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摘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剂型稳定等特点。

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临床效果研究,发现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均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表现较好,而中药饮片在改善气血循环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代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推广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主要特点,临床效果研究,应用前景,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粉碎、配比等工序,制成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和调剂药量。

而中药饮片则是将中药材干燥制成的整枝、整果或整体,供患者泡水煎服。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

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服用方便,且药效相对稳定;中药饮片保留了中药材的原始特性,药效较为全面。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的应用效果显著。

本文将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等方面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前景。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形式的代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它们既可以保留中药的药效成分,又能方便患者服用,具有服用方便、药效稳定、剂型规范等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价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煎煮浓缩后制成颗粒状的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先进,可以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和服用,方便患者使用。

再次,中药配方颗粒的服用剂量准确,可以避免中药煎煮过程中剂量不准确的问题。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稳定,可以保证药效的一致性。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评价。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有效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配方颗粒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配方颗粒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在妇科、皮肤科、骨科等多个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来进行。

临床研究可以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试验等方法来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

临床观察则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来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评估等来评价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制备工艺先进、易于携带和服用、剂量准确、质量稳定等优势,可以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的疗效。

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来进行,可以综合评估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药配方颗粒有望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剂型,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制剂方便,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配方颗粒不需要煎煮,只需用开水冲服即可,方便患者服用,尤其适用于急慢性病患者和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

二是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能够做到严谨的质量控制,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药品批次的差异,确保剂量准确。

三是保存方便,药性不衰减。

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储存在密封的包装袋中,在避光、阴凉、干燥的环境下,有效保持药性不衰减,与传统中药煎煮后需要即时服用的特点相比,更加方便患者储存和使用。

四是提高药效,缩短疗程。

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采用特殊的工艺制作,使药物精制深入,增加了药效的快速发挥,有效缩短治疗疾病的疗程。

五是降低药物风险,增加依从性。

中药配方颗粒可以避免患者误服、中毒等药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降低药物风险,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例如,治疗感冒的方剂有草决明、板蓝根配方颗粒;治疗咳嗽的方剂有川贝枇杷配方颗粒、川贝雪梨配方颗粒;治疗消化不良的方剂有舒中复方颗粒、保胃颗粒等。

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

在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了解各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和功效,掌握常用方剂的剂量和用法。

其次,要掌握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剂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要掌握中药配方颗粒的禁忌症和副作用,避免患者因为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而出现不良反应。

最后,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包括使用方法、服用时间和药效评估等方面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服用中药,提高药效,缩短疗程,降低药物风险,增加依从性。

但医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优缺点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优缺点

