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最新: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腹腔镜在子宫颈癌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规范子宫颈癌诊治过程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

一、正确把握腹腔镜在子宫颈癌诊治中应用的适应证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CC)试验中期和最终结果提示开腹手术为子宫颈癌的主流手术途径,但并未否定特定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路径,彼此间争议的焦点是适应证的选择,特别是在我国特定不均衡的医疗技术环境下;虽有不同意见,但彼此之间均未拿出基于中国人群特质的高质量证据。

1、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推荐意见:不保留生育功能子宫颈癌,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案,包括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腹腔镜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SLN显影;腹腔镜手术应基于患者的明确知情同意。

(1)I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

锥切确诊的ⅠA1期无LVSI者,切缘阴性,虽无保留生育功能需求但有明确手术禁忌者,可观察随访;无手术禁忌者可行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切缘阳性患者,推荐再次锥切以精准评估浸润深度;不能接受再次锥切者、病理判读切缘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行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锥切切缘为癌者,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考虑行SLN显影。

(2)IA1期伴LVSI阳性或IA2期

可选择腹腔镜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考虑行SLN 显影。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行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

(3)IB1、IB2和IIA1期

推荐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IB1期可考虑SLN显影,建议谨慎选择腹腔镜手术。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考虑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含铂的同期化疗。

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宫颈病灶直径<2 cm的鳞癌、普通腺癌为保留生育功能的主要适宜人群,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胃型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及伴有高危和中危

因素的患者不推荐保留生育功能。

推荐意见: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根据不同分期选择相应的方案,包括锥切术、子宫颈切除术、腹腔镜辅助的经阴道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推荐SLN显影。不推荐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胃型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

(1)IA1期无LVSI

可行锥切或部分子宫颈切除术。要做到整块切除,切缘至少有3 mm的阴性距离,并明确排除无浸润性病变或HSIL,术后规范随访观察。如切缘阳性,推荐再次锥切或行子宫颈切除术。

(2)IA1期伴LVSI阳性或IA2期

首选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SLN显影,要求肿瘤距子宫颈内口切缘≥8 mm;次选子宫颈锥切+盆腔淋巴结切除或SLN显影,子宫颈锥切术需达到至少3 mm阴性切缘,切缘阳性者则选择再次子宫颈锥切术或子宫颈切除术。

(3)IB1

IB1期推荐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肿瘤距离子宫颈内口切缘≥8 mm。IB2期推荐C型经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肿瘤距离子

宫颈内口切缘≥8 mm。

子宫颈肿瘤切除有经阴道和经腹两种途径,IA期首选经阴道途径(子宫颈锥切术、子宫颈切除术或经阴道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IB1期首选与B 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范围相当的经阴或开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经阴路径术后妊娠结局优于经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IB2期不接受新辅助化疗而直接手术者,推荐开腹或腹腔镜下C型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的途径取决于子宫颈肿瘤切除途径,选择经阴道途径切除子宫颈肿瘤者,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更微创,盆腹腔器官干扰少,对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更小。

3、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

研究表明,子宫颈癌具有嗜神经侵袭(PNI)倾向,PNI阳性患者的DFS 和OS均短于PNI阴性患者,并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LVSI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推荐意见: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可能会降低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经严格遴选的适宜患者,暂无不良远期影响的预后证据,基于手术操作的可重复性和肿瘤治疗的安全性,推荐进行RCT研究。

二、腹腔镜手术中淋巴结切除术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1、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子宫颈癌的淋巴结切除范围主要是髂总动脉水平及以下的各组盆腔淋巴结,包括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和旋髂区淋巴结。淋巴切除过程中无瘤原则贯穿始终。

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通常限于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与原发肿瘤较大(直径>2 cm)及髂总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评估≥IB1期,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可疑髂总淋巴结肿大/转移时需同时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建议对IA1期伴LVSI、IA2、IB1、IB2及IIA1期(FIGO 2018)患者可行SLNB,优先考虑局部病灶直径≤2 cm者;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时可行SLNB。

采用ICG法时,切除最先显影的淋巴结;切除任何可疑淋巴结(不论有无显影);一侧没有淋巴结显影时,切除该侧淋巴结;肿瘤和宫旁组织整块切除。

三、腹腔镜手术中卵巢保留问题

I~IIA期子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低于1%,未绝经或强烈要求保留卵巢

功能患者可保留外观正常的卵巢。符合下列条件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可保留卵巢:(1)患者临床体征:年龄≤45岁、希望保留卵巢功能,无家族性卵巢癌倾向;(2)肿瘤临床特征:FIGO分期≤IB2期、无其他中/高危因素,同时术中探查无肿瘤转移证据,卵巢外观正常。术中可将所保留的卵巢进行移位(如腹腔内或腹膜后结肠旁沟高位处),以避免术后盆腔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四、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不推荐使用举宫器或举宫杯,改用缝线悬吊或其他方法牵拉子宫,避免挤压肿瘤,最大限度减小肿瘤细胞播散机会。

