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题: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系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姓名:

学号:1214061(44、32、11)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10年12月29日

成绩评定·

一、指导教师评语(根据学生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及其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二、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

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画出系统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和调节器参数整定。

三、总体设计:

1.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2 .加热炉控制系统原理

加热炉控制系统以炉内温度为主被控对象,燃料油流量为副被控对象的串级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的副回路由燃料油流量控制回路组成,因此,当扰动来自燃料油上游侧的压力波动时,因扰动进入副回路,所以,能迅速克服该扰动的影响。

由于炉内温度的控制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实现的,所以,还要对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空气的控制直接影响炉内燃烧的状况,不仅影响炉温,还直接影响了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污染。所以,对空气的控制很有必要,其原理和燃料控制相同。

图2燃料串级控制系统流程

3. 在考虑燃料、空气流量比例自动控制系统

考虑到空气、燃料的比例合理性,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该设计只针对燃料、空气流量比例自动控制系统做以下说明。其控制系统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3交叉限制式串级燃烧自动系统

交叉限制式串级燃烧自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最大、最小值选择器,当炉温低于设定值时,使系统为空气先行方式,而炉温高于设定值则为燃料先行方式,他可有效防止黑烟的产生。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保证了生产质量。

4. 调节规律的确定和主、副调节器的选用

(1)调节规律的确定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起的作用不同。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调节器起随动控制作用,这是选择调节器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主被控参数是工艺操作的主要指标,允许波动范围很小,一般要求无静差。又由于温度的控制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主调节器应选PID调节规律。

副被控参数的设置是为了克服主要干扰对主参数的影响,因而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的变化,并允许有静差。为此,副调节器选择P调节规律。

(2)主、副调节器的选用

DDZ-III型仪表采用了集成电路和安全火花型防爆结构,提高了仪表精度、仪表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了大型化工厂、炼油厂的防爆要求。III型仪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统一信号标准,现场传输信号为DC4~20mA,控制室联络信号为DC1~5V,信号电流与电压的转换电阻为250 。

(2)广泛采用集成电路,仪表的电路简化、精度提高、可靠性提高、维修工作量减少。

(3)整套仪表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DDZ-III型仪表室按国家防爆规程进行设计的,而且增加了安全栅,实现了控制室与危险场所之间的能量限制于隔离,使仪表能在危险的场所中使用。

DDZ-III型PID调节器的结构框图如图2-1。主要由输入电路、给定电路、PID运算电路、手动与自动切换电路、输出电路和指示电路组成。

调节器接收变送器送来的测量信号(DC4~20mA或DC1~5V),在输入电路中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得出偏差信号,然后在PD与PI电路中进行PID运算,最后由输出电路转换为4~20mA直流电流输出。

图2-4给出了温度变送器的原理框图,虽然温度变送器有多个品种、规格,以配合不同的传感元件和不同的量程需要,但他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本设计采用DDZ-III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

图4 DDZ-III型调节器结构框图

5.对主、副电路检测变送器的确定

(1)温度检测元件

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元件,能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动势(mV)信号,配以测量毫伏的指示仪表或变送器可以实现温度的测量指示或温度信号的转换。具有稳定、复现性好、体积小、响应时间较小等优点、热电偶一般用于500°C以上的高温,可以在1600°C高温下长期使用。

热电阻也可以作为温度传感元件。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如果某材料具备电阻温度系数大、电阻率大、化学及物理性能稳定、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接近线性等条件,就可以作为温度传感元件用来测温,称为热电阻。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大多数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其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大多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在使用热电偶时,由于冷端暴露在空气中,受周围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且距热源较近,其温度波动也较大,给测量带来误差,为了降低这一影响,通常用补偿导线作为热电偶的连接导线。补偿导线的作用就是将热电偶的冷端延长到距离热源较远、温度较稳定的地方。补偿导线的作用如图2-2所示。

用补偿导线将热电偶的冷端延长到温度比较稳定的地方后,并没有完全解决冷端温

度补偿问题,为此还要采取进一步的补偿措施。具体的方法有:查表法、仪表零点调整法、冰浴法、补偿电桥法以及半导体PN结补偿法。

采用热电阻法测量温度时,一般将电阻测温信号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当热电阻的连接导线很长时,导线电阻对电桥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导线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不管热电阻和测量一边之间的距离远近,必须使导线电阻的阻值