7 9
消 的作 用 。临 床 和研 究 表 明益 气 化 瘀 法 在 子 宫 肌 瘤 的 月 经 过 多 、 期延 长 、 经 先 期 等症 状 均得 到有 效 控 制 , 实 了 益 气 化 经 月 证 瘀 治 疗 子 宫 肌 瘤 的 效 果 是 值得 肯定 的 。 4 子 宫 内 膜异 位症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是 妇 科 常 见 病 , 发 病 , 床 以 进 行 性 的 多 临 痛 经 , 经失 调 , 孕 为 主症 。 近年 来 , 多 学 者 从 现 代 免 疫 学 月 不 许 说 角度 提 出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许 多 学 说 。 其 中有 学 者 研 究 认 为 , 宫 内 膜异 位 症 的 病 因 是 由 于 机 体 存 在 的 免 疫 功 能 缺 陷 , 子 难 以抵 制 随 经 血 逆 流 的 内 膜 细 胞 种 植 所 致 。虽 然 越 来 越 多 的 学 者 认 同该 学 说 , 目前 还 没 有 确 切 的实 验 和理 论 支 持 。西 医 但 治 疗 激 素 抑 制 内膜 和 手 术 清 除 病灶 , 素 的 副 作 用 使 很 多 患 者 激 都 难 以接 受 ; 手术 的 局 限性 让 很 多 患 者 持 怀 疑 态 度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属 中 医“ 痛经 ” “瘕 ” 畴 , 临床 表现 以血 瘀 为 主 ,临 、 范 其 床 上 用 活 血 化 瘀 法 治 疗 本 病 对 改 善 临 床 症 状 有 一 定 效 果 ,但 对 改 善 局 部 体 征 及 远 期 疗 效欠 佳 。 根据 中 医 气 血 关 系 的 理 论 , 本 病 患 者 病 程 较 长 , 病 变 过 程 中 出血 较 多 ,迁 延 日久 ,气 虚 且 渐 见 ;由 于 营气 动 力 的减 退 , 响 血 液 流 通 , 流 不 畅 ,因 虚 影 血 致 滞 ,由滞 成 瘀 ,故气 虚血 瘀 互 为 因果 。根 据 治 病 必 求 其 本 的 原 则 , 们 采 用 益 气 固 本 ,活 血 化 瘀 , 破 兼 施 为 治 疗 原 则 , 我 补 e ̄ 气 治 其 本 , 血 化 瘀 治 其 标 , 到 瘀 去 而 气 血 不 伤 损 的 目 Pt , 活 达 的 。方 药 组 成 : 芪 、 参 、 棱 、 术 、 黄 、 灵 脂 、 母 草 、 黄 党 三 莪 蒲 五 益 桃 仁 为 主 方 , 证 加 减 。临 床 疗 效 显 著 , 作 用 小 。根 据 久 病 临 副 多 虚 多 瘀 , 实 夹 杂 的病 机 特 点 , 气 化 瘀 法 可 以 运 用 在 妇 科 虚 益 的 许 多 慢 性 疾病 中 , 子 宫 内 膜 炎 、 流 不 全 引 起 的 阴 道 出 血 如 药 淋漓不尽 、 后子宫复旧不全 、 性炎症引起的不孕等 。 产 慢 综 上所 述 , 女 的体 质特 点决 定 了益 气 化 瘀 法 在 治 疗 妇 科 妇 各 种疾 病 中不 可 忽 视 , 为妇 科 疑难 杂 病 的治 疗 提 供 了 思 路 和方 法 , 补 了现 代 医 学 治疗 妇 科 慢 性 病 存 在 的不 足 。如 何 灵 活 运 弥 用其 治疗 现 代 妇 科 各 种 难 治 症 如 卵 巢 囊 肿 、 囊 卵 巢 综 合 征 、 多 子 宫 内膜 异 位 、 不孕 、 能 性 子 宫 出 血 , 得 进 一 步 探 讨。 功 值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剂应用的若干体会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剂应用的若干体会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剂应用的若干体会中药配方颗粒剂是一种将中药饮片研磨成颗粒形式并进行标准化制剂的药物形式。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剂已经成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应用体会如下。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制剂标准化使其用药更加方便。

传统的中药饮片需要先煮煎再饮服,操作繁琐且耗时,而中药配方颗粒剂直接溶解在温水中即可饮服,非常方便。

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多次服用的慢性疾病,中药颗粒剂的用药方式更易于坚持。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药效稳定可靠。

传统的中药饮片在煮煎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效的波动。

而中药配方颗粒剂经过严格的制剂工艺,每一批次药物的药效都经过科学检测和标准化调配,保证了药效的稳定可靠。

第三,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用药剂量准确。

传统的中药饮片需要通过调整煎药的时间、浸泡的次数等方法来控制用药剂量,容易出现剂量不准确的情况。

而中药配方颗粒剂一般按照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通过配方颗粒剂的标准面积来确定剂量,用药剂量更加准确。

第四,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质量可追溯。

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每一批次药物的质量稳定可靠。

如果发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失效的情况,可以通过追溯质量数据,找到质量问题的源头,从而提高药物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中药配方颗粒剂可以提高临床用药的依从性。

传统的中药煎煮方式操作繁琐,需要将药材煎煮后再将药液饮服,操作不太方便。

而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用药方式简单易行,只需将颗粒剂溶解在水中饮服即可,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了患者的麻烦,增加了用药的舒适度。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

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剂研制制剂标准化,可以用于大规模临床研究,对其疗效进行科学评价,使人们对中药药效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

同时,中药配方颗粒剂在剂型和用药方式上的改变也使得一部分人对于中医药的接受度增加,推动了中药的传承和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是中药应用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剂型。

