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直流电路习题及答案

直流电路习题及答案

直流电路习题及答案直流选择一、单选题1. 5A电流从一个二端元件的a端流入b端流出,若b端电位比a端高20V,则此元件是()。

A 吸收功率B 发出功率C 不能确定2.某实验室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W的白炽灯12盏,另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kW的电炉5台,都在额定状态下工作,则在2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为()。

A 22 kWhB 10.4 kWhC 22.4 kWhD 20.4 kWh3.从外特性来看,任何一条电阻R支路与恒流源I()联,其结果可以用一个S等效恒流源替代,该等效电源值为()。

IA 并,SIB 串,SRIC 并,SRID 串,S4.将小灯泡与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到恒流源上,当可变电阻增大时,小灯泡的电压(),所以小灯泡的亮度()。

A 减小,变暗B 减小,变亮C 增大,变亮D 不变,不变5.电路中等电位点可以(),之后对电路的其它部分()影响。

A 短路,没有B短路,有 C开路,没有 D 开路,有 6. 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其中有一个电压源支路的电压增大5倍,则该支路电流( )。

A 增大5倍B 不能确定C 减小5倍D 不变7. 用一个满刻度偏转电流为50A μ、电阻g R 为Ωk 2表头,并联分流电阻1R ,制成量程为10mA 的直流电流表,并联分流电阻1R 应为( )。

A20Ω B20.05Ω C10.05Ω D 10Ω8. 用一个满刻度偏转电流为50A μ、电阻为Ωk 3的表头制成2.5V 量程的直流电压表,则附加电阻应为( )。

A697 k Ω B597 k Ω C497 k Ω D 47 k Ω 9. 若电源供电给电阻L R 时,电压源S U 和电阻L R 值均保持不变,为了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应调节内阻值等于( )。

AL R B0 C∞ D 2L R10. 若电源的外特性为I U 210-=(V ),则外接电导0.5S 后的电流为( )A ,电压为( )V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三章 直流电路习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三章 直流电路习题

第三章直流电路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填空题1、闭合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路,另一部分是电路。

外电路上的电阻称为电阻,内电路上的电阻称为电阻。

2、负载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也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减去电源的内压降,即U=E-Ir。

选择题1、用万用表测得全电路中的端电压为0,这说明()A外电路断路 B外电路短路 C外电路上电流比较小 D电源内阻为零2、用电压表测得电源端电压为电源的电动势E,这说明()A 外电路断路B 外电路短路C 电源内阻为零D无法判断3、电源电动势为2V,内电阻是0.1Ω,当外电路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端电压分别为()A、0A,2VB、20A,2VC、20A ,0VD、0V ,0V4、在闭合电路中,负载电阻减少,则端电压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5、一直流电源,开路时测得其端电压为6V,短路时测得其短路电流为30A,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A、6V,0.5ΩB、16V,0.2ΩC、6V,0.2Ω判断题1、全电路中,在开路状态下,开路电流为零,电源的端电压也为零。

()2、短路电流很大,要禁止短路现象。

()3、短路状态下,电源内阻的压降为零。

()4、当外电路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等于零()计算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4.5V,内阻r=0.5Ω,外接负载R=4Ω,则电路中的电流I=? 电源的端电压U=?电路的内压降U=?2.如下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110V,r=1Ω,负载R=10Ω,求:(1)电路电流;(2)电源端电压;(3)负载上的电压降;(4)电源内阻上的电压降。

3.如下图所示,已知E=5V,r=1Ω,R1=14Ω,R2=20Ω,R3=5Ω。

求该电路电流大小应为多少?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4.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12V,r=1Ω,负载R=99Ω。

求开关分别打在1、2、3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5、如图所示,E=220V,负载电阻R为219Ω,电源内阻r为1Ω,试求: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P负、电源内阻消耗功率P内及电源提供的功率P。

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课后答案
最大限制电流 I a = TM 782.29 = =398.92 A Km N 1.961
因此,电路中串入的最小电阻 E UN 205.3+220 Rad = N -Ra = -0.07 1 Ia 398.92
(3)若采用能耗制动停车,要求最大制动转矩限制为 TM=1.9TN ,电枢回路应该串入多大的电阻?

