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方向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研究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研究作者:杨晓红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2期杨晓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小秦岭横跨陕豫两省,是当今河南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
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资源能源,使得小秦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矿产资源,在历史上极具科研价值。
小秦岭金矿占地1000平方公里,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全国第二大金矿分布地。
为了更好的找矿,必须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地质成矿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8(a)-0000-00据现今秦岭金铜岔东蹄子沟石碑记载,明朝景泰年间就已经形成相当大的采矿模式了。
由小秦岭金矿的地质分布特征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现代秦岭小金矿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小秦岭金矿的含金石英脉地形分布,使得我国这一重要黄金基地的开采和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论述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的开采,提供有意义和价值的参考文献。
1 小秦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在对石英脉地质特增的研究中,因穿脉坑道和顶板围岩的界线平整清晰。
小秦岭金矿的主要特征分别表现为:石英脉的分布不在断层构造区,而是与岩层呈现出平行之态。
1.1 地层小秦岭的地脉无论是从赋存部位、脉体形态还是埋藏深度上上,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质特征。
地层中分布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主要是含金石英脉,次要有铜、铅、钼、锌、铁等。
1.2 构造从地图上研习,小秦岭地区的褶皱构造呈复式背斜构造,且各背斜的冀部之间的含金石英脉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发育所形成的矿带形成南、北、中三条,且褶皱构造表现南部和西部强势,北部和西部弱化的局面。
目前已探知的大小含金石脉,约有450条由于。
断裂构造主要集中于褶皱构造的两冀,这是由于在地质运动时期不断地扭(压),反复多次变化的结果,这样的断裂延伸长短厚度不一。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吴鹏;文月贵;刘江领【期刊名称】《陕西地质》【年(卷),期】2011(029)002【摘要】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
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一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The Xiaoqinling gold field occurs in a junction between the east-west trend Qinling complex structural belt and the third uplift of Neocathaysian, in which the geological settings for mineralization are composed of multiple ge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ore-hosted beds are of multiple metamorphosed and deformed rocks of the Archean Taihua Group. Ore-controlled structures are of oblique fault system grid formed by superimposed east-west trend structures over north-south trend structures. Multiple phase tectonic and thermal events migrated and activated Au element and then enriched Au to form gold deposits.【总页数】8页(P11-18)【作者】吴鹏;文月贵;刘江领【作者单位】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临潼710611;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临潼710611;陕西中核资源有限公司,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0.8【相关文献】1.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浅析 [J], 刘晓峰;;2.小秦岭金矿田Q9325、Q141、Q127号矿脉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J], 文月贵;王和平;张欢欢;杨翔宇;肖志豪;倪荣辉;刘晓龙3.小秦岭金矿田金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地探工作探讨 [J], 崔丰会4.小秦岭金矿田深部第二成矿段找矿前景分析 [J], 文月贵;刘晓龙;肖志豪;倪荣辉5.小秦岭金矿田410断裂的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J], 高炳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地区钼矿类型、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小秦岭地区钼矿类型、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田战武;韩俊民;潘振兴;申文环;孙保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7(033)001