中药配方颗粒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将中药制成颗粒剂,其中包含了多种中药,并按照一定的药物配伍规律配方而成。

而传统中药饮片则是将中药经过炮制、制成片状后,常用沸水冲服。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治疗中,其临床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概述其各自的优劣,并探讨其适用领域。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及临床疗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加工而成的粉末颗粒型中药制剂,具有以下特点:1.药效稳定,质量可控。

2.服用方便,剂量准确,操作简单。

3.较传统中药饮片来说,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和遵从医嘱。

4.能够更好地避免传统中药饮片在药效、药味、保存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适用于各种传统中药方剂的制作,其疗效有明显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不仅能够保持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而且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化、发生变质、降解等现象,从而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更易于储存,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受潮发霉,可以保持中药的质量和效用。

在中药散剂制药技术研究方面,配方颗粒研究也较为充分。

如对神曲颗粒、四君子颗粒、清宫秘方颗粒等的研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

传统中药饮片是切碎、炮制、成片的中药,通常为煎水后冲饮,口感苦涩。

传统中药饮片具有以下特点:1.药材原料较为简单,易于获得。

2.便于中药的煎调,能够在煎制的过程中进行多种中药的配伍调配。

3.中药饮片在口感和气味上更接近中草药的形态。

4.传统的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应用上具有上下医通的优势,在中草药学知识的继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传统中药饮片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切碎、炮制、成片等繁琐的工序,较中药配方颗粒制作的难度较大需求手动操作,质量相对不如中药颗粒配方,口感苦涩。

另外,传统中药饮片在贮存过程中,往往存在降解、变质、潮湿等情况,影响其药效和口感。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

2021
12
传统医 药
饮片
配方
颗粒
2021
13
影响传统饮片汤剂质量的因素
药剂人员 分药●的准 确性
煎煮器皿
加水量
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
火候 时间
2021
14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曾经通过对桑寄生传统 饮片与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镇痛实验、小 鼠实验性关节炎等项的药效学对比实验, 二者无明显差异,在个别指标上浓缩颗粒 剂优于中药饮片;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 伍成“小青龙汤”、“羌活胜湿汤”、 “逍遥散”、“归脾汤”,与传统中药饮 片配方组各每方观察205210例,治疗慢性支气管15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2021
20
银翘散
临床加减: 1、口干、口渴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 渴;
2、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 解毒,利咽消肿;
3、咳嗽、咳痰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 以加强止咳之功;
4、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 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的开拓。
2021
11
中药“配方颗粒”劣势
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抗药性 通过黄连单方与 复方抗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证明单方抗药性远远 高于复方。例如单独的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 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 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提高4倍。实验结 果说明,黄连单方的抗药性大于黄连解毒汤的8倍。 因此,“配方颗粒”简单混合后的临床药效,肯定 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
2021
1
★中医药的历史评价
▲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智慧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中药配方颗粒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加工,将中药煎煮浓缩成颗粒状的制剂。

它具有保留中药原有成分和药效、易于使用和携带、方便计量和服用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喜爱。

因此,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培训的目的是让医生和医药从业人员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技巧。

培训内容可包括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中药配方颗粒在各类常见病和慢性病中的应用等。

通过培训,医生和医药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和临床效果,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合理应用水平。

其次,培训的方法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理论教学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案例讨论等形式进行,介绍中药配方颗粒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技巧。

实践操作可以组织参与培训的医生和医药从业人员进行颗粒配制、颗粒剂量计算和颗粒服用等操作,加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此外,培训还可以安排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实地考察。

专家可以带领培训人员前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或中药临床应用示范基地,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亲自参观和体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应用环节,增加实践经验和感受。

最后,培训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培训评估和结业考试。

通过培训评估和结业考试,可以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和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补充教育和指导。

