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从文中得到启示,学会尊重事实,不被固有思想左右。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出课题。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成功之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文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拓展延伸环节时间不足。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拓展延伸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措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语文教案(9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语文教案(9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语文教案(9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傲岸的特点的,领悟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傲岸表达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盼望自己是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

因此教学中我采纳讨论性学习方法,鼓舞学生读书、思索、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傲岸,与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本课教学思路清楚,注意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傲岸。

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

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根底,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的根底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三、品读课文,感受“傲岸”四、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傲岸,我便用“这只白鹅给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

在体会如何感受到鹅的傲岸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傲岸。

接着我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围绕“白鹅的傲岸还表达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

这不仅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育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仔细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到达了预设目标。

五、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根底上,我开头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傲岸还表达在哪”进展阅读感受沟通。

沟通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

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展沟通,体会鹅叫声傲岸。

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展比照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

《牛和鹅》教案设计(精选6篇)

《牛和鹅》教案设计(精选6篇)

《牛和鹅》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牛和鹅》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牛和鹅》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脚爪、挣脱”等容易读错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感受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借助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能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品读“我”对牛和鹅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将人的表现与鹅(牛)的表现对比着描写的好处。

4、读懂金奎叔说的话和“我”产生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文中的关联词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重点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读懂金奎叔的话和“我”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懂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齐读课题)你看到过牛吗?(体型庞大,性情温顺)你们也一定见到过鹅吧,它的体型看起来就小巧多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吗?性格是那么傲慢、不可一世。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说明了它们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

(出示)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些什么?(点评:你关注到了这里的关联词,的确,这句话中虽然省略了“因为”,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一看就明白,让我们读好它。

)齐读3、(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很相信,用一个成语表示就是——深信不疑,正因为牛和鹅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我们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既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

让我们抓紧时间,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①读通课文,用“△”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在有特色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

《牛和鹅》教学设计3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3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进一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上节课,文章围绕牛和鹅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评价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对牛和鹅的?【板书:“我”牛鹅】自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读,谈体会牛——不怕【板书:不怕】——从哪儿体会到的?——牛长得那么结实,强壮,作者为什么还敢欺负它?【板书:欺负】——回答,引读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因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们比牛大,所以我们敢欺负牛鹅——怕【板书:不怕】——从哪儿体会到怕?——谈体会——我们连强壮的牛都敢欺负,为什么这么怕一只小小的鹅呢?——回答,引读第一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因为“我”站在鹅的角度,我们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鹅。

朗读:男声读第三段。

女生读第四段。

过渡:可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又是怎样呢?1.齐读12自然段2.指名说【板书:不怕不欺负】3.总结板书二、细读课文5——11段、感悟理解1.自由出声读5——11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说从哪里看出我怕鹅?1.默读5——7段,用横线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你对这些句子有什么体会,读完可以在旁边用简短的语言做批注。

2.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1)当看到四只大白鹅时——“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指导: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马上不响了”放学的路上,也许我们正有说有笑,也许我们正追逐嬉戏,当一看到鹅,我们立刻收住声音,放轻脚步,屏住呼吸……还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贴着”“悄悄”为什么不用“沿着”墙壁而用“贴”呢?两句对比读。

看见鹅,我们大气都不敢出,足见有多可怕。

《牛和鹅》教学设计4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4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4篇《牛和鹅》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领略到换个角度看问题,所得的结果不一样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重点段落、句子分析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研读课本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疑问。

(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怕鹅的表现?)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2、首先来解决作者为什么怕鹅,怕鹅的表现,这两个问题。

(阅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说说)3、后来作者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想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指名读这段话,学生自己读读,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主动展示读)4、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自己读读,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展示读)5、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金奎数对作者说了什么?(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牛和鹅》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故事背后蕴含的道德教育。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准备:1.《牛和鹅》故事原文。

2.卡片或画纸,用于学生创作故事插图。

3.课件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故事的插图和配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动物,引入故事《牛和鹅》。

3.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4.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别为牛和鹅编写一段对话,演绎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1.学生表演: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用他们编写的对话来表演故事情节。

