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重庆科技学院免费版)
参考答案-《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册》-A06-3760

第一章直流电路一、填空题1.电源、负载、导线和控制装置2.通路、断路、和短路短路3.定向移动 I A mA μA4.某点参考点有无5. 20V -50V -30V6. b指向a a指向b 1.5 V7.阻碍 R 欧姆(Ω)8.正比反比 I=U/R9.5A10.0.4A11.电能其他电功 W 焦耳12.213.单位时间14.115.导体发热电烙铁电吹风电熨斗16.0.4548417.50Ω 2Ω18.1:2 1:1 1:1 2:119.4 6 7 320.6A21.短路二、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8. ×9. √ 10. × 11. √ 12. ×三、选择题1.C 2.C 3.C 4. C 5. A 6. B 7. D 8. B9. C 10. C 11.A 12. A四、问答题1.答:电流热效应的利:利用电流热效应可以制成很多电器设备,如:电烙铁、电饭煲、电熨斗等。
电流热效应的弊:元器件和电气设备发热过多,不仅消耗电能,而且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还会引起电气火灾。
2. “220V ”表示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压“40W ”表示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3.答:(1)对交、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流表和直流电流表测量。
(2)电流表必须串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
(3)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端流入负端流出。
(4)选择合适的量程。
五、计算题1.解:(1)C 为参考点,则 U A =-3V-5V=-8VU B =-5VU C =0VU AB = U A - U B =-8V-(-5V)=-3VU BC = U B - U C =-5VU AC = U A - U C =-8V(2)以B 为参考点,则U A =-3V=-3VU B =0VU C =5VU AB = U A - U B =-3VU BC = U B - U C =0-(5)=-5VU AC = U A - U C =-3-(5)=-8V(3)从上面的结果可知:电位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电压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答案.doc

3、根据戴维南定理如图 所示的等效电流内阻RAB为( )
A、 K B、 K C、3K
4、如图 电路所示,A、B、C三灯相同,当SA合上瞬间( )
A、A灯最亮B、B灯最亮
C、C灯最亮D、A、B、C三灯一样亮
5、如图 所示三相电源或电压为380V,Ru=Rv=Rw=10,则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
A、只含有放大了交流信号
B、只含有直流静态电压
C、既有直流静态电压又有交流信号电压
20、影响放大器工作点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偏置电阻的阻值 B、负载的变化 C、交流旁路电容的容量 D、温度
21、负反馈改善了放大器的性能,但使放大电路的放大信数( )
A、降低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22、下列电路中,具有记忆、计数功能的电路是( )
4、同一组三相对称负载,联成三角形,接到三相电源上,与联成星形接到同一电源上作一比较,I相△=I相y, I线△=I相y。
5、常见的触电原因有三种:、、。
6、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称作保护接地。而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叫保护接零。
7、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吸收电源能量,通过,而输出电能的它起的只是的作用。
17、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 )
A、380VB、220VC、110VD、36V以下
18、当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输出电流不够时,应该采用下面( )种做法。
A、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串联。
B、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并联。
C、更换一只稳压值相同,功率更大的二极管。
第1章习题解答

图 1-50 题 1-5 图
3
解:将题 1-5 图转换为
其中:U S1 = I S1R01 = 50 × 0.2 = 10V
U S 2 = I S 2 R02 = 50 × 0.1 = 5V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知:
( ) U S1 − U S 2 = I3 R3 + R01 + R02 10 − 5 = I3 (0.2 + 0.2 + 0.1) = 20W
I=
380
= 0.12A = 120mA > 68mA
484 + 3.23×1000
故,不能将两白炽灯串联接到 380V 电源上使用,否则会因电流超过 15W
白炽灯额定电流而烧毁灯泡。
1-5 电路如图 1-50 所示,已知 IS1=50A,R01=0.2Ω, IS2=50A, R02=0.1 Ω, R3= 0.2Ω. 求 R3 上电流和 R01、R02 两端电压各为何值?(自标参考方向),电阻 R3 消耗多少功 率?