【摘要】小秦岭钼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大型钼矿分布区之一,钼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2%.小秦岭钼矿带以其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到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瞩目.然而目前对于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系统总结了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矿化类型,详述了各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从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地层岩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钼矿床的控矿因素.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田战武;韩俊民;潘振兴;申文环;孙保平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2总队,陕西,咸阳,712000;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小秦岭(陕西)华县西涧峪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J], 赵西锋;雷扛;杨建鹏;李健
2.承德地区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矿床地质特征 [J], 范明杰;孙绍利;陈立武
3.陕西黄龙铺-河南栾川地区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李六全
4.浅析东秦岭地区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田战武;段磊
5.安徽宣城麻姑山—大王村地区铜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毛克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秦岭地区钼矿类型、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摘 要 : 秦岭 钼 矿 带是 中 国重要 的大 型钼 矿 分布 区之 一 , 小 钼储 量 约 占全 国总储 量 的 5 。小 秦岭 2 钼 矿 带 以 其独特 的 成矿 地质 背 景 , 富的矿 产 资源 , 到 国内外地 质 工作 者 的瞩 目。然而 目前对 于 小 秦 丰 受 岭 地 区钼矿 床 的 系统研 究还比较 缺乏 , 本文 系统总 结 了小 秦岭 地 区钼 矿 床 的矿 化 类 型 , 详述 了各 类型矿 床 的地质 特 征 , 并从 构造 背景 、 浆活动 及 地层 岩性 等三 个方 面 分析 了该 地 区钼矿 床 的控 矿 因 素 。 岩 关键 词 : 秦岭 ; 矿 类型 ; 小 钼 控矿 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7 期
田战武等 小秦岭地区钼矿 类型、 地质特征及控矿 因素
9 3
,
小秦 岭 地 区 以钼 为主 的多 金属 矿 床在 区域 上 成 近 东 西 向带 状 展 布 , 分 段 集 中 , 集 产 出 的 趋 势 有 密 ( ) 矿床 与 区域 上 受近 东西 向和 北 北东 向断 裂或 图1 。 二者 交 汇部 位控 制 的 中酸性 小 岩体 关 系密 切 。其产 出 部位 多 位 于 小 岩体 内部 、 岩体 边 部 以及 围 岩接 触 带 附近 。 小 秦岭 地 区大 地构 造位 置 特殊 , 质构 造 复杂 , 地 断裂 、 皱 发育 , 浆 活动强 烈 , 产丰 富 。 中钼 矿 褶 岩 矿 其 产 不仅 储 量 大 且矿 床类 型 复 杂 , 者 系 统 收集 了陕 笔 西 小秦 岭 地 区钼 矿床 的资 料 , 在 此 基 础 上对 该 地 并 区 的钼矿 床 类型 进行 了初步 划 分 。 2 钼 矿 类型 2 1 小 秦岭 地 区钼 矿 类 型的 划分 . 根 据 矿 床地 质 特 征 及 赋 矿 围岩 分 析 , 秦 岭 地 小 区钼 矿床 类 型 与 矿 床 围岩 的时 代 无关 , 但对 围岩 性 质 具有 选 择 性 , 要 表现 为不 同岩性 形 成不 同类 型 主 的矿 床 晓。如在 火 山岩 中赋 存 的矿 床 往往 为 细脉 浸 染型 矿 床 I 在碎 屑岩 中形 成 角岩 型矿 床 , 围岩 为大 当 理岩、 白云岩等碳酸盐岩 时( 如官道 口群、 川群) 栾 , 除 岩体 内带 发 生斑岩 型矿 化 外 , 内 、 其 外接 触 带往 往 形成 矽卡 岩 型矿 化 。 此外 , 矿 床的 矿化 类型 还与 矿 钼 床距 离 岩 体 的远 近 有 关 , 岩 体 内部 多形 成 斑 岩 型 在 矿床 , 在岩 体 边 部 及 围岩 接 触 带 附 近 多 形成 矽 卡 岩 型矿 床 , 离岩体 则 多形 成脉 型 矿床 。 此本 地 区钼 远 据 多金 属矿 床类 型 主要 可划 分 为斑 岩型 、 卡岩 型 、 矽 岩 浆热 液脉 型 和硅 化—— 细脉 型 4类 ( 1 。 表 ) 2 2 主 要 类 型地质 特 征 . 2 2 1 金 堆城斑 岩 型钼 矿 床 ..