总结起来,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培训工作。

通过这项培训,可以提高医生和医药从业人员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中药配方颗粒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经验和实践能力,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3月第3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3201987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唐缠缠苏军伟魏晓东柳宝宝(甘肃省庄浪县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699)摘要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补充,在临床应用中并不是完全等同于中药饮片,而是各有利弊为避免"医与药判为两途,药与医离为二致”的局面,临床应用时须从中药药性、煎煮、炮制、剂量等方面权衡利弊,择优选择。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 传统中药饮片的汤剂煎煮费时、量大难服、携带不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求,而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改良产品,是中药现代化的一项成功探索成果,具有不须煎煮、即冲即用、方便携带的优点,使中药更易于被接受,为其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本文就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从中药的药性、外观形态、气味、煎服方法、剂量、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炮制方面简单论述。

1从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外观形态、气味论临床应用从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定义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中药饮片的补充而非替代。

中药作为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有其复杂性,如石膏用于气分热证。

实验证明,石膏煎液可提高发热病人的血钙浓度,因在发热时血钙浓度降低,但用其他方法将血钙浓度提至正常,其体温不降,说明中药煎煮液的成分是复杂的,有许多并未清楚的成分也在发挥作用。

气味是中药有效成分的外在表象,中药药性理论就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气味也是中药经验鉴别的主要方法,许多中药有其难以描述的特殊气味.在性状相似难以分辨时,通过气味可辨别.气味是中药内在质量的外在体现.在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上应该要求气味与其饮片保持一致。

而中药配方颗粒是气几无味过浓,有些味并不正,如含糖类的党参甜味太浓并有焦糖味,与饮片截然不同。

《药典>2015版记载独活辛、苦;配方颗粒气味项下是气香、味微辛、微麻舌,实则麻舌太久。

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等效性还需做大量的对比研究。

2从煎服方法论临床应用中药的煎服方法也有特点,如四逆汤“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八两,去皮,炙(15g),枳实五枚(12g),芒硝三合(9g)。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水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m而芒硝制成配方颗粒则成玄明粉。

单煎剂与合剂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

3从剂量论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几百个品种在剂量上都以其单包装剂量相当于传统中药饮片的剂量比应用临床,如某企业生产的重楼0.8g相当于临床使用量饮片9g,胆南星0.5g相当于临床使用量饮片3g等。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作者简介:唐缠缠(1973-).»族.甘肃平凉人.大专.药剂科副主任.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临床合理用药.中药炮制、鉴别。

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3-0087-02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04.2H,0)o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其配方颗粒剂量是0.6g相当于临床使用量的15g o石膏清热作用与结晶水的存在、钙离子和其他一些元素均有关系。

在复方中颗粒与原饮片是否有相同的疗效?在临床疗效成分不明的情况下其剂量是如何折算的?尤其是一些细贵药如三七、人参、穿山甲、鹿茸、西洋参、川贝母等。

如左金丸由黄连6、吴茱萸1组成,具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

而反左金丸(萸连丸)由吴茱萸6、黄连1组成,则是温胃散寒、疏肝止痛之品。

两药在配伍共煎的基础上制成,若将配方颗粒按其剂量之比混合浓缩制丸是否有等同的临床疗效有待研究叫4从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论临床应用中医理论十分强调中药的整体效益,重视多味饮片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

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有许多药材不能确定其有效成分是什么,而且中医用药讲究配伍,随证加减,中药药性发挥不能以一二个化学成分体现,仅以一二个有效成分或指标作为定性、定量指标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叫中药是有效组分,而以单一成分为标志,含量高的并非临床疗效最好的,中药的标准应该是多成分标准而不应该只是标志性成分.如人参传统的煎煮溶媒是水(煎),煎岀的成分是多糖,而人参皂昔是不溶于水的,只用皂昔为标志用乙醇提取就测不出多糖的含量,多糖恰巧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成分。

中医临床用药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最能体现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法则叫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体系,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皂昔等)及生物大分子(如肽、蛋白质、糖肽、多糖)等。

中药复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发挥多系统、多靶点、多层次和全方位药理活性以及协同治疗作用。

5从炮制论临床应用传统中药饮片便于临方炮制,《修事指南》:“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方药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中药饮片除常规炮制在饮片生产企业,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外,对须突出“临方”特点的饮片就得进行临方炮制。