图 1-53 题 1-8 图
解:将题 1-8 所示电路进行转化
UR
= 10 5 5 + 15
=
2.5V
1-9 计算图 1-54 所示电路中 2Ω电阻上的电流。
图 1-54 题 1-9 图
解:先将电压源、电流源分别转化,合并 可得:
6
I = 6 = 1A 4+2
1-10 在图 1-55 所示电路中,根据给定的电流,尽可能多地确定其他各电阻中的未 知电流。
⎧E ⎨ ⎩P
= =
2 R1 UI
I
+
U
将已知值代入,即可得:
2
⎧220 = 2 × 0.2I + U
重庆科技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类型复习题

(2)求等效电阻
RO=1(Ω);
(3)求电流
I=2/(1+1)=1(A)
3、△ 求图示电路中的 I、U 值。
解: 由 KVL, 12 = 4 ×(I - 3 ) + 1 ×I 解出: I = 4.8 (A)
U = - 4 ×( 4.8 - 3 ) = - 7.2(V) 4、△求如图所示电路中 4Ω电阻的电流I。
U OC
=
6 × 24 − 4+6
4 ×6 4+6
= 12 V
(2)等效电阻为 RO= 4∥6+4∥6=4.8Ω
(3)用等效电路求电流
I=UOC/(RO+R)=12/(4.8+1.2)=2A
7.△求图示电路中的Ux、Ix。
解: 根据 KCL,Ix+3+4=2; Ix=-5A 根据 KVL,可求得: Ux=+10-5×1=5V
⑴ 电流I1,I2。 ⑵ 负载电阻R3。 (设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另一个电动势E2=
解:⑴求电流I1 和I2:
I1=(E1-90)/R1=2A ,
I2=(E2-90)/R2=4A
⑵负载电阻R3=90/(I1+I2)=15Ω 。
13.电路如图所示,试计算电流 I1 和 I2。
解:由 KCL 得:I1+1=I2 由 KVL 得 2I2=6 所以:I2=3(A) I1=I2-1=3-1=2(A) 14.电路如图所示,试计算电流 I1 和 I2。
根据叠加原理得: I = I ′ + I ′′ = 1+ 2 = 3 (A)
25.电路如图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 I。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习题解答

第1章习题1-1 判断题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直流电路中,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
(√)3.电阻的体积越大,其额定的耗散功率越大。
(√)4.电阻的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电能就越大。
(×)5.电阻串联时,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与其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6.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应用,而电压表则必须并联在电路中应用。
(√)7.在选择电器时,电器的额定电压一定要等于电源的额定电压。
(√)8.额定功率越大的电器,其消耗的电能一定多。
(×)9.电压源和电流源是同一电源的两种不同的等效模型。
(√)10.电容器和电阻器虽然结构不同,其实是同一类型的电气元件。
(×)11.电容器并联总电容量增加;电容器串联总电容量减小。
(√)12.对于同一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越高其储存的电场能量越小。
(√)1-2 计算题1 一直流电流流过导体,已知在1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000C,问该电流有多大?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000C,问该电流有多大?解:根据I=Q/t, 有(1)I=6000C/60s=100A(2)I=6000C/1s=6000A2 试在图1-30中标出电流、电动势、电压的实际方向,并问通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是否相等?B 、C 、D 各点的电位谁高谁低?图1-30 题2图解:因为A1、A2是串联关系,流过的电流相等;电位的排序为:B >C >D 3 有两条长度为1km 、截面积为2mm 2的导线,一条是铝线,一条是铜线,这两条导线在常温下的电阻各为多少?要想使铝导线的电阻与铜导线的电阻相同,铝导线的截面积应增加为多大?解:(1)铝导线常温下的电阻:=⨯⨯⨯==--63610210100283.0S l R 铝铝ρ14.15Ω (2)铜导线常温下的电阻:=⨯⨯⨯==--63610210100175.0S l R 铜铜ρ8.75Ω (3)铝导线的电阻与铜导线的电阻相同时铝导线的截面积为:2636m m 23.31073.810100283.0=⨯⨯⨯=--铝S 4 有两只灯泡,额定功率都为40W ,一只额定电压为36V ,另一只额定电压为12V ,两只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各为多少?如果将两只灯泡串联后接于48V 的电源上,哪只灯泡的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解:(1)工作电压为36V(2)工作电压为12VR =U 2/P =3.8Ω(3)串联接于48V 电源上 两电阻之和为R =32.4+3.8=36.2Ω 根据串联电阻分压公式有2.4348364.3211=⨯==U R R U V U 2=48-43.2=4.8V额定电压为36V 的灯泡过压,灯丝会烧断。
《电工与电子技术》习题册习题解答

