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进出口编码商品归类

HS进出口编码商品归类

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查找编码

2、《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查找编码。大家不要在书上做记号,否则以作弊论处。

3、《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一共是21类97章,目录要熟悉,在考试的时候看到

所给出的商品名称,要能够判断出它是21类中的哪一类,根据目录找到其所在的一个大

致的章节。

4、21类商品:

重点是:第六类、第十一类、第十六类

其次是: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纸张)、第十五类、第一类、第九类(木制品)

5、查找商品编码的方法(先确定品目,然后确定子目)

确定品目(四位数)

第一步:确定所给出的商品名称的中心词,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商品特性

(如组成、结构、加工、用途等)

第二步:初步判断该商品可能涉及的章和品目(可能有几个)(21类97章);

第三步:查找涉及的几个有关品目的品目条文;

第四步:查看所涉及的品目所在章和类的注释,检查一下相关章注和类注是否有特别

的规定;

第五步:仍然有几个品目可归而不能确定时,则运用归类总规则来确定品目。品

目确定之后就是子目的确定。注意同一数级的子目才能进行比较。

※要先判断它的一级子目。再到二级子目,依次类推。在商品名称前面都有一个横杠,

“―”表示1级子目

“――”表示2级子目,

“―――”表示3级子目,

“――――”表示4级子目。

※注意同一数级的子目才能进行比较。

1、海关合作理事会1983年通过《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或HS。

2、《协调制度》分为21类97章。

3、从类来看,基本上按社会生产的分工分类。

从章来看,基本按照商品的自然属性或功能、用途来划分。

从品目的排列看,一般是原材料先于成品,加工程度低的产品先于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列名具体的品种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种。

第二节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

1、我国在《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本国子目(三级和四级子目),分别编制出《进

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

2、《进出口税则》中商品的号列称为税号,每项税号后列出了该商品的税率。

3、《统计商品目录》中为了统计需要,列出该商品的计量单位,并增加了第22类,22类分为第98章、99章。

4、《协调制度》中的编码只有6位数,而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编码为8位数,其中

第7、8位就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的“本国子目”。

第三节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新增内容)

一、归类的依据(重要考点)

1、《进出口税则》

2、《商品及品目注释》

3、《本国子目注释》

4、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

5、海关总署发布的商品归类决定

二、归类的申报要求

1、海关总署制定了《规范申报目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2、《规范申报目录》按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品目顺序编写的,并根据需

要在品目级和子目级列出了申报要素。在报关时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关要求如实、准

确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对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三、归类的修改

海关审核认为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申报的商品名称编码不正确的,按有关规则和规定予以重新确定,并根据《报关单修改和撤销管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通知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对报关单进行修改、删除。

四、预归类

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的经营单位,可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的45日前,向直属海关申请就其拟进口的货物进行商品归类。

(一)预归类申请

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预归类申请表”向直属海关提出申请。

(二)预归类受理和预归类决定

1、有关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制发“预归类决定书”。

2、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接受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按照规定申请行政裁定。

(三)“预归类决定书”的使用

申请人在进出口预归类决定书所述商品时,应当主动向主管海关提交预归类决定书。

五、商品归类决定(2021年新增)

海关总署可以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进出口货物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商品归类决定。进出口相同货物,应该适用相同的商品归类决定。

六、其他管理要求(了解) 第四节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规则一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解释规则一:

规则一有三层含义:

1、指出“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例如说,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按标题,它应该包括,所有的活动物和动物产品,但第一类中,

根据章注,就可以知道,流动马戏团、动物园或其他类似巡回展出用的活动物,不包括在第一类里面。所以说“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项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在第一章章注中有规定,本章不包括品目95.08的动物,不包括品目30.02的培养微生物及其他产品。那么95.08的动物、30.02的培养微生物,就不能归入本章。所以说,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项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3、“如项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的时候,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是最重要的。如果按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还无法确定归类的,才能够按规则二、规则三、规则四、五、六来归类。