2、切除淋巴结时需遵循无瘤原则,遵循“从上到下,由外及里,由浅入深,整块切除”的淋巴结切除方式。切除的淋巴脂肪组织应及时装袋,避免污染盆腹腔造成肿瘤种植转移。严禁将未装袋的淋巴脂肪组织从腹壁穿刺孔直接取出。切除淋巴结后要及时用蒸馏水冲洗术野。

3、关于腹腔镜手术离断阴道的方式,严禁气腹状态下切开阴道。推荐经阴道离断并经阴道缝合残端,或腹腔镜直视下阴道环扎或荷包缝合密封子宫颈病灶,无气腹状态下离断阴道,避免肿瘤暴露。缝合前需充分冲洗盆腹腔及阴道残端。

五、重视并发症

1、输尿管损伤

常见于分离子宫颈段输尿管时,建议熟悉输尿管解剖结构,游离时要保护输尿管鞘,预防热辐射导致输尿管损伤。

2、膀胱损伤

直视下检查评估膀胱完整性,留置导尿管,熟悉解剖结构,保持张力,锐性分离为主,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可降低膀胱损伤风险。若术中发现损伤,及时加固缝合。

3、尿潴留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要兼顾警惕子宫颈嗜神经侵袭现象。

4、肠管损伤

为降低肠道损伤风险,建议术前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术中锐性分离为佳。术后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可能的迟发性肠瘘,积极治疗。

5、血管损伤

术中谨慎操作,细致分离粘连是预防血管丛出血的主要方法。

6、神经损伤

闭孔神经损伤多与盆腔淋巴结切除操作不当有关。

7、穿刺孔肿瘤转移

建议术中避免反复穿刺;穿刺器取出前,先将腹腔内气体排出,防止“烟囱”效应导致穿刺孔肿瘤种植。

8、盆腔淋巴囊肿和淋巴漏

盆腔淋巴囊肿的防治,推荐术中彻底凝闭淋巴管和开放后腹膜。预防淋巴漏形成,术者需充分熟悉后腹膜解剖,充分凝闭大的淋巴管,必要时使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合。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3, 39(3): 296-302.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与开腹手术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与开腹手 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RAH与LRH+LPL治疗ICC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该院妇科治疗的60例ICC患者按不同的术式分为LRH+LPL组、RAH组,LRH+LPL组31例,RAH组29例;治疗后比较康复指标、并发症。结果RAH组尿管保留(13.95±2.68)d,盆腔引流(5.88±0.37)d,下床活动(50.57±5.29)h,排气(47.65±8.42)h,住院(13.36±4.21)d;LRH+LPL组尿管保留(10.72±7.21)d,盆腔引流(2.03±0.05)d,下床活动(33.41±7.75)h,排气(35.07±5.96)h,住院(8.55±2.06)d。LRH+LPL组并发症率12.92%,RAH 组并发症率34.50%。LRH+LPL组康复指标显著优于RAH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RAH组。结论LRH+LPL治疗ICC的效果优于RAH。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AH and LRH+LPL in treatment of ICC. Methods 60 cases of ICC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7 convenient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LRH+LPL group with 31 cases,RAH group with 31 cases and LRH+LPL group with 31 cases and RAH group with 29 cases,and the recovery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tention of urethral catheter,pelvic draining,out-of-bed activity,exhaust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RAH group and LRH+LP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3.95±2.68)d,(5.88±0.37)d,(50.57±5.29)h,(47.65±8.42)h,(13.36±4.21)d and (10.72±7.21)d,(2.03±0.05)d,(33.41±7.75)h,(35.07±5.96)h,(8.55±2.06)d,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LRH+LPL group and RAH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2.92% and 34.50%,and the recovery indicators in the LRH+LP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AH group,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AH group.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RH+LPL in treatment of IC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AH. [Key words] Laparoscopic;Laparotomy;Cervical carcinoma 宮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吸烟、性激素分泌失调、早孕及早婚等有关,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可达10万人左右,低龄化发病趋势明显。宫颈癌灶浸润深度、浸润范围可影响治疗策略制定、预后情况,随着肿瘤分期进展,可形成新生血管与加快肿瘤生长浸润,治疗策略也将随之调整。早期宫颈癌(ICC)盆腔内淋巴结的转移率可达15%以上,多采用手术治疗ICC。治疗时应采用安全彻底、恢复快的手术方法,避免切除正常的淋巴结,减轻手术操作对血管神经、阴道、输尿管、直肠、膀胱造成的损伤,减少术后淋巴结或切缘阳性、宫旁浸润等复发因素,使ICC预后良好[1]。该文方便选取2014年7月—2017月7月收治60例ICC患者对比分析了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LRH)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PL)治疗ICC与开腹手术(RAH)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子宫颈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优势