《电工与电子技术》习题与解答电工电子教研室第一章:直流电路一、单项选择题1.如题1图,已知U=220V,I=-1A,则元件消耗的功率P为(C)A.220WB.0WC.-220WD.不能确定*2.直流电路如题2图所示,电流I应等于(A)A.7AB.4AC.3AD.1A*3.如题3图,V i=3V,则点1的电位φ1为(B)A.-6VB.1.5VC.3VD.-1.5V*4. 直流电路如题4图所示,U ab=( C)A.-1VB.0VC.1VD.2V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逐渐增大,则它的端电压(A)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恒定不变6.设60W和100W的电灯在220V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则R1和R2的关系为(A)A.R1>R2B.R1=R2C.R1<R2D.不能确定*7.电路如题7图所示,开关S从断开状态合上以后,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是(A)A.I增加B.U下降C.I1减少D.I不变*8.题8图所示电路,如电阻R1增大,则电流表○A的读数(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题8图*9.一个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器,从220V 的电源吸取1000W 的功率,若将此电器接到110V 的电源上,则吸取的功率为( A )A.250WB.500WC.1000WD.2000W10.题10图示电路中,A 、B 端电压 U =( A )A.-2VB.-1VC.2VD.3V11.题11图中电流I 为 ( C )A.1AB.2AC.-1AD.-2A*12.直流电路如题12图所示,U ab 等于( C )A .-2VB .-1VC .1VD .2V13.把题13图1所示的电路用题13图2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B )。
A.E 0=1V, R 0=2ΩB.E 0=2V, R 0=1ΩC.E 0=2V, R 0=0.5ΩD.E 0=1V, R 0=1Ω14.将题14图电路化简为一个电压源U S和电阻R S 串联的最简等效电路,其中U S 和R S 分别为 ( D )A.U S =2V ,R S =1ΩB.U S =1V ,R S =2ΩC.U S =2V ,R S =0.5ΩD.U S =1V ,R S =0.5Ω15.在题15图示电路中,已知:E=9V ,I k =6mA ,当电压源E 单独作用时,通过R L 的电流是1mA ,那么当电压源E 和电流源I k 共同作用时,通过电阻R L 的题10图 题11图题15图题13图电流I L 是( A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1.1 电路的概念 (1)略(2)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导线和开关)等部分组成。
A .电源的作用: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B .负载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C .中间环节的作用:传递、分配和控制电能。
1.2 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1)零、负电位、正电位 (2)3、1.5、3、1.5、0、3 (3)-7,-5 1.3 电阻 (1)3∶4(2)查表1.3,知锰铜合金的电阻率⋅Ω⨯=-7104.4ρm根据SlR ρ=,得43.1104.41021.0376=⨯⨯⨯==--ρRS l m 1.4 欧姆定律 (1)电动势、内压降(2)当R =∞ 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是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当R =0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其特点是短路电流极大,电源端电压等于0。
(3)22.01000220===R U I A 由于22.0=I A=220mA 50>mA ,故此人有生命危险。
1.5 电功与电功率 (1)25401000===P W t h (2)略(3)31680072002.0220=⨯⨯==UIt W J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2. ×3. √4. ×5. √6. ×7. ×8. √9. ×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7. C8. B 三、填空题1.正、相反; 2.参考点; 3.负极、正极; 4.高、低、低、高; 5.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SlR ρ=; 6.1800、±5%; 7.220 四、计算题1.5510=-=-=b a ab V V U V 10)5(5=--=-=c b bc V V U V 15)5(10=--=-=c a ac V V U V 15-=-=ac ca U U V2.2.012024===t Q I A Ω===202.04I U R 3.(1)210100220=+=+=r R E I A (2)2001002=⨯==IR U V (3)20102=⨯==Ir U r V 4.(1)8804220=⨯==UI P W (2)15840001800880=⨯==Pt W J (3)1440018005.0422=⨯⨯==Rt I Q J (4)1569600144001584000=-=-=Q W E J第2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1 电阻的连接 (1)5.04211===R U I A 10205.022=⨯==IR U V 1210221=+=+=U U U V(2)由于12221221R R R U R U P P == 故142820101212=⨯==P R R P W(3)(a )Ω==343R R ab (b )Ω=⨯==++++=32043535)()(R R R R R R R R R ab(c )Ω===1444R R ab (d )R R R R RR RR ab ++++=)2()2(Ω=⨯==53245858R2.2 基尔霍夫定律 (1)5、3、6、3(2)假设2I 、3I 的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如图2.1所示,依基尔霍夫定律,知:2332213311321E R I R I E R I R I I I I =+=+=+ 128038050008.0008.0322332=+=+⨯=+I R I I I I 即解得 图2.1 作业测评2电路图0245.02=I A=24.5mA0325.03=I A=32.5mAΩ=3842R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rEI s =、不变、并、r I E s =、不变、串 (2)(a )把两个电压源等效变换为电流源,如图2.2(a ')所示。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 第一章 - 直流电路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电源电动势E= U内+U外