解决商品归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它们的优先顺序为:

品目条文―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归类总规则规则二

(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口或出口时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成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解释规则二(一)

规则二(一)规定税目条文不仅仅限于税目条文本身,还应扩大到:

1、不完整品(缺少非关键部分,不完整)

例如:缺少门、未安座位等的汽车仍然按汽车归类。

缺少电池的便携式计算机按便携式计算机归类。

2、未制成品(尚未完全制成,需进一步加工才成为制成品)

例如:做手套用已剪成手套形状的针织棉布

需经进一步完善方可作为零件使用的齿轮的毛坯

3、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尚未组装或已拆散)

例如:实际业务中庞大的或易碎的货物:例如多功位组合机床、桥架、灯具、照明设备等通常都是未组装或拆散开的,通过简单组装即可装配起来。

※只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就应按制成品归类。※规则二(一)不适用于第一类到第六类的商品。

※而且是只有在规则一无法解决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规则二。★解释规则二(二)

规则二(二),是关于混合及组合材料或物质,以及由两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的归类。规定税目所列材料或物质,还应该扩大到该材料或物质中可以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但是条件是加入材料或物质并不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或其所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

例1:天然软木制成,外层包纱布的热水瓶塞子。热水瓶塞子虽然包了纱布,但是并没有改变这个瓶塞是软木的基本特征,因此还是归入4503.1000的品目。

规则二第二款还有一个含义即:如果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或者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目的,应按规则三归类。规则三

(原文):

当货品按规则二(二)或由于其他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

(一)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都仅述及混合或组合货品所含的某部分材料或物质,或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即使其中某个品

目对该货品描述的更为全面、详细,这些货品在有关品目的列名应视为同样具体。

(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三)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税目。

★解释规则三

(一)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都仅述及混合或组合货品所含的某部分材料或物质,或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即使其中某个品目对该货品描述的更为全面、详细,这些货品在有关品目的列名应视为同样具体。(简称“具体列名”原则)。

列出品名的比列出类名更为具体。

(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基本特征”原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进出口商品归类 一、商品归类的基本知识 HS码:指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 Coding System 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是由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 ●二十一个类 ●九十七个章(77章是空章) ●1200多个品目 ●5000多个六位数级商品编码 ●分类法律效力文本:归类总规则、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商品名称及编码表三部分组成 协调制度采用的分类原则 ●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为划分依据 ●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材料及其制成品)或具有的原理、功能及用途为设章原则 ●类次及同类内的章次按照先动物成品、再植物产品、再矿物产品最后化学及相关产品顺序排序. HS码的特点 ●完整:国际贸易商品无所不包 ●系统:有章可循(自然属性、生产行业) ●通用: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用 ●准确:各品目不存在交叉或重复 商品编码表 注释的含义 类注:位于类标题下的注释 章注:位于章标题下的注释 子目注释:位于类注、章注或章标题下的注释 《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税(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税(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一下规定确定 规则二:(1)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报验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报验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2)税(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完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税(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的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规则三:(1)列名比较具体的税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税目。但如果两个或以上税目都仅述及混合或组合货品所含的某部分材料或物质,或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某些货品,即使其中某个税目对该货品描述得更为全

