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地震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2014年7月一、教学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地震勘探工作的方法技术。

包括工作方法选择,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与图示,资料的地质解释与报告编写等四大部分。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地震勘探工作能力。

二、教学实习内容1、野外实地踏勘2、反射波法:通过完成一条完整的剖面测量及资料处理结合工区已知地质资料给出合理的地震地质地层及构造解释。

三、方法介绍反射波法:利用反射波的波形记录的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

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

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

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及其几何形态。

四、方法技术1、测线布设在实习基地地震测区布设一条()米长的剖面,该剖面测线经过已知夏垫断裂构造。

2、技术方案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采用单边激发,六次覆盖观测系统。

如下图所示,炮点位于排列的端点,有一定的偏移距。

图单边放炮6次覆盖观测系统平面图3、仪器设备R-24浅层地震仪一台,大缆二根,带引线的100Hz检波器各24个,12V可充电电池两块,触发开头一个,50米以上长导线一根,夯机一台,皮尺或测绳一根,地质锤两把,野外记录本一本,仪器检修工具一套。

五、实地踏勘参与实习人员在进行实地生产之前,前往实习地点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工作,对工具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调查干扰类型和位置,拟定测线布置方位。

六、野外施工1、人员安排:浅层地震教学实习每小队10-11人,其分工为:队长1人、仪器组2人、激发组2人、放线班5-6人。

(附件1:1150114班分组安排)2、试验工作:(1)干扰波调查:每到一个新的勘查地区,试验工作首先要进行干扰波调查,以确定有效波和干扰波的特点,进而采取措施压制干扰。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油气资源学院2007年5月《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 学时一、实验目的: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

本实验的具体目的: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任务:3)结果与分析4) 体会、建议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32位) 字节号说明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

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桂林工学院2003年 3月目录实验一、地震仪的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二、折射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三、反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四、反射波资料处理及解释实验五、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实验六、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实验七、面波数据的采集实验八、面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一、地震仪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二、实验目的二、了解SWS-1G 型多功能面波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判读折射波初至时间的方法3. 了解折射波法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各种观测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安排实验分组进行,每组使用不同的观测系统,主要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和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并设置排列中心炮点了解表层横向速度变化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键盘、仪器电源、大线(27芯电缆)、38Hz检波器、触发器、大锤等。

四、实验内容(一)、认识地震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地震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SWS-1G 型多功能面波仪的主要技术指标:通道数:面波与地震系统为24道,可扩展为48道;可选择1、4、6、12、24道5档使用。

桩基动测系统为4道,可选择1~4道使用;多波映像系统1~3道任选,具有三分量多波映像通道。

采样点数:具有512,1024,2048,4096,8912样点选择。

采样率:设 50μS~8mS 10档。

瞬时浮点放大器;A/D转换:20bit。

信号叠加增强:32 bit。

滤波设置:三种滤波方式,高通两档:70Hz、150Hz;低通一档:20Hz;全通;仪器通频带:0.5Hz~4000 Hz;CPU:80486DX2;RAM:8Mb;硬盘容量:540Mb;显示:LCD 640 ×480 VGA模式;通讯接口:具并行口和软驱接口;电源:DC 12V。

(二)、地震仪的操作方法地震仪采用外接键盘操作。

接通电源后,屏幕上出现“多功能面波测试系统”字样,按任意键后,屏幕上边出现选择菜单:面波勘察地震勘察微动测试桩基动测地震映象磁盘操作退出系统首先用左右箭头键将光标移到“磁盘操作”条上,回车后弹出设定记录存盘路径子菜单,设定记录存盘目录,以回车键结束。

地震队生产实习报告提纲2015

地震队生产实习报告提纲2015

成绩:地震队生产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地震队生产实习报告提纲
(现场认识+观测系统设计两大部分)
一、前言
三维地震采集的目的、意义和主要流程(结合地震队实习经历)
二、采集参数论证
以所给任务为例,每位同学根据一个论证点数据说明参数论证过程,然后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结果综合分析给出该工区最终论证的采集参数并说明理由。

(报告中说明一下团队成员具体组成)
三、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以所给任务为例,说明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过程,完成任务提供表格,并以其中一种方案为例说明参数计算过程,然后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结果综合分析给出该工区最佳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野外生产的变观设计可以穿插于报告中,同时对现场观察的相关现象进行描述,嵌入到报告中去)
四、认识与小结
对本次地震队生产实习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并弥补自己在上学期间没有搞明白的基本概念,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技能,增强地震灾害防范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地震勘探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技术。

