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数据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概念、指标及统计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概念、指标及统计方法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 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 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确定 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 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 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 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 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 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使 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同期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 理情况。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 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类切口手 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同期I类切口手 术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使用及管理情况。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 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 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 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中使用抗 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总 数 )×100%
医院感染发病率
定义: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医院感染新发 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 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 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 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资料汇总分析总结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资料汇总分析总结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资料汇总分析总结报告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

五、存在问题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3.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改进措施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2.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3.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4.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XX年1月30号XX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应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Ⅰ类手术切口抗生素使用率《30﹪,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50﹪,治疗性使用抗生素前病原学送检率≥30﹪,我院也已将上述几项纳入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现就今年上半年的监测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

一、监测方法:院感办联合信息科、药械科,通过医院信息维护系统,完成资料的收集。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

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与指标分析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医疗机构内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进程,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和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监测感染的方法和指标的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1. 实时监测法:实时监测法是通过使用电子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持续监测和跟踪。

该方法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数据,并实时生成监测报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监测结果准确、及时,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感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但是,实时监测法也存在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较高等缺点。

2. 采样监测法:采样监测法是通过对医院内的感染患者进行采样,检测是否存在感染病原体。

该方法需要在感染科、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科室进行定期的采样监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检测出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但是,采样监测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支持,且采样结果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3. 制度监测法:制度监测法是通过对医院内的各项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评估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该方法可以通过检查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文件、访谈医务人员和观察感染控制措施等方式进行。

制度监测法的优点是能够发现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纠正。

但是,该方法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合作和监督,并且检查的结果受检查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指标1. 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感染发生率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类型和感染流行病学等分类进行监测和统计,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

通过对感染发生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内感染的趋势和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监测是评估医院内细菌耐药情况的重要指标。

耐药菌的产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耐药菌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
定义
通过定期对紫外线消毒效果进行监测,计算合格率,以评 估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
监测方法
采用紫外线强度计、生物指示剂法等方法进行监测。
合格标准
消毒后的物品细菌数量符合规定标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意义
手卫生合格率是评价医护人员手卫生效果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 手卫生合格率可以确保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和消毒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05
环境卫生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合格率
监测方法
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对医院各区域的空气进行 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
监测频次
至少每天监测一次,并定期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方法
通过直接观察法或间接观察法,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过程进行 监测,评估其是否符合手卫生规范。
意义
手卫生正确率是评价医护人员手卫生技能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 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可以确保手卫生的有效性。
手卫生合格率
定义
手卫生合格率是指医护人员手部样本检测合格的比例。
监测方法
通过采集医护人员的手部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评估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监测方法
通过直接观察法或间接观察法,对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医疗 操作等关键时刻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测。
意义
手卫生依从率是评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手卫 生依从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手卫生正确率
定义
手卫生正确率是指医护人员在执行手卫生过程中,按照手卫生规范 正确完成手部清洁和消毒的比例。
合格标准
空气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空气洁净度等指 标均符合相关标准。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考虑手术室通气的特殊措施
25
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
十九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0%-80%
目前感染率:
清洁伤口
2.1%
清洁-污染伤口 3.3%
污染伤口
7.1%
26
不同手术的SSI发生差异较大
各类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即使同一种手 术,不同部位的皮肤切开,其SSI发生率不同
颈部切口比腹部切口感染率低 腰部手术SSI发生率6.8% 腹股沟手术SSI发生率25% 当手术涉及或切除有腔器官时,手术后SSI发
分母:单位时间一定范围内患者使用导尿管的 总日数。
16
统计方法
计算公式:
17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定义: 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出现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并伴有 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 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 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2
医院感染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
东地中海 东南亚 欧洲 西太平洋 平均
11.8% 10.0% 7.7% 9.0% 8.7%
3
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 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 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 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34

