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2. 答案:(1)电流值计算:I = V/R。
(2)电路分析: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组,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掌握情况较好,但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研究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2)学习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直流电路基础知识•交流电路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环节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1电工电子技术是研究电磁现象在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科学,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02电工技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和应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等领域。
03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原理、设计、制造和应用,涉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个分支。
电工电子技术概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能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两大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外拓展等环节。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者可获得额外加分。
直流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和电阻概念0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衡量,其单位是安培(A)。
02电压电压是衡量电场力做功的物理量,用来表示电场中两点的电位差。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03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教师: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变压器内部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此产生初次级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3、推导出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
一、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常用变压器举例: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变压器的主体构造铁心是变压器的主磁路,由铁芯柱(柱上套装绕组)、铁轭(连接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组成,为了减小涡流和磁滞损耗,提高磁路的导磁性,铁芯采~厚的硅钢片涂绝缘漆后交错叠成。
绕组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采用铜线或铝线绕制而成,原、副绕组同心套在铁芯柱上。
为便于绝缘,一般低压绕组在里,高压绕组在外,但大容量的低压大电流变压器,考虑到引出线工艺困难,往往把低压绕组套在高压绕组的外面。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电源相连的线圈,接收交流电能,称为一次绕组用U1 ,I1,E1,N1表示;•与负载相连的线圈,送出交流电能,称为二次绕组?? 用U2,I2,E2 ,N2表示;•同时交链一次,二次绕组的磁通量的相量为 Fm,该磁通量称为主磁通;20变压器原理图交变磁通同时与原、副绕组交链,在原、副绕组内感应电动势。
dtd Ne u dtd Ne u φφ222111;-=≈-=≈153 计划与决策布置任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作用计划与决策:1、通过初次级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11e U -=,22e U -=,求出初次级线圈电压的关系;2、不计能量损失,根据能量守恒,221I U I U =,求出初次级线圈电流的关系;3、由关系式ZI U =,求出初次级线圈阻抗之间的关系。
154 实施与检查 1、21212121N N tN tN e e U U =∆∆Φ-∆∆Φ-==; 2、1212212211N N U U I I I U I U ==→=; 3、22221122121221121n N N I I U U Z Z I Z I Z U U ===→=1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
2.导入工作任务在电子线路中,常用到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
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晶体二极管、晶闸管的工作特性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何为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2、晶体二极管的结构、晶闸管的结构。
一、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常用半导体器件举例:2、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导电性能良好。
例如:铜、铁、金、银。
绝缘体几乎不能导电。
例如:塑料、玻璃、橡胶、陶瓷。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例如:硅、锗。
3、本征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硅、锗等半导体。
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电能力显着增强光敏性:当受到光照时,导电能力明显变化掺杂性: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某些杂质,导电能力明显改变。
4、本征半导体的结构20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称为价电子。
5、杂质半导体掺入少量杂质15(1) N 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形成:向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 5 价元素特点:(a)含有大量的电子——多数载流子(b)含有少量的空穴——少数载流子(2) P 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形成:向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 3 价元素特点:(a)含有大量的空穴——多数载流子(b)含有少量的电子——少数载流子二、PN结(1) PN 结的形成PN结外加正向电压:PN结外加反向电压:(实际电路验证)将一个PN结合一个发光灯泡串联与电路中,分别正、反两个方向连接PN结,看灯泡的发光情况。
三、晶体二极管1、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和分类1)基本结构2)分类•按PN结结构分: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按基片材料分: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按用途分: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电压与电流的关系(通过实验电路来验证:将一个硅管和锗管分别连接与电路中,慢慢增大电源电压,观察等在什么电压值下会开始发光)四、晶闸管1、基本结构:四层半导体,3个PN 结2、工作原理:(a) 晶闸管导通条件 u A > 0 , u G > 0(b) 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将失去作用 (c) 晶闸管截止条件H A I i ≤或3 计划与决策布置任务:1)验证晶体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单向导电性 2)验证晶闸管的工作特性计划与决策: 1)①明确晶体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②将晶体二极管和一个灯泡串联于一个电源电路中,先将二极管正向连接,然后慢慢增大电源电压,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③然后将二极管反接,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④记录相应的电压值和灯泡的发光情况。