小秦岭桐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小秦岭桐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小秦岭金矿田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北东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探明了一定的地质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探明的地质储量早已开采殆尽,因而有必要对矿区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地质分析,确定找矿方向,避免工程浪费,解决探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矿山即时受益。
关键词:成矿地质分析、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矿脉成矿地质分析矿脉成矿作用是复杂多变的过程,受环境、地史演化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的作用,细究起来比较困难。
矿山地质工作者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对矿区开采的几条矿脉的成矿规律、矿体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明确了探矿方向,充分利用生产工程,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探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探矿效果。
1.1地层控矿作用1.1.1矿脉(床)产出层位特征区内金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已知矿床(点)或含金石英脉均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心部层位,即大月坪组至三关庙组底部地层内。
据对整个小秦岭金矿田粗略统计,洞沟组和大月坪组内赋存含金石英脉最多,三关庙组次之,板石山组内较少。
就已知矿床看,大月坪组最多,矿床规模大,金品位富,伴生有益组份多,个别矿床可单独圈出铅矿体,规模达中、小型;洞沟组、三关庙组内次之,且以单一金组份为主,品位也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区内金矿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性是很明显的。
1.1.2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脉侧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辉绿岩等,其蚀变有绢去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钠长石化等,其中以前四类为主,其它次之。
各类蚀变往往混杂分布,且明显的表现出近脉则强,远脉则弱和对称分带特征,总的规律是内带小于中带小于外带。
据分析资料,蚀变围岩的含金性与石英脉的矿化强弱一般呈正相关关系。
1.1.3矿脉规模及形态特征区内石英脉形态比较简单以单脉为主,复脉和网脉(或密脉)次之。
单脉局部有膨胀狭缩、分枝、复合现象,脉壁与围岩界线清楚,明显的表现出以热液充填为主的矿床特征;复脉和网脉很少单独存在,一般多分布于单脉的端部或旁侧。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

太华 群地层 形成之 后 ,经历 了多期 构造 热事件 ,伴 随有 多期 变 质作用 ,即前 晋宁期 、晋 宁期 、加 里东 期和 印支一燕 山期 。前 晋 宁期 形成 区 内基 底构 造骨架 ,晋 宁期 、加 里东期 发生
区域性变 质作 用 ,伴 随有金 的活化 、迁移 、富集 ,晚印支一燕 浆岩 _.
区 内岩浆 活动频繁 ,以酸性岩 为主 ,多呈 岩 枝 、岩基 状 产 出 ,中基 性岩 、碱 性岩 次 之 , 多为 岩墙 、岩脉 状产 出 。 元 古代 花 岗岩 ( 宁期 r ) 晋 :
第 2 期
吴 鹏 等 :小 秦 岭 金 矿 田地 质 特 征 、成 矿 模 式 及 找 矿 潜 力 分 析
合 ,中间 的正 场 区和太 华群分 布 区位置 吻合 。
1 . .2 2
据 1: 0万 布格 重 力五次 面趋 势剩余 重 力场 的分 布特 征 与上延 5k 的航磁 异 常的形 态基 5 m 本 一致 ,东 西 呈马鞍 形 。航磁 异 常范 围与小 秦岭 太华 群分 布位 置相一 致 ,是 由 区内 中深 变质
楚 ,向外 倾斜 ,倾 角 5。-0。岩体东 部 见有 少量 围岩 残 留顶盖 。岩体 分三 个 相带 ,中心相 0" 6。 -
为 中粗粒 似斑 状 黑云母 花 岗岩 ;过渡 相是 岩体 的 主体 ,为 中粗粒 黑云母 花 岗岩 和 中粒 含斑 黑
云母 花 岗岩 ,边缘 相不 规则 ,宽 数十 米到 千余米 ,岩性 为 中细粒 花 岗岩 。
参 与 国 家 和 省 部 级地 勘 项 目数 十项 。
1 2
陕
西
地
质
第 2 卷 9
1 1 区域 地 质 .