以下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过程:1.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学习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了解了地震波的类型、特点以及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

2. 地震仪器使用:学习了地震仪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现场布设、调试和数据采集技巧。

3. 地震数据采集: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实践,学会了使用地震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了解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

4.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资料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地震图的编制等,掌握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5. 实习实践:参观了地震观测站,实地考察了地震勘探现场,了解了地震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3. 认识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资源勘探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更加明白了地震勘探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我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实习时间:实习时间较短,部分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生产实习

地震生产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地震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大庆物探公司实习起止时间 2011.2.28—2011.3.11 指导教师张明学陈海峰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班级勘技07-1 学生姓名曲立平学号 0701********2011年3月9日目录前言………………………………………………………………………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二、实习内容………………………………………………………………(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二)地震资料采集……………………………………………………………(三)地震资料处理…………………………………………………………(四)地震资料解释……………………………………………………………三、结束语…………………………………………………………………(一)本次实习的收获和体会……………………………………………(二)对本次实习的建议………………………………………………地震生产实习报告前言一、地震勘探方法简介1.勘探原理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

地震勘探的难题是分辨率的提高,高分辨率有助于对地下精细的构造研究,从而更详细了解地层的构造与分布。

2.发展简史中国的石油物探工作﹐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才得到发展﹐并取得很大成绩。

1959年﹐应用物探方法与石油地质﹑石油钻探相结合﹐找到了大庆油田﹐以後又陆续发现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

二、物探实习安排2011年2月28日物探实习前动员大会,由张明学老师和刘淑芬老师主持并讲述了专业实习前动员、安全教育、实习生分组的情况。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油气资源学院2007年5月《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 学时一、实验目的: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

本实验的具体目的: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任务:3)结果与分析4) 体会、建议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32位) 字节号说明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

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物探实验教学指导书(随堂实验)地震勘探

物探实验教学指导书(随堂实验)地震勘探

物探随堂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张建锋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 年3月物探实验注意事项一、实验前必需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二、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在规定的位置书写日期、仪器名称及实验人员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应于测量进行时当即记下,不可事后誉写。

4、每一个小组实验终止时,应向下一小组清点仪器设备,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五、最后一个小组实验终止后,应将仪器设备清点后放入实验室。

物探仪器操作细那么一、物探仪器必需爱惜,避免振动、日晒、雨淋,不该坐在仪器箱子上。

二、检波器、地震仪、外接电源必需轻拿轻放,幸免损坏。

3、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连接实验各仪器,严格按仪器操作步骤操作。

4、在太阳或小雨下利用仪器时,必需撑伞,专门注意仪器不得受潮。

5、仪器假设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自行处置,假设有损坏或遗失,应进行记录、酌情补偿。

6、电源线在连接电源时,电源线的红线与电瓶正极相接,黑线与电瓶负极相接,严禁反向连接。

地震勘探实习1目的要求:熟悉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组成及测线布置方式,把握野外折射波、反射波法的数据搜集方式。

2 仪器设备:WZG-24工程地震仪、检波器、导线、震源板、铁锤、蓄电池等。

3 实验内容:实验前预备工作1)出野外工作之前,应保证电瓶有足够的电量。

2)第一将仪器总电源开关置“关”位置,将电源线与仪器“电源”插座相接。

注意电源线的红线与电瓶正极相接,黑线与电瓶负极相接。

假设有覆盖开关联机工作,其电源线的接法与仪器相同。

3)用转接电缆将仪器的“1—12”、“13—24”插座与覆盖开关左侧的大线输出插座“1—12”、“13—24”对接。

覆盖开关右边的三个输入插座别离接三根大线,并将检查好的检波器接在大线上。

4)将通信电缆的一端接在覆盖开关的RS232插座上,另一端接在仪器的串口1或串口2上。

5)把触发电缆连接到仪器的“触发”插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2014年7月一、教学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地震勘探工作的方法技术。

包括工作方法选择,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与图示,资料的地质解释与报告编写等四大部分。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地震勘探工作能力。