2.全电路欧姆定律和电源的外特性
图中折线上各点表示电路中各处对应的电位。
2-汽车单线制电路
1-一例最简单的电路图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电路图
上图1和图2所示电路的原理图
1.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简称原理图,它主要反映电路中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考虑各元器件的实际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上图1和图2所示电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汽车电气系统框图
电阻的并联电路及其等效电路a)电阻的并联电路 b)等效电路
2.电阻的并联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并列地连接起来,由同一电压供电,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图所示为由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2.电阻的并联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见表。
1—3 简单电路的分析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二、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电压
电路中有电流流动是电场力做功的结果两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水位与电位的比较a)水压与水流(水泵的作用是保持水位差)b)电压与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保持电位差)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常用直流电流表a)指针式直流电流表 b) 数字式直流电流表
2.电流的测量
(1)对交流电流、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流表(或万用表交流电流挡)、直流电流表(或万用表直流电流挡)测量。常用直流电流表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1.6
(V)
c 档:由图(b)可求 U2c,即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5
U 2c
=
U 2b 45 + 5
×5
=
1.6 50
×5
=
0.16
(V)
d 档:由图(c)可求 U2d,即
U2d
=
U2c × 5 45 + 5
=
0.16 50
×5
=
0.016 (V)
1.8 题 1.8 图所示的电路是由电位器组成的分压电路,电位器的电阻 Rp=270Ω,两边的串
题 1.4 图
解:t=0~2ms
时,du dt
=
4 2 ×10−3
=
2 ×103
iC
=
C
du dt
= 10 ×10−6
× 2 ×103
=
0.02(mA)
t=2~4ms
时,
du dt
=
0 2 ×10−3
=
0
iC
=
C
du dt
= 10 ×10−6
×0
=
0 (mA)
t=4~6ms 时,
du dt
=
4 2 ×10−3
联电阻 R1=350Ω,R2=550Ω。设输入电压 U1=12V,试求输出电压 U2 的变化范围。
题 1.7 图
题 1.8 图
解:三个电阻中的电流为
I=
12
= 0.01(A)
350 + 270 + 550
当滑动触点移到下方时
U2
=
350
+
550 270
+
550
×12
=
5.64
(V)
当滑动触点移到下方时
解:由 KCL 和 KVL 得: I1 + I2 = I3
12I3 + 6I1 = 24 由于 I2 = 5 A
所以
I3 = 3 (A)
I1 = −2 (A)
1.16 在题 1.16 图所示的电路中,求各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功率及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题 1.14 图
题 1.16 图
解: I3 = I2 − I1 = 2 −1 = 1 (A) U1 = I3R3 = 1× 20 = 20 (V) U 2 = I3R1 + I2R2 = 1× 20 + 2 ×10 = 40 (V)
题 1.3 图
2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解:t=0~4ms 时, di = 10 = 2.5 dt 4
t=4~6ms 时, di = −10 = −5 dt 6 − 4
uL
=
L
di dt
=
0.1×
2.5
=
0.25
(V)
uL
=
L
di dt
=
0.1× (−5)
=
−0.5 (V)
1.4 有一电容元件 C=10µF,其端电压 u 的波形题 1.4 图所示。若电流 iC 与电压 u 的参考 方向一致,试画出流过电容的电流 iC 的波形。
负载端电压:U2 = IR = 21.15×10 = 211.5 (V)
(3)负载功率为
P = I 2R = 21.152 ×10 = 4622.5 (W)
6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2] 负载电阻 R2 并联后
负载电阻为: R = R1R2 = 10 × 6.67 = 4 (Ω) R1 + R2 10 + 6.67
1.10 题 1.10 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I1=0.01A,I2=0.3A,I5=9.61A,试求电流 I3、I4、I6。
