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第四课草原人家(草原风情)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和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两个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概况。
能够从地图、图表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地区牧民生活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把握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对澳大利亚大牧场的经营特点和内蒙古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美丽的草原》MTV营造教学气氛设问导入: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环境?导入第四课《草原人家》(—)现代化的大牧场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羊多2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优越条件设问讨论:1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3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特点:1规模很大2定居生活3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效率高(最突出的特点)(二)草原风情导入:草原是哺育牧民生长的摇篮,是牧民们的天堂。
从古至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用以表达他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如澳大利亚的民歌《剪羊毛》,然后朗读内蒙古民歌《敕勒歌》。
接着播放《天堂》MTV,同时教师提问:内蒙古大草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文化给我们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要学生仔细观测。
草原人家——草原风情

草原风情导入: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师:同学们,当你们听到着首歌曲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导入这节课的主题:草原风情师:你们向往大草原吗?想不想到草原上走一走,领略一下草原风情呢?(学生回答略)那么先告诉老师我国哪里的草原风景最具特色呢?师:翻到书本84页,在中国地图上熟悉它的位置。
现在我们临时组织一个旅游团,由我们全班同学加在座的老师共同组合而成。
一切准备就绪,你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让我们一起感受来大草原的风情吧。
(一)让我当导游——蒙古族衣食住行文化播放幻灯片,老师讲解:在内蒙古自然资源中,最能吸引人,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了。
这88万平方千米大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3。
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这里的日出与日落都是难得的美景,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族,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他们又是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你们仔细欣赏。
(继续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到看完)师:每个组课前已经负责调查一个方面了,那么现在每一组选出一个最佳代表,当一回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负责的蒙古族习俗;完了以后,其他组团友可以向导游提问,如若回答不上来,,可以想同组团友求助,包括在座的老师团友,最终我们评出最佳导游与最佳旅游小组。
(二)自由论坛幻灯显示:草原依旧是原来的草原,但是由于现代化生活大背景的影响,牧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游牧生活改为定居生活(如图),思考一下,把保持了千年的游牧生活改为先进的定居生活对牧民来说合适吗?为什么?(三)民族盛会——那达慕大会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觉得只要适合他们定居、游牧都无不可。
为了奖励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们正好赶上蒙古族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盛会——那达慕大会。
(幻灯片显示大会场面)思考一下:(1)那达慕大会每年什么季节举行?(2)蒙古族当中的“好汉三赛”,指的是那达慕大会上进行的哪三种比赛?(3)为什么要进行这三种比赛?从中可看出蒙古族的哪些精神?(五)人与大草原的和谐师:在刚才图片中,我们可知内蒙古除了畜牧业外,什么业也比较发达?(学生回答旅游业)那么发展牧业与旅游业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内蒙古草原的大环境又是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质量分析图(幻灯显示)思考一下:(1)为什么会造成沙漠化?有哪些原因?(2)那该怎么办呢?(六)《草原牧歌》中结束。
《草原人家》之草原风情教学过程设计论文

《草原人家》之草原风情教学过程设计[摘要]本教案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与音视频,配合模拟旅游、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广袤与深邃,从而掌握其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此外,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关键词]草原风情人地和谐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刚才这首美妙的乐曲叫做什么呢?(吉祥三宝)。
看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那么我们说这吉祥三宝一家子来自什么地方呢?(内蒙古草原)。
(课件反映本课课题)非常好,想到草原,就会给我们一种一望无垠并心驰神往的感觉。
不用描述,也可以想象大草原是很美的,那到底有多美呢,我们眼见为实,现在就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去,去全身心地感受一下多姿多彩的草原风情。
(播放《内蒙古草原》视频),在去旅游之前呢,我先让大家整体感受一下蒙古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希望大家在感受的过程当中带着问题去仔细聆听,这对我们一会的准备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哟。
(问题:内蒙古草原的气候是怎样的?)二、新课教学板块一:出行准备师:做了一个整体了解之后,大家别心急,出发前还要作点准备,我们先得把方向搞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请看地图(课件内蒙古的位置),大家说内蒙古位于余杭的什么方向?(北方)师:哦,看来我们这次出行是北上了。
那么在内蒙古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草原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展示课件,呼伦贝尔——内东北,锡林郭勒——内中部)师:非常好。
但我们还不能出发,因为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当地的气候,以便于我们准备行装。
(课件闪现中国降水量图及纬度位置)那么根据纬度位置,我们说内蒙位于哪个温度带?(温带)。
大家都知道,我们杭州处于亚热带,可以说是四季分明,那么处在温带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草的生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春夏草儿茂盛,秋冬会枯萎。
)师:对了,正如古诗所描写的那样“离离原上草……”[过渡语]:好了,现在方向准确,目的地明确可以出发了。
历史与社会:第4课草原人家课件