⑵ ⑶ ⑷
固有机械特性
电枢附加电阻分别为3 Ω和5 Ω 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电枢电压为UN/2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磁通Φ=0.5 ΦN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UN Ra 110 0.1 2 T= 2 T (4)n= 2 0.5 K e N 0.5 K e K m N 0.5 0.068 0.5 0.068 0.65 3235.29 9.05T
= 220 0.07 205.86 0.2053 0.2053 1.961 1071.6 35.79 1035.81 r/ min
(2)若采用反接制动停车,要求最大制动转矩限制为 TM=1.9TN ,电枢回路应该串入多大的电阻?
反电动势EN UN I N Ra =220 210 0.07=205.3V 最大制动转矩TM 1.9TN 1.9 411.73 782.29N m
3.16 已知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如下:PN=40 kW, UN=220V, IN=210A,Ra=0.07Ω,nN=1000r/min。带动 TL=0.5TN的位能负载下放重物。试求:
(1)当电动机在固有机械特性上作回馈制动时,其稳定后的转 速为多少?
(2)若采用反接制动停车,要求最大制动转矩限制为 TM=1.9TN ,电枢回路应该串入多大的电阻? (3)若采用能耗制动停车,要求最大制动转矩限制为 TM=1.9TN ,电枢回路应该串入多大的电阻? 答:

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课后答案
U N I N Ra 220 210 0.07 Ke N = =0.2053 nN 1000
KmN =9.55KeN 9.55 0.2053=1.961 TN KmN IN =1.961 210 411.73N m 此时,电机转矩T TL 0.5TN 0.5 411.73 205.86N m UN Ra n= T 2 Ke N Ke K m N
+ U - I Ia
M
励磁绕组与电枢 绕组并联连接, If 由外部电源一起 供电
3.18 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 IN=80A的情况下运行,电枢回路总电阻Ra=0.08Ω,励磁回路总 电阻Rf=88.8Ω,额定负载时的效率ηN=85%。试求:
(1)额定输入功率P1。
P UN I N =220 80=17600W 1
3.8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如下:PN=7.5kW, UN=110V,IN=82A,nN=1500r/min,Ra=0.1 Ω,试计算出此电 动机的如下特性:

⑵ ⑶ ⑷
固有机械特性
电枢附加电阻分别为3 Ω和5 Ω 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电枢电压为UN/2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磁通Φ=0.5 ΦN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I + U - Ia
M
If
3.18 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 IN=80A的情况下运行,电枢回路总电阻Ra=0.08Ω,励磁回路总 电阻Rf=88.8Ω,额定负载时的效率ηN=85%。试求:
(2)额定输出功率PN。
P P N 1760085% 14960W N 1
Ke N U N I N Ra 220 210 0.07 = =0.2053 nN 1000

电工基础第三章练习

电工基础第三章练习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练习一基尔霍夫定律(一)一、填空:1、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的电路叫电路。

2、叫支路.同一支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强度。

3、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叫。

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叫.4、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叫电流定律,其表达式为。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叫电压定律,其表达式为。

二、如图1所示,说出电路中的节点、支路和回路的数目。

图(1)三、如图2所示,电流I1=10A ,I2=5A,I3= A.四、如图所示,I1=25A,I3=16A,I4=12A,求I2、I5、I6的值. 图(2)五、如图所示,写出(1)U AB、U AC、U BC的表达式。

(2)根据从D、E、F、D的绕行方向,写出回路电压方程.六、如图所示,已知I1=1A,I2=2A,E1=10V,E2=5V,R=5Ω,则I3= ,I= .七、如图所示,R1=2Ω,R3=5Ω,E1=17V,E2=17V,I1=1A,,求I2及R2的大小.第一节基尔霍夫定律(二)一、写出以下电路的支路、节点、回路的数目。

