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及差异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其原因进行探析,以期了解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经济发展格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1.地理位置的差异地理位置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并非完全均衡,南北差异较大,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的影响江苏省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造成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开放,更有活力,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保守、守旧,这导致了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3.政策支持的差异政策支持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政策支持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南部地区通常会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发展更多的产业和项目,而北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南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差异化导致了南北地区的差异化发展。

南部地区靠近上海等发达城市,交通便利,受益于上海等城市的溢出效应,发展速度较快;而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差异化发展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南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北部地区,应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企业和资金向北部地区倾斜,推动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推动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培育特色产业南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南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南北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中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在新世纪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日趋明显。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几个方面探析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人口分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人口众多,但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主要城市,拥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与之相比,苏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人口分布差异导致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苏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苏北地区则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没有明显的优势产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苏北地区,进一步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

产业布局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的中心城市群,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资本集聚。

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苏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薄弱,没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制约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政策扶持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政府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例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苏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与之相比,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人口分布、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政策扶持的差异。

为了缩小区域差距,需要政府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加强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实现江苏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三层次城市经济状况对比

江苏省三层次城市经济状况对比

江苏省三层次城市经济状况对比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的最终目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能够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城市建设、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会体系完善程度等。

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个积累指标,基本不考察边际量,因此更能反映出一个地区在过去相当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江苏13个地区,按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同,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的城市,分别为:一线:苏州、无锡、常州、南京(苏南)二线: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中)三线: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苏北)1、区位优势和环境方面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

与“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边缘和辐射区域,距“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

2、区域发展策略的差异。

江苏实施了“积极提高苏南,加速发展苏北”的区域发展战略,对苏南重点投资,重点建设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3、区域经济结构方面苏南已构建成各种具有特色的专业大市场,并已形成各种产业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链,带动了整个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有其闻名全国的东方丝绸市场、服装市场、纺织品市场、电气产品市场、家俱市场以及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对整个区域经济起到了拉动、带动、推动、连动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迅速崛起。

然而苏北,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农副产品资源,却未能构建一个具有影响的大市场,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3)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1、差距过大损害资源配置效率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南北两地带各有侧重,苏南制造业较发达,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苏中介乎两者之间。

苏南发展很快,快的主要是加工工业;苏北发展较慢,慢的主要是资源开发业。

自-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

自-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

目录一、江苏区域经济的历史回顾 (2)二、因子分析原理 (3)三、数据分析 (4)四、区域经济落差原因 (9)(一)区位优势和环境方面 (9)(二)区域经济基础方面 (10)(三)区域经济结构方面 (10)(四)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人文观念方面 (10)五、缩小江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11)六、结论 (12)[参考文献] (13)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统计031 薛荣兰15号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茅,无论是经济总量、在GDP中的比重、企业数量、企业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等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江苏省内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搜集了2005年江苏13个城市的10个指标数值,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这13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解决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并且指出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最后,针对江苏特有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主因子;经济发展指标Jiangsu overall regional economic changes and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is on the top of the country. Neither the sum of economy 、the proportion of GDP、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nor the spe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more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country,but the regional gap is too wide among different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gather the 10 indicators of 13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analys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13 cities by factor analysis of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mak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lutions, and indicat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the end , I give some suggestions facing special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factor analysis, main fact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一、江苏区域经济的历史回顾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

基于因子分析评价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基于因子分析评价江苏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X Xபைடு நூலகம்
0 .8 2 6 0 .7 2 5 0 .5 2 7