子宫颈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 结清扫术的优势 【关键词】子宫颈癌 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直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或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逐渐用于临床。迄今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肿瘤复发的几率,而且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与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比较,优势更为明显。因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癌的首选方式。腹腔镜用于子宫颈癌的手术分期和治疗,具有分期准确、创伤小、输血少、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更多妇科肿瘤医师所接受。现结合我们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的实践,对腹腔镜用于诊断与治疗子宫颈癌的优势进行讨论。 1手术的适应证及选择 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子宫颈原发病灶及周围已经或可能受累的组织。其原则是既要彻底清除病灶,又要防止盲目地扩大手术范围,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子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仍然采用1974年Piver提出的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5种类

型。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IIa期子宫颈癌适合用腹腔镜行广泛子宫切除术(III型)和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也有文献报道,IIb期子宫颈癌患者也可用腹腔镜完成手术,甚至也有用腹腔镜为IIIa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IV型根治术的报道,但手术难度大,只有个案报道。目前治疗子宫颈癌,何种期别适合手术治疗尚无一致意见,我们根据经验并结合最近的文献认为,IIb期患者适合腹腔镜手术,因为手术目的是分期和完全切除病灶(包括转移病灶),只要能达到上述要求,就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而言,获得生存时间的最大化为根本原则。所以,通过腹腔镜探查,可以评估手术的可能性及彻底性,判断患者实施手术的利弊,以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原则 近年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应该明确:腹腔镜手术只是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妇科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首先必须遵循传统开腹手术的肿瘤根治术原则,包括:(1)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2)肿瘤操作的无瘤技术;(3)足够的切缘;(4)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自1992年Dargent开创了腹腔镜辅助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来, 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无论从技术操作还是从肿瘤根治原则上都适用于妇科恶性

最新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第1版)解读重点内容

最新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第1版)解读重点内容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1年10月26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 新版指南主要更新 (1)持续性或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的监测方法为针对可疑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或选择性活检。在此基础上新增:可采用有效的或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基因组分析(CGP),如转移部位的组织活检难以获取可考虑血浆ctDNA检测进行CGP。(2)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组织形态学上类似于肺神经内分泌癌。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通常表现为染色粒素、CD56、突触素呈阳性。(3)影像学检查原则进行了较大修改:FIGOⅠB1~ⅠB3期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首选盆腔增强MRI 评估局部病灶;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或胸部/腹部/骨盆CT或PET-MRI评估全身情况。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首选盆腔MRI评估局部病灶和肿瘤与子宫颈内口的距离;MRI有禁忌者可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患者,建议行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 或胸部/腹部/骨盆CT 评估转移性疾病和盆腔MRI评估盆腔残留病灶。Ⅱ~ⅣA期患者亦首选盆腔增强MRI评估局

部病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脑部MRI进行评估。(4)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癌)一线联合治疗更新:PD- L1阳性患者首选帕博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方案(1类证据);二线治疗药物新增纳武单抗用于PD- L1阳性患者(2A类证据);其他药物新增Tisotumab vedotin-tftv(抗体药物偶联物)(2A类推荐)。 2 手术分期 采用201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分期,影像学和手术病理评估均纳入分期。见表1。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

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 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2)分期有分歧时以分期较早的为准。(3)分期以治疗前盆腔检查为准,治疗后和术后病理结果不能改变分期。(4)微小浸润癌的诊断必须根据宫颈锥切标本由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做出诊断。(5)输尿管梗阻和无功能肾(排除其他原因)应确定为ⅢB期。(6)分期以临床分期为主,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分期。 1.2 临床分期前检查宫颈癌治疗前分期很重要,应全面检查及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态,避免遗漏转移病灶,以下检查应作为常规:(1)宫颈活检。镜下浸润必要时行宫颈锥切及宫颈管刮术以明确组织病理诊断及病变范围。(2)妇科检查仍然是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

最新: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

最新: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腹腔镜在子宫颈癌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子宫颈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后台联系小助手获取原文),以规范子宫颈癌诊治过程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现对该指南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一、正确把握腹腔镜在子宫颈癌诊治中应用的适应证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试验中期和最终结果提示开腹手术为子宫颈癌的主流手术途径,但并未否定特定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路径,彼此间争议的焦点是适应证的选择,特别是在我国特定不均衡的医疗技术环境下;虽有不同意见,但彼此之间均未拿出基于中国人群特质的高质量证据。 1.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推荐意见:不保留生育功能子宫颈癌,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案,包括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腹腔镜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SLN显影;腹腔镜手术应基于患者的明确知情同意。 (1)Ⅰ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锥切确诊的ⅠA1期无LVSI