图2—5 补偿导线的作用

(2)温度变送器

检测信号要进入控制系统,必须符合控制系统的信号标准。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因此,热电偶和热电阻的输出信号必须经温度变送器转换成标准信号后,才能进入控制系统,与调节器等其他仪表配合工作。

图2—6 温度变送器原理框图

6.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和调节阀的确定

(1)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原则是使整个系统构成负反馈。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是: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决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决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然后再依据主、副过程的正、反形式最终确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从生产工艺安全出发,燃料油调节阀选用气开式,即一旦出现故障或气源断气,调节阀应完全关闭,切断燃料油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对于副调节器,当炉膛温度升高时,测量信号增大、为保证副回路为负反馈,此时调节阀应关小,要求副调节器输出信号减小。按照测量信号增大,输出信号减小的原则要求,副调节器应为反作用方式。对于主调节器,当副参数升高时,主参数也升高,故主调节器应为反作用方式。

(2)调节阀的确定

由前文得,从生产工艺安全出发,燃料油调节阀选用气开式,即一旦出现故障或气源断气,调节阀应完全关闭,切断燃料油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为了保证。

调节阀按其工作能源形式可分为气动、电动和液动三类。气动调节阀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能源,主要特点是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工作,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炼油等生产过程中;电动调节阀用电源工作,其特点是能源取用方便,信号传递迅速,但难以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工作;液动调节阀用液压推动,推力很大,一般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

故本设计采用了气动调节阀,且为气开形

7. 控制回路的参数选择

副回路的选择是确定副回路的被控参数,串级系统的特点主要来源于它的副回路,副回路的参数选择一般应遵行下面几个原则:

(1)主、副参数有对应关系。即通过调整副参数能有效地影响主参数,副参数的变化应反映主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参数;其次,选择的副参数必须是物理上可测的;另外,由副参数所构成的副回路,调节通道尽可能短,调节过程时间常数不能太大,时间滞后小,以便使等效过程时间常数显着减小,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加快控制过程反应速度,改善系统控制品质。

(2)副参数的选择必须使副回路包含变化剧烈的主要干扰,并尽可能多包含一些干扰。在选择副参数时一定要把主要干扰包含在副回路中,并力求把更多的干扰包含在副回路中,但也不是副回路包含的干扰越多越好,因为副回路包含的干扰越多,其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必然越大,响应速度变慢,副回路快速克服干扰的能力将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副参数时,应在副回路反应灵敏与包含较多干扰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

(3)副参数的选择应考虑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不能太接近,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副回路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会理密切相关,如果主、副回路中的时间常数比较接近,系统一旦受到干扰,就有可能产生“共振”,使控制质量下降,甚至使系统因震荡而无法工作。在选择副参数时,应注意使主、副回路中控制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为3~10,以减少主、副回路的动态联系、避免“共振”。

四、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远远不够,以前学习过的理论掌握的并不牢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面和点的错位等等。因此我们经过复习课本知识和查阅资料,对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方案确定,都经过了严谨的思考,回路的设计,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的确定,被控参数的选择,使系统能够达到设计目的。在设计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老师对该论文从开始的题目介绍,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 同时,其他的同学,在设计的过程中曾耐心给与帮助,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同时,通过这次设计,我对过程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运用有了深入的认

识,对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步骤、思路、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我学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工业工程中控制系统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根宝.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潘永湘,杨延西,赵跃.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侯志林. [M].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俞金寿,孙自强.过程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施仁,刘文江,郑辑光.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

[6] 中国自动化学会ASEA办公室组编. 冶金工业自动化.机械工业出版社,

[7] 周庆海,翁维勤合编.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8] GB 2625-81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9]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

[11] 朱瑞、张鹏等.自动温度控制系统[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2] 刘迎春.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3] 李亚芬.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4]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编,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