HS进出口编码商品归类

HS进出口编码商品归类 第四章进出口商品归类 《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查找编码 2、《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查找编码。大家不要在书上做记号,否则以作弊论处。 3、《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一共是21类97章,目录要熟悉,在考试的时候看到 所给出的商品名称,要能够判断出它是21类中的哪一类,根据目录找到其所在的一个大 致的章节。 4、21类商品: 重点是:第六类、第十一类、第十六类 其次是: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纸张)、第十五类、第一类、第九类(木制品) 5、查找商品编码的方法(先确定品目,然后确定子目) 确定品目(四位数) 第一步:确定所给出的商品名称的中心词,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商品特性 (如组成、结构、加工、用途等) 第二步:初步判断该商品可能涉及的章和品目(可能有几个)(21类97章); 第三步:查找涉及的几个有关品目的品目条文; 第四步:查看所涉及的品目所在章和类的注释,检查一下相关章注和类注是否有特别 的规定; 第五步:仍然有几个品目可归而不能确定时,则运用归类总规则来确定品目。品 目确定之后就是子目的确定。注意同一数级的子目才能进行比较。 ※要先判断它的一级子目。再到二级子目,依次类推。在商品名称前面都有一个横杠, “―”表示1级子目 “――”表示2级子目, “―――”表示3级子目, “――――”表示4级子目。 ※注意同一数级的子目才能进行比较。

1、海关合作理事会1983年通过《协调制度公约》及其附件《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或HS。 2、《协调制度》分为21类97章。 3、从类来看,基本上按社会生产的分工分类。 从章来看,基本按照商品的自然属性或功能、用途来划分。 从品目的排列看,一般是原材料先于成品,加工程度低的产品先于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列名具体的品种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种。 第二节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 1、我国在《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本国子目(三级和四级子目),分别编制出《进 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 2、《进出口税则》中商品的号列称为税号,每项税号后列出了该商品的税率。 3、《统计商品目录》中为了统计需要,列出该商品的计量单位,并增加了第22类,22类分为第98章、99章。 4、《协调制度》中的编码只有6位数,而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编码为8位数,其中 第7、8位就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的“本国子目”。 第三节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新增内容) 一、归类的依据(重要考点) 1、《进出口税则》 2、《商品及品目注释》 3、《本国子目注释》 4、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 5、海关总署发布的商品归类决定 二、归类的申报要求 1、海关总署制定了《规范申报目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2、《规范申报目录》按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品目顺序编写的,并根据需 要在品目级和子目级列出了申报要素。在报关时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关要求如实、准

HS编码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类,98章。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第一、二位数码代表“章”,第三、四位数码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数码代表“子目”(Subheading)。前6位数是HS国际标准编码,HS有1241个四位数的税目,5113个六位数子目。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已分出第七、八、九位数码。从1992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税则采用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该制度是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采用六位编码,适用于税则、统计、生产、运输、贸易管制、检验检疫等多方面,目前全球贸易量98%以上使用这一目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标准语言。我国进出口税则采用十位编码,前八位等效采用HS编码,后两位是我国子目,它是在HS分类原则和方法基础上,根据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延伸的两位编码。 商品综合分类表目录 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 第一章活动物 第二章肉及食用杂碎 第三章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第四章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 第五章其他动物产品 第二类植物产品 第六章活树及其他活植物;鳞茎、根及类似品;插花及装饰用簇叶 第七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第八章食用水果及坚果;柑桔属水果或甜瓜的果皮 第九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第十章谷物 第十一章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 第十二章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 第十三章虫胶;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液、汁 第十四章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 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第十五章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第十六章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 第十七章糖及糖食 第十八章可可及可可制品 第十九章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 第二十章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第二十一章杂项食品 第二十二章饮料、酒及醋 第二十三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 第二十四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第五类矿产品 第二十五章盐;硫磺;泥土及石料;石膏料、石灰及水泥 第二十六章矿砂、矿渣及矿灰 第二十七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第二十八章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 第二十九章有机化学品 第三十章药品 第三十一章肥料 鞣料浸膏及染料浸膏;鞣酸及其衍生物;染料、颜料及其他着色料;油漆及清漆;油灰第三十二章 及其他胶粘剂;墨水、油墨 第三十三章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 肥皂、有机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润滑剂、人造蜡、调制蜡、光洁剂、蜡烛及类似品、第三十四章 塑型用膏、“牙科用蜡”及牙科用熟石膏制剂 第三十五章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胶;酶