X,
X8 X。
0 .9 7 5
0. 87 2 0. 56 4
X1 o XI l
Xl 2
0 .7 8 2 0 .5 2 7
0. 92l
0 .5 9 7 O .8 1 3
城市综合竞争力 的实证分析 ( 一 ) 构 建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 中心 的阐释 ,一个城市所 拥有 的全部 实力 、 潜力 ,和其在国内外 经济社会 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即是这 个城市的综合 经济实力。本文的研究对 象是江苏 l 3 个 省辖市。从定性 和定量 分析 的 角度出发 ,本 文选择 了能够 真实 、全面反 映城市综合 经济实力 的 1 3项 经济指标 ,用因子分析法对 江苏省 的 1 3 个 省辖市做 了相关分 析。为 了 减少偶然年份的影 响,本文对从 《 江苏统 计年鉴》 ( 2 0 O 6 —— _ 2 O 0 8年 ) 获取 的数据 ,以每三年为 区间 ,进行 了滚 动式 的算术 平均 。具体 的经 济指标 如下所示 : :国 民生 产总值 ( 亿元 ) ; :人均 国 民生产 总 值 ( 元/ 人) ; X ,:第三产业所 占 GD P的比重 ( %) ; X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 亿元 ) ; X :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 亿元 ) ; X :货运总量 ( 万吨 ) ; 一 :进 出 口总额 ( 亿 美元 ) ; 墨 :邮 电业 务 总 量 ( 亿元) ; 蜀 :职工 平均工 资 ( 元) ; X 。:年 末 金 融 机 构 存 款 余 额 ( 亿元) ; 专业 技术人员数 ( 中级 以上 ) ( 万人 ) ; X 。 :地方政府 的一般 预 算收入 ( 万元 ) ; X 所拥有 的病床数 ( 张) 。这 l 3项指标 涵盖 了人 才状况 和政 府财政收入 、人 民生活水平 、对外 贸易度 、拥有 的交通 运 输能力 、商贸市场水平 、固定 资产状况 、产业结 构水 平 、经 济总量 等 各个方 面 ,能够全面 、真 实的反映出各个城市 的综 合经济实力 。 ( 二 ) 使 用 因子 分 析 法 综 合 评 价 主要 步骤 1 、把原始数据标准化 ; 2 、使用已经标准 化 的数 据 ,计 算 所有 变 量 的相 关 系数 矩 阵 ,用 K MO和巴特莱特检验的方法来判 断是否可 以使用因子分析法 ; 3、计算相关 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 4 、用主成分法 ,提取累计贡献率在 8 5 % 以上 因子 ; 5 、合理解 释各 因子并命名 ,求初始因子 载荷矩 阵 A ; 6、建立因子模 型 X. :E : a F+£ ,i =1 ,2 ,3 ,……其中 , 。 , F : , F ……是公共因子 , 是特殊因子 ; 7、对已求得 的初始 因子 载荷矩阵做正交旋转变换处理 ,得到新的因

江苏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分析[摘要]本文选择江苏13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7个指标描述各省市的经济综合实力,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江苏13个省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分为强、中等和弱三个灰色类别。

进而提出江苏各省市经济综合实力的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为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经济综合实力;灰色理论;灰色聚类1前言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之一,2013年江苏省经济总量(GDP)达到591617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全省人均GDP为7469937元,高于全国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问题不均衡的原因,江苏省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

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才会越来越大。

因此,客观、公平和科学地评价江苏省各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找出各市之间的差异成为迫切的问题。

2地区综合实力与灰色聚类分析21地区综合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

但是,江苏省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可以为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22灰色聚类分析1982年,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

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去了解、认识世界,实现对运行系统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描述。

灰色聚类分析是建立在灰数白化基础上的一种方法,检测对象是否属于事先设定的不同类别,其主要步骤是:(1)确定聚类对象因素集;(2)给出聚类评判集;(3)确定聚类白化数和分类标准;(4)确定实际权数;(5)计算聚类系数。

3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搜集31指标体系构建为了数据搜集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力求较完善地、全面地和真实地反映各市的经济综合实力。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江苏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差异。

本文将探析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差异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临长江,地理位置优越。

江苏省内地理位置差异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发达的海运业,利于国际贸易和外资引进;而西部内陆地区受限于交通条件,发展较为滞后。

地理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产业布局差异江苏省内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存在差异。

南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如电子、纺织、家电等;而西部内陆地区则以农业、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由于制造业产值较高,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

三、人口分布差异江苏省的人口分布也存在差异,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就业机会和市场规模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政策支持差异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支持措施。

南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多的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难以吸引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

政策支持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差异,江苏省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可以加强跨地区协作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从而实现全省经济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及差异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叶依广,何伟(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潜力和改革开放程度进行比较,对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排序;分析了各市的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0(2002)04009505A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synthesis strength andmain factors in municipal cities in JiangsuYE Yi guang,HE Wei(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Nanjing Agric Univ,Nanjing 210095,China)Abstract:A principle componen t analysis is used to make the comparis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potentialities and degree of re form and open in municipal cities in Jiangsu.The synthesis strengths of the municipal ci ties are arranged in order.The comparative advan tage and weak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ities are analyzed,and a serious of suggestion for fu ture economic develop ment is made.Key words:Jiangsu;region;economic difference;principal components江苏是经济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

然而,省域内经济发展亦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性,尤其是苏南与苏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呈扩大化的趋势。

中央政府要求江苏省在 十五 期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加快苏北的经济发展。

作者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多变量处理优点,综合分析江苏省地区经济综合实力,重点比较了苏北与苏南的薄弱之处和影响因素,以此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以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

1 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1 1 指标的选择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在指标的选择上,作者遵循以下6个原则:(1)功能性原则,即指标要具有描述功能、评价功能和解释功能;(2)可获取性原则,即指标数据要能从公开的权威性刊物上获得,且可信度要大;(3)完备性原则,即指标群要合理,最好能全面反映所研究对象的主要本质;(4)非重叠性原则,以防止多重共线性的发生;(5)可比性原则,指标在涵义、统计口径和时空上要有可比性;(6)层次性原则,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指标有层次性便于比较。