二、教学实习内容1、野外实地踏勘2、反射波法:通过完成一条完整的剖面测量及资料处理结合工区已知地质资料给出合理的地震地质地层及构造解释。

三、方法介绍反射波法:利用反射波的波形记录的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

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

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

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及其几何形态。

四、方法技术1、测线布设在实习基地地震测区布设一条()米长的剖面,该剖面测线经过已知夏垫断裂构造。

2、技术方案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采用单边激发,六次覆盖观测系统。

如下图所示,炮点位于排列的端点,有一定的偏移距。

图单边放炮6次覆盖观测系统平面图3、仪器设备R-24浅层地震仪一台,大缆二根,带引线的100Hz检波器各24个,12V可充电电池两块,触发开头一个,50米以上长导线一根,夯机一台,皮尺或测绳一根,地质锤两把,野外记录本一本,仪器检修工具一套。

五、实地踏勘参与实习人员在进行实地生产之前,前往实习地点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工作,对工具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调查干扰类型和位置,拟定测线布置方位。

六、野外施工1、人员安排:浅层地震教学实习每小队10-11人,其分工为:队长1人、仪器组2人、激发组2人、放线班5-6人。

(附件1:1150114班分组安排)2、试验工作:(1)干扰波调查:每到一个新的勘查地区,试验工作首先要进行干扰波调查,以确定有效波和干扰波的特点,进而采取措施压制干扰。

干扰波调查一般用n 个单道检波器接收,道距5—10 米。

排列可用L 型,以便调查侧向干扰。

每激发一次,排列沿测线移动n 个道间距,直到最大炮检距达到普通反射勘探所用的最大炮检距为止。

对所得地震记录进行分析,识别出有效波和干扰波,然后计算其视速度、视频率、视波长、振幅及最弱的有效波的振幅比等特性。

如果随机干扰较强,则还需计算它们的相关半径。

(2)接收条件的选择根据干扰波调查的资料,首先可设计组合检波,目的在于保持有效波不变而最大地压制干扰,但许多情况下不能如愿,而只好采取折衷办法,在不压制信号的条件下允许一部分干扰存在。

如果需要组合激发应该与组合检波器同时设计和试验。

组合参数确定后,进行道间距、偏移距和覆盖次数等参数的选择。

因为最精确的速度资料是在排列长度等于反射界面深度时获得,所以应根据主要目的层的深度确定排列长度。

然后,一方面由所使用的仪器道数确定道间距,另方面要考虑避免空间采样假频,应使深度点间隔小于波长之半。

偏移距一般是为了避开激发点附近的干扰,同时也要考虑排列长度。

覆盖次数由信噪比确定。

(3)激发条件的选择:非炸药震源的队,要实验每个位置的敲击数目、扫描的次数、扫描的频率范围、扫描的时间等,寻找最佳的激发条件。

(4)仪器因素的选择数字地震仪可调节的因素较少。

在记录时有采样率的选择、前置放大器固定增益的选择和滤波低截频的选择。

回放时主要包括增益滤波的选择。

a、采样间隔的选择采样率决定了高截止频率,应根据勘探深度和地质任务、对分辨率的要求等决定。

b、固定增益的选择固定增益的作用主要是把弱信号放大到采样所允许的最低电平,此外是为了防止信号过强引起畸变。

因此,固定增益的选择与外界噪声背景有密切关系,一般环境噪声不大时,可选择 2 的固定增益。

5 当外界干扰较强时,以选择 2 当为宜。

c、滤波低截频的选择为真实记录从浅到深的各层有效波,要用宽频带,尤其对10HZ 以下的深层反射,要采用10HZ 的低截频。

d、回放因素的选择监视记录回放时,为保证初至波清晰,一般用30—36dB 的起始增益。

这也便于检查排列上的人为干扰。

斜率和释放起始时间要根据道时间差确定,选择得正确可保证初至之前平静,初至起跳陡。

自动增益控制的压缩时间和恢复时间可选在4—32ms。

门槛通常选为18dB。

回放滤波一般用10—80HZ或不滤波。

3、电缆铺设和检波器布设:在实习场地,按测线方向,第一步布好皮尺或测绳;第二步铺设电缆,两根电缆铺设有前后之分,铺设时要求注意;第三步检波器埋设,每隔()米(根据设计的观测系统道间距布设)埋设()个检波器(注意:检波器非常灵敏,必须轻拿轻放,以避免强震动;另外在埋置检波器时,应用地质锤将检波器埋设处的杂草或腐殖土铲除,挖出一个小坑,将检波器埋直、埋紧,切忌用地质锤敲或用脚踩)。

联接电缆和检波器(注意:电缆和检波器的接口有宽窄区别)。

3、开机:将电缆、导线与仪器联接,在实习指导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开机进行数据采集前的参数设置。

4、噪声检测:将光标移置do-surver进入测量子菜单,按3键,进行噪声检测及检波器埋设情况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处理结果。