业出版社,

[15] 马竹梧.冶金工业自动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第二节“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从对比分析两种路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入手,再通过搭接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的电子模型,来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各章提供了一把钥匙。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通用技术必修2的学习中,已学过关于控制系统的一些概念,例如输入、控制、输出,以及功能模拟方法的含义,但对电子控制系统内部电子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光敏电阻、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不太了解,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补充解释其作用,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能用方框图分析生活中常见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两种路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对照,知道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通过搭接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的电子模型,加深对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尝试的兴趣和热爱技术的情感。 (2)提高学生比较及分析电子控制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能用方框图分析生活中常见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难点 电子控制系统内部常见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程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基本知识讲授、小组探究、分析表达、技术试验、能力展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 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多媒体、课件、路灯自动控制模型。 六、课时安排 共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路灯自动控制模型 板书:第一章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第二节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二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 对各种离散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二、实验指导 1.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由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可知,对线性系统而言,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对离散系统而言,如果一个系统的全部极点都位于z 平面的单位圆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一个连续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的零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即所有零点的实部小于零,则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一个离散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零点都位于z 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称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由于Matlab 提供了函数可以直接求出控制系统的零极点,所以使用Matlab 判断一个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的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直接在时间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它是在一定输入作用下,求得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这是一种既直观又准确的方法。 Matlab 提供了大量对控制系统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函数,适用于用传递函数表示的模型。其中常用的函数列入表1,供学生参考。 例1.z z z H 5.05 .1)(2+= 试绘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 解:为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编制程序如下: num=[1.5]; den=[1 0.5 0];sysd=tf(num,den,0.1) [y,t,x]=step(sysd);

subplot(1,2,1) plot(t,y);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阶跃响应') grid; u=0:0.1:1; subplot(1,2,2) [y1,x]=dlsim(num,den,u); plot(u,y1)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速度响应') grid 二、实验内容 1、MATLAB在离散系统的分析应用 对于下图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1,已知系统采样周期为T=0.1s,被 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 () s(0.11)(0.05s1) G s s = ++ ,数字控制器 0.36 () 0.98 z D z z - = + ,试 求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和单位阶跃响应。 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实验步骤: 1).求解开环脉冲传递函数,运用下面的matlab语句实现:>> T=0.1; >> sys=tf([2],[0.005 0.15 1 0]); %将传函分母展开>> sys1=c2d(sys,T,'zoh'); >> sys2=tf([1 -0.36],[1 0.98],0.1); >> sys3=series(sys2,sys1) 执行语句后,屏幕上显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sys3 = 0.03362 z^3 + 0.05605 z^2 - 0.01699 z - 0.002717 --------------------------------------------------

过程控制系统作业题

过程控制系统作业题 一、填空: 1、建立过程数学模型有和两种基本方法。 2、根据在输入作用下,能否依靠过程自身能力恢复平衡,过程又可分为过程和过程。 3、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4、过程控制一般指控制。 5、对于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来说,控制方案的设计是核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 6、工业生产对过程控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最终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 7、PID参数在工程上,常采用的方法有,,,。 8、串级调节主要是改善系统的特性,其主回路是调节,付回路是系统,付回路调节器的给 定值是。在投运时应先投回路,后投回路。 9、调节器正反作用选择原则是()。 10、被控参数的选择有()、()两种选择方法。 11、控制参数选择原则是()、()、()。 12、某比值控制系统要求主动量与从动量的比值为1:2,主动量仪表量程为0-3600T/h,从动量仪表量程为 0-2400T/h。则比值系数为()。 13、某人在整定PID参数时,将比例度设置为25%,调节系统刚好临界振荡,且振荡周期为5分钟,若采用 PI调节,则比例度应选(),积分时间常数应选()。 14、分程调节是指一个调节器的输出,控制两个或多个(),为了实现分程调节,一般需要引入()。 15、分程调节是指一个调节器的输出,控制两个或多个()。 二、选择题: 1、某奶粉生产过程中干燥工艺如下,已知,乳液节流易结块,奶粉的质量取决于其含水量的大小,而含水量与 干燥温度有单值对应关系。因此被控参数可选(),控制参数可选() A:干燥器温度 B:奶粉含水量 C:乳液流量 D:空气旁通量 E:加热蒸汽量

2、在选择调节阀流量特性是,一般线性过程选(),而非线性过程选() A:快开特性。 B:直线特性。 C:等百特性。 D:抛物线特性。 3、在选择调节阀口径时是根据() A:介质流量。 B:流通能力。 C:扰动的大小。 D:被控参数的要求 4、一个热交换器如图所示,用蒸汽将进入其中的冷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生产要求热水温度要保持定值(t+1℃)。 因此被控参数可选(),控制参数可选()。 A:热水温度 B:冷水温度 C:蒸汽流量 D:蒸汽温度 5、某压力变送器的量程是0-1MPa,其输出信号的范围是4-20mA,当其输出16 mA时,则压力测量值是() A:0.85 MPa。 B:0.8 MPa。 C:0.75 MPa。 D:0.7 MPa。 6、在用凑试法,整定PID参数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先使调节器T I=∞、T D=0,调比例度,使系统的过度过程达到满意效果。(一般为4∶1衰减震荡) ②、将比例度放大1.2倍,T D=0,T I由大到小凑试,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③、将比例度放大1.2倍,T D=0,T I由小到大凑试,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④、将T D置于0.25T I,增大比例度,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⑤、将T D置于0.25T I,减小比例度,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三、简答: 1、试用矩型脉冲响应曲线法求加热炉的数学模型。当脉冲t=2分,幅植为2T/h时,其实验数据如下; 试由矩型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2、某生产过程,其控制流程如下;试确定调节阀是气开,还是气关?调节器是正作用,还是反作用?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汇总