15A 0u ≤程手段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
2.导入工作任务通过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可以将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
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二极管的整流电路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各种整流电路的电路组成;2、整流过程。
3、相应参数的计算。
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电路V:整流二极管,把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设为理想二极管,管压降为0V;T:电源变压器,把v1变成整流电路所需的电压值v2。
2.工作原理设v2为正弦波,波形如图(1)v2正半周时,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二极管V正偏导通,则v L≈v2;(2)v2负半周时,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二极管V反偏截止,则v L≈0。
由波形可见,v2一周期内,负载只用单方向的半个波形,这种大小波动、方向不变的电压或电流称为脉动直流电。
上述过程说明,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把交流电v2变成脉动直流电v L。
由于电路仅利用v2的半个波形,故称为半波整流电路。
3.参数计算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LVII=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22UURM=输出电压平均值2022245.02)(21UUtduUo===⎰πωππ二、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1.电路如图V1、V2为性能相同的整流二极管;T为电源变压器,作用是产生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的v2a和v2b。
2.工作原理设v2为正弦波,波形如图(1)v1正半周时,T次级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在v2a作用下,V1导通(V2截止),i V1自上而下流过R L;(2)v1负半周时,T次级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作用下,V2导通(V1截止),i V2自上而下流过R L;可见,在v1一周期内,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 V1、i V2 叠加形成全波脉动直流电流i L,于是R L两端产生全波脉动直流电压v L。
故电路称为全波整流电路。
3.参数计算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LVII21=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222UURM=输出电压平均值2229.022)(1UUtduUo===⎰πωππ三、二极管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1.电路152. 工作原理(1)v 2正半周时,如图(a )所示,A 点电位高于B 点电位,则V 1、V 3导通(V 2、V 4截止),i 1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 L ;(2)v 2负半周时,如图(b )所示,A 点电位低于B 点电位,则V 2、V 4导通(V 1、V 3截止),i 2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 L ;3.整流波形 如上图4.负载和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和电流 (1)负载电压V L 2L 9.0V V =(2)负载电流I L L2L L L 9.0R V R V I ==(3)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 V L V 21I I =(4)二极管承受反向峰值电压 2RM 2V V =3 计划与决策布置任务: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电路构成、整流原理、电路参数。
计划与决策根据教材讲解,归纳总结,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15NPN型结构及符号 PNP型结构及符号各区制造时的结构特点,以NPN型为例,如下图所示:二、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电流放大倍数(1)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I C / I B(2) 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b = DiC / DiB(3)共发射极电流分配I E =I C+ I B,2、极间反向电流(1) 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 CBO,O ——(发射极)开路(2) 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 CEOCBOCEO)1(IIβ+=3、极限参数(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 CM(2)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 CM = i C v CE(3)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 、V(BR) EBO、V(BR)CBO三、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1、输入特性曲线当V CE为常数时,输入特性曲线是描述输入端口电流i B随端口电压v BE变化的曲线。
改变参变量V CE的值,得到一组曲线,如图所示。
2015iB= f (vBE)|vCE =常数当参变量V CE增大时,曲线向右移动,或者当v BE一定时,i B随V CE的增大而减小V CE在0~内变化时,集电结正偏,BJT工作在饱和模式。
在v BE一定时,随V CE减小,饱和程度加深,导致i B迅速增大,即曲线向左移动较大。
V CE大于时,集电结反偏,BJT工作在放大模式。
i B几乎不随V CE而变化。
实际上,i B随V CE增大而略有减小,即曲线向右略有移动。
2、输出特性曲线指当基极电流i B为常数时,输出电路中集电极电流i C与集-射极电压v CE之间的关系曲线。
i C = f (v CE)| iB =常数输出特性三个区域的特点:A。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i C平行于v 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
即:I C=bI B , 且 D i C=bD i BB。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i C受v CE显着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 CE的数值较小。
即:v CE<v BE,bIB>I C,饱和压降v CE?。
C。
截止区:v BE< 死区电压,I B=0 ,I C?03计划与决策布置任务: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v BE/Vi B0 0.5v CE=0V0.70.3V10V和总结。
2.通过计算法调整静态工作点。
社会能力目标 1. 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
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
2.导入工作任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图解分析法和计算法,其中计算法是定量的分析计算电路中的各个参数,是最重要和必须掌握的分析方法。
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计算共射级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2、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的计算;3、交流通路和β小信号模型,输入、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