者,切缘阴性,虽无保留生育功能需求但有明确手术禁忌者,可观察随访;无手术禁忌者可行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切缘阳性患者,推荐再次锥切以精准评估浸润深度;不能接受再次锥切者、病理判读切缘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行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锥切切缘为癌者,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考虑行SLN显影。 (2)ⅠA1期伴LVSI阳性或ⅠA2期:可选择腹腔镜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考虑行SLN显影。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行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 (3)ⅠB1、ⅠB2和ⅡA1期:推荐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ⅠB1期可考虑SLN显影,建议谨慎选择腹腔镜手术。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考虑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含铂的同期化疗。 2.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宫颈病灶直径<2 cm的鳞癌、普通腺癌为保留生育功能的主要适宜人群,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胃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及伴有高危和中危因

经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管理规范(地方重点医疗技术规范)

经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管理规范 目录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 二、人员基本要求 (4) (一)开展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医师 (4) (二)其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5)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5) 四、培训管理要求 (6) (一)拟开展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医师培训要求 (6) (二)培训基地要求 (6) 五、其它管理要求 (7)

为加强北京市经腹腔镜进行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包括: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宫颈广泛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经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腹腔镜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科、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等诊疗科目。 (三)具备开展经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宫颈广泛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腹腔镜诊疗技术必备的设施、设备。 (四)有至少3名具备妇科腹腔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医生具备四级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能力。具备符合要求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五)医疗机构每年完成本规范所指的妇科腹腔镜诊疗技术病例不少于20例。 (六)妇科 1.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

2.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30张。 3.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妇科肿瘤专科医院除外),开展本规范所指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累计不少于100例。 4.相关质控指标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质量管理与控制要求。 (七)手术室 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八)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20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技术诊疗专业需求。 2.有空气层流设施,配备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血流监测、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器。 3.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九)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医学影像科具备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最新: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

最新: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化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三大基本技术。 一、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最佳适应证 腹腔镜手术通常作为首选手术方法,能有效地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1 .急腹症: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等。 2 .附件包块:如卵巢良性肿瘤、输卵管系膜囊肿、附件炎性包块等。 3 .内异症。 4 .慢性盆腔痛。 5 .不孕症。 6 .其他:如盆腹腔内异物、子宫穿孔等。 (二)选择性适应证 腹腔镜作为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1.子宫肌瘤: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 2,子宫腺肌病: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或子宫切除术等。 3 .早期子宫内膜癌、早期宫颈癌、早期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等:在腹腔镜下进行肿瘤分期、再分期手术以及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腹腔镜盆底重建手术。 5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进行人工阴道成形术等。 6妊娠期附件包块。 7.其他需要切除子宫和(或)附件的疾病等。 (三)绝对禁忌证 1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 2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 3 .膈疝。 (四)相对禁忌证 L广泛盆腹腔内粘连。 2 .巨大附件肿物。 3 .肌壁间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直径NlOCm)或者数目较多(≥4个)而要求保留子宫者。 4 .晚期或广泛转移的妇科恶性肿瘤。 二、腹腔镜围手术期处理 (一)术前准备 L术前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包括Rh血型)、出凝血时间、肝1肾功能、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梅毒及HIV、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必要时需完成心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宫颈细胞学、妇科肿瘤标志物、阴道分泌物及盆腹腔MRLCT检查等。 2 .皮肤准备:按照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常规,特别注意脐部清洁。

最新: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穿刺孔部位转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最新: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穿刺孔部位转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概况、制订背景与过程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推荐腹腔镜手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术式,不影响肿瘤患者预后,并发症更少。 腹腔镜手术有特定的技术优势,但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而言也存在某些特有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腹腔镜穿刺孔部位转移(port-site metastasis,PSM)。卵巢癌(包括原发性腹膜癌及输卵管癌)PS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的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播散性,诊断时多为晚期,肿瘤细胞更容易脱落等因素有关。 PSM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包括手术过程中穿刺孔部位的肿瘤直接污染与种植、肿瘤细胞的雾化效应、烟囱效应、CO2气腹效应、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手术操作等因素。因此,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手术各环节严格遵循无瘤原则、采