第1章过程控制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解: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由被控过程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包括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两部分组成。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解: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 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 态特性? 解: 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 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动态:从外部扰动出现、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自动控制装置开始动作,到整个系统又建立新的稳态(达到新的平衡)、调节过程结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状态和参数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常常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工作在稳态。只有将控制系统研究与分析的重点放在 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控制系统。 1-8 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解: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 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 ;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1y 与最终稳态值y (∞)之比的百分数σ;1 100%() y y σ= ?∞ 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 (∞)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

matlab入门学习-06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CH4、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一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子程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序,将数据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 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辅助环境的出现,给控制系统分析带来了福音。 控制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根轨迹分析。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判据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如果闭环极点全部在S平面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如果系统全部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系统是稳定的。 ?若连续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S左半平面;或若离散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Z平面单位圆内,则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二、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的判别方法 1、间接判别(工程方法) 劳斯判据:劳斯表中第一列各值严格为正,则系统稳定,如果劳斯表第一列中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不稳定。胡尔维茨判据:当且仅当由系统分母多项式构成的胡尔维茨矩阵为正定矩阵时,系统稳定。 2、直接判别 MATLAB提供了直接求取系统所有零极点的函数,因此 可以直接根据零极点的分布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是否 为最小相位系统进行判断。

例exp4_1.m 已知某系统的模型如右所示: []u x y u x x 7165210016127 5874036221 21+-=????????????-+????????????---= 要求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及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例exp4_2.m 系统模型如下所示,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 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11221171494528110142841163)(234562 3+++++++++=s s s s s s s s s s G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关于过程控制的论文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关于过程控制的论文 高炉TRT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TRT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它是把高炉出口煤气中所蕴含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现代国际、国内钢铁企业公的节能环保装置。TRT机组运行的关键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影响高炉的炉顶压力。 关键词:PLC;可靠性;PID;自动控制 1 概述 TRT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它是把高炉出口煤气中所蕴含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现代国际、国内钢铁企业公认的节能环保装置。 2 高炉TRT过程控制系统工艺简介 目前,作为我国高炉节能、降噪、环保的能量回收装置TRT,不可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紧急停机现象。特别是目前高炉普遍的塌料现象,如果对于系统的过程控制方案采取不当,将会导致高炉炉顶压力迅间增大,以至“憋压”。当压力超上限,就迫使TRT紧急跳车,使机组及时的退出静叶对高炉顶压的自动调节。当快切阀门关闭以后,调节高炉顶压的控制权就交给两个液压伺服控制的旁通阀(快开阀)。在国内TRT的发展历史上,由于所选择的控制系统方案不当而导致了多次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将透平止推瓦损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炉顶压力的迅间增大,给高炉造成了极大的危险和危害,以至被迫停炉,影响了生产。 3 关键技术 通过参照TRT工艺的要求,对机组紧急停机时的高炉顶压调节采取了前馈-反馈(FFC-FBC)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综合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优点,将反馈控制不易克服的干扰(高炉煤气流量)进行前馈控制,快速打开旁通阀,使高炉煤气形成畅通。但是由于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尽管可以消除这一不安全因素,但不能完全保证顶压稳定,如果顶压波动较大,势必影响高炉生产,因此就对该过程采取了前馈-反馈控制(也称为复合控制)。机组发电运行阶段,高炉顶压的控制权交给了透平静叶,具有一定的干扰。如果不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案,则也将影响高炉炉顶压力。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我们对这一过程采取了串级控制通过静叶来调节高炉顶压,目前,在国内很多公司TRT控制设备通常在TRT自动投入的时候,通常采取顶压功率复合控制,他们把功率PID调节器输出与顶压PID调节器输出的最小值作为顶压功率复合调节的输出。这种控制方案的实施在抗干扰能力方面稍逊于串级控制思想方案的调节。因为一般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高炉煤气发生量随时变化,除此之外,煤气的温度及透平入口的压力也时刻在发生变化,这将会造成静叶的开度时刻的改变,这就是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因素。为此要克服对高炉顶压调节的干扰,采取串级控制回路调节是山东莱钢银前1000m3高炉TRT系统控制的一大亮点。这种调节方案的实施稳定的调节高炉的炉顶压力,设备运行稳定,也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便利。从高炉TRT串级调节系统方框途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有两个环路,一个内环(副环)和一个外环(主环)。PID调节器是主调节器,伺服控制器是副调节器。主被控变量为高炉炉顶压力,透平静叶的开度为副变量。主控制器的输出是副控制器的给定,而副控制器的输出直接送到电液伺服阀。在该串级控制系统中,主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对于本系统采取串级控制思路有如下好处:首先,从TRT系统的串级调节方框图上可以看出,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高炉炉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一、图1为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到所需温度后排出。试问: ①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若选择蒸汽流量为操纵变量,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画出控制原理框图。 ②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s e s s G 5.00123 )(-+= ,调节阀为2)(=s G v ,检测变送单元为1)(=s G m ,当要求出口温度准确控制时,选用何种控制规律?为什么? ③上述单回路控制系统中,当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增大时,对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控制精度及调节速度各有什么影响?并解释原理。 ④上述控制系统用PI 控制规律,按4:1衰减曲线整定参数后,改用PID 控制规律,仍然保持整定在4:1衰减曲线上,这时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常数如何调整?为什么? 二、 如图2所示的系统,要求原油出口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值上,要求: ①当燃料气压力波动为主要干扰时,应怎样组成串级?将控制方案画在工艺流程图上。 ②确定控制方案后,系统的主要干扰量是哪些?分析副回路能克服的干扰量。 ③选控制阀采用气开阀,确定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④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如果燃料气压力突然升高,结合控制阀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分析该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搅拌器 物料入口 蒸汽 冷凝水 出口 图1