小秦岭 金矿 田处于 秦岭东 西 向复杂 构造带 与新 华夏 系第三 隆起带 交接部 位 。成矿 地质 背 景主要 是多 种地质 因素 的复合 ,即赋矿 地层 为多 期变 质 变形 的 上太 古 宙太华 群 深变 质 岩 系 ;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是我国富含金矿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该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义寺山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采。
该金矿床是一个多金属矿床,包含金、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硫化金、金黄铁矿、镁黄铁矿、黄铁矿等为主,成分较为复杂,矿脉体为层状、带状、脉状等不规则形状,矿石性质优良,属于岩石中的高品位金矿。
小秦岭义寺山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也是多样的。
该地区地质时代上属于中生代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和变质岩,其中以花岗岩、斑岩、角闪岩和石英岩等为主要岩性。
经过长期的变质、褶皱和断裂活动,使得矿床的形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采,总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的找矿特征。
1、控矿构造。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具有较明显的构造控制特征,矿脉体多呈层状、带状和脉状等不规则形状,大致走向东北西南方向,与该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有关。
在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该区域的断裂、褶皱、岩浆岩和变质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地质形态。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矿床的地质形态特征,矿床呈脉状、带状、散乱状分布,以断层、赋矿围岩破碎带、蚀变沟槽、蚀变带等地质体的局部挤压变形为主要的富矿体基础。
在采矿、勘探及分析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类型和富矿体的分布特征。
3、矿物组合。
在找矿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矿物组合特征,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中的含金矿物以硫化金和自然金为主,同时与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共存。
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勘探工作。
4、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在找矿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小秦岭义寺山地区的重力、电磁、磁力等勘探,可以为新矿床的发现和旧矿床的深部探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

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摘要]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找提高地质找矿效果的新思路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小秦岭金矿勘查区地质矿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的潜力分析。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矿产特征找矿潜力分析1小秦岭金矿勘查区的地质矿产特征1.1地质特征石英脉型金矿是小秦岭金矿田主要的金矿类型。
根据矿脉空间分布特征分为3个矿脉密集带(简称矿带),即中矿带、北中矿带、北矿带。
中矿带:位于老鸦岔主背形轴部,呈近东西向展布。
矿脉密集,成群成带产出,按产状特征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向南中等倾斜(斜角40o -50o)的脉组,如S505-S60矿脉,长约16km,控制了文峪、杨砦峪等大型金矿床,S507-S9矿脉,长约8km,控制了东闯、老鸦岔、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北缓倾(20°-30°)脉组,如S201、S202、S203、S308等矿脉,控制了四范沟东、西段及淘金沟等大中型金矿床。
北中矿带:分布于七树坪-金渠沟-黑峪子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七树坪次级向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分为2组,一是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875、S846、S845矿脉,控制了红土岭、金渠沟等中小型金矿床,其次是出露于向形西端南翼出岔沟脑一带的S8201矿脉,控制了出岔沟中型金矿床;二是北倾脉组,主要矿脉有S303、S304、S305、S1、S2、S3等,控制了桐沟、黑峪子等中小型金矿床,此外还有北东向S1002矿脉;控制了和尚帽矿床。
北矿带:分布于五里村-闾家峪-竹峪-荆山峪一带,呈近东西向沿五里村次级背形展布。
矿脉总体上可分为2组,一是向北缓倾的脉组,如F5、F6等,控制了大湖、竹峪等大中型金矿床;二是向南中等倾斜的脉组,如S0、Ⅰ、Ⅱ、Ⅲ、S952、S190等控制了马家凹、藏马峪、焕池峪等中小型金矿床。
1.2矿产特征小秦岭地区的矿产以金为主,黄铁、共生钼、铅、伴生银、钨、硫等;自然金主要呈巨粒-细粒的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叶片状,以裂隙金、晶隙金和包体金的形式嵌布于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等载金矿物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方
向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的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矿类型;分析了灵宝市当前在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在钼矿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必须走综合勘查开发道路。
提出了加快灵宝钼矿资源勘查开发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秦岭钼矿特征开发
1.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资源分布简况
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已发现的钼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阳平大湖峪、太阳沟秦南矿区等地,分布面积约100km2。
目前已探明共(伴)生钼金属量29918.59吨。
在程村闾家峪、焕池峪、故县泉家峪、石母峪、阳平荆山峪等处发现有铅钼矿(化)点。
(1)大湖金矿区金钼多金属矿床:该矿区位于阳平镇西南约9km 大湖峪口东侧。
共查明钼金属量29749吨,平均品位0.15%。
(2)桐沟金矿太阳沟秦南矿区:该矿区位于阳平山神庙村南约1km处。
