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时的日本海军

合集下载

二战海军

二战海军
2.彭萨科拉级
3.北安普敦级
4.波特兰级
5.新奥尔良级
6.威奇塔级
7.巴尔的摩级
8.奥马哈级
9.布鲁克林级
10.圣路易斯级
11.亚特兰大级
12.克利夫兰级
四、驱逐舰
1.埃瓦茨级护航驱逐舰
2.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
3.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
4.本森级驱逐舰
标准排水量27200吨,作战:33,400吨,满载排水量 36,380吨 。
舰长(全长)265.79米,飞行甲板长262.13米;舰宽28.35米,飞行甲板宽29.26米;平均吃水7米。机库长174米、宽21米、高5.4米。
航速32.7节
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总计103架飞机。
CVE112 锡博内
CVE113 普吉特海峡
CVE114 伦多瓦
CVE115 贝罗科
CVE-116 培登海峡
CVE-117 赛多尔
CVE-118 西西里
CVE-119 克鲁斯角
圣哈辛托号(USS San Jacinto,CV/CVL-30/AVT-5),
塞班级:
排水量: 14,500吨
尺寸: 长209米,宽23.4米(水线)/35.1(最大),吃水7.6米
续航力: 8000海里/15节
舰载机: 50架
舰名:“塞班”号 CVL-48
加里宁湾CVE-68
卡山湾 CVE-69
方肖湾 CVE-70
基特昆湾 CVE-71
图拉吉 CVE-72
冈比亚湾 CVE-73
奈汉塔湾 CVE-74
霍加特湾 CVE-75

二战中十大著名战役

二战中十大著名战役

二战中十大著名战役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

其中有十大著名的战役,你对此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十大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著名战役:一,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这场战争在波兰被称为Wojna obronna 1939 roku(1939年波兰保卫战),在德国则被称为Polenfeldzug(波兰战役),行动代号Fall Weiss(白色方案)。

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战争结果在10月初,波兰军被打败后,原波兰领土被分割给德国、苏联、斯洛伐克和立陶宛。

德国将波兰走廊和但泽加入版图,而将波兰南部成立“普通政府”(Generalgouv ernement)。

波兰在二战中死去6百万人(大约当时波兰人口的20%),当中包括3百万犹太裔波兰人(大约波兰犹太人口的99%)。

战后总结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日本二战重巡洋舰图文集(完整珍藏版)

日本二战重巡洋舰图文集(完整珍藏版)

日本二战重巡洋舰图文集(完整珍藏版)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共建造或改装并投入作战的重巡洋舰18艘。

1922年2月6日,世界海军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

根据该条约的标准,签约国新造的巡洋舰标准排水量限制在1万长吨(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

一、古鹰级:该级别2艘1、古鹰号(Furutaka)重巡洋舰。

以日本广岛市江田岛古鹰山命名。

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的重巡洋舰,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重巡洋舰。

1922年11月17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6年3月31日竣工。

1939年1月30日进行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新几内亚支援作战、所罗门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一舰队第6战队标准排水量(原设计):7950吨,改装后:10507吨尺寸:长:185.17米宽(原设计):15.77米,改装后:16.93米航速(原设计):34.5节,改装后:33节航续力:14节/时7000浬武器装备:主炮:200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新增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2座改装后新增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改装后新增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8座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2门,改装后为8门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弹射机1座,改装后: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人员编制:625人结局:1942年10月12日夜间,完成炮轰瓜达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任务后,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遭到已安装对海和火控雷达的美军舰队舰炮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沉没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2、加古号(Kako)重巡洋舰。

以日本兵库县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河)命名。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陆战队是日本自卫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任务。

其前身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战后解散后重新组建,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一支精锐部队。

下面将从组建历史、组织结构、任务职责等方面进行介绍。

组建历史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当时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参与了许多海上登陆和岛屿攻占作战。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对军事力量的限制,日本海军陆战队被解散。

战后,日本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促使日本重新组建陆战队,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新组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继承了二战时期陆战队的传统,注重海上登陆和岸上战斗的能力。