商品归类

商品归类 一、“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的产生 简称“编码”,“协调制度” 英文缩写“HS”(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编码”是世界统一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由世界海关组织WCO (原:海关合作理事会)主要参考: 1、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CCCN) 2、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3、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分类目录 于1988年完成。 我国于1992年开始使用。 目前,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全世界的95%以上贸易商品由“编码”确定其编码。 二、“编码”的结构 四个层次:类章品名子目 进出口商品分为21类,97章。 (一)类 1、分类依据:按行业、加工业、制造业分类 2、类与类关系:加工顺序关系 该关系特征体现在: 低级高级 原料制品 加工程度低加工程度高 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高 (二)章 1、分章依据:按原料的品种,制品的功能、 用途等分章。 2、章与章关系:并列关系;加工顺序关系。 (三)品目(四位数) 第1、2位:章序号

第3、4位:品目序号 (四)子目(第5 — 8位) 第5位:第5位子目(一级子目);一杠 第6位:第6位子目(二级子目);二杠 说明:第1 — 6位为世界统一编码 第7位:第7位子目(三级子目);三杠 第8位:第8位子目(四级子目);四杠 说明:第7 — 8位为本国子目,每个国家可按本国 需要进行分类。 三、“编码”的内容 (一)编码表:品目条文;编码 (二)类注释、章注释、子目注释 (三)归类总规则(六条) 四、归类总规则 (一)总规则一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税(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税(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分析: 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说明:在“编码”中查找一个商品可根据标题确定 在某类、某章,但不能保证肯定在该章中 归类。 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税(品)目条 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说明:有法律效力的: 品目条文、类注、章注。 (也包括子目注释) 商品按列名的品目条文归类,当类注或章 注对品目条文有所规定,归类时还应同时结合 类注、章注的规定进行。 大多数商品可按该规则确定其编码。 3、如税(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 按以下规则确定。 说明:商品有各种不同的状态,编码也无法或

HS编码归类方法

HS编码归类方法 HS 编码( Harmonized System Code)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品编码系统,用于对商品进行分类和归类。HS 编码由世界关贸组织(WTO)统一制定和 管理,各国均使用 HS 编码来实现海关统计、征税和贸易监控等功能。以 下是 HS 编码归类方法的详细解释。 1.HS编码构成: HS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每三位数字形成一个层次,共分为21个章 节(第一层次),99个大类(第二层次),1244个小类(第三层次)和5819个品目(第四层次)。 2.确定商品的章节: 根据商品的主要特征,可以确定其所属的章节。章节按照商品的通用 特点进行分类,共分为21个章节,如01章节表示活体动物、肉和食用动 物副产品。 3.确定商品的大类: 根据商品的主要功能和用途,可以确定其所属的大类。大类是对章节 进一步细分的结果,共有99个大类,如0101大类表示活体马、驴和骡 (仅供农业用途)。 4.确定商品的小类: 5.确定商品的品目: 6.HS编码归类规则: 根据HS编码的归类规则,确定商品所属的编码。归类规则包括:

- 通则(General Rules):适用于所有商品的归类规则,如根据商品的实质性质进行分类。 - 分则(Section Notes):适用于其中一章节或大类下的所有商品的归类规则,如根据商品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 - 附则(Chapter Notes):适用于其中一小类或品目的归类规则,如对特定商品的归类规定和排除。 7.使用HS编码的目的: -海关统计:各国通过使用统一的HS编码,可以实现对进出口商品的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和监控贸易流动。 -征税:根据HS编码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可以确定适用的税率和关税。不同的商品类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和关税政策。 -贸易监控:HS编码可以用于监控特定商品的进出口情况,保护国内产业和消费者利益,预防非法贸易和偷税漏税行为。 总之,HS编码是全球通用的商品分类和归类系统,通过对商品的特征、功能和用途进行细致的分类,可以实现海关统计、征税和贸易监控等功能。准确使用HS编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对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hs分类法