已探明的与金矿伴生的钼矿金属量141吨,平均品位
0.034%。
(3)阳平荆山峪钼矿化点:该点位于阳平镇荆山峪口。
为一金、银、铜、铅、钼多金属矿化点。
(4)赵户峪矿区:该矿区位于阳平镇程村管区西部。
圈定与金
矿伴生的钼金属量(334)?28.59吨,平均品位0.01%。
(5)闾家峪铅钼矿化点:该点位于灵宝市西南26km。
为一金、铜、铅、钼多金属矿化点。
(6)焕池峪金矿区:该区位于灵宝市阳平镇程村管区西南焕池峪。
查明伴生钼金属量24.289吨,平均品位0.017%。
(7)泉家峪钼矿化点:该点位于灵宝市故县镇西南约10km,取样最高品位0.058%,为一钼矿化点。
2、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地质特征
区内已发现的钼矿主要分布于阳平大湖峪、荆山峪、太阳沟秦南矿区、程村闾家峪、赵户峪、焕池峪、故县泉家峪等处。
以大湖和秦南金矿区为例,为金钼多金属矿床:该矿区位于五里村北斜北翼的山前地带。
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晚太古代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杨寨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除混合伟晶岩及混合花岗岩外,还有辉绿岩、花岗斑岩、细晶岩及石英脉,均呈脉状产出。
控矿构造为一组近东西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及断层, f5为该区最主要的赋矿构造(见图1)。
控矿构造中含有金、银、钼、铅、硫、铼等多种元素。
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赤铁矿等。
金矿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钼矿我中高温热液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图1 大湖金矿区第x勘探线线剖面(引自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3.灵宝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市场分析
3.1 灵宝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已进行钼矿资源开发的矿区仅有灵宝市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湖金矿区。
该公司在对金矿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对其共(伴)生的银、铜、钼、铅、硫等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进行研究,先后采用优先浮选、混合浮选等工艺进行试验,并取得突破,钼矿回收率达到77.27%,伴生的金平均回收率为47.95%。
3.2 钼矿资源市场行情
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总保有储量钼金属量约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
以河南省钼矿资源为最丰富,钼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1%。
目前,钼精矿平均生产成本约1.5-2.2万元/吨,氧化钼平均生产成本约为8.82万元/吨,而我国的钼矿砂及其精矿(以下简称钼矿砂)出口价平均在20-21万元/吨,钼制品出口价平均为51-52万元/吨。
产销差额较大,有着很好的利益空间。
因此钼矿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没有形成单独的钼矿床,钼矿多与金、铜、铅、硫等元素共(伴)生,具有金钼型多金属矿床的
特点。
(2)从各钼矿区(点)所处位置、产出地层、成矿地质条件来看,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主要是受太要断裂与五里村背斜影响,具有中高温热液成矿的特点。
(3)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寻找金钼矿床的前景巨大,且以f5
断裂带最为有利。
一是目前已查明的钼矿资源除大湖金矿区外,其它钼矿(点)均为地面露头或控制标高在400米以上,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二是目前已发现或查明的钼矿(点)分布特点来看,钼矿全部集中分布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的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公里范围内,具有成带状分布的特点;三是大湖金钼矿床的突破,为该矿带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4)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大湖金矿区钼矿资源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证实了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的金钼型多金属矿床能够被综合开发利用。
4.2建议
(1)今后在小秦岭金矿田找矿评价时,要注意对共(伴)生矿种、尤其是钼矿的调查评价。
(2)要着眼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整体地质找矿勘查,积极开展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钼矿找矿工作。
(3)要积极开展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整装勘查,主攻f5、s35、s0、f6、s208等矿脉,对标高自400米至-400米区段进行总
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工程部署,整装勘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对该矿带深部空间进行综合找矿工作。
(4)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1997.12,《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研究报告》,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局
2.2005.7.31, 《河南灵化集团有限公司桐沟金矿太阳沟秦南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河南灵化集团有限公司桐沟金矿
3.2006.12,《灵宝市钼矿资源调查报告》,灵宝市地质矿产局
4.2007.7.25,《河南省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5.2008.1.4,《河南省灵宝市赵户峪金矿详查报告》,灵宝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2008.12,《河南省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金(钼)矿普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6.冯建之等.2009.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
7.2011.8,《河南省灵宝市大湖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作者简介:
齐江涛,男,1979年10月4日出生,工作单位:灵宝市西区地
质灾害防治管理站
刘红方,男,1980年6月19日出生,工作单位: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