因地制宜 积
发
展
畜
草原平坦辽阔,没有猛兽
牧 业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万多平方千米,约占 大洋洲总面积的85%,为世界第六大国家。目前人 口约为17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人,是 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原本没有一只羊。 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第一次带去了29只绵羊。 由于这里草原良好,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生长和 繁殖,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绵羊数量达到 6000万只之巨!据统计,近年来澳大利亚绵羊数 目已达到1.4亿只左右,平均每人拥有6只。占世 界总数的六分之一,羊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请问:你对澳大利亚还有其 他了解吗?
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
大洋洲的花园 澳大利亚的首都——
堪培拉
畜
1、面积广大
牧
2、优质牧草
业
3、高寒动物
靠
定
天
居
养
养
畜
畜
藏袍、马背、帐篷
1、铁路沿 线畜产品 加工点
2、畜产 品外运
3、促进 与外地 的交流
撒满珍珠的土地
风天天敕敕
吹 草 低
大 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 大陆 及其边缘 岛屿的国家。首都 堪培拉
最大的城市是 悉尼 澳大利亚位于 热 温 带(热、温、寒)
澳大利亚牧业与内蒙古草原牧业比较
澳大利 亚牧业
内蒙古 草原牧 业
气候 草原 生活 生产 民居 民歌
热带、 亚热带 气候
热带、 亚热带 草原
温带季风、温带草 温带大陆 原
内蒙古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什么 联系?
衣:蒙古袍—便于抵御严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牧业生产。 食:奶茶——牛奶或羊奶—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拆装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牧业生产。
第四单元 第4课 草原人家-《草原风情》教学案例

《草原风情》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内蒙古大草原牧区文化生活展开。
教材直接阐述了草原牧民鲜明的文化生活特点,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以及那达慕大会等,让学生从图文之间感受草原风情,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材呈现形式不仅可使学生们仿佛亲临其境,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对教师来说,课文内容环环相扣,知识拓展余地大,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灵活安排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及内蒙古草原的生产、生活,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内蒙古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过程与方法:收集、分析资料,根据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当中,认识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文化生活(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生活方式等)2、教学难点: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模拟旅游的探究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诗歌、图片与感性材料,综合获取信息,提升情感教育,把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各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指导学生课后分组收集有关内蒙古草原的民俗风情,指导如何当好一个小导游。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内蒙古草原的民俗风情各个方面,并把他们制作成小课件,编成小活动,为如何当好一个小导游作准备。
七年级历史草原人家图文

通过发展草原旅游业,让更多人了解和体 验草原文化,促进草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
加强草原文化研究
创新草原文化表现形式
通过加强草原文化研究,深入挖掘草原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为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 提供学术支持。
通过创新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草原题材 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让草原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节日庆典活动回顾
草原节日庆典概述
01
介绍草原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活动,如那达慕大会、祭敖
包等传统节日。
节日庆典活动盛况
0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节日庆典活动的盛况,让读者感受
到草原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节日庆典的文化内涵
03
深入挖掘节日庆典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民族团结、祈福
迎祥等,传承和弘扬草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牧区住宅设计趋势
固定式住宅增多
随着牧区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建造固定式住宅, 以提高居住稳定性和舒适度。
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现代牧区住宅在设计上注重结合传统蒙古包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 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注重环保与节能
现代牧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如采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草原地区应用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通过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广舍饲圈养等模式,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的 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旅游开发
依托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开发草原生态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护相协调。
草原地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利用草原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对化石能源的 依赖,降低碳排放。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四课 草原人家第二课时 草原风情一、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教学难点——内蒙古的气候对牧民生活、牧草和畜群的影响。
教学准备有关内蒙古特色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大家听出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吗?学生回答师:没错,是草原。
这首歌唱的就是中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大草原。
转:大家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
板书:草原风情(新课授程)一、总体介绍师: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展示图片问:它主要在哪个省级行政区?为什么会在内蒙古形成如此之景观?学生回答总结:位置——中国西北地区地形——内蒙古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的影响板书:自然环境(位置、气候、地形)介绍:在内蒙古大草原中又按不同的地方分为六大草原:主要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来察布草原、阿尔善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
不同的草原又有其不同的特色。
大家想不想走进其中,看看里面具体的情况?了解一下更多的草原知识? 思考: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大草原上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播放《走进内蒙古》回答:放牧、畜牧业为主。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产方式?总结:这都有赖于内蒙古的自然环境。
板书: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二、一日游活动师:我想现在很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内蒙古游玩了。
假如我们真的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去的话,同学们可要事先好好地设计一下一日游的活动方案。
老师这里先给大家提示一下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内容。
有参观草原民居、感受蒙古服饰、骑马放牧、品民族食品、体验民风民俗(那达慕大会)。
同时,也有一些活动规则,由组长安排在5分钟时间内不仅要确定旅游路线,最后还要展示一下旅游成果,你会看到感受到些什么?可以参考书本第84、85页,也可以利用一下你们所找的资料。
第四单元 第四课草原人家PPT课件