图2 三、图2所示的系统,要求原油出口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值上,要求: ①当原油流量是主要干扰量,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将控制方案画在工艺流程图上。 ②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123 )(0+=s s G ,控制阀为2)(=s G v ,温度检测变送单 元2)(=s G m ,干扰通道为1 25 .0)(+=S S G PD ,设控制器为9)(=s G c ,计算前馈控制 器的数学模型。 ③分析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克服干扰方式的优缺点。 图2 燃烧气 出口温度 炉膛温度 原油 燃烧气 出口温度 炉膛温度 原油

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1.1有传感器的开环控制系统:比如自动门控制系统、声控灯控制系统,红外线自动水龙头 “某某装置”检测到“某某”信号,该信号输入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指令,让“执行器”“运作”,使“控制对象”“怎么样”。 “某某装置”检测到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执行器”“运作”,使控制对象“怎么样”。 说明: “某某装置”:传感器,比如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等 “某某”信号:红外信号,声音信号,光线信号 “控制器”,“执行器”,“控制对象”等都是可以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里读出;“运作”,即“控制量”转化成动词;“怎么样”,即“被控量”转化成动词。 注意点: 在阐述工作过程时,要把控制系统所有状态的控制都写出来,可以按照以上的模式阐述,但是可以简洁一些。例如自动门的控制系统,要说明如何自动开启,也要说明如何自动关闭。 实际上,写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将方框图转化为文字表述,所以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方框图。同理,在写方框图的时候,也是从工作过程找到“控制器”、“执行器”等等。 举例:自动门控制系统 红外装置检测到人体的红外信号,该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电机转动,从而使门开启。当门开启之后,如果没有人在门四周,控制电路作出判断,并发出指令,电机就反向转动,使门关闭。 1.2无传感器的开环控制系统:农业灌溉水泵抽水系统,电风扇风速控制系统 “一个输入量”,“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执行器”“运作”,使控制对象“怎么样”。 举例:农业灌溉水泵抽水系统 表述一:只要接通电源,电机接受到该信号后,带动水泵工作,水从水管里排出。只要关闭电源,电机停止工作,停止供水。 表述二:只要接通电源,电机就带动水泵工作,水从水管里排出。只要关闭电源,电机停止工作,停止供水。 水流量 输入量 到人热辐射 发出的信号) 门开或门关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方式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3.分析典型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4.学会用框图来归纳控制系统实例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理解和分析简单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控制与设计”第二节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控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以及两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并熟悉它们工作原理和作用。 生活中不乏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人们对此往往象看待日出日落一类自然景色般的习以为常。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用控制的思维看周围的存在,分析其道理,理解其基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以及根据控制系统方式分类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类,并侧重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分析了控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获得了有关控制及其应用的初步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机理还缺乏了解,他们对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知识是有探究的欲望的。结合前面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控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策略: 1. 教法: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案例情景—机理分析—总结归纳-认识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教与学置于具体的案例情景当中,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分析—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2.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会学用系统框图来抽象概括控制系统、帮助分析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技术试验工具、材料等