5、数据采集:从仪器处引出一条触发线距第一个检波器有一定距离(偏移距通过实验确定)处进行激发测量。

联接触发线,在确认连线联接好后,将光标移置do-surver进入测量子菜单:a)首先按0键清除内存内容。

b)按4键进入采集:这时要求锤击员进行地震波的激发,激发地震波时,要求布设电缆及检波器的人员不要走动,以免引起干扰信号,地震波的激发,要求锤击员用夯机猛击在铁板上,激发后,仪器操作员查看屏幕上的数据是否满意,若不满意,则按CLR键重新激发,若满意则可进行叠加数据,直至达到满意的叠加次数。

c)按F1再按6键将文件存盘。

同时在记录本上记录文件号、测点位置等情况。

完成数据采集后,可进行下一段的测量工作,即将头两道检波器移到最后位置,其它连线循序移动位置即可。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测完整条测线。

注意:1、每队队长根据自己的任务统一指挥,协调相关工作,填好实验记录,记录包括工程名称,测线号,工作方法,仪器型号,记录编号,文件号以及各种参数选择,工作日期等。

(附件2: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实验记录表)2、在当天的实习任务中,所有小队同时负责仪器的搬运工作及相关。

并将具体的仪器落实到个人。

地震数据采集完成后队长负责清点核对实习仪器报老师查阅。

(附件3:地震勘探生产实习仪器核对清单)七、资料处理及图示资料处理:资料处理采用探测系自编的反射波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时距剖面图示显示结果。

在其它作图软件下给出地质地震解释。

反射波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包括四大部分,即预处理、常规处理、参数分析系统、结果显示。

其中预处理包括坏道充零、直达波切除、面波切除、抽道选排;常规处理包括一维滤波、二维滤波、动校正、静校正、均衡、水平叠加;参数分析系统包括一维频谱分析、二维频谱分析、速度分析。

地震数据处理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从野外记录数据的读取,反射波旅行时间的校正,干扰波的压制及消除,叠加速度的取得,叠加剖面的获得等等许多环节。

一般而言,反射波数据处理常规的方法包括:1、预处理:处理废炮、坏道、切除直达波、声波、进行抽道集等。

2、参数分析:一维频谱分析、二维频谱分析、速度分析。

3、常规处理:滤波、动校正、静校正、水平叠加。

八、资料的地质解释与报告编写1、资料的地质解释:依据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结合波速情况,作出合理的地质地震解释。

2、报告编写:报告编写一般包括4大部分,第一部分,目的和任务;第二部分,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第三部分,方法技术;第四部分,资料处理方法与原理;第五部分,地质地震解释;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九、其他方面:1、外出时集合时间:早七点集合地点:北校实验楼前(提前将野外所用仪器搬运出来)2、午餐问题:自备3、防暑问题:班级购买藿香正气水以备用。

4、乘车安全问题:遵守交通规则。

十、附件附件1:地震勘探实习人员分组安排:地震1队:指导老师:孙守才康健队长:张君秋队员:赵健博刘然齐晓磊高咪胡宇秦皓李东林顾慧冬周涛胡奥锋地震2队:指导老师:孙守才康健队长:姜良国队员:李东升孟会杰杨双列邓宇彭琦吴继炜曹慧慧曹来徐勇张俸积地震3队:指导老师:孙守才康健队长:杨超鹏队员:高峰闫一夫王周新侯小平杨超刘志行黄雪锦邵晓健徐文张名赫队长职责:1、组织队员完成实习任务2、每次出野外之前领取仪器,组织队员搬运,填写仪器领取单并经由老师签字。

3、野外数据采集时协调队员开展相关工作。

4、采集任务结束后将仪器整理好后清点,组织队员有序搬运回学校,填写仪器返还单并在老师清点后签字。

5、小队成员的签到工作,后期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的指导与收取工作。

注:实习所用仪器分为三部分,每小队负责一部分的搬运工作,队长要做好登记。

附件2: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实验记录表(施工班报)地震勘探班报第页/共页测区:___________ 测线号:_____ 日期:___________ 天气:_____操作员:附件3:地震勘探生产实习仪器核对清单:实习时间:年月日队名:领取□归还□在对应选项上化“√”集结束后收取。

队长签字:验收老师签字:附件4:生产实习时间安排表(拟):2、进行野外采集的时间里每天早7点准时出发,集合地点为北校实验楼,结束采集任务后返回,预计下午2点左右,下午至晚上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与处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