《伤寒论》载药84味.都是通过脚注的方式将近一半(40味)的中药注明炮制方法,一味药多种炮制方法,如:厚朴①炙,去皮;②水浸,炙,令黄。

大黄①酒洗;②去皮;③生大黄,未作任何处理.附子①炮;②破八片。

巴豆①去心皮;(下转91页)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3月第3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3201991有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17种氨基酸切。

张永萍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生龙骨、牡蛎壳,锻龙骨、牡蛎壳及其混合煎液中的微量元素。

结果表明,各种煎煮液中含有8种微量元素,如锌、铜、猛等。

牡蛎生品及锻制品水煎液所含的7种微量元素均多于龙骨生品及锻制品水煎液㈣。

因此,牡蛎在补钙的同时,又能补充人体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同时也促进钙的吸收。

5展望在钙源方面,牡蛎含钙量丰富,并且目前废弃情况严重,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及利用。

因此,积极开发利用牡蛎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牡蛎直接服用无法达到满意的吸收效果,生物钙结合超微粉碎技术或者与有机酸反应制成活性钙是较为理想的补钙剂。

牡蛎以正确方法制备,优化工艺流程,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对于钙的补充。

另外,牡蛎作为中药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之功,对于缺钙常伴有的烦躁、多汗、夜惊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牡蛎不仅含钙丰富,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有助于改善因缺钙引起的各种症状。

同时配伍其他药物达到科学全面调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1]于冬梅,何宇纳,郭齐雅,等.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卫生研究,2016,45(4):527-533.[2]蒋金来,王令充,吴皓,等.钙制剂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379-387.⑶丛琳,路国红.钙制剂正确选择及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28.[4]Hacer fcen,Metin Giirti.Extraction of caffeine from tea stalkand fiber wasters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9,50:225-228.[5]石丽霞,张振家,张颖,等.熾牡蛎中钙离子在家兔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2):129-130.[6]李社花.锻牡蛎的加工炮炙条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3-54.⑺张煞,王亮.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4):106-110.[8]时敏,黄红英.锻牡蛎超高压水射流粉碎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11):51-54.[9]兰颐,李树英,何淑旺,等.超微粉碎技术在无机盐类钙制剂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7,48(409):73-75.[10]王家明,魏玉西,殷邦中,等.以牡蛎壳为钙源的谷氨酸螯合钙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0,29(4):22-26.[11]邵江娟,王唯,陈斌寅,等.以牡蛎壳为钙源的L-天冬氨酸螯合钙的合成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71-373.[12]范峥,杨栩,关嘉庆,等.以废弃牡蛎壳为原料制备食晶级醋酸钙[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0):254-258.[13]张子华,陈绮纯.珍蛎钙片制备工艺的优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3):180-181.[14]杨晓华,赵星洁,王明珠.牡蛎贝壳制备药用碳酸钙的工艺改进[J].无机盐工业,2006,38(11):43-44.[15]李贽,刘鸿,陈耀辉,等.阿法-D]联合牡蛎碳酸钙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所致骨代谢异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37-38.[16]牛煜,郑洪新.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肾组织中BMP-4的调控作用[J].新中医,2014,46(3):187-189.[17]陈玉枝,林舒.牡蛎壳与龙骨成分的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33(4):432-434.[18]张永萍,陈形.生般龙骨、牡蛎、混合品及其煎出液中8种元素含量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12(2):27-2&(上接87页)②熬黑;③研如脂。

枳实①炙;②破,水浸炙干。

乌梅①苦酒浸;②去核;③蒸。

因此,《伤寒论》中的炮制方法就是典型的临方炮制法,真正是在辨证施药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炮制。

中药临方炮制是中药炮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中药饮片能在辨证施药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炮制,更能体现中医用药的特点,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萧诏玮对炮制差异化临床应用的体会说明了这个观点,如厚朴蜜炙:梔子厚朴汤一一蜜炙厚朴和胃畅气,避其燥性而不助热;大承气汤方、小承气汤方——蜜炙厚朴疏理气机,温运通达而不助热生燥。

厚朴性温而燥,功在理气消满除痞,生用易燥损胃气,尤其对胃中有邪热者,用之不当,更会助燥伤阴,将厚朴蜜炙,从而使厚朴理气溃邪而不伤中气,更有助胃气以退邪,既可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又可使其弊端受制而减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