过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题目: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03班 学号: 7 学生姓名:王哲 教师:李飞

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摘要:许多化工厂在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含有污染的有害气体,其中含硫的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对含硫废气正确合理的处理至关重要。在我国工业含硫废气一般多采用焚烧工艺,经焚烧炉焚烧,使污染性气体转换成安全物质。经方案论证后,本设计采用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目标温度在600-800℃设定尾气焚烧炉炉温波动范围不超过±30℃。该控制系统中运用PID算法,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送到变送器,变送器输出4~20mA的电流信号。将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分析比较所测参数与预设参数之后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变化,最终达到对系统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炉温控制;流量控制;变送器 1 引言 含硫废气与加氢反应器出口过程器被加热至270-320℃左右与外补富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反应器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H2S。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离开反应器的尾气-换热器换冷却后进入冷凝塔。 废气在冷凝塔中利用循环机冷水来降温。70℃冷凝水自冷凝塔底部流出,经济冷泵加压后经急冷水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至40℃,循环至冷却塔顶。部分急冷水经急冷水过滤器过滤后返回急冷水泵入口。尾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产生的酸性水由急冷水泵送至酸性水处理处。为防止酸性水对设备的腐蚀,需向急冷水中注入氨根据ph值大小决定注入氨的量。 冷凝后的尾气离开冷凝塔进入回收塔,用30%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废气中的硫化氢,同时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塔底富液用富液泵送至溶剂再生部分统一处理。从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尾气分液罐分液后进入焚烧炉燃烧,有燃料气流量控制炉膛温度;废气中残留的硫化氢几乎全转化成二氧化硫,最后再对二氧化硫进行处理。 焚烧炉要控制温度在600-800℃,保证尾气可以充分燃烧,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没有危害。 温度控制系统可采用的方法有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等。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与思考题 解答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解答: 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 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 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解答: 分类方法说明: 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 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 (2)随动控制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 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答: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章节: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叶朝晖(海南省海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灯的开关、投影幕升降、婴儿尿湿报警器等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归纳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音乐贺卡和自动门等典型案例的分析,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了解开环控制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方框图来归纳控制系统实例的基本特征,学会用方框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借助老师搭建的支架,形成自己关于控制设计的创意,并学会用方框图表示自己的控制设计想法; (3)通过动手制作简单控制玩偶,亲自体验开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和原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魔术及控制系统的实物形成和保持学生了解控制系统、探究控制系统的兴趣与热情。 (2) 借助老师搭建的支架,形成自己关于控制设计的创意,从而体会创新的快乐,培养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分析和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分析,学会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学会用方框图来表达设计想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形成开环控制思想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控制与设计”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是学生在学习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探讨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并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打下基础。为此,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处理:首先理解什么是控制,再到归纳出控制系统的一般特征,接着分析开环控制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最后对开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制作,其内容是逐渐的深入和深化。其中画方框图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贯穿这些内容中。对于画方框图,重点不在于教学生怎样画方框,而是要教学生怎样利用方框图来分析和理解控制系统,怎样利用方框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怎样用方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2. 学情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二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对各种离散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二、实验指导 1.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由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可知,对线性系统而言,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对离散系统而言,如果一个系统的全部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一个连续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的零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即所有零点的实部小于零,则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一个离散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零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称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由于Matlab提供了函数可以直接求出控制系统的零极点,所以使用Matlab判断一个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的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直接在时间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它是在一定输入作用下,求得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这是一种既直观又准确的方法。 Matlab提供了大量对控制系统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函数,适用于用传递函数表示的模型。其中常用的函数列入表1,供学生参考。