取一定的防御性优化措施、提高相关手术技巧等措施,或可预防PSM的发生。PSM的发生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尚有争议。 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1。 PSM的定义和分类 PSM定义: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恶性肿瘤后,在腹壁、1个或多个穿刺孔瘢痕处或腹腔镜术后创口组织内发生的早期肿瘤转移,且与腹膜癌无关。 目前普遍将PSM分为孤立性PSM(isolated port-site metastasis,iPSM)和非孤立性PSM(non-isolated port-site metastasis,Non-iPSM)两类,前者是指肿瘤仅在穿刺孔部位转移,不伴有其他部位转移;而后者则指同时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的PSM,Non-iPSM通常被视为全身转移的一部分。 PSM的诊断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子宫颈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为(1.5~12)例/10万次妊娠,约占所有妊娠期恶性肿瘤的10%,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期。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主要与高龄妊娠的增加密切相关。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广义是指妊娠期至分娩后6~12个月内新确诊的子宫颈癌,狭义是仅限定在妊娠期发现的子宫颈癌。分娩后6~12个月新确诊的子宫颈癌处理原则与非妊娠期子宫颈癌相同。本共识只针对妊娠期新确诊子宫颈癌,即狭义妊娠合并子宫颈癌而言。 1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诊断 推荐意见:(1)妊娠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推荐常规行妇科检查(推荐级别:2A类)。(2)子宫颈有明显赘生物者推荐直接活检(推荐级别:2A类)。(3)子宫颈无明显赘生物、既往3年内未行子宫颈筛查者推荐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 检测(推荐级别:2A类)。(4)细胞学筛查结果ASC-US+HPV 高危型阳性的患者或者细胞学筛查结果>ASC-US 的患者(包括LSIL、ASC-H、HSIL、AGCAIS),推荐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推荐级别:2A类)。(5)对诊断困难的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孕14~20周可以考虑子宫颈诊断性锥切,采用“扁平锥”切除方式(推

荐级别:2A类)。(6)不推荐妊娠期行子宫颈管搔刮术(推荐级别:2A 类)。 2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继续妊娠的指征 推荐意见:(1)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否继续妊娠,需在不影响孕妇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充分知情同意,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根据孕周、子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状态等因素综合决定(推荐级别:2A类)。(2)高病理组织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颈癌不推荐继续妊娠,建议立即按照非妊娠期子宫颈癌进行治疗(推荐级别:2A类)。 3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评估 推荐意见:(1)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推荐MDT管理模式(推荐级别:2A类)。(2)推荐超声用于监测延迟治疗患者的胎儿情况,尤其接受新辅助化疗者,每2周1次(推荐级别:2A类)。(3)B期及以上延迟治疗患者可在中期妊娠后接受胸部X线检查(屏蔽腹部)(推荐级别:2A类)。(4)影像学评估手段首选MRI平扫(推荐级别:2A类)。有条件可以选择PET/MRI(推荐级别:2B类)。 4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治疗 推荐意见:(1)A1 期LVSI 阴性子宫颈癌:任何孕周确诊都可以密

2022中国宫颈癌诊疗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2022中国宫颈癌诊疗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为促进我国肿瘤临床研究成果与诊疗经验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JCR)组织我国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修订的肿瘤诊疗规范(2022年版)进行编译,部分癌种已分别发表在2022年第3期和第4期。本文是对2022年新版中国宫颈癌诊治指南的述评和阐述。 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版)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结合我国宫颈癌疾病的特点和医疗资源实际情况,在2018版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宫颈癌诊疗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不适合用于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实践中,宫颈癌注重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关注个体化治疗需求,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诊疗计划。 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版)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2018年会议修订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采用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共同评估后进行分期,更能反映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更接近临床实践,有利于准确分期,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在IA 期诊断中,不再考虑水平间质浸润宽度,新版标准仅根据间质浸润深度来区分IA1 期和IA2 期,其次是细化了IB

期的亚分期,由原来的2 个亚分期增加到3 个亚分期,这样更有利于对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最后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将淋巴结转移纳入分期系统,将淋巴结转移定义为IIIC 期,而且增加了淋巴结转移的证据标注(r代表影像学发现淋巴结转移,p代表病理学证实)。这项分期系统在临床分期的基础上,利用影像学和病理学的手段,对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在宫颈癌的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影像诊断方式首选盆腔MRI评估局部病灶,并且需要仔细评估全身的肿瘤情况,必要时进行全身PET-CT检查。 子宫颈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广泛应用于与手术、放疗配合的综合治疗和晚期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晚期主张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而非手术治疗。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指南指出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型或A 型)可采取经阴道或开腹或微创(腹腔镜及机器人腹腔镜)入路。目前有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深入进展,子宫颈癌诊治决策也逐渐步入精准时代,