二、求以下电路中未知的支路电流的值。

三、写出以下回路的回路电压方程。

1、2、①回路A-B-C—A的回路电压方程: ①回路A-B—D—E—F-G-A的回路电压方程:②回路A-D—C-A的回路电压方程:②回路A-E-F—G-A的回路电压方程:③回路A-D—C-B-A电的回路电压方程:③回路A-B-D-E—A电的回路电压方程:练习二支路电流法一、解方程和方程组:1、4x-12=202、-5a+12=﹣133、17﹣6I=54、2x+y=75、x+y﹣z=06、I1+I2 = I32x+y= 4 2 I1﹣3 I2 =12 x﹣y=1 4x﹣2y+3z = 9 ﹣3 I2+4 I3=10二、填空:1、支流电流法是一种全面应用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

其解题步骤是:①任意标出。

②根据定律分别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③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第三章 复杂直流电路习题

第三章  复杂直流电路习题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练习题一、填空题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叫。

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叫。

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任意时刻,沿任意闭合回路绕行一周。

4.支路电流法是以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解题的一种方法。

5.想电压源的特点是。

6.实验测得某含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负载电阻为3 时,其端电压是。

7.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适用于。

8、理想电压源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它的端电__ 与__ 无关.二、选择题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用于直流电路中,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I入=∑I出B. ∑I入+∑I出=0C. ∑I=0D. ∑I≠02.应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I =0列方程时,其中I的符号( )A.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B.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C.与实际电流方向一致取正D.只有在正方向选定时,电流才有正负值之分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适用于( )A.节点B.封闭面C.闭合回路D.假定闭合回路4.关于KVL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E+∑IR=0B. ∑E=∑UC. ∑E=∑IZ.D.∑U=05. 基尔霍夫KVL定律适用于( )A. 节点B.封闭面C.闭合回路D.假定闭合回路6.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 )A.线性电路B.非线性电路C.直流电路D.交流电路7.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解题的方法有(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等效变换法D.叠加法8.一个复杂的电路,如果有n条支路,m个节点,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所列的独立节点电流方程数应为( ),所列独立回路电压方程数为( )A. nB. mC. m-1D. n-m+19.下列关于叠加定理的叙述正确的有( )A.当有几个电源同时作用一个线性电路时,任一支路中所通过的电流都可以看成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的电流的代数和B.各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余电源为0C.其它电源不作用指的是:是理想电压源的开路,是理想电流源的短路D.电路中所有的电阻,包括电源的内阻均保持不变10.叠加定理适用于计算( )电路的( )A.线性电路 B,非线性电路 C.电流,电压 D.电流,电压,功率11. 理想电流源的特点是( )A.通它的电流恒定B.它的端电压随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增大C.通过它的电流与外电路有关D.它的电压不随外电路的改变而改变12.理想电源实际上是( ).但许多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稳压电源可以看成一个理想的( ).电子线路中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差不多是恒定的,完全可以看成一个理想的( )A,存在 B.不存在 C.电压源 D.电流源13.电压源可以看成是( )A.理想电压源与内阻的串联 B理想电压源与内阻的并联C理想电流源与内阻的串联 D理想电流源与内阻的并联15.关于电源间变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之间不能变换B.电流源与电压源之间不能变换C.电源间的变换对外电路是等值的D电源间的变换对内电路是等值的16.电源间等效变换的条件是( )A.R0=E/IsB.E=IsR0C.Is=E/R0D.对外电路伏安特性不变三、计算题1.如图3-1所示电路,已知E1 = 32V,E2 = 11V,R1 = 6Ω,R2 =4Ω,R3 = 8 Ω,试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

复杂直流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复杂直流电路测试题及答案

复杂直流电路测试题及答案1.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 电路如图2 -1所示,已知每个电源的电动势均为E,电源内阻不计,每个电阻都为R,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

① 0② E③ 2E④ 4E(2) 电路如图2-2所示,正确的关系式是______。

①②③④(3) 电路如图2 - 3所示,正确的关系是______。

(4) 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电压源和电流源不能等效变换②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前后内部不等效③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前后对外不等效④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2.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流过电路任一节点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从定律的任意点出发饶任意回路一周回到该点,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2)如图2-4所示的电路中,有个节点,条支路,个回路。

(3)如图2-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 = 12 V ,电源内阻不计,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为2V和6V ,极性如图中所示。