例1.z z z H 5.05 .1)(2+= 试绘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 解:为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编制程序如下: num=[1.5]; den=[1 0.5 0];sysd=tf(num,den,0.1) [y,t,x]=step(sysd); subplot(1,2,1) plot(t,y);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阶跃响应') grid; u=0:0.1:1; subplot(1,2,2) [y1,x]=dlsim(num,den,u); plot(u,y1)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速度响应') grid 二、 实验内容 1、MATLAB 在离散系统的分析应用 对于下图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1,已知系统采样周期为T=0.1s ,被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 一、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 1. 步进式加热炉简介 ⑴步进式加热炉步进式加热炉是一种靠炉底或水冷金属梁的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动作 把料坯一步一步地移送前进的连续加热炉。 炉子有固定炉底和步进炉底,或者有固定梁和步进梁。前者叫做步进底式炉,后者叫做步进梁式炉。轧钢用加热炉的步进梁通常由水冷管组成。步进梁式炉可对料坯实现上下双面加热。 (2)步进式炉的几种类型 步进式炉从炉子构造上分目前有:单面供热步进式炉、两面供热步进式炉、钢料可以翻转的步进式炉、交替步进式炉、炉底分段的步进式炉等等。 单面供热步进式炉也称步进底式炉,钢料放置在耐火材料炉底或铺设在炉底上的钢枕上。钢坯吸热主要来自上部炉膛,由于一面受热,这种炉子的炉底强度较低。它适用于加热薄板坯、小断面方坯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两面供热步进式炉也称步进梁式炉,活动梁和固定梁上都安设有能将钢坏架空的炉底水管。在钢坯的上部炉膛和下部炉膛都设置烧嘴,因此炉底强度较高,适用于产量很高的板坯或带钢轧前加热。 钢坯可以翻转的步进式炉是每走一步炉内钢料可以翻转某一角度,步进梁和固定梁都带有锯齿形耐热钢钢枕,这是加热钢管的步进式炉,每走一步钢管可以在锯齿形钢枕上滚动一小段距离,使受热条件较差的底面逐步翻转到上面,以求加热均匀。 交替步进式炉则有两套步进机构交替动作。运送过程中,钢坯不必上升和下降,振动较小,底面不会被划伤,表面质量较好 炉底分段的步进式炉的加热段和预热段可以分开动作。例如预热段每走一步,加热段可以

走两步或两步以上。这种构造是专门为易脱碳钢的加热而设计的。钢坯在预热段放置较密,可以得到正常的预热作用,在加热段钢坯前进较快,达到快速加热,以减少脱碳。 (3)步进式炉的优缺点 步进式炉是借机械将炉内钢坯托着一步一步前进,因此钢坯与钢坯还不必紧挨着,其间距可根据需要加以改变。 原始的步进式炉只用于加热推钢机无法推进的落板坯或异形坯,随着轧机的大型化和连续化,推钢式炉已不能满足轧机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近十年来造价较高的步进式炉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结构也日趋完善。 步进式炉具有以下特点:(1)炉子长度不受钢坯厚度的限制,不会拱钢,炉子可以建得很长,目前有些炉子已接近60 米长,一个步进式炉可以代替1.5—2 个推钢式炉。(2)操作上灵活性较大,可以通过改变装料间隙调节钢坯加热时间,且更换品种方便。(3)炉内钢料易于清空,减少停炉时清除炉内钢料的时间。(4)钢坯在炉内不与水管摩擦,不会造成通过轧制还不能消除的伤痕。(5)水管黑印小,即能得到尺寸准确的轧材。(6)两面加热步进式炉可以不要实底均热段,因此加热能力比推钢式炉稍大。(7)没有出料滑坡,减少了由于滑坡高差作用而吸入炉内的冷空气。(8)钢坯有侧面加热,这样可实现三面或四面加热,因此加热时间短,钢坯氧化少。( 9)生产能耗大幅度降低,从炼钢连铸后开始全连续的直接生产。( 10)产量大幅度提高,在100* 104t/a 以上。( 11)生产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原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大都是单回路仪表和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传动系统也大多是模拟量控制式供电装置,现在的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大多数都具有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和三级生产管理系统,传动系统都是全数字化的直流或交流供电装置。 步进式炉的缺点是炉底机械设备庞大,维护和检修都较复杂,炉子造价太高。两面供热的步进式炉炉底水管较多,热损失大。单面供热的步进式炉虽然无水冷热损失,但产量较低。因此,尽管步进式炉有很多优点,仅由于它造价太高,目前在中小型厂全面推广还不适宜。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