宫腔镜诊治规范

【临床指南】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能。 一、宫腔镜检查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可疑宫腔内的病变,均为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3、宫内节育器异常及宫内异物 4、不孕、不育 5、宫腔粘连 6、子宫畸形 7、宫腔影像学检查异常 8、宫腔镜术后相关评估 9、阴道排液和(或)幼女阴道异物 1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范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无 2、相对禁忌:(1)体温>37.5℃:(2)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3)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4)近期发生子宫穿孔;(5>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张:(6)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7)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二、宮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无生育要求而有保留子宫的愿望 2、子宫内膜息肉 3、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 4、宫腔粘连 5、子宫畸形 6、宫腔内异物 7、与妊娠相关的宫腔病变 8、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9、幼女阴道异物。 (二)禁忌证 与宫腔镜检查术相同。 三、术前评估 (一)宫腔镜检查 1、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证。 2、血尿常规、HBsAg、丙型肝炎(丙肝)抗体、1-U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阴道分泌物常规。 3、心电图 4、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二)宫腔镜手术 1、完成上述宫腔镜检查项目。 2、辅加项目: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等。 3、胸片(或胸透)、盆腔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四、麻醉 1、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适用于宫腔镜检查或宫腔内病变活检等小型宫腔镜手术。 2、静脉麻醉: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宫腔镜手术。 3、硬膜外或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类宫腔镜手术,特别是子宫腔内病变复杂,需要较好地松弛宫颈,如直径>4cm 的1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等。 4、全身麻醉:主要适用于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 五、术前预处理(视手术需要酌情选择)

2023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进展(全文)

2023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进展(全文)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增高)及病毒感染,国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手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等。 岁末年初,妇产科在线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延洲教授为广大妇产科同道分享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欧洲和北美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中国居宫颈癌之后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子宫内膜癌病例数41.7万例,估计死亡9.7万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60.8万新发病例,死亡15.8万人[1,2]。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系统是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既往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系统采用临床分期,并为两分类法,即I期局限于子宫,II期扩散至子宫以外。该分期系统经过多次修订,主要基于1988年GOG 33研究结果,从临床分期转变为手术-病理分期[3,4]。2009年进一步修

订后沿用至今。 FIGO手术-病理分期需行全面分期术,即切除子宫、输卵管、卵巢及盆腹腔淋巴结,并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据此判断肿瘤转移情况。此分期对患者的肿瘤学预后和后续辅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全面分期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和其他肿瘤手术一样,微创、有效且不影响患者生存结局是其最终目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器械的日益完善,学者们从两方面对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进行优化,一是手术路径方面,二是淋巴结切除范围方面。本文拟就近年来微创理念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中的进展阐述个人观点,权作抛砖引玉之拙见,不当之处敬请讨论匡正。 01子宫内膜癌手术路径方面的微创进展 (一)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 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代表,因其术野清晰、操作精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术后病率低等优点,获得了广大医生和患者认可。腹腔镜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就起始于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LAP2及LACE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的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不会对肿瘤结局产生不良影响。Cochrane

最新:子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最新:子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又称子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子宫颈口松弛症、子宫颈功能不全,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CIC的发病率占所有孕产妇的0.1%~2%,8%妊娠中期流产及早产与之相关,一般出现在妊娠18~25周,孕妇出现复发性中晚期流产,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CIC的诊断目前尚缺统一标准,治疗主要以子宫颈环扎术最为有效,但其适用情况专家意见存在分歧。本共识从CIC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妊娠期围手术期处理四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我国子宫颈机能不全规范化诊治水平,从而改善妊娠期围产儿的结局。 一、高危因素 临床上常见高危因素如下: (1)先天性因素包括:子宫颈缺如、子宫颈发育不良、部分子宫发育畸形、结缔组织病(如:Ehlers-Danlos综合征)等。 (2)后天性因素包括:妇科手术机械性创伤(如:子宫颈管内纵隔切开术、子宫颈锥切术,子宫颈切除术或广泛切除术及反复机械性扩张子宫颈等)、引产及急产导致的子宫颈裂伤等因素。

二、诊断 CIC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专科检查,在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晚期流产和早产后做出诊断。 (1)病史 最常见的病史是晚期妊娠流产或极早产史,尤其是发生2次以上者。既往有子宫颈手术创伤病史的患者为高危人群。 (2)临床表现 在缺乏明显宫缩的情况下发生无痛性、进行性子宫颈缩短,伴或不伴子宫颈管扩张。 (3)超声检查 妊娠期经阴道超声诊断:妊娠24周前子宫颈长度≤25 mm,伴进行性子宫颈扩张;非妊娠期超声诊断:子宫颈长度≤25 mm。 (4)专科检查 在非妊娠期行子宫颈内口探查术,8号Hegar子宫颈扩张棒无阻力通过子宫颈内口。