那么电阻R3、R4和R5两端的电压大小分别为、和,并在图上标出电阻两端的极性。

(4)图2-6所示的电桥电路中,已知电阻R1、R2和R3中的电流分别是25mA、15mA 和10mA,方向如图中所示。

那么流过电阻R4、R5和R6种的电流大小分别是、和,并在图上标出电流方向。

(5) 将图2-7所示的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源,该电压源的电动势E0= ,内阻r0= 。

(6) 将图2-8所示的有源二端网络A, 如将电压表接在a、b两端点上,其读数为100 V; 如将电流表姐在a、b两端点上,其读数为2A。

那么a、b两点间的开路电压为,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

3.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电路如图2 - 11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 6 V、E2= 1 V , 电源内阻不计,电阻R1= 1Ω,R2 = 2Ω, R3= 3Ω。

使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上的电流。

(2)电路如图2-12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 8 V、E2= 12 V , 电源内阻不计,电阻R1= 4Ω,R2 = 1Ω,R3= 3Ω。

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

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

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直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A. 从正极流向负极B. 从负极流向正极C. 从电源内部正极流出,外部负极流入D. 从电源内部负极流出,外部正极流入答案:A2. 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A. 欧姆B. 伏特C. 安培D. 瓦特答案:A3.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直流电路中的功率?A. P = IVB. P = V^2/RC. P = I^2RD. P = R/I答案:A4.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是:A. 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之和B. 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之积C. 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支路电阻D. 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直流电路中,电压的单位是_______。

答案:伏特2.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_______。

答案:V = IR3. 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

答案:安培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公式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R_total = R1 + R2 + ... + Rn;1/R_total = 1/R1 + 1/R2 + ... + 1/Rn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一个直流电路中,电阻R1=10Ω,电阻R2=20Ω,电源电压V=12V,求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

答案:总电阻R_total = R1 + R2 = 10Ω + 20Ω = 30Ω;总电流I_total = V / R_total = 12V / 30Ω = 0.4A2. 一个直流电路中,电阻R=50Ω,通过电阻的电流I=0.2A,求电路的功率。

答案:功率P = I * V = I * (I * R) = 0.2A * (0.2A * 50Ω) = 2W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直流电路?答案: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练习题
班别:高二()姓名:学号:成绩:
一、是非题(2X20)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仅适用于电路中的节点,与元件的性质有关。

()
2、基尔霍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对非线性电路也适用。

()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只与元件的相互连接方式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
4、在支路电流法中,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时,若电路有n个节点,则一定要列
出n个方程。

()
5、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则不适用。

()
6、叠加定理不仅能叠加线性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也能对功率进行叠加。

()
7、任何一个含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模型来等效替代。

()
8、用戴维南定理对线性二端网络进行等效
替代时,仅对外电路等效,而对网路内电路
是不等效
的。

()
9、恒压源和恒流源之间也
能等效变换。

()
10、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电压都是恒定的,是不随
负载而变化的。

()
二、选择题
1、在图3-17中,电路的节点数为()。

2、上题中电路的支路数为( )。

3、在图3-18所示电路中,I1和I 2的关系是
()。

A. I1>I2
B. I1<I2
C. I1=I2
D.不能确定
4、电路如图3-19所示,I=()A。

5、电路如图3-20所示,E=( )V。

B. 40
C. 20
6、在图3-21中,电流I、电压U、电动势E
三者之间的
关系为( )。

=E-RI =-U-RI =U-RI =-E+RI 7、在图3-22中,I=( )A。

8、某电路有3个节点和7条支路,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
支路电流时应列出电流方程和电压方程的
个数分别

( )。

、4 B. 3、7、5
D. 2、6
9、电路如图3-23所示,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为( )。

、Ω B. 12V、10Ω、2Ω D. 6V、7Ω
10、如图3-24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流源提供的功率(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为0
三、填充题
1、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称为___支路__;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会聚的
点称为___节点___;任一闭合路径称为___回路___。

2、在图3-25中,I1=___18___A、I2 =____7___A。

3、在图3-26中,电流表读数为,电源电动势E1=12V,外电路电阻R1 = R3 =10Ω,
R2 = R4 =5Ω,则E 2 =____6____V。

4、在图3-27中,两节点间的电压U AB = 5V,则各支路电流I1=___5___A,I2 =___-4___A,
I3 =___-1__A,I1+I2 +I3 =_ __0_ _A
5、在分析和计算电路时,常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压或电流的_参考方向_,当选定的电压或
电流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则为___正___值,反之则为___负___值。