hs分类法 HS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商品编码系统,全称为“Harmonized System”,即“协调系统”。它是由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简称WCO)制定和管理的一套商品分类标准,旨在统一全球各国的海关报关和统计工作。HS分类法主要依据商品的特征和用途对商品进行分类,以便于海关对货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归类。下面将对HS分类法的背景、原则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HS分类法的背景 HS分类法最早是由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等国家在1983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和统一商品编码系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HS分类法已经成为国际间商品贸易的基础和标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采用HS分类法进行海关报关和统计工作。 二、HS分类法的原则 HS分类法的编制遵循了一系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单一性原则:每种商品只能被归入一个分类编码中,防止重复计算和混淆。 2.层次性原则:HS分类法按照从大类到小类的层次结构进行编码,便于归类和查找。 3.专用性原则:HS分类法根据商品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分类,以满足

海关和统计的需要。 4.递进性原则:HS分类法的编码随着商品特征的逐渐细化而细化,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统一性原则:HS分类法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统一,以便于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比对。 三、HS分类法的应用 HS分类法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海关报关:进出口货物在海关进行报关时,需要填写相应的HS 编码。海关根据HS编码对货物进行识别和归类,以便于进行税收征收、监管和统计工作。 2.贸易统计:HS编码是进行国际贸易统计的重要依据。各国根据HS编码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数量、价值和贸易额,为政府决策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关税征收:HS编码是进行关税征收的依据。不同的HS编码对应着不同的关税税率和税则,海关根据HS编码确定应征收的关税金额。 4.贸易便利化:HS分类法的统一和规范化有助于简化海关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各国根据HS分类法建立起的商品编码体系,为贸易伙伴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统一的语言,促进了贸易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HS分类法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品编码系统,发挥着重

HSCODE归类

HSCODE归类及类别 海关进出口税则税则信息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并依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公告实时更新。我们对各层级描述进行了一定整理和完善并将持续改进,便于广大用户更简便地进行查询。HS CODE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简称。编码协调制度由国际海关理事会制定,英文名称为The Harmonization System Code (HS-Code),是对各种不同产品出入境应征/应退关税税率进行量化管理的制度。各国海关、商品出入境管理机构确认商品类别、进行商品分类管理、审核关税标准、检验商品品质指标的基本要素就是进出口商品通用的身份证明——HS编码。 1、HS编码共有22大类98章。国际通行的HS编码由2位码、4位码及6位码组成。6位码以上的编码及对应商品由各国自定。自1992年起,中国海关采用HS编码体系,并且是八位数组成,后改为十位编码。每一个编号后面对应的是符合条件的产品名称。 2、世界通用的HS Code是每个国家所用的HS Code从前面第一位开始数,前六位,而后面的是根据各个国家自己的编纂来定的。因为前面的是商品的大类章节码,如果世界不通用的话,进出口就是以HS Code来定商品是什么性质的。 3、从理论上讲,一种商品只对应一个HS编码,而一个HS编码不只对应一种商品。但实际情况复杂时,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比方说纺织品,两款长得差不多的商品,含同样成色的棉和化纤,但由于比例不同,结果HS编码就会不一样。再者,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用途有时候能以不同的HS编码报出关。比方说同样是一个塑料小凳子,以家居品的凳子和以渔具出关就是不同的HS编码。其实这东西也没错啊,也可以算渔具啊,有时候争个不同的HS编码,就是为了一个出口退税。 22大类分类如下: I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类注 II第二类植物产品类注 III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HS编码归类方法与重点实务解析及归类争议解决