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医院感染的监测数据与分析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01
通过长期监测数据发现,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表明感染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重点科室和部位感染风险较高
02
监测数据显示,某些科室和部位如ICU、手术室和导管相关性感
染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防控措施。
耐药菌株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Hale Waihona Puke 03通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隔离措施,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
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与国际水平相当,但存在地 区差异。
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 构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但 管理水平和防控措施存在差异 。
一些特殊科室,如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病房等,是医院感染 的高发区域。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儿童、孕妇和 身体虚弱者,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 感染病原体。
预警功能
设定预警阈值,当感染发 生率超过阈值时,系统自 动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 门采取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培训教育
考核评估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
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纳入医护人员的 绩效考核,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防 控工作。
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多种渠道, 普及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医护人 员的防控意识。
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
• 请输入您的内容
CHAPTER
04
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感染部位分布
01
02
03
呼吸道
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是最常 见的感染类型,主要与患 者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卧 床和接受有创操作有关。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与标准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与标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 原因之一,因此应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 南。
详细描述
医务人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 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严格 控制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威胁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可能引发严重的 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 生命安全。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导致 医疗资源的浪费,影响医 疗质量和效率。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强化消毒灭菌
对医疗器械、环境、物体表面 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减少病 原体传播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加强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所。
处理பைடு நூலகம்式
采用焚烧、高温灭菌等处理方式 ,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标准
抗菌药物选择
用药监测
根据感染病原体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 菌药物。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及时发 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情况。
给药途径和剂量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给 药途径和剂量。
04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定期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质 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 育,提高监测意识和能
力。
反馈与沟通
加强部门间反馈与沟通 ,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
和利用。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监测质量评估结果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监测
质量。
THANKS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与 标准
汇报人:可编辑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医疗机构基本感染控制指标1. 医院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发病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水平。

2.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从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体的病例数与同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3.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手术导致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与同期手术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水平。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呼吸机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与同期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导致的血流感染病例数与同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控制水平。

6. 尿路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尿路器械操作导致的尿路感染病例数与同期尿路器械操作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尿路器械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二、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方面。

该指标可通过现场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活动在全体员工中的覆盖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各项操作规范等。

3. 感染控制资源配置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情况。

包括感染控制人员数量、消毒剂、防护用品等。

4. 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率:指医院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果。

评估内容应包括感染风险因素、防控措施等。

5. 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率:指医院针对感染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7月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015年7月份各类手术例数及感染率(%)
注:Ⅰ类手术包括17例眼科手术病人。

2015年7月医院感染监测汇总报表
2015年7月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人数
2015年7月普外科
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人数
2015年7月骨科
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人数
2015年7月妇产科
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人数
手术医师感染专率表(I/P:感染数/手术数)
分析:
2015年7月全院住院人数925人,院内感染12人,感染率1.2%,感染病例分布科室为呼吸消化科4例、感染科1例、神经内科1例、普外科3例、骨科1例、儿科1例、重症医学科1例。

泌尿道感染9例,为第一位,构成比0.9,呼吸道感染2例,占第二位,构成比0.2;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例,为第三位,构成比0.1。

Ⅰ类切口64例,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1.5%,Ⅱ切口62例,感染率1.6%,Ⅲ类切口4例,感染率25%医院感染率及Ⅰ类切口感染率符合标准要求。

希望感染病例涉及的科室,特别是较高科室,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原因,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感染措施及制度,控制院内感染。

精品文档
. 2015年7月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汇总表
分析:2015年7月尿道插管所致泌尿系感染3例,感染率为3.8‰,其中外一科2例、重症医学科感染1例。

符合感染管理指标要求。

无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

分析:
2015年7月对全院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涉及7个科室,共1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无医院内感染, 12例为社区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1.6%,革兰氏阳性球菌占58.4%。

涉及科室应做好感染病人管理,认真落实控制制度和措施,预防院内感染。

2015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表
.
分析:
2015年7月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出院病人925人,使用激素治疗25人,抗菌药物使用389人,尿管插管81人,有创呼吸机使用1人,感染率1.5%。

总体来看,感控危险因素和医院感染率波动有一定关系。

所以临床科室应当对科内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分析:
2015年7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超出专项整治要求的科室有儿科,但符合医院约定控制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