6、一个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b> n)的复杂电路,用支路电流法求
解时,需列出___b___
个方程式来联立求解,其中_n-1_个为节点电流方程式,__ b-(n-1)__个为回路电压方程式。

7、某一线性网络,其二端开路时,测得这二端的电压为10V;这二端短接时,通过短路线上的
电流是2A,则该网路等效电路的参数为___5___Ω、___10___V。

若在该网络二端接上
5Ω电阻时,电阻中的电流为____1____A。

8、所谓恒压源不作用,就是该恒压源处用_短接线_替代;恒流源不作用,就是该恒流源处用
___开路__替代。

四、计算题
1、图3-28所示电路中,已知E1=40V,E2=5V,E3=25V,R1=5Ω,R2=R3=10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
各支路的电流。

解:根据节点电流法和回路电压
定律列方程组得





=
-
-
+
-
=
+
+
-
+
=
2
2
2
3
3
3
2
2
2
1
1
1
3
2
1
R
I
E
R
I
E
E
R
I
E
R
I
I
I
I
代入数值有





=
+
-
-
=
+
+
-
+
=
10
10
30
10
5
35
3
2
2
1
3
2
1
I
I
I
I
I
I
I
解之得





=
=
=
A
I
A
I
A
I
4
1
5
3
2
1
2、图3-29所示电路中,已知E1 = E2 = 17V,R1=1Ω,R2=5Ω,R3=2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解:根据节点电流法和回路 电压定律列方程组得
⎪⎩⎪
⎨⎧
=+-=-+-=+0
02223
3222111321R I E R I R I E E R I I I I 代入数值有
⎪⎩

⎨⎧=+-=-+-=+0
51720517172321321I I I I I I I 解之得
⎪⎩⎪
⎨⎧===A I A I A I 6153
21
3、图3-30所示电路中,已知E 1= 8V ,E 2= 6V ,R 1=R 2=R 3=2Ω,用叠加定
理求:①电流I 3;②电压U AB ;③R 3上消耗的功率。

=
+
解:利用叠加原理有,图3-30中电路的效果就等于图3-301和图3-302
矢量和,即
①在图3-301中
R 总 = R 1+R 2//R 3 = 3 Ω I 1 = E 1 / R 总 = 3
8A
A R R R I I 3
4
X 3221
3=+='
在图3-302中
R 总 = R 1//R 3+R 2 = 3 Ω
I 2 = E 2/ R 总 = 2A
A R R R I I 1X
3
22
23=+="
I 3 =I 3′+I 3〞=+1=3
7
A
②U AB = -I 3 *R 3 =*2=-3
14
V ③ P R3 =I 32R 3=
9
98W
4、图3-31所示电路中,已知E=1V ,R=1Ω,用叠加定理求U 的数值。

如果右边的电源反向,电压U 将变为多大 解:
=
+
解:利用叠加原理有,图3-31中电路的效果就等于图3-311和图3-312
矢量和,即 ①在图3-311中 R 总 = R 1+R 2//R 3 = Ω A R I 3
2E ==
总总 A R R R I I 3
1
X
3223=+='总
在图3-302中
R 总 = R 1//R 3+R 2 = Ω A R I 3
2E ==总总 A R R R I I 3
1
X 3223
=+="

I 3 =I 3′+I 3〞=3
2A U=IR=3
2*1=3
2V
若反向,则
I 3 =I 3′+I 3〞= 0A U = IR = 0*1 = 0V
5、求图3-32所示各电路a 、b 两点间的开路电压和相应的网络两端的
等效电阻,并作出其等效电压源。

解:(a )A 216
32===
总总R E I U ab =IR ab =2*8=16V
R =(7+1)//8 = 4Ω
(b )A 48
32===
总总R E I U ab =IR ab =7*4= 28V
R =(7//1)+8 =8
7

(c) A 215
132=+==
总总R E I U R ’=I 总*8 = 16 V U ab = U R ’-10 = 6 V
R ab = 2+(7+1)//8 = 6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