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状及进展
ICU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

ICU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CU患者对肠内营养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国内外现状对鼻饲的护理进行了阐述。
随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是指经胃肠道,包括进口或喂养管,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1】。
肠内营养主要适用于吞咽困难、抑郁、早中期痴呆患者、昏迷以及营养不良或者有营养不良风险老年患者等[2]1.国外现状:1.1ICU的患者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对能量需求增加,普通饮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ICU的患者大多是病情急,危重的状态,患者多呈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的状态;目前已有证据证明【3】:卡路里和蛋白质的最佳提供可以降低重症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因此通过鼻饲喂养补充能量显的尤为重要。
1.2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发布了重症患者营养指南[4-5]:指南中指出建议病人入住ICU24~48h,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胃肠道营养,应当在48~72h达到喂养目标。
ICU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还可以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
2.国内现状:2.1.鼻饲途径:留置胃管和留置鼻肠管,鼻胃管留置方法:取鼻胃管测量所需长度,沿一侧鼻腔壁插入,昏迷病人至咽喉部抬高患者头部向胸前弯曲,清醒病人嘱其做吞咽动作,快速、轻柔地置入管道到达预测位置,回抽胃液或听气过水声以确定在胃内;鼻肠管留置方法:选用鼻肠管按上述胃管置入方法将鼻肠管插至胃部,听气过水声以确定管道的位置。
向管道内注入至少20ml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再将管道插入25cm(至十二指肠空肠部),完全抽出引导钢丝。
管道外端悬空约40cm,固定于耳垂,以使鼻肠管在8-12h内通过幽门的螺旋作用进入小肠,观察并记录鼻肠管进入长度。
通过床边X线腹部摄片来确定管道位置正确后即可开始输注营养液。
标识管道的名称、置入时间和深度[6]。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重症患者得到救治的重要地点。
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 EN)是ICU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已被证实可改善患者预后。
EN的护理关键是营养评估、管路管理、配方选择和监测调整等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重症患者EN进展的相关护理问题。
1.营养评估正常体重状态是患者健康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ICU环境下,患者通常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更高的营养需求,这就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
营养评估有许多方法,如食欲评估、体重测量、蛋白质和电解质测量等。
其中体重测量是一个简单而便捷的手段。
在患者体重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以体重损失5%以上作为重要的指标。
营养评估的结果有助于医生和护士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计划。
2.管路管理在执行EN治疗时,管路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管路的位置、连接、止推和平衡等都需要被重视,以保证患者获取足够的营养。
对于患者来说,管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措施,如使用径路导管、改变体位、缩短导管长度等,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3.配方选择ICU患者通常需要特殊配方的肠内营养,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
优质肠内营养是通过计算患者每日需要营养的量和根据患者的病情、肠功能等来确定的。
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普通肠内营养配方、高蛋白肠内营养配方、带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等。
4.监测调整EN治疗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不良反应。
为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如进行营养学评估,监测出现营养损失或代谢紊乱,及时调整配方,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
总之,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ICU患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大提高患者的疗效。
护理人员在EN干预中,应关注营养评估、管路管理、配方选择和监测调整等方面,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营养支持,传统上采用的静脉营养支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肠内营养支持成为了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进行探讨。
一、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往往因疾病严重而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静脉途径营养支持容易引起感染和代谢紊乱。
而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维持胃肠道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进营养吸收,避免胃肠道感染,减少代谢紊乱的发生。
对于能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 意识清醒或者能够耐受鼻胃管或鼻空肠管插入的患者;2. 胃肠道功能相对正常,且无明显的胃肠道梗阻、出血或者瘘管等并发症的患者;3. 具有较长时间禁食或者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如手术后、各种损伤和感染等。
对于具有上述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三、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1.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首先要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胃肠道通透性、胃肠道蠕动情况、胃排空时间等。
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2. 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通过血液生化检查、体重监测、肌肉脂肪测定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以便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
3. 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选择:对于能够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选择鼻胃管或者鼻空肠管;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选择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或者胃肠造瘘等方法。
4. 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保持肠内支持管通畅,定期冲洗管腔,以防堵塞。
还需要定期更换肠内支持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肠内支持管的通畅性、胃肠道功能等,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策略

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危重患者常常处于高应激状态,容易引发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障碍。
而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不仅负责吸收营养物质,还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免疫平衡。
因此,在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肠道在危重患者中的作用肠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消化吸收、局部防御和免疫调节等。
在危重患者中,由于创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和营养摄入减少,人体会出现代谢紊乱。
而恢复肠道功能对于改善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1. 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肠道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后提供给体内细胞使用。
然而,在危重患者中由于生理或病理条件改变,肠道可能出现吸收功能障碍。
因此,通过提供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平衡。
2. 局部防御: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细菌和毒素进入体内的功能。
但在危重患者中,由于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细菌可以穿过黏膜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保护黏膜屏障完整性,减少感染风险。
3. 免疫调节: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免疫细胞数量多、分布广泛。
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增加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在危重患者中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二、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在危重患者中实施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1. 早期开始肠内喂养:对于没有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应尽早开始肠内喂养。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可以减少组织蛋白分解、改善强直性胃扩张等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2. 选择合适的配方和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和给予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配方时,要考虑到患者能够耐受、消化吸收能力和需求等因素。