3.在规定时间内展示本组旅游成果 (允许有不同形式)
20
返回
21
返回
22
23
返回
蒙古族的服饰
24
返回
饮食文化
主食 副食 饮品 特色小吃
牛羊肉和奶制品
粮食、蔬菜
奶茶、奶酒 奶皮子、奶酪、 奶豆腐、手抓羊肉
25
返回
26
27
28
返回
那达慕大会
29
30
15
呼伦贝尔草原
阿拉善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乌来察布草原
科尔沁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
16
17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8
内蒙古一日游活动设计
■ 参观草原民居 ■ 骑马放牧 品民族食品 ■ 感受蒙古服饰 ■ 体验民风民俗(那达慕)
19
活动规则:
1.选择活动栏目,推出组长安排 本组活动。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想一想
1、在草原的人们从事什么劳 动?
2、各地的草原人们的生活方 式是不是一样的?
1
第四课 草原人家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民 草原
畜牧业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 发展。
如何发展草原经济?
1. 2. 3.
4.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培育优良畜种 合理放牧 发展旅游业
自然条件与生产生活方式关系示意图
自然条件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民风民俗
内蒙古草原的文化与草原、牧业生产的关系
衣:蒙古袍——适于骑马、御寒——放牧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羊肉——饲养牛羊—— 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搬迁——游牧 行:马、骆驼——方便饲养——放牧 民俗(娱乐):那达慕——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马、 体格健壮
比较澳大利亚和内蒙古异同
比较 相同点 澳大利亚 内蒙古 都是依靠草原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
热带、亚热带候, 温带气候, 气候特征 比较干热 四季分明
温带草原 不 草原类型 热带草原 牧场规模小、分散, 同 规模大、机械化程 点 牧业特点 度高的现代化牧场 放牧方式原始,以 游牧为主 定居,现代化的生 游牧,逐水草而居, 生活方式 活方式 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什么内蒙古草原生态会日益恶化? 有什么后果?
气候干旱,加上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垦 殖,使草原的植被遭受破坏,造成草 原沙漠化,引发沙尘暴,并严重影响 畜牧业的发展。
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1.
2.
3. 4. 5.
控制牲畜的放养规模,合理规划好载畜量, 定期轮牧、打草制度,使草原有休养生息的 机会。 退耕还草,还原草原的植被。 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原产草量。 依靠科技,加强草原机械化和水利化建设; 植树造林,筑起草原防护林,保护草原生态 环境。
P50第8题澳大利亚和内蒙古草原人家生 产生活的不同点
澳大利亚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生产效率 较高,牧民多定居生活,羊毛产量大。 内蒙古草原放牧方式比较原始,“逐水草而居”, 为游牧生活方式,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P50第9题蒙古族牧民的日常生活情况
衣:蒙古袍——可抵御严寒,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 食: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食: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 食,而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 住:蒙古包,便于拆装和搬运,满足游牧生活的需要。 行:骑马,蒙古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草原人家
内蒙古草原风情
课前放映歌曲《天
乌来察布草原 阿拉善草原
科尔沁草原
牧场简介
鄂尔多斯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
蒙古包
草原盛会——那达慕
歌曲 报道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东魏开国皇帝高欢的部 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玉壁一战时, 鲜卑族在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的统治时间已近 150年。在此近150年的时间里,敕勒族与鲜卑 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黄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 为中心这块土地上。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 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折兵七万, 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 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 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 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 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敕勒歌》 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