组织结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指挥部、陆战队旅团、陆战队营等。

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陆战队的各项工作,陆战队旅团是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包括多个营,每个营由多个连组成。

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每个连由数十名士兵组成,配有各种作战装备和车辆。

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强大,具有快速机动、迅速展开作战和夺取制空权等特点。

任务职责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包括海上登陆作战、海岸防御、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

海上登陆作战是陆战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要求部队具备快速登陆、迅速建立作战立足点,保障登陆部队的安全和有效展开作战。

海岸防御是陆战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要求部队具备防御海上进攻、阻止敌人登陆、保护本国海岸线的能力。

作为一支精锐部队,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承担着其他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任务。

总结总的来说,日本海军陆战队作为日本自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等重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日本海军陆战队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海军史

日本海军史

日本海军史大日本帝国海军是1872年(明治4年)至1945年(昭和20年)大日本帝国的军队组织。

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

战后,日本方面也称其为“旧日本海军”、“旧帝国海军”。

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战败后的1947年(昭和22年)因要符合“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而解散,新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

1903年(明治36年),在成立了“参谋本部”后,通过了两名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和山本权兵卫的主张,开始对舰队的装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一番改革,到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三十一艘军舰和二十四艘水雷艇。

而到了“日俄战争”时,则达到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的规模。

1920年(大正9年),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海军开始了一套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的“八八舰队”(八艘战舰加上八艘巡洋舰)增强政策。

1941年(昭和16年),到了“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海军的旗下拥有了十艘战舰,三百八十五艘舰艇和包括“零战”在内的三千二百六十架军用机。

从“日俄战争”(明治38年)胜利以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昭和20年)战败,大日本帝国海军一直和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构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世界三大海军”。

日清战争(1894-1895)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终于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开战,虽然在之前已经有了几次交战。

9月17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战”中重创了北洋水师,中国海军舰队损失了十二艘军舰里的八艘。

虽然日本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是日本海军军舰无法有效的击穿中国海军的两艘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战列舰(“定远”最终被鱼雷击沉,而“镇远”则被虏获)。

此次交战让日本海军注意到了对大型战列舰和小型攻击型舰艇的需求。

根据随后在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签订的“下关条约”(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群岛分别被转移到了日本政府的管辖下直到了1945年(昭和20年)。

东瀛妖刀、天皇野望——日系战列舰发展史

东瀛妖刀、天皇野望——日系战列舰发展史

东瀛妖刀、天皇野望——日系战列舰发展史海军一直被认为是最需要底蕴和时间积累的技术型军种。

也因此有了“百年海军”之说,意思是海军的建设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有符合预想的结果。

但近现代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却似乎是这个现象的异类。

从明治维新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海军力量从默默无闻一直急速发展到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势力。

其速度之快与力道之猛,都让观察者们大跌眼镜。

很多人都将日本近代海军发展,定义为弯道超车的典范。

即便是最后输给了美国,也不应由海军本身要负担主要责任的。

仅以截止1942年年初的90年时间来看,日本海军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

但这恰恰不是日本人追求什么弯道超车的结果,而是他们非常明智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潮主流。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则以原来的萨摩海军人才为班底,组建大体上效仿英国皇家海军的近代军事力量。

与英国有竞争关系的法国人,是日本早期海军的影响人之一。

日本的首艘铁甲舰甲铁号就购自法国。

甲午战争中的旗舰松岛号也购自法国。

虽然初期的起点不高,但是日本海军却生活在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很多海军技术在10年内就面临新技术的替代,军舰服役8年左右就开始落伍,超过10年则根本面临淘汰。

所以,日本海军在前期的规模不足,并不影响他们在下一次技术更新换代时再加速跟上。

英国从开始19世纪的80年代慢慢转向联合日本。

日本也非常果断的在外交上与之靠拢。

随即,就不断躺在皇家海军与英国银行业的大树下乘凉。

甲铁号铁甲舰:日本装备的第一艘铁甲舰甲鉄号的经历可谓波折,它原本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邦联政府为了打破海上封锁,在同情南方政府的法国秘密订购的两艘铁甲舰之一。