同时,选择途径时,要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肠道功能障碍、禁食或禁水等情况进行评估。
3. 渐进性推进剂量:危重患者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应渐进性地推进剂量。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障碍,肠内营养支持成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主要内容包括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二、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1. 营养不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消耗加速。
外源性应激和营养支持不足也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2. 胃肠道功能障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伴有肠道功能不全、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等情况,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的利用。
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维护肠道功能、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3. 消化道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较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4. 肠外营养不耐受:通过肠胃管或鼻胃管进行肠外营养,若患者出现不耐受、呕吐、腹泻等情况,可考虑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 食管胃肠置管(PEG):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优先考虑进行PEG置管,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持续时间和安全性。
2. 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代谢状态、营养需求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高蛋白、低渣、高能量、多元素配方更适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需要。
3. 肠内营养支持的速度:初始阶段,肠内营养支持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一般情况下,初期可从20ml/h开始,逐渐增加到目标速度。
4. 肠内营养管路护理:护士需要定期对肠内营养管路进行护理,包括管路固定、管路通畅性检查、皮肤护理等,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ICU的营养支持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

ICU的营养支持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重症监护病房(ICU)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ICU中,营养支持策略是一项关键的临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ICU的营养支持策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营养支持策略的现状在ICU中,患者通常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其能量消耗增加,代谢需求增强。
此外,许多患者还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目前,ICU的营养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口服摄入、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口服摄入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可以减轻医疗负担,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口腔需求。
肠内营养在避免肠道萎缩和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通过导管经鼻胃或经鼻空肠进食等方式实施。
然而,对于严重病情无法摄入的患者,静脉营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静脉输液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支持策略的挑战尽管ICU的营养支持策略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个难题。
常用的体重、BMI等指标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的营养状态,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估方法。
其次,营养支持策略的个体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位患者的代谢需求和营养摄入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策略。
此外,ICU的营养支持策略也面临着合理使用药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挑战,需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副作用。
三、营养支持策略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善ICU的营养支持策略,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精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利用基因测序和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缺乏,从而为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营养支持策略的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还应注重维持肠道功能和调节肠道微生态。
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可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摘要: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是一项关键性的护理工作。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包括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肠内营养方案、监测肠内营养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
同时,本文提出了肠内营养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Abstract:Key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nursing progress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及生命活动必需物质需要的治疗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常处于代谢紊乱、应激反应等复杂状态,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预防蛋白质、能量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是重症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一、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首先需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应包括物理检查与营养问卷相结合,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食欲状况、肠道功能等情况。
常用的营养评估工具包括骨架肌质量指数、体重指数、皮褶厚度等。
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了解患者疾病状况、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因素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二、制定肠内营养方案肠内营养方案应依据患者状态、营养评估结果、胃肠道功能情况和医学指南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包括肠内营养的量与质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等。
三、监测肠内营养效果监测肠内营养效果是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营养供给量、能量平衡、氮平衡、肠内胃管是否通畅以及营养不良的早期标志物如白蛋白、前清蛋白、预白蛋白等的动态变化情况。
同时,还需要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四、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胃肠道温度、腹泻、呕吐、胆汁反流、肠瘘等。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肠内营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如今的广泛应用,概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如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分析肠内营养对这些患者群体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对肠内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改进、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以及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也为未来肠内营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将展望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二、肠内营养的历史与发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管饲提供单一的营养素,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对营养素的复杂需求。
随着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从单一的营养素转向更加均衡的配方。
20世纪中叶,肠内营养制剂开始出现,这些制剂包含了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制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入21世纪,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一方面,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疾病和营养需求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王俊莉,付显芬,甘秀妮,等. 多站式考核在ICU 护理研 究生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8,47 ( ): 16 2245 - 2248.