解:由 KCL: I1 + I2 = I3
I3 + I4 = I5
I6 = I4 + I2
所以: I3 = I1 + I2 = 0.01+ 0.3 = 0.31 (A)
I4 = I5 − I3 = 9.61− 0.31 = 9.3 (A)
8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P1 = I1U1 = 1× 20 = 20 (W)(消耗) P2 = I2U2 = 2 × 40 = 80 (W)(产生)
PR1
=
I
2 3
R1
=
12
×
20
=
20
(W)(消耗)
PR 2
=
I
2 2
R2
=
22
×10
=
40 (W)(消耗)
1.17 求题 1.17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电流 I。
=
2 ×103
iC
=
C
du dt
= 10 ×10−6
× 2 ×103
=
0.02 (mA)
t=6~10ms 时,
du dt
=
0 4 ×10−3
=0
iC
=
C
du dt
= 10 ×10−6
×0
=
0 (mA)
t=10~12ms 时,du dt
=
−4 2 ×10−3
=
−2 ×103
iC
=
C
Hale Waihona Puke du dt= 10 ×10−6
4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S 闭合时的电阻联接如图所示。
则 Rab = R5 //[R2 // R1 + R4 // R3] = 600 //(150 + 150) = 200 (Ω)
1.7 题 1.7 图所示的电路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当输入电压 U1=16V 时,试计算各档 输出电压 U2。
解:由 KCL 列两个方程
I1 + I5 = I3
I2 + I4 = I5
由 KVL 列三个方程(绕行方向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
I1R1 + I3R3 = U1
I2R2 + I4 R4 = U 2
I3R3 − I4R4 + I5R5 = 0
1.15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 1.45(a)电路中的电流 I3。
I1=3(A),I2= –1(A),I3=2(A)。
U R1 = IR1 = 3× 6 = 18 (V) U R2 = I2R2 = −1×12 = −12 (V) U R3 = I3R3 = 2 × 36 = 72 (V)
1.14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题 1.14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1、I2、I3、I4 和 I5(只列方程,不 求解)。
× (−2 ×103)
=
−0.02 (mA)
1.5 已知电路如题 1.5 图(a)和(b)所示,试计算 a、b 两端的电阻。 解:(a)由图可知,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可等效为下图所示:
则 Rab = 2 + [(6 //12) + 6]//10 = 2 + 10 //10 = 7 (Ω)
(b)由图可知,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可等效为下图所示:
I6 = I4 + I2 = 9.3 + 0.3 = 9.6 (A)
题 1.9 图
题 1.10 图
1.11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题 1.11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1 和 I2。
解:由 KCL 得: I1 = 3 + 5 = 8 (A) I2 = 2 − 8 = −6 (A)
题 1.11 图
题 1.12 图
电流 I;(2)电源端电压 U1 和负载端电压 U2;(3)负载功率 P。
解:[1] 负载电阻 R2 并联前
负载电阻为: R = R1 = 10 (Ω)
(1)电路中的电流为: I =
E
=
220
= 21.15 (A)
R0 + 2RL + R 0.2 + 2× 0.1+10
(2)电源端电压:U1 = E − IR0 = 220 − 21.15× 0.2 = 215.77 (V)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习
题
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由 4 个元件组成,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已知 U1= –5V, U2=15V,I1=2A,I2=3A,I3= –1A。试计算各元件的电功率,并说明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 件是负载?
× (−2 ×103)
=
−0.02(mA)
t=12~14ms
时,
du dt
=
0 2 ×10−3
=
0
iC
=
C
du dt
= 10 ×10−6
×0
=
0 (mA)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3
t=14~16ms
时,
du dt
=
−4 2 ×10−3
=
−2 ×103
iC
=
C
du dt
= 10 ×10−6
I3
=
1 2
I
=
1 2
×1.2
=
0.6 (A)
题 1.18 图
题 1.19 图
1.19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 1.19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解:化简步骤如下。
第 1 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习题解答
9
4 由分流公式可得:I=5 × 3 = 2.86 (A)
4 +1 3
1.20 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化简题 1.20 图所示的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