2023子宫颈癌诊疗进展(全文)

2023子宫颈癌诊疗进展(全文) 宫颈癌确诊时约半数为中晚期,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特殊病理类型增多,转移率高,早期术后复发后治疗选择有限,且复发后治疗预后差。因此规范化的初始治疗十分重要,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重视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判断有无膀胱、直肠及宫旁受侵,排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细胞学和病理学是确诊的“金标准”。 一、新分期的主要变化 1、淋巴结转移纳入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为IIIC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IIIC2。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或病理诊断,分别记为IIIC1r/2r和IIIC1p/2p,需要注明影像技术或病理技术。 2、IA1期修改,删除了水平扩散≤7 mm。 3、对于IB期进一步细分,5 mm≤IB1期<2 cm,2 cm≤IB2期<4 cm,IB3期≥4 cm。 新分期有助于规范分期、指导临床实践。 二、早期疾病的诊疗 1、初始治疗原则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意愿,明确分期结合病灶的组织学类型,遵循指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宫颈癌IA1期(无脉管浸润),可以进行锥切 ①连续整块切除,切缘阴性者(≥3 mm)可随访观察;切缘阳性者再次锥切或行筋膜外宫颈切除; ②若切缘为浸润性癌,应归为IB1期; ③可以选择选冷刀锥切术或者宫颈环形电切术; ④切缘阴性定义:切缘无浸润性病变或HSL。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如果锥切切缘阴性,可以密切随访;如果锥切切缘阳性,可再次锥切,或者行筋膜外宫颈切除。 对于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如果切缘阴性,不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观察;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如果切缘阳性,可再次锥切或B型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显影。 (2)宫颈癌IA1期(脉管浸润)或者IA2期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首选广泛性宫颈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显影,其次是宫颈锥切+盆腔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显影。 对于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切除子宫(B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行前哨淋巴结显影),或者盆腔外照射放疗+近距离放疗。

2020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0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18年10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线上刊发了两项比较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患者生存结局的临床研究[1-2],其中1项是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LACC),另1项是基于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Database,NCD)以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关于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的真实世界研究(NCD-SEER-RWS),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开腹手术患者。这两项研究结果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19年V2版指出,应该明确告知患者微创手术的缺陷和不足,由患者自己选择手术途径。随着后续证据的增加,NCCN 指南2019年V3版、V4版进一步更新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和经典途径是开腹[3]。2019年2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安全通讯,敦促肿瘤学界在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包括乳腺切除术和其他恶性肿瘤相关手术)改善妇女健康时应谨慎[4]。而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在LACC 研究结果发布后,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的ESGO声明[5],先是声明“禁止微创手术是鲁莽的,但是需要严格监控”,但随后于2019年5月27日更新声明为“开腹途径是金标准”。有趣的是,

最新: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

最新: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 1、背景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恢复慢等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1992年,Childers 首次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初步认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选择术式[1]。随后国内外学者针对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治疗进行了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均认为对于低危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2-5]。1996年5月至2005年9月,美国妇科肿瘤学组(GOG)进行了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用以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结论是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6],以此奠定了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主要地位。自2011年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腹腔镜手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从2017年开始,腹腔镜已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予以推荐,以腹腔镜为主要技术平台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策略和理念已逐渐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 基于肿瘤整合诊治理念,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制订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技术篇共计60个,《CACA指南-腹腔镜技术》

涵盖结直肠癌、肺癌、胃癌、泌尿系统肿瘤及妇科肿瘤5大部分。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技术指南系妇科肿瘤腹腔镜技术指南的内容之一。受中国抗癌协会的委托,指南制订团队严格遵循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的“评(评估,Assessment)-扶(支持,Support)-控(控制,Control)-护(保护,Protection)-生(生存,Survival)(ASCPS)”核心理念,组织国内妇科腹腔镜专家和妇科肿瘤专家联合进行专题讨论,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制定并形成本指南,以期为临床规范化运用腹腔镜技术提供参考。 2、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2.1适应证病灶局限于子宫,即临床Ⅰ/Ⅱ期。 2.2禁忌证(1)病变超出子宫的临床Ⅲ/Ⅳ期子宫内膜癌。(2)临床Ⅱ期累及主骶韧带或宫颈病灶直径超过2cm不适合腹腔镜治疗者。(3)合并其他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异常和(或)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人工气腹及陡峭头低臀高体位者。(4)子宫体积大于妊娠3个月、因阴道狭窄等原因不能经阴道完整取出子宫者。 2009年GOG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LAP 2),纳入了2616例临床Ⅰ~Ⅱ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组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术野暴露差、转移癌、出血以及其他原因(设备故障等),约26%的腹腔镜手术患者需要中转开腹手术,