: [ ] nursing staff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J . Int J Nurs Stud. , (): 1999 36 2 137 - 144. [11]张瑞琴.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以S 学校为例[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017 8 - 10. [ ] , , ? , 12 Lakanmaa RL Suominen T Perttil J et al. Basic compe : tence in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development []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a competence scale J . J Clin , , ( ): Nurs 2014 23 5 - 6 799 - 810. [13]梁园园,何琼,雷丹,等. 基于CBE 模式的重症医学专科 护士培训理论课程设置的构架[J]. 重庆医学,2014,43 ( ): 18 2388 - 2390. [ ] , 14 Aboshaiqah A Qasim A. Nursing interns′ perception of clini
terns and perceived impact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roles
: [ ] in Canad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J . International , , ( ):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3 50 11 1524 - 1536. [] , : 3 Spencer LM 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 ] : superior performance M .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 Inc 1993. [4] 罗春连. 护理岗位胜任力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8, (): 36 5 69 - 70. [5] 黄燕梅,梁素瑞,刘强强,等. 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方法 及培训现状[J]. 现代临床护理,2016,15(8):70 - 73. [6] 王春艳,蔡学联. ICU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 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42 -
: dence and competence in Newly Qualified Nurses A sys [] , , : 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 Nurse Educ Today 2018 60
35 - 46.
[16]黄海英,杨维,钟磊庆,等. 多学科合作互动式培训模式 对ICU 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 志, , ( ): 2017 36 23 3291 - 3293.
[8] 梁娟,陆皓. 基于系统论的ICU 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17):2475 -
2478.
[9] 杨富,方芳. 我国ICU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研究进 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2(4):492 - 494.
[ ] 10 Buchan J. Evaluating the benefits of a clinical ladder for
齐鲁护理杂志2019 年4 月第25 卷第7 期
的专科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韧,夏海鸥. 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实践培养状况的调 查与评价[J]. 全科护理,2016,14(13):1297.
[] , , 2 Kilpatrick K Dicenso A Bryant - Lukosius D. Practice pat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状及进展
【专家介绍】张淑香,医学硕士,主任护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山东大学、山东第 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 东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发表论文40 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2 部,发明专利6 项,主 持及参与课题10 项,获奖5 项。
cal competence upon completion of preceptorship experience
[] , , : in Saudi Arabia J . Nurse Educ Today 2018 68 53 - 60. [ ] , , 15 Irwin C Bliss J Poole K. Does Preceptorship improve confi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患者;营养风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R473. 5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7256. 2019. 07. 003
243.
[] , , , 7 Gardner G Carryer J Gardner A et al. Nurse practitioner : competency standards findings from collaborative australian [ ] , , and new zealand research J . Int J Nurs Stud 2006 43 (): 5 601 -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