2.合作创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创作一幅插图,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分享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插图,并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学生对《牛和鹅》这个寓言故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中的努力和付出是得到成功的关键。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故事原文比较简短,学生在创作对话和插图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其次,在学生表演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羞怯而不愿意上台演出。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同时,我也会在评价上更加注重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

总的来说,通过本教学设计,我感觉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对于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也有了提高。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追求新知识,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

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

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牛和鹅》一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新课文。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精读课文有示范批注,“交流平台”总结了批注的常用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理解编排意图,将语文要素与解读文本结合起来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如何结合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与困难达成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如何让教学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本课教学要思考的要点。

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一些简单的勾画批注;学生陌生的是“批注”这个术语和感悟式的批注方式。

2.学生批注的基本习惯还有待规范。

教学策略:在一个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基于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起建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方法,在方法运用中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

2.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含生字词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度、变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

3.通过批注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受到一定启示。

教学过程:板块一整体感知,尝试“批注”。

1.读课题,明确学习要求。

(1)在你的记忆里,牛和鹅有什么不同?在作者的记忆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

(2)出示自学提示: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勾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和同学讨论讨论。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感受?2.自学课文,相互交流。

(1)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作为课前预习。

)(2)相互交流,关注自学时的批注与勾画,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板块二走进文本,学习“批注”。

1.和你们一样,有人读了这篇文章,也有很多感受,瞧,他还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了,就在我们课文的边上,字写得小小的,整整齐齐。

2.写了些什么呢?请读一读。

牛和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4篇【篇一】牛和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围绕提纲梳理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牛、鹅图片,启发谈话。

同学们,图上的这两只动物你们认识吗?你觉得哪一只更可爱,为什么?2、生回答后再次谈话。

实际上在很多熟悉它们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他在故事中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作者通过这两种动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萧山县人,读书时就曾发表儿童故事、童话、儿歌。

工作后坚持业余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出版了儿童散文集《红泥岭的故事》,中篇儿童小说《我们的田野》,短篇小说集《秧田发绿的时候》,儿童剧《桃子熟了》等。

1953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

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山冈上的星》,短篇小说集《绣娟姑娘》以及作品选集《蟋蟀及其他》等。

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喀戎在挣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选》等。

作品多次获奖。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师出示自读要求:(1)找出生字词拼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不理解字词上做记号,和同桌讨论或查字典解决。

(4)读通读顺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和鹅》教学设计
徐吾学校
陈嘉琪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原来非常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不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已得到充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朗读、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内容安排
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称赞的是牛默默奉献的精神。

而唐代著名的诗人骆宾王笔下的《咏鹅》通过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更是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课文,看看你会从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牛和鹅》
(二)、整体回顾,学生质疑。

1、请同学们翻开书,把这篇课文再读一遍,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集体朗读。

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我原来十分怕鹅,看见鹅就躲得远远的,后来一次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


2、根据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过渡:根据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我原来为什么怕鹅?后来又为什么不怕了?我怎样怕鹅?)
师:问题提得真好!现在咱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我原来为什么怕鹅?
指名说(生: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课件出示
2、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请同学们看小资料“牛和鹅的眼睛”(课件出示小资料)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

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

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

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

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

3、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

(生读,师巡)
4、谁来说说你找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用破腕片去刮它的皮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我不怕牛,请同学们找出来,这些词都是动词,这些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牛的不害怕。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使用动词,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鲜活。

你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怕鹅?(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鹅在一个小孩心中是多么的可怕!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5-11自然段,其他同学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5、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师: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鹅,我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来。

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悄悄的躲开鹅的视线,可躲过这一劫了吗?没想到的是……
(课件出示)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请同学们找出句子中的动词,通过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此时的鹅是多么胆大妄为,神气十足啊。


面对如此场景,我的表现是?
(课件出示)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师: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我此时的表现。

(失魂落魄,胆战心惊)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着急害怕的语气。

6、小结:从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实在是太害怕鹅了,怕的是胆战心惊,怕的是魂飞魄散。

后来我却不怕了,这都原于谁?(金奎叔)
7、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
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老雄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8、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一起来读读11、12自然段。

9、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10、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怕鹅,是因为站在鹅的角度,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可是,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所以,在看待周围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后找到一个最正确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正确、全面
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处理问题,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写在日记本上。

八、板书设计
牛和鹅
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例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