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6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六)

1.B[解析]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但是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重视,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统治者认为这有损“天朝上国”的颜面,故而造成“心灵上的痛”,故B项正确;增开商埠在统治者看来是“身体上的痛”,故C项错误;D项并未触动统治者的心灵,故D项错误。

2.B[解析]“在道光时代人们的眼中,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不能体现对坚船利炮的屈服,故A项错误;从“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可得出当时人们对于这些侵犯主权的问题比较无知,故B项正确;从“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无法得出“夜郎自大”的结论,故C项错误;“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未涉及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3.C[解析]外交礼仪之争是表现而非本质,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是中英矛盾的表现,是推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原因,故B项错误;“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是条约外交,反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C项正确;中英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故D项错误。

4.D[解析] A项与“中国人……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不符,故A项错误;由“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可知,中国政府无法管理所有的被告人,故B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无须同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故C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体现了治外法权,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

5.C[解析]近代我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融入世界市场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双方的互惠,并未说明中国外交处于屈辱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实行双方互惠以及在我国取消协定关税,说明我国已经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

6.B[解析]被迫融入国际外交体系不能反映材料中朝贡关系仍有部分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朝既有近代的外交,也保留朝贡外交,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新式外交不能反映固守“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7.A[解析]近代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军事上失败,同时清政府在外交方面并不注重如何尽量减少损失,却从维护体面出发,强调英法代表必须跪拜清朝皇帝,并扣押对方谈判代表,说明清政府外交存在失误,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主要指民族认同感等,材料并没有体现清政府在民族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体现的是清朝军事失败和维护所谓统治者的体面导致外交失误,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并未变为殖民地,说加快这一进程是不妥的,故C项错误;列强瓜分中国并非在1856年,而是在19世纪末,故D项错误。

8.D[解析]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仍是属于“太平天国的圈子”,与材料“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不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洪仁玕并未提出学习西方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未能实施,最早进行“师夷”实践的是洋务派,故C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

9.B[解析]材料强调等级,表明太平天国没有摆脱阶级局限,故A项错误;称谓反映了等级,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等级,不是伦理,故C项错误;等级强调对立,而不是和谐,故D项错误。

10.A[解析]由材料“江、浙及赣、皖、鲁一带的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可知战争主要在南方,由材料“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可知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地区,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D项错误。

11.A[解析]由材料中湘军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来看,同等官职由不同身份晋升而来,说明官员晋升并未遵循常规,故A项正确;材料中依然有官员由进士、举人、贡生晋升官职,说明科举选官体系依然存

在,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湘军官员的晋升情况,无关社会流民问题,故D项错误。

12.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淮军的裁抑引起了李鸿章的不满,不是政府内部的党争,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但以内轻外重为患,日鳃鳃然欲收将帅疆吏之权”可知,清政府没有重视增强国内军事实力以抵御外来侵略,而是目光短浅,害怕大臣军权过大危及统治而削弱其兵力,反映出清政府不能结合实际国情改变政策,固守传统治国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地方势力的削弱,没有体现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内部问题,不是列强侵略威胁,故D项错误。

13.(1)观念:古代中国历代王朝轻视疆域划分,没有清晰稳固的边界,对边疆地区实行列封藩邦属国的间接管理形式;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确立了领土主权意识,通过外交谈判划分边界,加强边界防卫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原因:古代中国坚持天朝上国观念,中华文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国侵略,领土主权屡遭破坏,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学东渐,逐步接受近代化理念,促进外交与国际接轨。

(2)意义:疆域边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摆脱陈腐的观念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可知,古代中国轻视疆土划分;据材料一“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可知边界模糊,没有一个稳定清晰的边界;据材料一“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可知主要实行列封藩邦属国的间接管理方式。据材料二薛福成“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可知,逐渐接受西方近代疆域观念,确立领土主权意识;据材料二“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可知,采用近代外交谈判来划分边界;据材料二“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可知,加强边境军事防卫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古代中国“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应当向中国学习、进贡、朝拜”可知,古代中国坚持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据材料一“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它们文明等级比中国低”及所学可知,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危机”,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加深;据材料二“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面对民族危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外交理念,促进外交思想的近代化。第(2)问,据材料二“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可知,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据材料二“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可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二“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可知,增强了疆域边界意识,摆脱腐朽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14.示例一:

论题: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民购买力的影响。

阐述: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经济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农民所得物价指数历年间有升有降,长期趋势基本上维持稳定,但由于银贵钱贱日益加剧,农民对洋货的购买力在这十年中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尽管进口英国棉纺织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它在中国的销售量并没有增加,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银贵钱贱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