HS编码归类方法与重点实务解析及归类争议解决 HS编码(Harmonized System)是一种用于对商品进行分类和编码的 国际标准。这一分类系统由国际贸易领域的组织共同制定,在全球范围内 得到广泛应用。HS编码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商品提供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帮助各国进行贸易数据收集和分析,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合作。 HS编码的归类方法是根据商品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分类的。具体来说,HS编码将商品划分为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每个级别都有一 定的编码规则和原则。一级分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通常包含几个大的商 品类别,比如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矿物产品等;二级分类进一步细分了一 级分类下的商品,比如对于食品,可以细分为谷物、肉类、饮料等;三级 分类是最详细的分类单位,对商品进行了最具体的描述和编码。 在进行HS编码时,需要考虑商品的主要特征和用途。主要特征包括 商品的形状、材质、功能等,用途包括商品的用途、目的及所属行业等。 同时,还需要参考HS编码的指南和相关说明,以确保对商品进行正确的 归类。例如,对于一件棉质T恤,可以根据其材质和用途来进行归类,具 体的HS编码可能是“6109.10”,其中“6109”代表了衬衫类商品,而 “.10”则表示了棉质衬衫。 然而,HS编码的归类并不总是简单和一致的,有时候也会出现争议 和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商品本身的特征复杂多样、分类标准的解释模糊不清,以及国家间对一些商品归类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举个例子,对 于一款新型电子产品,不同国家可能会根据其功能和用途有不同的理解和 归类,从而导致归类结果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国际协商和 专家讨论来解决争议。

hs编码的种类

hs编码的种类 HS编码(Harmonized System Code),也称为海关编码或商品编码,是一种用于统一分类和标识商品的国际标准编码体系。HS编码由世界关税组织(WCO)管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HS编码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多个层次的编码,从更宽泛的类别到更具体的商品。 以下是HS编码的主要种类和相关信息: 1. HS编码的层次结构: HS编码采用六位数的层次结构,每个层次表示不同的分类水平,从更一般到更具体。这六位数的结构如下: •第一位:分类在世界关税组织(WCO)下进行,由世界关税组织负责。 •第二位:由成员国自行决定,用于区分大的商品类别。 •第三位:在国际水平上进行协商,用于区分较大的商品组。•第四位:在国际水平上进行协商,用于区分不同的商品类别。•第五位:在国际水平上进行协商,用于区分商品的细节。•第六位:由成员国自行决定,用于区分商品的更细节的部分。 2. HS编码的种类: HS编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种类,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

2.1 第一部分:动植物及其产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农产品、食品、木材和纺织品等。 2.2 第二部分:矿产品、冶金及其制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矿产资源、煤炭、金属、合金等。 2.3 第三部分:石油制品、化学制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石油和天然气制品、化学制品、塑料制品等。 2.4 第四部分:橡胶及其制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 2.5 第五部分:木材及其制品、木炭 这一部分包括了原木、木材制品和木炭等。 2.6 第六部分:纺织品及其制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纺织品、服装、纺织制品等。 2.7 第七部分:皮革及其制品 这一部分包括了皮革制品、鞋类和其他皮制品。 2.8 第八部分:工业、电子设备 这一部分包括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等。