2023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最全版)

2023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最全版) 摘要 宫腔镜手术以其对子宫腔病变定位诊断和精准治疗等优势,被誉为经自然腔道微创手术的“典范”;其在保留子宫、去除病变组织同时,恢复子宫腔形态与功能,实现子宫腔整复手术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开展、手术器械的研发完善、诊疗方法的推陈创新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细化规范,使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距今已经十余年,为了更好适应当今临床诊疗与发展需求,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临床实践,对宫腔镜手术指征、施术前准备、新设备器械的进展、操作要点、术中与术后监护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完善,旨在规范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临床应用,提高诊疗效果,造福广大病患。 宫腔镜是经阴道自然腔道对子宫腔及子宫颈管各类病变进行诊断与微创整复手术的治疗方法,以其直观观察、定位准确、保留器官与保护功能等优势,被誉为子宫腔疾病治疗的“典范”;宫腔镜手术是与开腹手术、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并列的妇科手术基本技能。2012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制定发表的“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至今已时隔十余年,十余年来,随着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临床应用的普及开展、手术器械的研发改良、手术种类的创新拓展以及对围手术期管理的深入细化,

使宫腔镜在子宫腔整复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现状及大量临床研究,对2012年“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进行更新完善,以便更好规范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的临床应用,提高诊疗效果,惠及广大病患。本指南修订基于近十年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结果,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而制定。指南制定遵循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Ⅱ)原则。循证医学等级采用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分类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Ⅰ级:从至少1个合理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级:从精心设计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中获得的证据,该研究最好来自1个以上的中心或研究小组;或在干预或不干预下,从多个时间序列获得的证据。在不受干预的试验中产生的重要结果也可以被视为这类证据;或从未随机化的精心设计的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人士的意见。推荐等级:A 级:基于良好和一致的科学证据,高度确信利明显大于弊;B级:基于有限的或不一致的科学证据,高度确信获益较多或至少中度以上获益较多;C级:基于专家共识,至少中度确信能够有一定的获益[1,2]。 一、宫腔镜诊断与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 诊断适应证 (1)各类子宫腔病变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评估;

最新: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要点解读

最新: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要点解读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2年12月23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3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新版指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重大更新,包括保守性手术标准及对低风险早期子宫颈癌开展保守性手术的推荐。为更好地了解新版指南的变化,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1 新版指南主要更新 (1)低风险早期子宫颈癌即经锥切确诊的ⅠA2~ⅠB1期并满足以下条件: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切缘阴性、鳞癌(任何级别)或普通类型腺癌(仅G1或G2)、肿瘤直径≤2cm、浸润深度≤10mm、影像学检查无其他部位转移者,如需保留生育,可行锥切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前哨淋巴结显影);如无生育要求者可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前哨淋巴结显影)。(2)初治保留生育功能的锥切术阴性切缘要求,从术后病理至少3mm改为至少1mm。(3)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化疗方案为顺铂(或卡铂,如顺铂不耐受)+依托泊苷;前2个周期的化疗可与放疗同时进行(第1天和第22天);后续2个周期在放疗后施行。(4)所有子宫颈腺癌均建议病理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状态;首选原位杂交(ISH)或分子检测,如上述检测无法实现可做p16;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可考虑检测RET基因融合。(5)全身系统性治疗方案更新。

2 手术分期 仍采用201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更正手术分期,影像学和手术病理评估均纳入分期。 3 手术原则 子宫颈癌手术范围和方式按分期进行分层。 3.1锥切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Ⅰ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淋巴转移率小于1%。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锥切,不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锥切要求整块切除部分子宫颈及子宫颈管组织,为病理专家提供一个完整的、无电外科伪影的非碎片样本,有助于边缘状态评估。锥切切缘要求至少有1mm的阴性距离(切缘阴性指切缘无浸润性病变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切除深度至少为10 mm,已生育者可增加到18~20mm。推荐冷刀锥切。如能整块切除并达到足够的阴性切缘,也可以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但必须尽量减少烧灼切缘对病理判断的影响。锥切组织的形状和深度需与病灶大小、形状和病变部位相适应。位于子宫颈管的可疑浸润性腺癌与原位腺癌,锥切应设计成一个窄长锥形,延伸至子宫颈内口以避免遗漏子宫颈管病变。推荐在锥顶上方的子宫颈管取样以评估是否残留病灶。锥切既是诊断也是治疗手段。不保留生育功能者,经锥切确诊的ⅠA1期淋巴脉管间隙无浸润者可行单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ⅠA1期伴有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