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化(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基本社会化(中山大学2018年研)

答: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3.本我(弗洛伊德)

答: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其中本我是最原始的人格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倾向;超我是个体对社会的道德限制和楷模进行内化的结果,它是人的行动的检察官;自我则是来自本我但又经过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既监督本我,又满足自我。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1)社会强制性

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是任何个体都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个体从呱呱落地来到世界后,便把自身置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开始接受社会环境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均是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2)个体能动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的环境。个体在社会化中的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个体自身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和人格特质等因素影响、引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价值文化内化,还将内化了的社会价值文化有创造性地外化;

②社会化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个体被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其他个体的社会化,个体既是社会化的客体,也是社会化的主体。

(3)终身持续性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适应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完善自己的人格。由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迁和发展之中,个体和社会交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从而使人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终身不间断进行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

(4)相互性

相互性是指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向、反向和侧向三种影响类型。通常而言,正向社会化比较明显,而反向社会化则不易被察觉。在正向社会化中,施

化者往往是主动地、有目地、有意识地去影响受化者。而在反向社会化中,施化者则往往是无意识地、无明确目的地对受化者产生影响。

2.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化的五种类型。(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2)举例说明预期社会化。(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研)

(3)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1)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于角色新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3.什么是再社会化?(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研)

答: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

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2)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

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

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

4.简述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的区别。(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

答:发展社会化是相对于基本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

(1)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例如老年人学习计算机新科技,是为了完善、提高自身生存能力,适应现代生活,这是发展社会化;而改造罪犯是为了让其抛弃原有的错误的价值观念,习得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这是再社会化。

(2)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发展社会化着重于学习新知识,完善提高自身能力,而再社会化着重于改造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变更思想行为。

(3)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5.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个体化的自主机制

个体化的自主机制是指,个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具有行动的自主性,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觉意识和支配能力,对实践过程形成主导和控制作用,并为自己的自主行动后果承担责任。

(2)个体化的能动机制

个体化的能动机制是指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对自我意识、心智状态、身体机能等主观内在因素进行调整,从而积极地应对环境、机遇、挑战等迅速变化的客观外界因素。

(3)个体化的选择机制

个体化的选择机制是指个人在实践中会预先对自己的行动给予意义的预设,制定行动的目标,进行行动方案的策划、手段和方式的比较、步骤和环节的设计,并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选择机制是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个体化的创新机制

个体化的创新机制是指个人通过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使得自己的活动以及社会生活能够成为一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过程。

6.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矛盾和冲突。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