结果由于走漏了消息,在美国政府的抗议下,法国不得不终止了这笔交易,把这两艘铁甲舰分别转卖给了丹麦和普鲁士。

其中卖给丹麦的斯芬克斯号因为价格问题,交易再次搁置,最后经过协商,又被二次转卖,这次买家变成了美国政府,也就是当初订购者南方邦联政府的敌人。

斯芬克斯号抵达美国以后,被改名石墙号。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编制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编制

第1联合通信队
付属 伊势,日向,千代田,摂津,日进,八幡丸,矢风,春日丸
O西南方面舰队
第1海上护卫队
第21航空战队(鹿屋空,东港空)
第23航空战队(高雄空,3空)
第30潜水队(伊号第165,166),伊号第8
2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编制
第4航空战队(龙骧,春日丸)
第5航空战队(瑞鹤,翔鹤)
第11航空战队...陆上基地航空队
第21航空战队 第23航空战队
1空,鹿屋空,东港空, 3空,台南空,高雄空
第23航空战队
第20潜水队(伊号第71,72,73)
第1航空舰队
第1航空战队(赤城,加贺)
第2航空战队(苍龙,飞龙)
作者: 新河望月 2004-8-29 21:55 回复此发言
--------------------------------------------------------------------------------
父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君川丸
第6舰队 第1潜水战队 平安丸,伊号第9
第2潜水队(伊号第15,17,19)
第4潜水队(伊号第25,26)
第15潜水队(伊号第31,32,33)
第2潜水战队 伊号第7
第17驱逐队(谷风,浦风,浜风)
第21驱逐队(初春,子日,初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
第27驱逐队(有明,夕暮,时雨,白露)
第3水雷战队 川内
第11驱逐队(吹雪,初雪,白雪)
第12驱逐队(白云,丛云,薄云)
第10战队 长良
第4驱逐队(岚,萩风,野分,舞风)
第10駆逐队(风云,夕云,巻云,秋云)

二战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船总览(重型巡洋舰篇)

二战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船总览(重型巡洋舰篇)

二战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船总览(重型巡洋舰篇)最上级重型巡洋舰1935年的“最上”号,此时服役其间(满员),舰上有架水上侦察机,副炮两边各少装了一座1939年1月5日在吴省军港停泊的“铃谷”号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攻击机攻击后的“三隈”号。

水上飞机停发区被炸弹命中,引爆了舰上的待发的鱼雷。

此时舰员已经撤完,相片是由美军飞机拍摄的拍摄于1937年10月31日的“熊野”号最上级共建四艘:最上、三隈、铃谷、熊野。

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是为了限制华盛顿条约中未涉及的舰种而签订的,规定所有签约国建造的重型巡洋舰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03mm。

而最上级刚建造的时候就达到13,400吨,同一时期进行了现代化改装的某些日本巡洋舰排水量甚至超过这个数字,所以别国海军观察家自然对最上级的建造目的很表示怀疑。

最上号1935年7月28日于吴县军港竣工,三隈号1935年8月29日于三菱长崎竣工,铃谷号1937年10月31日于横须贺竣工,熊野号1937年10月31日于神户川崎竣工。

1933年的日本海军已拥有古鹰、妙高、高雄三级共12艘重巡洋舰,由于海军舰艇比例的限制,不能再建造重巡洋舰。

因此日本人玩了个花招,仅安装5座三联装6英寸(152mm)主炮,冒充防空型轻巡洋舰。

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到换装8英寸炮塔的需要,预留了空间。

但即使是增加了相当的排水量,最上级携带的武器还是太多了。

最上号在试航中发现若所有主炮同时发射,会对舰侧焊接的部分产生过大的冲击力,从而影响到舰身强度。

1935年建成的最上号和三隈号在试航后作了修改,后两艘则在下水前即修正了设计,因此最上级可以细分成最上级和铃谷级。

1937年期间,四舰一起接受改造,换装5座双联装8英寸主炮,并可搭载三架水上侦察机,一跃成为火力惊人的重型巡洋舰。

开战前,四艘最上级重巡洋舰编为第7战队,被派到南遣舰队协助进攻马来亚。

1942年2月25日,第7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的西路登陆部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结束时,日本海军的最后家底
综合评估和现有资料显示,1941年日美开战前,日本海军的总体实力仅次于美英海军,在各国海军排名中位列第三。