第二章 1什么是对象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对象特性? 答:研究对象特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为了能使控制系统能安全投运并进行必要的调试;优化操作。 2什么是对象的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有什么区别? 答: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静态:在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达到平稳状态下的情况。 动态: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在输入变量影响下的变化情况。 3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答: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节器参数的确定; 3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 4新型控制方案及控制策略的确定; 5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 6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4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方法? 答: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5反应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什么物理意义?他们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 答:K—放大系数。对象从新稳定后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 T—时间参数。时间参数表示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的变化快慢。 桃—停滞时间。输入发生变化到输出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间隔。 6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y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 残余偏差C: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 调节时间:从过渡过程开始到过渡过程结束所需的时间; 振荡频率: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峰值时间: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章 12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的依据是什么?若已知过程的数学模型,怎样来选择pid控制规律? 1根据桃0/T0比值来选择。若比值小于,选PI,若在与之间,选用PI或者PID,若大于,就需要用到串级控制。 2根据过程特性来选择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P:过渡时间短,克服干扰能力大。常用于负荷变化小,自平衡能力强,对象控制通道中的滞后时间与时间常数之比小,允许余差存在,控制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回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仿真实验 姓名:罗一弘 学号:20091593 班级:2009034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简单控制系统响应曲线法和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 参数过程。 2. 掌握采用Matlab 仿真工具进行PID 参数整定的方法和过程。 3. 掌握PID 控制器中不同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 (一)、响应曲线法求PI 和PID 控制器的参数 1、PI 控制参数 1681)(3000+= +=--s e s T e k s G s s τ P 0= %5.12%1001 =?k P=1.1 00 P T τ=4.4% T i =3.30τ=9.9s 2、PID 控制参数 P=0.85 00 P T τ=3.4% T i =20τ=6s T d =0.50τ=1.5s 图1-系统simulink 模型 (二)、稳定边界法求PI 和PID 控制器的参数 1、PI 控制参数 首先取T i =∞,T d =0,根据广义对象特性选择一个较大的P 值,待系统运行平稳后,逐渐减小P ,直至系统出现等幅震荡(图2)。

图2-系统等幅震荡曲线 由结果记录下P m=2.062,T m=10.406s。 P=2.2P m=4.54% T i=0.85T m=8.85s 2、PID控制参数 P=1.7P m=3.51%T i=0.50T m=5.2s T d=0.125 T m=1.3s (三)、实际微分算法实现PID控制 采用经验法进行参数整定,并使用实际微分算法(图3) 图3-采用实际微分算法的系统模型 1、先置T i=∞,T d=0,不断调节K p,使过渡过程达到4:1至10:1的衰减比。 2、将获得的K p缩小10%-20%,T i由大至小逐步增加,直至获得衰减比为4:1至10:1的过程。 3、将K p增大10%-20%,T i适当缩短后,逐步调节T d的值,直至获得满意的过渡过程。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 1-2 与其它自动控制相比,过程控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 过程控制的特点是与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较而言的。 一、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连续控制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如采用控制系统等),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归入过程控制。 二、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过程控制是通过各种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和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工具,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检测、自动监督和自动控制。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过程和检测控制仪表两部分组成。 三、被控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过程日趋复杂,工艺要求各异,产品多种多样;动态特性具有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特性。有些过程的机理(如发酵等)复杂,很难用目前过程辨识方法建立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设计能适应各种过程的控制系统并非易事。 四、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为参量控制 因为大惯性、大滞后等特性,决定了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在一些特殊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些物理量和化学量来表征其生产过程状况,故需要对过程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所以过程控制多半为参量控制。 五、过程控制方案十分丰富 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被控过程的特性为依据的。 过程特性:多变量、分布参数、大惯性、大滞后和非线性等。

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满足特定要求的控制系统。 六、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方式 过程控制的目的:消除或减小外界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使被控量能稳定控制在给定值上,使工业生产能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能的目标。 1-3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些? 过程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粘度、湿度和pH等这样一些过程变量的系统。 1、按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分 1)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系统被控量的偏差进行工作,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最后达到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 2)前馈控制系统:直接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工作,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充分结合两者的有点,大大提高控制质量。 2、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来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是指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在小范围附近不变。 2、程序控制系统:是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目的是使系统被控量按工艺要求规定的程序自动变化。加热升温或逐次降温等。 3、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克服一切扰动,使控量快速跟随给定值而变化。空气量与燃料量的关系。 1-5 试说明图1-2b供氧量控制系统框图中被控“过程”包含哪些管道设备以及图中各符号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