HSCODE商品编码归类规则

规那么一 一、商品归类考试介绍 1、第四章商品归类,占的分值是40-45分左右。 出题方式是给出20个商品名称,在?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找到正确的商品的8位数编码,将这8个数字相加,求得的和在答题卡上涂上。 例题:1、洗衣皂 经查商品编码为3401.1910,将这8位数字相加,即:3+4+0+1+1+9+1+0=19,将答题卡上两行0-9数字框涂成 1、 考试给出20个商品名称,每个2分。共40分,除此之外,查找商品编码的“六大归类总规那么〞也会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或判断题的方式来出题,04、05年考试的时候要占的分值是40-45分。 2、?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查找编码。大家不要在书上做记号,否那么以作弊论处。 3、?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一共是21类97章,目录要熟悉,在考试的时候看到所给出的商品名称,要能够判断出它是21类中的哪一类,根据目录找到其所在的一个大致的章节。第1类到第4类是农副产品,从第5类到22 类是工业品。 4、21类商品: 重点类〔章〕是:第六类、第十一类和第十六类 其次是:第一类、第四类和第十五类 5、查找商品编码的方法 〔1〕、确定所给出的商品名称的中心词,判断所归入的类、章〔21类97章〕。 〔2〕、查阅类注、章注 〔3〕、查阅相应章中品目条文和注释,如可见该商品那么确定品目。如果有二级子目那么继续往下查,依次确定二、三、四级子目。 〔4〕、如无规定那么运用归类总规那么来确定品目。 例:重量为1000克的活火鸡,供食用 1、第一步,找到所在的类、章。火鸡是活动物,归第一类第一章。 2、查阅类注、章注没做说明。〔即查阅第一类的类注和第一章的章注,不属于本章不包括的情形。因此可归入第一章〕 3、查阅相应章中品目条文,如可见该商品那么确定品目。〔即查阅第一章四位数品目号列及其黑体字。活火鸡属于家禽类,在0105就可以找到家禽。〕 4、再进一步确定它的8位数编码,0105.9994。 ?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这本书是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根底编写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在别的地方可能还会看到“H.S.〞指的都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那么HS中的编码只有6位。教材中的?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这本书有8位,也就是说第7、8位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加的本国字目。在实际的业务中分得更细,有些编码是9位、10位。考试中,大家以考试指定的教材为准,只要求掌握到8位。 判断题 ?协调制度?中的编码采用的是8位数编码。 答案:错误。 6、商品的8位数编码〔例如:0105.9994〕前两位表示工程所在章〔01指的是第一章的内容〕,3、4位表示在该章的排列顺序号,第5位表示的是它的一级子目,第6位表示二级子目,依次类推。

HS编码归类方法

HS编码归类方法 有列名归列名; 没有列名归用途; 没有用途归成分; 没有成分归类别; 不同成分比多少; 相同成分要从后。 一、列名优先原则:有列名归列名 本文所述“有列名”是指《税则》中税(品)目条文或者子目条文中列名具体或比较具体的商品名称,即商品表现出的特征与商品归类的语言基本吻合。例: 1.已冲洗并已配音的供教学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税号3706.1010); 2.规格及形状适于安装在船舶舷窗上的安全玻璃(税号7007.1110); 3.功率为80瓦的吊扇(税号8414.5110)。 这其中包括《归类总规则》规则二(一)所示的:在进出口时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的,该项商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例如: 1.已剪裁成型未缝制的机织面料分指手套(税号6216.0000); 2.缺少鞍座的山地自行车(税号8712.0030); 3.未喷漆的自行车架(税号8714.9100); 4.缺少螺钉的塑料制眼镜架(税号9003.1100)。 以及这些商品的拆散件及成套散件(SKD—成套部件,CKD—成套散件),例如: 1.高速摄影机成套散件(税号9007.1910); 2.机动游览船成套部件(税号8901.1010); 3.尚未焊接装配的成套心电图记录仪(税号9018.1100)。 还包括《归类总规则》规则二(二)所示的:某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但不得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的。例如: 1.加碘的食用盐(税号2501.0011); 2.加糖的牛奶(税号0402.9900); 3.加有着色剂的砂糖(税号1701.9910); 4.皮革制分指手套、口上镶有兔毛皮装缏条(税号4203.2990)。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不难理解“有列名”即是由品目条文及子目条文所组合而成的商品名称,已完整或者基本描绘出我们进行归类的进出口商品的特征。显示出的商品列名与实际商品已经具体。由此,根据《归类总规则》规则三(一)所示,列名比较具体的税(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税(品)目,即本文所称的列名优先的原则。列名优先的原则是进出口商品归类的第一原则,也是首选的归类方法。 因此,在我们进行商品归类练习时,首先要根据所归类商品的特征,如:商品的主要成分、加工方式、规格、用途、等级、包装方式、功能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其相适合的品目,最后以“列名优先”的原则进行归类。 例1 纯棉妇女用针织紧身胸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