但这只是西方国家根据战前日本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军事扩张行动得出的不完全结果,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海军有些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越美英海军,西方国家不是不知道,只是西方国家不愿承认罢了。

由于日本所处的地缘位置和极度匮乏的资源,加之西方国家的挤压,没有海上军事力量就无法进行军事扩张,也不能保证其生存空间。

从伦敦军限会议到华盛顿军限会议,西方国家没少和日本磨牙,讨价还价,限制的结果是日本人依然大炮巨舰热火朝天地建造、下水、服役,无论从舰艇数量、吨位、火炮口径等直逼美英底线。

[ 转自铁血社区 / ]
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作战离不开海军,而日本海军人员的素质要远远高于西方人,日本的国力和军事力量远不如美国,但单挑老师大英帝国的能力还是有的。

战争初期,珍珠港一役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打瘫;三天后,将两艘英国超级战舰击沉;两个月,新加坡九万英军投降。

日本人在五个月内横扫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痛击美英荷澳军队,海上战绩累累,日本人真是风光无限,其付出的代价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三位一体的舰队、精良的装备加之优秀的战将,这批战前受过严格训练的海上作战军人异常顽强勇猛,大部分参加过侵华和印度支那作战,除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实战经验丰富,战术配合得当,特别是舰艇无雷达夜战攻击精度堪称完美。

这一时期的联合舰队在正面作战表现良好,连续取得了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等诸多战术胜利。

但后劲不足的后勤补给和保障措施严重制约了巩固来的胜利,没有强大的国力资源和生产能力补充损失,失败是必然。

从1942年至1943年,战前培养的以海上攻击力量为主的优秀舰载航空兵和岸基航空兵,在中途岛、珊瑚海、所罗门、新几内亚等战斗中损失殆尽,后续的菜鸟们根本无法与装备优良如狼似虎的美军航空兵对决,甚至出现马里亚纳海战中猎杀火鸡的惨景。

燃料的匮乏,迫使战舰在南洋加载高挥发性油,结果是高挥发性油一旦溢出,战舰必毁无疑,多艘轻伤战舰为此沉入大海。

随着时间推移,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小岛国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日本帝国拮据的家底被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美国一点点掏光了。

1941年日美开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拥有战舰254艘、总吨位106.8万吨,加上开战后新建的383艘、吨位达85.8万吨。

日本海军战争期间拥有战舰637艘、总吨位193万吨。

日本战败时只剩下168艘、约32万吨。

岸基航空部队飞机1469架,舰载飞机730架,加上战时生产的超过30000架飞机,损失达26285架。

海军元帅2人、大将5人、中将56人、少将252人,合计315名将官死亡(大部分为死后追晋一级)。

日本海军在战争期间战死者合计达409146人。

1947年,在结束必要的遣俘、扫雷任务后,日本海军所有残余的航母、战舰,以及所有潜艇,全部被拆毁。

盟国留下了舰龄较短的135艘中小型舰艇及辅助船只,由美、英、苏、中四国作为战利品分配。

[ 转自铁血社区 / ]
战后日本海上力量的全部家底是盟军留给日本安全厅的,仅有5艘海防舰改装而来的巡逻艇(生名、竹生、鹈来、新南、志贺),1艘运输舰(宗谷),以及35艘协助盟军扫雷用的小型辅助船只。

医院船冰川丸、特设商船航母千种丸等大型商船改回民用用途,7艘哨戒特务艇改成渔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