根据上述的原则,共选择23个指标,组成5个层次。

第1层次: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X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X 2:财政收入(万元);X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万元);X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 5:经济密度(GDP,万元 km -2);X 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 14: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X 1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元);X 17: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万人);X 22:限额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收稿日期:20020429作者简介:叶依广(1943),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与资源经济研究。

Tel:025*******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25(4):95~99J ournal o 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万元);X 23:中心城市GDP (万元)。

第2层次: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

X 6: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 7:城市化水平(%);X 21:非农产业产值率(%)。

第3层次:反映经济发展活力的指标。

X 8:百人拥有电话数(部);X 18:公路客运量(万人次);X 19:公路货运量(万吨);X 20:邮电业务总量(万元)。

第4层次:反映改革开放程度的指标。

X 9: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X 10:利用外资占GDP 的比重(%,美元与人民币比值按1 8 23计);X 15: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之比(%)。

第5层次: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

X 11:每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数(人);X 12: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根据上述指标,将1999年江苏省各市的指标值列入表1。

表1 江苏省1999年各市经济发展指标Table 1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of each city Jiangsu in 1999地区Region X 1X 2X 3X 4X 5X 6X 7X 8X 9X 10X 11苏州Suzhou 235921093804475136531563681600 410 2950 35834 970 7610 173473无锡Wuxi 26294878442310815432185152447 340 3020 40731 090 3140 072478常州Changzhou 15834492092144890818442351231 360 3560 40824 390 2940 096529南京Nanjing 168161284921373358837860821363 380 4950 53429 610 2470 080589镇江Zhenji ang 15664252683141783011460661083 830 3520 36525 390 1820 100408扬州Yangz hou 955227495811478391401840643 230 2450 25520 300 1530 016330泰州Taizhou 738027660411795491232207637 170 1810 20215 690 0790 019241南通Nantong 852341624821223862298177837 940 1670 31614 180 2960 038254徐州Xuzhou 684543607422021181714930532 980 2060 2208 500 0410 028255淮安Huai an 50472195841033136917755250 910 1350 1969 740 0570 039208盐城Yancheng 631125714013182461628494333 870 1870 2169 410 0520 031231连云港Lianyungang 63911711511088270891118382 810 2040 1959 790 1210 047233宿迁Suqian 3662101620659733566057212 740 1570 2215 270 0110 010101地区Region X 12X 13X 14X 15X 16X 17X 18X 19X 20X 21X 22X 23苏州Suzhou 0 249530884060 25113038109 371662437724297150 93511914177266 41无锡Wuxi0 274512679200 14112247111 691529361772530940 9598677243377 95常州Changzhou 0 331431478740 345979187 28864332981754490 9183784252167 88南京Nanjing 0 215386276940 22810570282 291283862853554740 9439750893675 12镇江Zhenji ang 0 341395865700 112676461 14504532591108000 9242517426130 22扬州Yangz hou 0 369336463890 140552152 00606534731267310 8564378310122 92泰州Taizhou 0 367340267530 105489659 50320015991112230 8271959809101 38南通Nantong 0 339358574160 118637364 83695450931848290 8093970653134 81徐州Xuzhou 0 368312664990 2373068152 41581243671244850 8113330464255 72淮安Huai an 0 356296957040 273190853 3225611518605320 670123983958 74盐城Yancheng0 451334057210 326305761 06564327181149940 681200653258 86连云港Lianyungang 0 296305059810 199239861 6046183380671260 710135223895 34宿迁Suqian0 373275745300 724107524 312099867326230 59244305816 79注:1)此表中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 江苏统计年鉴 [1]整理而得。

The data in this table were rearranged accordi ng to the Ji angsu Statis tic Yearbook i n 1999.2)文中13个中心城市之一的淮安市即为1999年的淮阴市,其数据亦是当时的统计口径。

In the paper,Huai an,one of the thirteen citi es,i s actual Huaiyin in 1999,and the data are also Huaiyin s of the corresponding year. 3)Tw enty three indexes are:X 1 per capi ta GDP;X 2 total revenue;X 3 total inves tment in fixed as sec ts;X 4 total retail sale of cons umer goods;X 5 economic density;X 6 the ratio of the non agriculture;X 7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X 8 number of telephone sets owned per 100pers ons;X 9 total imports and exports/GDP;X 10 utiliz 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investment/GDP;X 11 o wned all kinds of special technology per 10000per sons;X 12 payment to science,educati on,c ulture and sani tation/total revenue;X 13 pure income per peas ant;X 14 habitant disposable income of ur ban;X 15 employed persons in urban private enterprised as percentage to all employed pers ons;X 16 saving of per urban habi tant;X 17 the population scale of central ci ty;X 18 hi ghways pas senger traffic;X 19 highways freight traffic;X 20 busines s volume pos t and teleco mmunications service;X 21 the ratio of n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alue;X 22 the fixed as set s initial value of indepent indus 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X 23 GDP of cen tral city.The sa me as follows.1 2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众多变量转化为少96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5卷数几个综合指标,这几个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彼此间又不相关,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